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红仔的异国生活
9在育种学徒后期,林曾从资料库里发现过许多类型的植物空间炼制资料。
比如,植物健身房的扩展资料包里,各种运动类型专属的植物空间。骑射,游泳,力量训练……
还有自动提供健康饮食的食物空间,帮助人放松全身肌肉的按摩空间……
这些植物空间的功能五花八门,林曾并没有特别留意。有闲暇的时候,炼制一批寄植种子,让兰妮小姐随心投放。
目前,每周规律炼制的植物空间种子,还是局限在植物回收站,植物健身房以及植物托儿所三种最普及,民众使用率最高的空间上。
不过,在看到天空植物安乐岛的资料之后,林曾决定再增加一种稳定制作的植物空间。
若有安乐岛,能给多少人的晚年,带来安乐与保障呢?
林曾对金钱财富,几乎没有任何野心和追求了。
百万,千万,数亿,就算是全球首富,对他来说也只是一组不会给他生活带来更大改变的数字。
异度公司的盈利,他好几年没管了。
一部分作为分红发放给员工,奖励金丰厚到异度公司已经三年没有员工离职。除了现金形式,逢年过节的补贴,也让员工们收到手软。
另一部分盈利继续投入到公司各部门的运营和扩张中。
异度寻人公司义务寻人项目。
心灵舞者康复中心网点建立。
城市农庄扩建。
这些项目随随便便都能吸纳走一大批的资金。
仅仅清河市各个社区的种植节,异度公司去年就赞助了不下五十场,让清河市市的家庭种植氛围越发火热。
比起牟利,林曾更喜欢研究自己植物给城市,给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安乐岛的功能,恰恰让林曾觉得能给老年人带来一些特别的,有趣的生活。
但是,天空植物安乐岛,属于育种者等级的植物空间。
炼制其植物种子的难度,远在植物游戏场之上。
仅仅是天空植物安乐岛的资料包,林曾这样一天花费一个小时研究,大约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它们琢磨透彻。
a国,加州的一栋三层楼小花园别墅里,红仔与艾萨克的父母和双胞胎姐姐道了一声晚安,才抱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英文读物,慢慢走回自己的房间。
他在a国交流学习时间是六个月。
这次游学的组织者,是艾萨克母亲工作的机构,所以,身为艾萨克好友的红仔,在艾萨克父母的热情邀请下,住进了他在a国的家中。
对于这位儿子在华国的好友,艾萨克的父母不仅经常在与儿子的视频中见到,前些年他们来华国与艾萨克相聚的时候,还与红仔碰面吃饭。
因此,红仔来到a国,自然接受了他们义不容辞的关照,感觉到了宾至如归的招待。
异国的文化和环境,让红仔感觉到几分新鲜。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可是,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红仔可以肯定,他并不愿意长期在华国之外的国家停留。
换一种说法,他更喜欢清河市的生活方式。
他离开大榕树之后的这几年,恰巧也是清河市变化最大的几年。
这几年时间里,秘境植物早就成为许多清河市市民不可缺少的伙伴。
最不济的穷苦家庭,也会整理出一面小墙壁,种植一株价格并不昂贵的室内藤本绿叶菜,或者一粒种子依旧只有十元钱的藤本红玉番茄。
这能为他们的日常节省很大一笔蔬菜开支。
而收入更高的城市家庭,更多的种植开销,则用在功能性植物上。
植物火灶,植物空调,清洁植物,植物电梯……
不仅仅居家中,特殊植物的身影越来越多,街道上的植物种类也在增加。
红仔离开华国之后,发现这些原本让人习以为常的植物,在国外是完全看不到的。
红仔在清河市,有林曾送给他的一张植物健身房每日卡叶。
这张卡叶,能让他到距离家最近的植物健身房,预约到一个小时的健身时间,算是植物健身房的vip卡。
习惯了植物健身房之后,红仔就算在艾萨克父母家中,看到一间功能全面的专业健身房,也无法找到在植物空间里锻炼的良好状态。
自从林曾给他这张卡叶之后,红仔每天下午放学,都会到植物健身房里锻炼一个小时,这三年从未间断。
植物健身房的标准运动指导,让红仔虽然看起来并不壮实,但身体的肌肉骨骼的发育,都在同龄人之上。
反而到了非植物空间的健身房,红仔觉得很不趁手。
如果不是身体习惯了每天一个小时的健身时间,不进行一定量运动,就感觉到浑身u自在,他很可能在a国这半年,压根不会去那些设备先进的健身房。
除此之外,室内嗡嗡作响的空调,室外完全是钢铁、玻璃和瓷砖等材料组成的建筑,道路,都让红仔恍如隔世。
在清河市,目之所及,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尤其是高楼建筑,都被墙面植物覆盖。
市区的主干道,目前正在进行路面绿化,以地毯草代替水泥,柏油,沥青等路面。
而红仔来往学校和住处的步行街道,早在两年前就完成了路面绿化工程,习惯了脚感极好的草毯路,红仔走在a国硬邦邦的水泥路上时,觉得挺不适应。
异国他乡,唯有几株一星番茄,让他觉得有些亲切感。
红仔的感觉,似乎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成为常年生活在清河市的居民的共同想法。
从移民局的数据,就能发现端倪。
尤其是这两年内,从清河市到国外的人数量在逐年递减,而归国人数则在快速增加。
在这里生活的人,不愿意离开。
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希望定居于此。
这一现象,在秘境植物推广越普及的城市,越明显。
这次两校学习交流,不仅红仔就读的学校有十名学生抵达a国,同时也有十名a国学生,交换来清河市游学。
一段时间以后,两方的态度截然不同。
清河市的学生,在聊天群里,都在讲述自己的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