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电影人传奇> 第八十二章 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

第八十二章 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

  电影拍摄完成后,最重要的工作无疑是剪辑。电影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编剧是一度创作,现场拍摄是二度创作,剪辑是三度创作。好的剪辑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一堆烂素材剪成一个过得去的故事;而坏剪辑师,则会把一堆好素材剪成一部烂片。
  在《锄奸》拍摄的过程中,拍完的胶片会立刻送到洗印厂,洗出的样片第一时间送回剪辑室,几组人马平行工作,等到关机时,电影初剪基本完成了。接下来的工作是精剪,而这正是电影的第三度创作。
  作为导演不可能不懂剪辑,如果导演不懂剪辑,那一定是水货,肯定拍不好电影。许望秋当然会剪片子,也习惯自己剪片子,但他会的是数字剪辑,现在是纯手工操作。尤其让许望秋头疼是,魔影厂连自动卷片机都没有,只有手摇剪辑机。用这种设备,必须用手摇出一秒24格的速度,快了慢了都不行,否则剪出来的镜头跟摇出来的镜头节奏不一样。
  伯格曼曾经说过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许望秋不会使手摇剪辑机,无法把握电影的节奏,只能把剪辑工作交给魔影厂的剪辑师。不过他交出的只是把下剪子的权利,每个镜头具体该怎么剪,每个镜头的剪辑点该怎么选,依然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不是许望秋独断专行,更不是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而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剪辑风格跟现在的剪辑风格完全是两回事。现在镜头的长度是规定好的,全景7尺、中景5尺、近景3尺、特写2尺。看过七八十年电影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时代的电影节奏非常慢。对《锄奸》来说,要是按这个标准来剪,那节奏就太慢了;所以,必须按照他的思路走。
  《锄奸》有1500多个镜头,每个镜头许望秋都需要跟剪辑师沟通;而且《锄奸》采用的是同期录音,声音也需要一起剪辑,因此,整个剪辑过程非常缓慢。在这个时候,许望秋真的是特别想念数字时代,特别想念数字剪辑设备。
  就在许望秋被剪辑折磨得欲仙欲死之时,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登陆全国各大电影院,开始全国公映。身心俱疲的许望秋决定放松一下,到电影院去看场电影,看看师父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究竟如何。
  许望秋走进魔影厂标准放映厅的时候,发现里面男女老少都有,坐满了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故事在去年就已经红透全国,大家都想看电影拍出来会是什么模样。
  没过多久,电影开始了。一束亮光,从高处不大的窗子里照射到对面宽大的荧幕上。几个胆大顽皮的孩子们站在高处,把小手伸向亮光。借助亮光,孩子们用手指摆出各种动物的模样,在荧幕上晃动。
  苏振声版《妈妈再爱我一次》和台弯版的差别非常大,电影结构跟《美丽人生》类似,电影上半部分,不管是秋霞跟林国荣恋爱,还是与林国荣分手后独自带着卫国生活,整体氛围都是欢快和轻松的。不过从电影中段,从卫国与秋霞分离开始,观众就控制不住眼泪了。
  随着故事情节推进,银幕下根本就没有一双泪腺干涸的眼睛,观众已经将自己当作了秋霞和卫国的邻里亲朋,为母子两的悲欢离合一次次红了眼圈,一次次落泪。尤其是当卫国被踢得晕死过去,秋霞嚎叫着扑向打人者时候,现场不少观众是嚎啕大哭。
  许望秋看着四周一张张泪眼朦胧的脸,不禁露出了笑容,师父还是很有水平的,虽然在视听语言上什么创新,但整个故事讲得生动流畅,这片子绝对比上一世更受欢迎,绝对会大火。
  事实也确实如许望秋所料,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妈妈再爱我一次》,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狂潮。自上映以来,《妈妈再爱我一次》横扫各大城市的主要影院,很多城市多日出现排长队购票、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蓉城的人民电影院,早上6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买票,不到中午数千张票就卖完了。电影院门口排队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简直像春运时抢购火车票。
  在魔都,不管是大电影院,还是小电影院,每一家都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东湖电影院并不是特别有名的电影院,但随着《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魔都市民挤满了原本人迹稀少、幽静安宁的东湖路,甚至出现了观众通宵排队购票的火爆场面。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许望秋写的剧本,是苏振声拍的,苏白肯定要进电影院去支持。没想到她和寝室同学,一连跑了两天,几乎将整个北平城的电影院都跑遍了,也没有买到票,一次次败兴而归。刘灿灿忍不住道:“老岳父和小女婿联手太强大了,简直天下无敌啊!”苏白红着脸骂道:“臭灿灿,你胡说什么呢!”
  在国内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到与《妈妈再爱我一次》相关的内容。小孩们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妇女们在为秋霞的命运叹息,而男人们则在感叹,为什么我遇不到秋霞这样的女人?
  不夸张的说,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影,大家聊天的时候,都插不上嘴。
  《妈妈再爱我一次》不但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评论界也是赞誉声不断,好评如潮。随着电影热映,各地的报纸都纷纷发表评论,绝大部分都是好评。
  钟惦非认为:“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同类题材的影片中显得宏大而不矫饰,深沉而不哀伤。为什么大家看了这部影片都掉了眼泪,都很激动?因为它使我们从银幕上听到了人民的声音,从秋霞的身上感到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作家白桦表示:“苏振声同志在今年影片生产的某些虚假风中拍摄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正视严酷生活的佳作,使我们又一次为他的才华和激情赞叹不已。影片正是以现实主义的力量,使我们与主人公同悲同哭。它使我们如投激流,荡涤着自己的心灵,更加懂得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电影评论家梅朵写道:“看了影片之后,确实感到很振奋。影片把人们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没有回避,没有粉饰,而是常常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与近几年拍摄的其他影片相比较,从题材、深度到手法,都有新的突破与新的成就。”
  当然,对《妈妈再爱我一次》持批判态度的也有,有些批判十分严厉,甚至是在扣政治帽子。批判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认为影片格调低沉,不够阳光,不够积极向上;另外一个就是认为电影的思想倾向存在问题。
  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的权威刊物《文艺报》是支持《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但在看到对电影也有不同看法的时候,就决定为《妈妈再爱我一次》开展集中讨论,弄清是非。《文艺报》从1979年7月出版的第七期开始,专门开辟“讨论会”专栏。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千上门的信件向雪片一样飞往编辑部。参加讨论的作者中有大、中学教师、社会科学工作者、青年学生、干部、工人、农民……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在这场讨论中各抒己见。
  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前,潘红原本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新演员,出演过几部没有什么影响的电影。不过随着电影上映,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红透了大江南,成为无数男性的梦中情人,成为无数婆婆心中媳妇的最佳人选。
  潘红现在简直不敢出门,她和米佳山骑自行车进城,被影迷认出来了,有人高喊一声“那是秋霞”,于是,有一群人骑着车跟在后面追,嘴里高喊:“秋霞!秋霞!”潘红戴着口罩去买小笼包,等师傅一掀开笼屉盖子,一股蒸气迎面扑来,潘红只好摘下口罩。旁边的顾客瞅了她一眼,立刻大叫“哎呀!这是秋霞”,于是,围观的影迷从四面八方瞬间聚拢过来,把春熙路都堵死了,最后还得交警出动帮忙疏通。
  扮演秋霞的丈夫林国荣的演员吴国松也出名了,不过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每次吴国松出门,路人的眼光不是看明星那般,而是像看怪物一样,躲得远远的。有一次走到街上,一个大妈走过来,对吴国松说“你说你啊,秋霞那么好的媳妇儿你怎么就不要呢”,更严重的是吴国松停在小区的自行车,经常被人故意扎车胎。
  在民间还出现了一个谣言,说《妈妈再爱我一次》里演林国荣那个演员,非让秋霞的扮演者嫁给他不可;因为剧中的表现太坏,所以他找不到老婆;但秋霞没有答应,因为人家已经结婚了。有人就问:“那他怎么办呢?”传谣者回道:“继续打光棍呗,谁让他演那么没良心的角色!”
  对这些攻击和谣言,吴国松可以忍受,真正让他感到奔溃的是,因为《妈妈再爱我一次》,他跟女朋友的感情都受影响了。女朋友的亲戚朋友纷纷劝她,让她不要跟吴国松好。他们说那小子演一看就不像好人,演林国荣演得那么好,说明他们本质上是一样。
  吴国松对此欲哭无泪,难道演技好,把坏人演得太好也是一种罪过吗?
  《妈妈再爱我一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关于狂潮,许望秋无疑是非常开心的。不过他真的心思还是在《锄奸》上,这才是真正凝结着他全部心血的作品。在接下来的几天,许望秋一直泡在剪辑室,和剪辑师为电影的剪辑忙碌着。
  一周之后,《锄奸》的成片总算出现在了许望秋他们面前。如果能够通过各级部门的审查,那么这个版本就是最终与观众见面的版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