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明末大权臣> 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

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

  “殿下不可!”听闻李吴山要进行实战演练的消息之后,大旗军监军高起潜表现出了和他年龄绝不相符的急躁态度:“万万不可呀!”
  高起潜是崇祯朝的老臣,曾经参加过两次北京保卫战和一次南京保卫战,当年曾经第一个对复隆皇帝表示出了支持,是复隆皇帝的心腹之人。
  当年的那个铁血宦官早已不复往日的风采,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刀刻一般的痕迹。
  高起潜已经老了,老的连腰都直不起来,但他依然是大旗军的监军,是名义上仅次于李吴山的二把手。
  他的职责就是代表朝廷监督大旗军,他的使命就是保持大旗军和大明王朝之间顺畅的沟通交流,但这仅仅只是限于大旗军罢了,却不包括那些军校生。
  军校生根本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队,而是李吴山的私兵,不接受任何人的辖制。
  “若是实兵操训,李帅必然会选在淮扬一带,甚至会沿江列阵……”
  所谓的实兵演练,根本就是为了给长平公主撑腰,是为了展示武力恫吓江南,这一层意思不用明说大家都心中雪亮。
  “江南之事,应局限于江南,万不可让李帅卷入其中。”高起潜说的非常恳切,甚至是一种苦苦哀求的态度:“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个先例不能开!”
  李吴山用武力威胁江南,虽然这是长平公主的授意,但这样做的影响太坏了。
  这种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若是李吴山反复使用武力威胁,后果极其严重,很有可能会打破南北平衡的局面,撕开大明朝名义上的统一。
  长平公主不是不知道这么做的严重后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在最后关头踩了一脚刹车,没有当初同意李吴山的建议。
  若是没有李吴山的支持,长平公主肯定会被太后一脚踢出去,以太后的操切手法和江南的官僚作风,以后的大明朝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很难说。
  如果没有长平公主始终使用圆滑老练的政治手腕维持着这个脆弱而又微妙的平衡,南北撕裂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可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承担沉重的历史责任。
  这个先例一开,恐怕以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南北开战绝非空穴来风。
  江南和北方若是打起来,大明朝就真的没有了。
  “我会仔细考虑高监军的意见,但太后……太后那边却只知政争,丝毫没有为大局着想的念头,这是在逼我。说不得也只好不得已而为之了……”
  “万万不可呀,万万不可!”
  “高监军是在担心李帅趁机竖起清君侧的旗号打过长江去?”长平公主苦笑道:“应该不至于吧?就算李帅真的有了这个念头,现在的我终究代表着天子,还能用大义的名分压他一下。若是太后掌权……清君侧不过是迟早之事罢了……”
  对大明王朝而言,翁太后始终一个隐患,迟早会引爆。与其等到李吴山竖起清君侧旗号的那一刻,还不如主动引爆这个雷。至少,现在的长平公主还能用一个空洞的名义对李吴山形成道德压制。
  而且,长平公主深信李吴山和他的利益一致,那就是他们两个都不需要出现南北割裂的局面,都在极力维持着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不,我一点儿都不担心李帅,这么多年以来,我甚至李帅的为人,就算他要做点什么,也会堂堂正正的去做,不屑于使用此等下作手段。”
  “既然李帅没有这个意思,那高监军还在担心什么?”
  “我担心他手下的那些学生啊!”
  虽然长平公主已经在今天白天的阅兵仪式当中亲眼目睹了学生兵的雄壮姿态,但是对于这些学生的思想状态却一无所知。
  长平公主对于这些军校生的认识,基本上来自于永王和陈茂这两个人。
  即便是永王和陈茂对于李吴山的思想有着极大认同,但他们终究可以顾全大局,知道为此一个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性,做事的时候还会考虑手段和方法。现在的军校生则完全不一样,很不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第十七期军校生啊。
  这些人的思想全都无不激进,甚至毫不掩饰“我族不需要皇帝”的言论,高起潜最担心就是这些学生兵借助实兵操演的机会,直接打过长江去,彻底颠覆了江南的那个朝廷,按照他们的意志改造整个大明王朝。
  “不会有这么严重吧?李帅压着他们,他们怎么敢……”
  对于那些年轻的士兵而言,李吴山就是灵魂和缔造者,是他们心理意义上的“父亲”。他们就应该对李吴山服服帖帖,完全按照李吴山的意志行事。
  “不,不是那个样子。”高起潜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现在的军校生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战斗力更强。我曾经估算过,仅这一期六千多学生兵……若是遇到当年的多铎,多铎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可能,他连一点机会都没有。”
  “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这六千多人,绝对胜过当年的十万清军,真要是一个控制不住,直接过江,那就全完了!”
  六千学生兵足以抗衡当年的多铎?
  这话真的是……太保守了。
  这六千多学生兵和以前的军校生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已经装备了最新式的武器,学会了最具杀伤力的战斗模式。真要是放手一搏的话,足以匹敌当年所有的八旗战兵。
  一万新兵横扫天下,这句话出自李吴山之口,但这绝不是一句大话,他现在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实力。
  作为一员老将,高起潜深知这些学生兵的战斗力到底有多么强悍。真要是把这六千多新兵放出去,打穿江南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这个过程一定会很快,比想象中的更快,甚至等不到江南反应过来,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和学生兵强悍到无法想象的战斗力相比,他们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纵观历史,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一批拥有坚定信仰的军队,他们的思想整齐划一,具有极强的执行力,做事果断不留余地,真要是有什么意外的话,谁也挡不住他们。
  “连李帅也挡不住吗?”
  “这……我说不好,但却不得不防啊!”
  高起潜的担忧让长平公主更加的犹豫了。
  仅仅只过了一天,就又传来一个更加糟糕的消息:万岁降恩旨,加封长平公主为“大长公主”,并且要从江南俊彦之中为她觅一良配。
  侄儿皇帝要为大长公主姑姑找婆家了。
  长平公主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早就应该成亲,由皇帝亲自赐婚也是极大的恩宠。
  只要长平公主成了亲,她就是婆家的人了,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在家里相夫教子。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啊,是要彻彻底底的把长平公主从权利中枢排挤出去。
  偏偏这种事情长平公主还不明车明马的反对:毕竟她的年纪早就超标了,早就应该缔结姻缘,难道还做一辈子的老姑娘不成?
  这个消息终于让长平公主放弃了幻想,打定主意放手一搏。
  第二日清晨,长平公主来到太庙,喃喃的祈祷着:
  “大明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孙今谨告之,为我大明计,为长远计,唯有行险,但求祖宗保佑平安度过难关,若有任何罪责,长平愿一力承担。父皇母后在天之灵,应能体谅后辈之苦衷……”
  “早就听闻这些年轻后辈已尽得李侍讲之衣钵,既然李侍讲有心查验成色,我愿代大明天子一观雄壮之军。”
  李吴山笑了。
  “我军雄壮,岂可只有天子知?必然是要天下人知才好。”李吴山哈哈大笑着说道:“此间狭,不足以排兵布阵,但求殿下南返,六千健儿沿途护送,一路之上可尽知其真伪良莠。”
  让我的六千人马护送你南下,这一路之上有的是机会检验我这些学生们的成色。
  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但长平公主还是有所顾虑,而且顾虑很深:
  “渡江即是南都,自有人朝廷接应,若是大军随行终究不妥……”
  “殿下放心,学生们只送殿下抵江即可止步,绝不会踏足江南一步。”
  学生兵走到长江边上就不再南下了,绝不会履足江南一寸土地。
  但长平公主还是有点不放心:“这沿途护送一事,是由李侍讲亲自带队的么?”
  “殿下这就说笑了,自然是由高监军带队。”
  长平公主北上礼祭打的是天子旗号,用的天子仪仗,这沿途护送之事担任应该由高起潜这个“朝廷代表”来做,而不是他李吴山。
  虽然高起潜管不到这些学生兵,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北地军事上的二把手,仅次于李吴山而已,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威望和手腕还是有的,又有李吴山的军令,一定可以牢牢的掌控这六千多学生兵。
  长平公主终于放心了。
  仅仅只隔了四日之后,长平公主就踏上了返回江南的路途,随行的还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学生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