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边地疏红> 第56章 此去经年

第56章 此去经年

  陈默在一种失魂落魄的状态中度过了十几天。他估计阿孜姑丽应该上班了,就来到县医院。
  他想当面问一下阿孜姑丽,是不是真的订婚了。他还想把那双蓝手套送回她。如果她不要,他就把她的那双黑手套还给她。
  陈默进了县医院的外科,在护士值班室看了看,没有人,便在门口等着。
  过了几分钟,阿孜姑丽从楼道深处的病房里走了过来。
  她还是原来的样子,带着口罩,端着医药盘子,唯一不同的是穿上了高跟鞋,走起路来把地板敲得的“咯噔咯噔”。
  陈默记得,阿孜姑丽很少穿高跟鞋,在医院工作也不允许穿这样的鞋子。
  阿孜姑丽看见了陈默,她的脚步放慢了,缓缓地走了过来,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排斥着她向陈默靠近。
  “你来了,有——什么事?”阿孜姑丽没有摘下口罩,也没有让陈默进值班室。
  陈默从她的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明确的意思。那双眼里没有失望,没有兴奋,也没有伤感,更没有激动,她的眼神是那么平和。
  “我,我把手套还给你。”陈默掏出那双带有温度的蓝色手套。
  “哦。”阿孜姑丽有一丝错愕。
  陈默将蓝手套交到阿孜姑丽手里。
  “这不是我的。”阿孜姑丽浅浅地笑了笑,很勉强,她的脸颊稍稍动了一下。
  “这双手套,就算我送给你的吧。”陈默也笑了,很不自然。
  “那就不用了,谢谢你。”阿孜姑丽又把手套还给陈默。
  “你,你真的是订婚――订婚了?是吗?”陈默问。
  “嗯。”阿孜姑丽低下了头。
  “你愿意?”陈默问。
  “嗯。”阿孜姑丽仍然低着头,“家里人订的。”
  还能说什么呢?陈默从上衣的另一个口袋,掏出阿孜姑丽的那双黑手套,“那么,这个还给你吧。”
  阿孜姑丽抬起头,深情地看着陈默说:“你留着吧,留着戴吧,我已经有了一双新的。谢谢你送给我的词典。”
  “阿孜姑丽。”一个男子的声音从不远处的医生办公室传来。
  陈默回头看了一眼,夏力提正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口。
  “对不起,我还有工作,再见吧。”阿孜姑丽点了点头,朝医生办公室走去。
  楼道里又传来“咯噔咯噔”的脚步声,那声音是如此的冰冷、生硬,每一声都敲在陈默那颗脆弱的心上,心就要碎了。
  ……
  阿孜姑丽的芳香已渐渐远去,从初次相识到彼此陌路,半年时间,恍如隔世。
  陈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给侯主任请假说,自己病了。他想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这一年。
  靠着几包方便面,一个暖瓶,一根电热水器,还有一瓶鹰牌佳酿白酒,硬是两天没有走出礼堂。
  阿孜姑丽像一阵风,来了,又走了。陈默觉得自己身处朦胧的梦境之中,不知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又去了哪里。
  两双手套都拿了出来,一双黑色的,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另一双蓝色的,还存着余温。
  为了不让这黑色手套的芳香散去,陈默用塑料袋包好它,连同那双蓝色的,一起压在装衣服的箱子底。
  这一年,工作上没有多少值得欣慰的成绩,身体却遭受了损伤,心里的创伤尤其严重。
  当初,与阿孜姑丽交往的时候,陈默预感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他不能理智对待,甚至抱有幻想,放任了自己感情的发展。是任性战胜了理性。
  或许他应当明白,阿孜姑丽只是对他有一种朦胧的好感吧。
  起于马路上的邂逅,偶然伽蒙县的重逢,进而被他的义举感动,然后在486医院去找阿咪娜时与他的巧遇……从头至尾,或许都是一种幻象,一种自作多情,一种庸人自扰?
  面对冰冷的现实,陈默可以理解,却难以接受。
  就在他整理箱子的时候,原来放在箱底的一叠叠信件闯入他的视线。
  他翻出这些年来收到的各种信,不由得回忆起一件又一件美好或者伤感的事情。
  保存的信件大部分是家里写来的,虽然父亲的手不是很灵便,但还是经常写信教导他。另有一些同学朋友写的,来自天南海北。
  陈默一封一封,仔细翻看着信封上的字迹,想象着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
  当他翻开来自南京的几封信时,内心波澜骤起。
  那是毕业前后的一段难忘岁月,那些往事曾让他背负太多无法偿还的情感债务。
  ……
  陶莉,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陈默儿时的伙伴、同学,后来的女友。
  陶莉和陈默是一个村子的,她比陈默早一年出生,从小学到高中他俩一直是同学,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他们出生在苏北山区,两人学习都好,到了初中、高中虽然没有同班,但是同校同级,彼此也很熟悉。
  读高中时,学校离他们村很远,每逢周末,陶莉坐公共汽车往返。偶尔在车站相遇,陈默会用自行车带着陶莉。
  陶莉家里姐妹三个,没有男孩,这在农村有时会被别人瞧不起。陶莉排行老大,她很懂事,每次回家都帮父母干家务,有时还下地与父母一起劳作。
  后来,陈默考上了军队后勤学院,到北京去上学,陶莉进了南江大学。
  两人一直保持通信联络,开始一两个月一封信,后来书信就频繁了。
  起初只谈一些往事和学习的现状,后来慢慢就无所不谈,有意无意中产生了相互依恋、相互仰慕。
  陶莉是一个本分、保守的女孩,她不想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可是他们的学校,用她的话说快成了“婚姻介绍所”,而她自己则力求独善其身。
  她瞧不起那些整天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荒废学业的同学,更不愿意拿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但与陈默的书信联系,渐渐打破了她心头的平静。
  陈默从她的信中,能读出她的一些心思。
  在陶莉的眼里,陈默是未来的军官,身上有军人的热情和朝气。陈默所在的军校不招女生,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事,这让人放心。
  这种情感,在谁也没有明示的情况下一天天滋长。
  他们在鸿雁传书中渡过了紧张、浪漫的大学四年。临近毕业分配时,两人的去向都成了彼此关心的问题。
  当时,陈默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想到边防一线部队去锤炼自己。
  四年军校文化的熏陶,他的心里早以埋下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不愿沉沦的火种。
  陈默身上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让陶莉大为欣赏。也正因为得到陶莉的欣赏,陈默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那一年,各大媒体都在宣传一位西藏的英模人物,正是这一宣传,把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吸引到那片神秘而纯洁的雪域高原,陈默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第一个写了《决心书》,申请到西藏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成熟理智的人,往往把事情想象得过于复杂,有时会影响决策;激情澎湃的人,往往把事情想象的过于简单,有时做事不计后果。
  陈默更多时候不是一个理性之人。申请去西藏的事,他以前曾经对陶莉说过,陶莉并没有反对。
  陈默觉得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肯定要失去一些东西,失去与家人的团聚,失去舒适的都市生活,也可能失去美好的爱情。那是必须面对的、必须要接受的。
  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希望陶莉会理解,他也相信陶莉不会反对。
  陈默不想就此与陶莉分开,他甚至希望陶莉能跟她一起去西部。如果陶莉不愿去,两地分居,陈默自认为也能接受。
  退一步想,陶莉不跟他去西部,也不愿过那种两地分居的生活,那就只一项选择,分手。
  对这种最坏的结果,陈默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有了这样的考虑,陈默把自己的决定正式告诉了陶莉。
  这期间,两人书信往来主要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陈默隐隐约约还记得自己写信的内容,他不知道陶莉会不会保留那些信,而他始终保存着陶莉写的那四封信。
  毕竟,那是一段尘封已久、难以忘却的情感记忆。
  (下一章:《鸿雁传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