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之鱼龙变> 第37章 火爆的生意(上)

第37章 火爆的生意(上)

  有了王燮的同意,粮店很快开了起来。
  在丁存义杂货铺大门上方,“丁记杂货”招牌被取下来,换上了一个新的招牌“张寨粮店”。
  店铺里,以前的杂货被清理一空,空空荡荡的,在柜台上放着几个称粮食的斗,两个以前杂货铺的伙计在忙碌着清扫店面。
  店面门口墙壁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用黑色墨水写着几列大字“粮店新开,特惠父老,新麦一两一石”。
  这个新麦子的价格要比其他粮店高上一成,在附近街道的李家粮铺,南城大户李家开的粮店,新麦子收购的价格才九钱银子一石。
  这天,张寨民社非常罕见的停止了训练,也没有出城去田地里忙乎,而是被张坚派出分发传单。
  张坚和丁存义忙活了一夜,足足写了二百张传单,累的手腕好像折了一般,写到天明,张坚命令社兵们奔赴各个街道发传单后,就回兵营睡觉了。
  而丁存义却兴奋的没有一丝睡意,在店铺里转来转去,两个忙碌的伙计感觉头都被他转晕了。丁存义对张坚能想到发传单这样点子很佩服,这个年代知识贫瘠,只要是有字的东西人们都不舍得扔掉,更别说撕坏焚烧,即使拿到传单的人自己不识字,也一定会找识字的人读读上面写的什么。
  所以丁存义能够肯定,只需半日功夫,整个开封都知道自家的粮店开张,很快就会有人上门卖粮。
  “张寨粮店开张大吉,特惠父老,新麦高价收购,每石一两银子!粮店地址:青云街丁家杂货铺老址。”
  一个身穿洗的发白青布长衫的老学究一手捋着花白的胡须,一手拿着传单,摇头晃脑的读着。几个短衫黔首百姓围着他仔细听着。
  这年头识字率不是很高,江南还好些,家家有些余钱可以让孩子读上几年私塾。而北方贫瘠,大多数人是不识字的,也没有余钱供孩子上学。
  所以读书人是很受别人尊敬的,哪怕他仅仅是一个秀才,或者是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老童生。
  读传单的老学究正是一个连秀才功名的没有的老童生,虽然没有功名,他仍然以读书人自居,为别人读传单告示最能体现他的价值所在。
  “啊,新麦每石一两,比别的粮店高出一钱!得赶快去卖麦子去,别去晚了不收了。”
  一个百姓飞快把自己的传单从老学究手中抽回,着急忙慌的往自家方向跑去。
  其他几个围听的百姓也都一哄而散,只留下揪着自己花白胡须一脸错愕的老学究。
  二百张传单,每个社兵负责分发两张,分别发到不同的街道里坊。所费的时间也就是走路的时间而已,社兵们发完都回了自己家里。
  今天张坚好心的给大家放了假,社兵们都想好好的陪陪自己婆娘,平日里训练干活累的要死,晚上办事的力气都没有,是时候给自家田里好好耕耘一番了。
  南城李家。
  这是一个五进的大宅院,足足横跨了两条街的规模,这就是南城大户李光壂的家。
  李光壂,字康侯,号熙亮,崇祯三年举人。李家世代书香,祖上多人出任官职,其父亲李老爷更是在江南任过两任县令。
  在开封城里,李家是有名的士绅,城外有良田千亩,城内更有店铺数家。
  自从中了举人后,李光壂潜心读书,一心想中个进士,奈何科场运气欠佳,数次进京赶考,却一直没有考中,不过今年才四十一岁的李光壂还算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科举。
  李光壂正在书房练字时,管家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李光壂龙飞凤舞的在宣纸上写下最后一个字,方放下手中毛笔,一边满意的看着自己写的字,一边问管家:“什么事?”
  他的父亲李老爷已过七旬,老迈不能理事,家中琐事都由李光壂拿主意。
  “少爷,今天接到一个传单,说是一家粮店新开,特来禀告少爷。”管家说着,把手里的传单递给李光壂。
  李光壂接过传单,看了一眼扔在桌子上:“这张寨粮店什么来历?”
  凡是做粮食生意的,大都有自己的背景,或者是官宦的亲戚,或者是本地士绅有着大量的田产。
  “听说是本地的一个秀才所开,这个秀才是一民社的社首,在前一阵子的闯贼攻城中很是立了些功绩。”管家道。
  “你说的可是张寨民社的张坚?他一个穷秀才那来的本钱开粮店,你速去查一查他背后的人。”李光壂吩咐道。
  前一阵子成立民社时,县令王燮曾拜访过李家,希望李家能带头负责几个民社,不过被李光壂以自己潜心科举为由拒绝了。
  捐钱捐物可以,让李光壂带兵打仗,他不是很乐意。不过虽然拒绝了王燮,不代表李光壂不了解民社之事。
  “是。”管家答应一声就往外走,可走了几步又停下了脚步:“可是他们收的价格比我们高出一成!”
  每石麦子高出一成的价格,农民们当然不会再到自己粮店卖粮,那自己家的生意将大受影响。
  “先静观其变吧,查到张坚背后之人再说。咱们先看看其他粮店如何反应。”李光壂吩咐道。
  管家答应着出去了。
  张坚!李光壂提起毛笔在宣纸上重重写下这两个字,一把把毛笔扔到了宣纸上,雪白的纸张上洇出大团的黑色墨迹。
  张寨粮店。
  丁存义和两个伙计忙的不可开交,连小丫鬟春梅都坐在柜台后面负责记账。
  五六个张坚派来的亲兵负责维持着门口的秩序,店门口,长长的卖粮队伍排出了老长,不时还有农民扛着粮袋加入卖麦子的大军。
  “您的麦子共两斗三升,合二钱三分银子!”丁存义熟练的打着算盘,对卖粮的汉子道。
  “你称的准吗?”汉子怀疑的看着称粮食的斗。
  “你放心,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信你可以去拿县衙的斗来称,要是我的斗少了一毫,我甘愿罚银百两。”丁存义一遍应付着卖粮食的汉子,一遍示意春梅记账。
  一个伙计熟练的用戥子称量碎银,称好后用小布袋装了递给卖粮的汉子。
  汉子掂量着手中的银子,慎重的放进怀里,转身出了店门。他出去后,把门的社兵把下一个人放进了店门。
  看到又一个卖粮的百姓急冲冲的扛着粮袋进来,丁存义揉着坐的酸痛的腰,在心中暗骂着某个睡大觉的人。
  生意火爆时感觉很累很累,但心里却有一股兴奋的劲头支撑着丁存义,使他愉快充满激情的干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