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汉祚高门> 第1486章 朝野劝进

第1486章 朝野劝进

  就在荆州刺史庾怿入洛几日之后,各边入洛人员也是激增,行台治下各边方伯或是亲自前来,或是派出使者,同时各边乡流也都不愿错过即将到来的盛事,大凡有条件的,俱都日夜兼程奔赴洛阳。
  同时,河北方面第二批羯国余孽俘虏也抵达了洛阳,这直接引爆了河洛生民人情。过去几十年中,诸夏之地可谓深受胡虏虐苦,特别是目下河洛居民,几乎都是四边背井离乡之中,对羯胡自有切齿之恨。
  此前羯主石虎被直接在河北信都处以极刑,生民积满忿怨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发泄对象。这一次押送入洛的羯国俘虏之中,除了羯国一些权贵、大将之外,还包括有羯国皇后刘氏并太子石世。
  随着消息扩散开来,河洛生民大量集聚于孟津,等待这一批虐害诸夏多年的羯国贼子到来。当运送战俘的大船将要抵达孟津码头,生民怒火顿时宣泄而出,众多生民满怀忿怨将土石砸向那些被押解上岸的羯国战俘,有数名羯国将领被生生当场砸死!
  尽管行台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低估了生民对于羯国这些余孽的痛恨,为了免于事态进一步的狂热,当即中止了将俘虏押送上岸。而行台有司也即刻奔赴孟津,于大船上直接开始对这些羯国战俘的审判施刑,一个个羯国俘虏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被拉出船舱,当中枭首。
  如是这一股热潮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生民热情有增无减,孟津周边昼夜喧哗,那激烈的人潮声浪响彻天地之间,以至于羯国那少年太子石世甚至还没有等到审判,便在汹涌民情之下生生吓死!
  在处决完这一批羯国战俘之后,生民热情仍未冷却,甚至因为许多远处民众闻讯赶来,使得群情更加鼓噪,但是船上已经没有了羯国俘虏可供审判斩杀而让他们观刑泄愤,下一批俘虏大概需要等到第二年才会运抵洛阳。
  而且观此人情汹涌态势,行台大概也不敢再继续将战俘押送洛阳,更大几率还是要就地处决。
  这些聚集在大河南岸的生民们,热情无从发泄,索性直往洛阳而去,高声叫嚷着“梁王履极”的口号,想要趁此势头,万众劝进。
  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一路归都的胜武军将士自孟津出发,队中不乏旌旗鼓吹,同时也不隐瞒他们这一路王师正是为了护送传国玉玺入洛!
  沿途民众得知此讯,情绪不免更加高涨,将此视作天命归梁的标志,纷纷主动加入到护玺的队伍中。此前孟津刑杀羯国战俘,观者本就极多,之后又陆续有人闻讯赶来,这护玺的队伍也滚雪球一般壮大。
  到了最后,整支队伍一直庞大到直接连通了洛阳与孟津这两处地点,参与之众早已远超十万之数!海量生民护玺入洛,人心向背、天命所归,在这一刻昭然清晰,毋庸置疑!
  祖青作为献玺的核心人物,早数日前便秘密抵达了孟津,他一路在胜武将士簇拥之下端坐于大车侧畔,身外数尺便是摆放在厚重锦盒中的传国玺,沿途所见生民敬拜道左、高呼喝彩,受此情绪感染,身躯也是颤栗得不能自已。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没有经历过长年的战乱虐害,永远体会不到这一句话的悲怆含义。在此刻,梁王便成了南北生民人皆仰望的治世英主,梁王履极便意味着海晏河清,便意味着盛世可望!
  每一个单独的民众,纵有什么诉求,也是卑微可怜,难得关注。但当这一个个微薄的愿望被激发统合起来,便化作了滔天的洪流巨浪,任何人敢于阻止,必将粉身碎骨!
  庞大的护玺队伍早已抵达洛阳城外,洛阳新城本就修筑得宏大无比,可是此刻在野外汇聚的那些民众人潮则更加的壮观。驻洛王师如临大敌,唯恐民众热情难遏,或会冲击到洛阳城防,阵列于城池上下,严阵以待。
  不过这些人众虽然热情高涨,但也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们主动停留在护城河外,各自席地而坐,任由护送传国玺的胜武军将士脱离大队,进入城门。
  城门下自有以杜赫、庾怿为首的王臣负责迎玺,双方队伍一俟汇聚,还没有完成正式的交接,野外顿时响起生民震天高呼:“天命归洛,恭请梁王履极!”
  行台此前倒也曾经进行过这方面的筹措与铺垫,毕竟国玺重器,私下交接难免公信不足。可是当真正如此浩大场面摆在面前,就连杜赫等行台大员都战战兢兢,大受震慑。
  人群呼喊声始终不停,一直等到城门处鼓号齐鸣,才将民声稍稍压制,杜赫登台面向野中漫山遍野静坐民众,他两手高举盛放着传国玺的锦盒,大声道:“大王统率诸夏百万壮儿,讨伐胡虏,力复神州,名震宇内,功全社稷!天命归此,民意感应,愚将奉此天命、民意登阙启奏,可有壮声助我!”
  “昊天授命,梁王当圣!”
  随着杜赫呼喊声后,野中民众再次给予回应,初时呼喊声还有杂乱,渐渐凝聚为这样统一的口号。
  之后伴随着这万众呼喊声,杜赫步下高台,并与一众行台大员一同登车,拱卫着传国玺直往台城而去。一行人将传国玺奉入禁苑正殿,再叩而出,之后便往右侧梁王府而去,沿途自有宿卫将士林立拱从,洛水两岸同样站满了观礼告命的民众,伴随着他们每一步前进,都有喝彩声浪此起彼伏。
  杜赫等人抵达梁王府,便在府前徐徐下拜,自有侍中、礼官上前叩门请入,并诵读早已经拟定好的劝进诏文。
  三篇诏文,内容各不相同,一者宣告国玺重器业已归洛,恭请梁王入殿承接国器,告天受命。一者群臣劝进,恭请梁王入主中国,勿使大位久缺。一者遍述梁王殊功事迹,复邦国,全社稷,大功倾世,天命、人意俱加此身。
  但一直过了许久,梁王府内才传来回应,大意梁王惭愧世道殊赏,自以德薄不敢尊位窃享,请求台辅诸公再察良选。
  按照接下来的称许,此时杜赫等人应该就要返回禁苑,稍作停顿之后出城祭天,典礼持续三日,再归梁王府继续劝进。如是者三,之后梁王才在群臣拱从之下前往禁苑,但在正式履极之前,还有五让,推玺让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让俱是一天。
  整套劝进程序从祈天受命到博采民意,正合九五天数,前后十四天,才会完成一整套的劝进礼节。
  但设想是设想,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生了变数。因为群情太过汹涌,当梁王一辞受命,杜赫等人再赴城外祭天的时候,居然被城外聚集的海量民众生生给堵了回来!
  这些民众们,并不知行台为此筹措典礼过程,他们期待梁王履极已经很久,一俟得知那些台辅废物们居然不能劝进梁王,心中顿生不满,而后便堵在城门处,必求今日一定要达成民情满意的结果。
  玩脱了,怎么办?
  不独负责前往祭天的杜赫等人急得如同热锅上蚂蚁,府内梁王在得知城外发生如此乌龙,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
  这一套典礼已经筹备了很久,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种理由而更改,可也总不能就这么干脆向不明究竟的民众们承认,梁王早已经急不可耐要登基称帝,眼前种种只是再做欲拒还迎的把戏。
  城外郊祭现场,一众礼官也是急得跳脚,眼看着祭祀吉时将要到来,可是放眼望向祭坛四周,除了黑压压的涌动人群之外,哪里有台辅诸公们的影子!
  “天命人意,俱为至重。礼不可废,还要事从权宜,大王可否亲往祭天受命?顺时应序,古意仍存……”
  最终还是礼部大尚书卢谌硬着头皮提议道,其实早先在讨论礼节的时候,这一安排本就有人提出,而之所以被否定则是因为梁王人望太高,届时观礼之众太多,在防卫方面压力太大,才改由台辅诸公代行祭天请命。
  可是这些人在讨论的时候,还是小觑了梁王的人望,现在梁王若不出面祭天受命,他们这些人连城门都出不去!
  眼见时间越来越不充足,众人也只能同意这一权宜之变。也幸在各边王师之众近来不乏归洛休整,旧洛军城眼下还有数万之众待命,因是只能加急抽调万数王师,由归洛的胜武军主田景假节统率,直往郊祭周边警戒布防,同时城内宿卫拱从梁王出发,还能赶在吉时抵临现场。
  接下来又是一番鸡飞狗跳的忙碌,梁王本来家里茶都煮好准备安坐等待,这会儿也不得不匆匆换上章服,由夹墙进入禁苑,而后登车出城,一路上自然也无须再讲究什么一鼓三停,快马加鞭的离城而出。
  一直等到梁王车驾出现于城门处,那些占据道路的民众们才各自露出憨厚且欣慰的笑容,纷纷退出主干道,避于道左趋尘而拜。
  且不说民众们宿愿得偿的喜悦,随行在仪驾后赶赴郊祭现场的杜赫等人则是各自擦拭额头冷汗,深记以此为戒,以后再筹划这一类典礼的时候,还是需要留足变量,切记不可让民情涉入太多。
  众望所归诚是可喜,但也实在太不可控。若往后再时不时来上一次这种让人心肝直颤的操作,国之祭祀还要不要正常举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