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1332章 放卫星一级准备

第1332章 放卫星一级准备

  “我们研究所在PCR相关领域颇有心得,最近几年成果斐然。”
  “G蛋白偶联受体是我们研究比较多的项目……”
  “我们主攻方向,在离子通道这边……”
  瑞典代表团在北@京城转了几天时间,收获最多的就是关于杨锐的信息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怀疑。
  某些国家总是会出现一些天才人物,以至于科学发展的方向与之密切相关。
  比较典型的有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总结而言,就是每个国家都有这么一段历史,不确定是某个时候,但是,总是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当某位领袖人物出现的时候,某个国家的某个研究机构,就会突然变成该领域的中心。
  瑞典人自己最熟悉的波尔——他是丹麦人,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基本垄断了量子物理的话语权。在那段时间里,波尔就是物理世界的王,而任何学者想要在量子物理方面有所成就,或者说,想要在量子物理方面得到承认的话,他就得去丹麦见波尔,最好是在哥本哈根读一段时间书。
  哥本哈根学派的时代,也就是世界物理的中心在丹麦的时代。而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世界物理的中心都不会在丹麦逗留。
  这是世界中心式的范例,相较来说要困难一些,但如果简单的评述一个国家的科研中心的话,范例就数不胜数了。
  大部分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的。这并不是说一个国家就不发展其他项目了,只是其他项目无所成就,发展或者不发展,都不会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的。
  就好像后世的瑞士给自然科学届的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核子物理,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在日内瓦,全世界的核子物理学家自然是争先恐后的往日内瓦跑。
  中国给瑞典人的概念并不深刻,杨锐是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听到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了,听到的多一点,也不会有人表达奇怪。
  至于此次访问,瑞典代表团所见到的,是杨锐超乎寻常的学术地位,虽然并不实际,但在瑞典代表团看来却再自然不过了。
  中国是一个人科学资源贫瘠的国度,有资格获得诺奖的杨锐,显的特殊乃至于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生物学中心,也并不奇怪。
  事实上,中国的生物学中心,原本就分属于北大和中科院——清华的生物学系才刚刚建立,还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资源。
  当朱院士说服中科院的部分同僚,在这段时间让出一些名气的时候,杨锐自然就凸显了出来。
  旗帜性的人物,总是更容易受到关注。
  就好像大熊猫对于动物保护的意义一样。野驴的保护需求理论上比大熊猫大多了,但是,做不成旗帜就享受不到保姆服务,简单纯粹。
  不过,杨锐并没有出现在瑞典代表团的视线中。
  瑞典代表团的访问进行一周多以后,终于有学者提出了要求:“请问,我们能见到杨锐先生吗?杨锐先生在瑞典的讲座,我都是有听的,很想看看他在中国的实验室。”
  负责陪同的是朱院士研究院的庞建成,早就得到了朱院士的嘱托,此刻内心是泪流满面,心想,总算让我等到了。
  庞建成换做一副认真的面孔,道:“杨锐先生比较繁忙,现在正在做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研究,他原本是说要专程招待大家的,但是实验正在紧张状态,对了,大家最近有看到杨锐先生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论文吗?”
  众人纷纷点头。
  虽然站在一块贫瘠的科学土壤上,瑞典还是不得不承认道:“杨锐先生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超出了我们很多……当然,如果不方便的话,我们也就不打扰他了。”
  “这样吧,我联系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问一下,看看能不能约一个合适的时间。”庞建成笑呵呵的说话,告了个罪就去打电话了。
  午后。
  瑞典代表团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比起日前访问北大的阵营,这一次的瑞典代表团的规模更显的庞大。
  与中国代表团喜欢集体活动不同,瑞典的学术代表团却是采取分散行动的,除了分学科的进行参观,有些肩负了任务的学者,还会专门考察某个或某几个学校和研究所。
  不管是瑞典的大学,或者诺贝尔奖事务方面的组织,对于各国大学和研究所都有了解的需求。
  瑞典的大学是习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各种合作的,诺奖事务更是如此,他们每年都要在多个国家指定一些大学来做诺贝尔奖提名人,如果不日以继夜的进行考察和了解,这项工作就没办法推进下去。
  诺奖相关机构每年用去的几千万美元,不是白白花掉的。
  此前访问北大的瑞典代表团成员,主要是集中在生物学和行政方面的,这一次,却基本是全员到齐了。
  就是物理学、化学或者文学奖的相关学者们,对杨锐和他的实验室,也是有一定好奇的。
  毕竟,一个月前,杨锐还是瑞典的话题人物呢。
  “就是这里了。”庞建成从大巴车上跳下来,一边向周围人介绍,一边敲门。
  不一会儿,杨锐就从实验室里钻了出来。
  庞建成放眼看过去,就见杨锐穿着白大褂,头发和衣领有一点乱,精神却很饱满,穿过草坪的时候,动作矫健,看上去有风神俊逸之感。
  庞建成想到此处,回首看了一眼,果然见几位瑞典女学者正在行注目礼,另外还有两名瑞典男学者也露出迷醉的表情——庞建成并不太理解为什么,暂时将之归结为自己对瑞典人的表情不够了解所致。
  “杨主任。”庞建成打了声招呼。
  “来了啊,我都让人准备好了。”杨锐说着用英语打招呼道:“各位,好久不见啊。”
  杨锐亲切的握着手,然后将众人领进实验室,口中道:“我们实验室最近比较忙,我一直想见见大家的,始终没有抽出时间来。”
  “杨锐先生不用照顾我们,别耽搁了您的研究,我们可以在……庞先生带我们看就可以了。”一位瑞典女学者笑盈盈的走了上来,又问道:“您的实验顺利吗?”
  “最近比较顺利,我们在N端配体结构域与配体结合的复合体方面,有了极好的成果。”杨锐说的就是第二阶段的晶体结构。虽然这部分内容,他们其实已经全部完成了,但毕竟没有公布,他也就说的颇为模糊。
  不过,完成了是极好的成果,有大的进展也是极好的成果,杨锐有意如此,也是各国实验室里的惯例了。
  没有人会给参观者掏心窝子的。
  女学者却是吃了一惊,马上提出想要了解一番。
  G蛋白偶联受体的大旗地位,向来都是高高早上的。
  杨锐早有准备,就带着众人进到实验室里,边参观边介绍。
  实验室里的东西,具体而微,说起来很容易就没有时间感,杨锐说了半个多小时,就见许多人开始东张西望,于是笑道:“我听说有许多朋友并不是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者,正好我准备了一些特别的美食,大家可以选择先参观或者先就餐。”
  庞建成有些诧异道:“杨主任,您弄了吃的?”
  “恩,搞了些火锅。”杨锐说着将一群人就给带出了实验室,指着面前的七八个红汤锅,介绍了起来。
  不像是后世火锅店的火锅,杨锐这一次搬来的火锅全都是特制的大铜锅,下面用炭火,上面滚着无数的调料,最特别的地方是,每口火锅旁边,都站着两名厨师。
  “大家可以选择吃什么菜,然后让厨师帮你涮,选料的话,可以说自己的忌口,服务员会帮你们调好,一份料一份菜,喜欢吃多少吃多少。”杨锐提出了超豪华的吃火锅模式,不仅看愣了瑞典人,还看愣了庞建成。
  “杨主任,这是做什么?”
  “给他们加深记忆,恩,你帮忙拖一下时间。”杨锐拍拍庞建成,道:“今天是拜托你了,最少要拖4个小时。”
  庞建成看看天色,苦笑道:“4个小时后,天都黑了。”
  “就是为了天黑。”
  “啊,为什么?”
  “为了给他们加深记忆。”杨锐说着顿了一下,道:“我们今天放个大卫星,拜托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