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边地疏红> 第190章 第二百〇六章 一路向东

第190章 第二百〇六章 一路向东

  父母在电话里劝朱丽丽返回迪山市,休整几天,等身体恢复了再去上海。他们没见到女儿之前,怎么也不放心她就这样去上海。但朱丽丽认为自己身体没事,完全可以按原计划行动。
  在烟敦车站,朱丽丽的父母全都赶来了。他们亲眼看到朱丽丽身体没有大问题,这才放下心来。
  朱丽丽和陈默仍被安排在一个软卧包厢里,行李都搬上车了,却不知什么时间发车。
  等待发车的乘客大都在站台上,不敢走远。
  “小陈,这次多亏你帮着照顾丽丽,她才没有发生危险。真的谢谢你。”朱建军说,“以后你们俩可是经历过同生共死的朋友,友谊非同一般。”
  “阿姨,我也没做什么。”
  “我都知道了。要不是你用身子护住丽丽,还不知道她的身体、她的脸,要受多大的伤呢。”
  “是她的运气好,当时我们俩正在过道里聊天,如果是躺在床上休息,那结果可就惨了。”陈默说,“跟我们同在一个包厢的人,就是因为睡觉,发生事故时,可能还在梦里,就再也没有醒来。”
  “吉人自有天象。”朱建军说,“你们要珍惜彼此的友情,以后的路还很长。”
  朱建军见了陈默,就有说不完的话,她总是想说什么,却又不明白说。陈默何尝不明白她的意思。她是在给朱丽丽牵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朱丽丽的爸爸疼爱她,从不干涉她,只要是她自己做出的选择,爸爸都会支持她。以前就是这样,如今,都已工作几年了,更不会限制她。
  列车终于又要开了。此次事故导致两人死亡,十几个人受伤。大部分乘客又踏上的征程。赔偿事宜因为人数众多,将有乘客代表与铁路局协商。
  如果只是小伤小病,乘客也懒得再与铁路局纠缠。
  朱丽丽的父母回迪山去了。陈默陪着朱丽丽一路向东。
  ……
  三天后,陈默在南京站下车。朱丽丽帮他把行李拎到站台上。
  连续坐了几天火车,终于可以站在踏踏实实地站在大地上了,然而此时,陈默感到大地在晃动,如同人还人火车上。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南京离上海不远,有了空就来找我。”朱丽丽将一张纸条递给陈默。
  “好,没问题。”陈默接了纸条。他发现朱丽丽眼圈有点红。她是动了感情了。
  都说日久生情。这三天时间,说短也短,也长也长,同处一室,时时相伴。有点感情也属正常,何况两人还共同经历了一场重大事故。
  “我妈说……”朱丽丽似乎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朱阿姨说,让你有空了回家看看外婆。”陈默猜到朱丽丽想说什么,他故意把话岔开。
  “唉,算了,不说了。”朱丽丽转身登上火车,一缕淡淡的清香飘走了。
  “再见。”陈默在站台上向朱丽丽挥挥手。
  朱丽丽站在车厢门口喊了一句:“陈默,别忘了你说过的话。”说完,她的身影从车厢门口消失了。
  陈默站在原地愣了一下,我说什么了?我对她做过什么承诺吗?好像没有吧。
  陈默不明白朱丽丽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时,列车徐徐启动了,继续向东驶去,直到大海边。
  ……
  南京,离陈默的老家不远,但他对这座城市并不熟悉,只是每次出远门会在南京中转。虽然不怎么熟悉,但是比较亲切,毕竟这是自己所在省的首府。还有一个人,她就在这座城市,曾经让他牵挂,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吗?
  陈默乘汽车回到他的老家沣泽县。家里人有三年没有见到陈默,自然很欢心。
  母亲给他做了最好吃的饭菜,哥哥姐姐也都回来看他。
  父亲看着儿子回来,心里十分欢喜,嘴上却不说,只是问儿子,媳妇找上了吗?要抓紧哦。
  陈默此前跟父母提过,正在与西域那边的一个姑娘谈,父亲问起,他仍说,正在谈。
  母亲也说,如果下次回家还没有带对象来,她就要张罗着在老家给陈默找一个媳妇。母亲相信,凭儿子的工作、长相,在老家找个俊俏媳妇并不难。
  父亲还想再知道一些事情的进展情况,却被陈默用其他的话题岔开了。他不想谈婚姻的事,而父母却最关心儿子婚姻的事。
  在家里度过了快乐温馨的三天。随后,他返回南京,开始在南京政法学院为期三个月的学习。
  ……
  与陈默同批准来南京政法学院学习的,有全军各军兵种的政工干部,海、陆、空、二炮、武警都派人参加,五湖四海,好不热闹。
  西域部队来了两人,一个是总装备部马兰基地的,另一个就是陈默。五十人中大部分原本就是从事纪检工作的,有些是拟从事纪检工作的。最高军衔是少校,最低的是少尉。
  这五十人没有单独编队,而是被并入另外一个学员队,十队。这是一个专升本的军官队,学制两年。全队一百多人,有十几个女军官学员。
  陈默所在班级与原十队学员食宿、管理在一起,上课时分开。他们这五十人被特称为“十队纪检班”。
  住宿条件比陈默在北京上学时要好一些,北京后勤学院是八人住一间,这里是三人一间,每人一套小小学习桌椅。
  与陈默同住一室的,一个来自湖北省军区,是个上尉;另一个来自福建某基地,是个中尉。上尉已成家,中尉正在恋爱。
  由于是短期培训,不同于生长班,也不是学历教育,因而教学氛围宽松,学员又都是军官,管理也不是很严格。
  每天上午排着队、拎着制式书包去教学楼上课。下午是自习,可以去教室,也可以去图书馆。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大家相安无事。
  倒是十队原来的那些学员,见到又多了五十位学友,议论纷纷。
  学员队没有俱乐部,一台电视机就放在楼梯口的大厅里。看电视的学员大部分是站着的,除非有些球迷看球赛,早早搬个小凳占位置。
  学员队的楼梯下面装着一部ic卡电话,另有一部没有号盘的军用电话。每天留一名学员值日,接待来客,照看营房,接听电话。
  课余休息时间,如果有电话打进来找人,值日员要问清,找的是什么人,然后在楼道内大喊,这喊声要足够大,方能从一楼传到四楼,有时还需要二楼三楼的学友来个接力上传。
  如果是女学员值日,女生的嗓子不足将声音传至四楼,那就必须有个男声“传话筒”。陈默他们班就住在四楼。
  (下一章:《情债一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