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边地疏红> 第73章 勇挑重担

第73章 勇挑重担

  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车队整整走了一天。到达库卡县城时,天已经快黑了。
  先头侦察分队提前一天抵达,早已为后续部队选好了安营扎寨的地点。
  b团驻扎在县中学,教室就是他们的营帐。a师指挥部和d团驻县政府,礼堂的地板、座椅就是他们的行军床。e团驻扎在县城边上的军马场,那里的草料库可以容纳上千人。
  唯有c团没有驻扎在县城,而是继续西行,到达距县城二十公里的羊达曼乡。c团的施工地域是从羊达曼开始,一直往西一百二十多公里到胡拉甫乡。
  a师的官兵都知道,之所以将c团派往那个方向,是因为那段施工线路最为艰险,有冰河要穿越,有山头要攻克。
  每个团出动的兵力大体相当,分配的任务也差不多,在这场四个团同台竞赛中,c团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境地。
  c团是a师所属的拳头部队,向来以敢打硬仗著称。连续多任团长、政委,均是素质全面的优秀指挥官。
  尤其是现任团长刘金昌,熟读兵书,作风务实,他常以曾国藩为榜样,教育部队不要出名挂号争彩头,而要“结硬寨,打呆仗”,靠实打实的真功夫,一项一项攻坚克难。
  铺设光缆虽不比打仗,但也是锻炼部队、考验作风的重大行动,对于部队的机动、指挥、通信等方面都是很好的检验机会。
  帕米尔高原尚沉睡在冬季,这里的牧民当然也在享受着冬闲的惬意。
  羊达曼乡只有十几户人家,全是以放羊为生的牧民。
  牧民的房子是政府统一修建的,每户一个小院,整齐地排列在山脚下的低洼处,避风而且临水。
  乡政府只有三四间房子。尽管乡长、书记非常热情,想方设法将办公室和宿舍腾出来,也只能勉强保障团指挥所使用。c团所属分队全都要自行解决住的问题。
  无外乎两种方式,要么搭建帐篷,要么住在运兵的卡车上。
  卡车里的空间毕竟有限,通常是留给炊事班住的。
  外出施工,做饭是个大问题。炊事班要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把饭做熟,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战士们吃不好,自然就干不好。
  当地的牧民热情好客,他们邀请解放军去他们家里住,但没有一个人敢去。
  部队出发前,明确了群众纪律,第一条就是不给群众添麻烦,任何人不能借住民居。
  c团政治处有一辆卡车,就停在羊达曼乡政府院内,与团指挥所在一起。政治处的七八个人挤一挤,住在车厢里可以将就,用不着搭帐篷。
  当晚,部队安顿好之后,已经快十点了。战士们奔波一天,全都累了,打开铺盖卷,倒头就睡着。
  陈默的床铺也收拾好了,就在卡车车厢的尾部。一条棕垫子,一床棉花褥子,一个棉大衣,一个羊皮大衣,还有两床被子。不得不说,这样的防寒措施应该是到家了。
  次日,部队休整,以适应高原自然环境。
  团长刘金昌带领各营营长奔赴施工一线,考察线路,明确分工,下达任务。
  团与团之间有竞争,c团内部,营与营之间同样有竞争。
  c团这次出动了1000人的兵力,全部任务是挖180公里的光缆沟,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每人要挖180米。如果每人每天挖3米长,需要两个月,如果每人每天挖4米,也需要40多天时间。
  铺设光缆的壕沟有严格的标准。沟深120厘米,宽60厘米。按土方量算下来,似乎任务并不艰巨。团指挥所认为,40天完成任务应该没有问题。
  有些分队决心更大,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战士们斗志昂扬,士气高涨。
  开工以后,工程进展顺利。
  光缆沟从羊达曼乡政府开始向西延伸。
  乡政府所在的街道是沙石路,既没有硬化过的路面,也不需要考虑各种管线,战士们在白灰线的指引下,挥动镐锹,很快就挖出一条长长的光缆沟。
  光缆沟从乡政府门前经过,绕过山梁,往西南方向前进。
  这一带是山脚下的草场,土质较松软,挖沟并不怎么费力。甚至不用镐头,直接用铁锹铲土,就可以达到一米多深。
  早上开工,中午时分,就有一些分队向团指挥所报告,完成了当天的开挖任务。
  有的战士超级厉害,半天就挖了六米。按照这个速度,一天挖十米也有可能。
  如此算下来,哪里需要四十天,甚至两个月,有二十天足够了。
  开工首日,c团所有分队全部超额完成任务。每个分队都涌现出一批突击能手。
  政治处及时引导部队开展“比、帮、超”竞赛活动。各营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各分队组建互助小组,设立了“每日掘进之星”、“助人为乐奖”等丰富的竞争激励手段。
  然而,帕米尔高原并不是看起那么温和友善,开工第二天,战士们就遇到了意想不到困难。
  光缆沟穿过了草原,进入山区之后,就要在山头上开挖,这时,战士们发现,原来看起来像是黄土一样的山岗,挖起来比石头还硬。
  这是遇到了高原冻土层。
  海拔超过4000米以后,地质结构不同于平原,这里的冻土屋是永冻层,也就是永远不会融化的冻土。千万年严寒的沉积,那土层会冻得多硬呢?
  这种情况下,铁锹显然是铲不动的,要用镐头来挖,可是镐也挖不动。
  战士挥起镐头挖下去,镐头被弹了起来。战士的虎口被震得发麻,而冻土上只留下一个小白点,连一小块土渣都挖不下来。
  这座山头预设的光缆沟有300多米,c团的行动受挫。
  团长刘金昌果断下令:大部队绕过这座山头,继续向前挖,这块“硬骨头”,交给团里的拳头分队工兵连来“啃”。
  陈默凭借特有的新闻敏感性,认为工兵连这场硬仗将是极具新闻价值的焦点。
  陈默相信,c团遇到的问题,其他团同样可能遇到。如果c团能够率先突破难关,既是战斗力的体现,又可为其他部队提供借鉴。
  这便是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
  陈默抵达工兵连施工场地的时候,战士们歪七扭八胡乱躺在地上休息。这难得的时机,只要有一点空,他们就抓紧时间睡一会儿。
  陈默看了看这一带的地形,确实是块硬骨头。
  工兵连所要攻克的山头,形似一只伏地而卧的乌龟,龟背高高隆起,乌龟的尾巴连接着崇山峻岭,乌龟伸着长长的脖子,俯视前方的空谷,乌龟脖子下面就是陡峭的悬崖。
  光缆线路要从“乌龟”的左前肢部位穿过脖子,到达右前肢部位。
  工兵连连长王誉峰正组织连队的骨干开会,研究施工方案。
  众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陈默悄悄地走过去,在连长身后坐下。
  连长王誉峰说:“同志们,团首长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这是组织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鼓足勇气,坚决完成任务,不给全团拖后腿。”
  “团长要求我们多长时间攻下这个山头?”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尉问。
  “指导员,团长只给了我们七天时间。”连长王誉峰说。
  “七天,怎么可能?”眼镜指导员说,“半天时间过去了,只挖了不到十米,按这速度,需要三十天时间。”
  “所以,我们才要开个诸葛亮会。按现有的速度,显然无法完成任务。”王誉峰说。
  “就这十米沟,已经震断了三根钢钎,那可是直径30厘米的螺纹钢啊,好几个战士的虎口被震裂,无法再握工具了。”眼镜指导员说。
  “我知道,困难很大,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越是困难,越是要开动脑筋。不能用蛮力,想想有什么好办法。”王誉峰说。
  “我有个办法。火攻!”一名少尉说,“既然这山头是冻土层,我们能不能把冻土融化呢。”
  “怎么融化?”
  “用火啊。”少尉说,“我们多找些柴草,在预设的光缆沟一线生火,用火将冻土烧软之后,再挖就容易一些。”
  “一排长这个方案,听着可以。但是,你想过没有?火从何来,这山光秃秃,哪里去找足够的柴草。再说了,火烧能融化多深的冻土呢?那是千年万年形成的冻土,即便用火,也只能融化一个表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王誉峰说。
  “二排长你的意见?”眼镜指导员问。
  “我想,得用电钻。”二排长说,“先用电钻打孔,然后再用镐挖,清理出一层土之后,再打孔清理第二层,每层30厘米,分四层,就可以达到沟深要求。”
  “别瞎扯了。”三排长说,“电钻,电从何来?”
  “用发电机啊!”二排长说。
  “发电机在哪里?”三排长说。
  “让团后勤处从山下运过来。”二排长说,“后勤保障这时候需要发挥作用了。”
  “怎么可能?”三排长说,“如果电钻功率小,根本就打不进冻土层,如果大功率电钻,小型的发电机就不行。在这山里,怎么可能安装大型发电机呢?”
  众人听两位排长争执,谁也不说话了。
  这时,一位中士班长说:“我有一个主意,危险性大一些,就看我们敢不敢用?也不知道团首长会不会批准。”
  “什么主意?说!”连长王誉峰眼前一亮。
  (下一章:《攻坚克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