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汉祚高门> 第724章 民心士气

第724章 民心士气

  淮水三月春潮始涨,到了六月盛夏时节,江潮已经涨至最盛,水面开阔较之枯水季扩大将近一倍。沿淮一片区域,俱有甲士巡弋哨望,闲杂人等严禁靠近,民众们樵采渔猎,也都必须要避开这一片区域。
  数日前开始,江面上出现诡异现象。多有浮板顺水流下,浮板上多以竹刺穿插悬挂着已被水汽浸透、肿胀不堪的人头,或多或少,多则百数,少则七八。
  晨曦微薄时,江上巡哨又发现此类现象,不敢怠慢,即刻上报。
  再次得到此类信报,沈哲子心情不免更加恶劣,决定亲自前往江畔去看一看。于是当即便在两百余名亲兵护卫下,乘马离开寿春城往近畔渡口而去。
  眼下大战在即,无论淮水还是城防,法禁都严厉到了极点。此时街巷少见行人,唯一可闻的生息便是兵众们日操旗号口令声,急促的马蹄声骤然响起,内外行人俱都神色不乏紧张的转望过来。
  类似紧张的战争气氛,一旦持续的久了,对人心都是一种摧残,即便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也会让人变得敏感警惕,如果再有什么异兆发生,很有可能就会爆发出规模不小的骚乱。哪怕是久经战事磨练的军卒营垒,都时有营啸事迹发生,兵众一哄而散。
  所以士气言之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兵员的战斗力,乃至于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结果。尤其是在敌我军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士气更是弱势一方维系凝聚力的不二法门。
  淮南军的士气维系还算不错,此前整顿乡野,大量游食被整编入籍,集中安置,在城池、乡野之间游荡的人迹几乎不存。这些民众们在军队的组织控制下进行集中的劳作生产和生活,规律近乎刻板。
  如此严厉的人身控制,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战争本质就是消耗人命以达到某种目的,过程中最无关紧要的便是所谓的人权,无论古今,概不能外。
  当然控制人身的同时,还要佐以各种手段以维系人心,缓和气氛。比如标准清晰明确的奖惩制度,无论在军还是在民,俱都以一定的人数团体为单位,设立奖惩标准,规定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优异则赏,落后则罚,让人员内部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竞争气氛。一旦这种氛围形成,便会极大的驱散人心头一些不安和恐惧。
  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一旦感觉前路灰暗、没有希望,那就什么都不要想,切忌做什么远大计划,只需要埋首于手头上的事情,制定一个清晰且在能力之内的目标,专心致志将之完成。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往往需要以一个点去接受整个世界网状反馈,但这些反馈需要进行自我反刍和判断,最终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主观臆断,已经悖离真相很远。
  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天地还是那个天地,英雄也是那个英雄,当人已经丧失了理智判断的能力,最好的作法是少作旁瞻,切断对身外讯息的接受,专注于对自身的提高。
  当然人身好控制,人心却难。羯奴大军是实实在在、迫在眉睫的威胁,沈哲子也不能将这一部分认知从人脑海中抹去,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抹去这讯息给人带来的压迫性和危险性,这就需要仰于宣传了。
  从他还是一个江东小字辈,需要沽名养望开始,沈哲子便很重视对自身形象塑造和宣传。如今他要做的已经不只是对自身,而是对整个淮南军的形象树立。
  淮南镇中,沈哲子已经组织起一支相对专业的宣传团队,以江虨为首的一群早年在沈园摘星楼厮混的世家子们,未必人人都有提弓上马烈战的能力和勇气,但在把持舆论、影响人心方面,有了沈哲子的指导,加之自身的总结,已经颇具造诣。
  在这些人的构思和组织下,淮南镇内各项洗脑工作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早前淮南军在淮北历次小胜,俱都被添油加醋、各种艺术性的加工,向民众们去宣说讲述。各类抹黑羯胡,夸赞淮南军勇猛的民谣俚曲,也都在远乡近邑传唱开来。各种激昂壮烈的标语,更是被涂写在城池内外每一个聚居地,抬头可见。
  标语这一条,沈哲子是相当重视的。因为这标语在传递讯息的同时,也是扫盲工作的一种,哪怕不能长篇大论,让人人都饱读诗书,但耳濡目染之下,认识一些常用字不成问题,也算是从零到一的一个突破。
  对民众的宣传,是要具有一定欺骗性,因为民众本身就不需要面对正面对抗羯胡这个问题,就算是明明白白告诉他们羯胡有多强,除了让人心更加惊悸外,没有任何好处。这无关乎愚民与否,而是要维系一个组织必须要使用的手段。一个组织的崩溃,除了直接的外部打击之外,其内部隐患的出现,往往不是因为愚昧无知、不作为,而是想法太多。
  五胡到底有多强,沈哲子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可以确定一点,就算是三国乱世、八王弄权,中原之地死的人再多,单纯从人数上而言,哪怕是人数最多的鲜卑族几部统统加起来,也比不上汉人的数量。
  为什么这段历史如此阴暗?整个汉人团体中邪下降头一般了无作为,只是因为庸者当权、无能者太多?单纯从领袖人物而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以为是的英雄太多。
  相对而言,胡人的社会关系更简单,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掣肘和博弈较少,因而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求取直接战争胜利中。这无关乎什么种族劣性,胡虏一旦做大到一定规模,没有一个不在上演血腥惨烈的互掐。而这些互掐,一个比一个残忍,一个比一个惨绝人寰,他们甚至没有肉体消灭之外另一种打击对手的方法。
  人都是在教训中成长,石勒眼见汉赵崩毁于外戚,大树亲族,结果被自己侄子绝了后。苻坚本身上位便是兄弟阋墙的最后胜利者,仰于法制疏远亲族,但却不明白他区区氐族政权根本不具备汉人那么大的包容性,甚至就连汉人都被胡虏反噬,他不是败在淝水,他从根上就长歪了,王猛治国成就有多大,给他挖的坑就有多大!
  一个世道之大不幸,不是久为沉沦却无救世主,而是英雄人物屡出不绝。震世威名,俱是生民血泪。
  对于士气的维系,较之鼓舞人心是不同的概念。这些需要直面死亡威胁的兵卒们,如果仅仅只是虚言夸诵,则不免流于妄诞,久则了无战心。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见的激励。
  所以尽管淮南物用已经非常吃紧,但是凡有军功封赏,俱都从速执行落实。寿春城罗城内建起几座高耸大仓,名为甲功仓,里面俱都寄存着士卒们功获钱粮和饷俸。而这些仓房,又对应着淮南的屯田亩数,一旦击破来犯的强敌,淮南转为安定,屯垦上了轨道之后,又会有源源不断的亩产涌入进来。
  钱粮方面,沈哲子尤其慷慨豪迈,但是在田亩、人丁等生产资料的分配上,又是极其的吝啬。无论这些田亩人丁投入到什么用途上,所有权必须要握持在手中。眼下淮南根基尚浅,还不需要面对太多贪公为私的问题,假以时日等到他权位日益巩固,也就有了足够的能力以法令的方式将这种局面确定下来。
  所以在士气民心方面,沈哲子自问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当面对真正挑战时,仍然有种不知该要如何面对的无力感。
  沈哲子曾经设想过羯胡大军南来,会以何种姿态出现在淮南军民视野中,是千舟竞渡、万幡林立,还是轻装突进、奇袭要塞?但真实的情况,却没有什么固定的剧本,他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奴军踪迹,而是他们所犯下的累累罪恶!
  当沈哲子赶到江畔渡口的时候,左近已经被甲士团团围拢保护起来,左近几名守将俱都到场,上前迎接的时候,有的是忧色重重,有的是满脸愤恨,神色俱都难以平静。
  码头上有几大块竹排,上面堆满了湿漉漉、被江水浸泡肿胀不堪的首级,约莫有数百个。同时还有十数个晋民伤者,或被砍断手足,或被割耳剜鼻,有的早已性命垂危、生死不知,有的还能保持清醒,但精神也早已浑浑噩噩,口中重复着一些叫饶或咒骂话语,对于兵卒们的问话则完全没有回应。
  这些人头和伤者的来历,淮南军也早已经清楚。如今江水大涨,单凭简陋的竹排很难顺利将人头之类送达彼岸,多半没于途中。但即便就是如此,巡江水军近来多有在江上发现打捞,可以想见奴军在淮北暴行绝不止于眼前这些!淮南军所打捞发现的,不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