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汉祚高门> 第1266章 胡胆裂寒

第1266章 胡胆裂寒

  大概天公关照人意,宴会召开这一天,自晨光破晓天空便是万里无云,一片晴朗。
  而早在黎明时分,各方有幸参与盛会的时流便各驱车马直往龙首原上的这座石城而来。当时晨光尚是稀薄,仍未褪尽的夜色下,新进建成的城池如同一头盘卧原顶上的猛虎,城墙都由硕大的原石堆垒砌成,未经修饰,城墙边角粗糙之余,则透出一股蓬勃而出的豪壮气息。
  此时的城池防务,已经交由大将军亲兵胜武军接手,城墙上下都站立着体魄挺拔健壮的胜武军士,朦胧的视野中虽然看不清楚这些将士们具体面貌,但依稀勾勒出的铁甲狰狞线条,仍能让人望去便觉触目惊心。
  今次参与宴会,合共七百余人,天色还未大亮,与会人员已经悉数到齐,再算上各自家众随从,足足数千人众,车马连绵一直排到了龙首原下。胜在此处陂塬开阔,就算有这么多人聚集于外,也都不显拥挤,且还留下大片的闲地。
  石城关禁还未放开,众人等候在外也无聊,难免要寻亲友小作谈论。关中境域不乏闭塞,乡户之间彼此倒也相熟。各自相熟者聚集起来之后,大体便也显示出了各自特质的不同。
  在这些受邀人员之中,地位最高自然是行台亲自邀请的那些世族旧户,如杜陵杜氏、韦氏等本就旧誉颇高、乡势也不弱的门户,特别是杜氏,如今还在行台拥有着不低的影响和势位,甚至与大将军出身的吴兴沈氏都为姻亲。
  虽然杜赫一支与留守杜陵乡土的族人们来往已经很少,但这并不妨碍杜陵杜氏借其声势,成为目下关中首屈一指的大世家。
  所以对于今次大将军设宴款待,杜家也是捧场十足,甚至早在黎明之前,京兆杜氏留守乡土的这一脉族人中的大家长杜彦便早早率领子弟来到龙首原下,也不急着登原,只是站在道左满脸笑容向随后赶来的各乡户人家打着招呼,俨然将自己摆在一个迎宾的位置上。
  韦氏今日到场族人也极多,老老少少足足几十人众,在见到杜家人如此后,韦氏少年当家的韦楷、韦谌便也当仁不让占据了道路另一侧,双方之间不睦气氛毫不掩饰。
  这两家都是京兆有数的旧族,而且还共居于杜陵一县之内,原本应该是通家世好。但杜氏清誉要远高于韦氏,单单一个中朝杜预就完爆韦氏迄今为止历代先人,虽然韦氏也可追溯家世达于前汉,但在当时声势不弱的京兆杜氏看来,韦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出门户,后起武宗。
  永嘉之后,杜氏重要族人多数南下,留在乡土中的已经不足维持乡声。反而是早前不甚起眼的韦氏,因为专心经营乡土,反而渐渐壮大起来。一县之内两族并大,难免就有纠纷,田亩、人丁乃至农事浇灌,都是乡斗的缘由所在。
  时势流转,随着行台壮起,谁也没想到杜氏也能得惠,老树再焕新生。行台长史杜赫,那是沈大将军所倚重的臂膀之助,杜家有了这样一个强力族人的崛起,即便不作刻意关照,三辅这些乡士们对杜氏自然也都不敢怠慢。
  像杜氏此前联络乡众,为小沈助势扬名,便足显示出其家颓态一扫而空,再次复称名门。杜彦虽然不在州郡任事,但却被乡流推选为《关陇门第考》执笔编撰,一举将乡誉仲裁把持手中,更让时流人家对其无比重视。
  反观京兆韦氏则就落寞得多,其家成也乡势、败也乡势,王师强龙入境,怎么可能容忍长安近畔有此乡势固结的武豪门户壮大!更何况早前杜洪盘踞长安,韦氏作为三辅豪强代表,确实也是有暗里资助之嫌。
  京兆府李充入郡,首先便拿韦氏开刀,又有雍州刺史府摆出确凿的联结杜洪的罪证,韦氏最强一支便被直接斩断,留下韦楷、韦谌这种年方而立的后辈执掌家门,自然更加不是杜家的对手,乡产接连被剥除瓜分,声势已经大不如前。
  今次行台邀请韦氏,也算是网开一面,以示并无将韦氏赶尽杀绝的意思。毕竟韦氏经营乡土几十年之久,一旦彻底拔除,牵连太过深重,或将复演弘农杨氏惨剧。关中新定,若再贸然掀起牵连数千乃至上万人众的风波,对于之后各种事务进程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韦氏子弟所以摆出针锋相对的姿态,将与杜氏的矛盾公开化,看似是年轻气盛、不知收敛,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存之道。杜氏这两年得意之后不免忘形,一些小节上失于谨慎,能够有一个不弱的乡仇门户盯着他们,对于京兆府而言也是乐见的情形。
  其他一些受邀世族,便不如这两家如此张扬。特别是北地傅氏,北地傅氏也是魏晋之际极为重要的世族名流,特别中朝傅玄更是引领一时世道风潮。所以言其特殊,便在于傅氏虽然郡望北地,但于乡籍本郡声势早已经凋零萎靡到了极点。
  北地本就地在三辅之外,多戎胡杂居,并不利于冠带之家世代传承。而且也的确傅氏主支从很久之前便已经背井离乡,迁居清河,而之后更随南迁大潮前往江东,逐渐泯灭于一众侨门之中。
  而眼下所谓北地傅氏,则纯粹就是江虨来到关中后,搜索傅氏残留关中的族人,生生扶立起来以继承北地傅氏这样一个家声影响。至于此举会否引发江东傅氏族人的不满,这并不在行台考虑之内。
  说到底,彰显这些关陇世族家声,重点还是在于加强对于关中的治理,而不是真的要将这些旧族从尘埃中翻捡托起。
  因此,北地傅氏虽具大名,但今次前来龙首原的不过一老叟并两个畏畏缩缩的年轻人而已,单就气象以论,甚至比不上那些乡豪子弟。但是因其乘坐着代表行台的黄幢征车,便也无人敢于小觑,所过之处,众人皆避于道左拱手为礼。
  到场人员,除了关中一众乡流之外,还有一批气势不弱的人众,那就是来自陇上的豪强。这些人众约有近百之数,算上随员也不过几百人,在整个龙首原数量上算是弱势,但气势却绝对不弱,一个个俱都悍气透骨,勒马顿立于一处,周边少有人敢于靠近过去。
  关中故是民风彪悍,但是较之陇上还是稍逊一筹,一方面是长久以来地势依存所带来的压迫,对于三辅民众而来,陇民就是需要提防、随时有可能反梁入户的强盗,另一方面自然是陇上生存环境较之关中还要更加恶劣几分,也就养成了陇民举手投足间的悍勇血气。
  尽管目下关陇俱都一统于行台治下,但毕竟时日尚浅,还未能进行一个彻底的交融,彼此之间隔阂仍然深重。
  如果说陇民因为凶悍而被孤立,那么在场还有一批人则就显得分外气弱可怜,那就是一部分氐羌胡酋。关中生民,戎胡居半,行台创制关中,自然不可能将数量如此众多的氐羌胡众完全排斥在外,所以今次大将军宴请时流,也有几十名胡酋受到地方推举得以与会。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没有一直得意在势的道理,这话用在这群胡酋身上再合适不过。
  他们这些人众,虽然未必与之前统治关中的屠各和羯胡有什么族亲,但是在面对关陇一众晋人豪强的时候,因为都是胡人的关系,往往也成为被倚重的对象,充当屠各与羯胡的爪牙,欺压凌辱关中的诸夏生民。
  可是如今行台复治,王命再昌盛于关中,这些胡众们的苦日子便到来了。虽然行台官面上也一直在宣说行台宽宏博大,诸胡只要能够安顺守法,同样也是王命庇护的良民,但落实在实际上,自然也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
  像是陇上的边胡,尚能得益于行台的羁縻政策,还能维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三辅之内的胡众则就没有这种优待,关中收复以来,行台便一直在围剿肃清境域之内的流窜贼寇,而在这剿匪的过程中,失手干掉几个胡虏部落,那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毕竟过往这些年,诸胡便是祸乱关中的主力,望过去一个个也都是凶态类似,谁又能保证那些胡众不是盗匪伪装的?剿匪事宜,疾如风火,谁又有精力于战阵之上审问他们究竟有无罪实?最保险的做法,自然是杀了再问,至于死人没办法开口叫屈,那也只能说声抱歉。
  在王师摧枯拉朽的镇压之下,这些胡众们即便是心内冤屈想要串结作乱,也根本就没有壮大起来的机会。特别是那个不争气的伪汉王刘昌明,几个月的时间里便被从北地一路追杀到陕北乃至于河套,令得关中再无一个可称强大的胡人势力可以号令诸胡群起作乱。
  所以在今年年初,当雍州刺史府宣告关中匪寇清剿事宜卓有成效、暂告段落的时候,最欢乐的还不是那些关中晋人民众,而是在这一轮清扫中得以幸存下来的胡众们,大难不死,简直就是热泪盈眶。
  而后京兆等各郡府于境域之内诸胡民众里颁行严格的禁铁令,凡户有藏铁超过两数即刻捕杀,这对那些胡众而言非但不是酷令,反而是一种保护,意味着他们这些胡众没有了组织武装的能力,不需要再赶尽杀绝。
  所以禁令颁行之后,三辅之内所过之处,胡众无不主动应从,乖乖交出户中藏铁,半点也不拖延。为了表示全无嫌疑,许多胡人中的富户人家甚至连车架都不敢保留。
  关中胡患,诚是不小,但其众是否可虑,也要看彼此的势力对比。凉州归化,陇上设制,屠各残余已被驱出陕北,整个关中便是关门打狗的局面。
  王师精军集结关中,又新建数万关西军府将士,有着组织力如此强大的军队,如果还不能将关中这几十万一盘散沙的胡众镇压的死死的,那才是真正的奇怪。
  而也得益于关中这样独特的闭塞地势,行台对于关中胡人的镇压管制也收取到了最好的效果,甚至还要胜于入治更久的中原。毕竟中原四战之地,没有这种闭塞且不受外扰的环境,能够四面围堵彻底将之打服。所以类似关中这种铁血酣畅的做法,其实也很难在别的地方复制。
  如今关中这些存留的胡众,早已经被杀得胆寒,像是早前氐酋伏洪于京兆官署外那种卑微恭顺的奴态,并非其人天性爱好自贱,要知道其人也曾是称豪于关陇之内的一方豪强,所以一点早年的雄壮姿态都无,还是因为在这残酷的现实之下不得不做低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