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唐朝工科生> 第1699章 倒逼

第1699章 倒逼

  “先生,今日授课这般早就结束了?”
  “学员泰半跟着操之去了京城,自然能早一点结束。”
  回到家中的孙伏伽换了一身家居服,招待着前来拜访的上官庭芝、李元祥还有秦怀道。
  这几年孙伏伽是最劳累最辛苦的一个阶段,当然钱赚得也多,留下来的家业,够孙氏挥霍两三代人的。
  而且孙状头的江湖地位在武汉比较特殊,这几年武汉地方法律的成文成例,基本就是孙伏伽在做纲领。
  张德只是从旁根据需要,来决定用或者不用。
  总之一句话,法律反应的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意志,跟维护公平、伸张正义从来都没什么关系。
  不过武汉并不介意标榜公平正义,毕竟相较人数更少的老大世族来说,武汉本地的小土豪、小世族、寒门更多一些。
  以往寒门子弟想要靠司法来战胜一个豪门子弟,成功率基本为零。即便真的出现了这种状况,也无非是那个豪门要倒台或者失势,一众巨头大佬正在围攻这个家族,各取所需的结果罢了。
  但现在,武汉为了维护经济秩序,就不得不保证在扩张期的时候,为某些寒门“主持公道”。
  本质并非是为了正义或者公平,但其表现出来的结果,反应在当事人身上,那就是武汉处处是青天。
  “此次师伯入京,刑部、大理寺莫非也要有所变化?”
  “总是要变的。以往都是因循旧例,这光景却是不成,毕竟武汉无甚旧例可循,处处都是新的。朝廷各部又不能打压,只得适应。”
  唐朝承袭隋制,一应律令体制跟隋朝没太大区别。长孙无忌当年搞《贞观律疏》,也就是应个景,真要弄个大部头出来,他长孙无忌有病?
  更何况,隋制又不是不能用,只是名字不好听。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在现有条件都还不错的情况下,指望朝廷去主动改变,可能性不大。
  天下太平无事,自然就有田园牧歌,岂不美哉?
  若非武汉既没有田园,也没有牧歌,连风花雪月都少,也不至于倒逼朝廷发生变化。
  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哪怕是人文法律上,也是如此。
  武汉的大白话在公文中也是如此,而且推行标点符号很明确,不会给你断句歧义有太大的余地。
  官方通告在对外解释上,也是力求精准,而不是敷衍了事。
  所以武汉的地方法律法规,固然还是有模棱两可的地方,但相较中央政府的那一套,已经相当的精准。
  而且门类极多,传统的律政司法工作者,很难适应武汉的工作量还有工作强度。
  洛阳方面不是不知道这个状况,但和营造技术工作者一样,法律工作者,同样是极端专业的人群。所以张德入京的团队中,法律工作者同样是规模浩大,除了有要参加朝廷吏部、刑部、大理寺遴选的官吏之外,还有类似幕僚、顾问的成员。
  后者主要是为了方便武汉之外的地区,能够和武汉顺利地签订合约。
  以往的口头约定之类,或者草签草拟的一张白纸,这时候是不够用的。
  “去年扬州人哄抬金价,四月份黄金,八月进港价格翻了一倍,有门路的都是大赚了一笔。只是扬子县码头有码头商号赖账,那些小户就拿不到黄金,还要贴四个月的差价进去。”
  “坏了名声是一回事,但不认账这个事情,靠一张嘴靠一张草拟合约,还是没啥用场。说到底,扬州那边,不认此类合约。”
  “师伯说武汉这里早晚都要做起来这个市场,可迟迟未见,莫非也有律令方面的担忧?”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在那里说话,一旁秦怀道只是默不作声地听着,他很少发言,只是认真地听。
  “淮扬两地多有豪门做这‘期货’买卖,他们自是不担心这合约无人认账。”孙伏伽拂须看着三人,“只是长此以往,这行当也无甚意思。倘使淮扬两地衙门为此撑腰,又有朝廷正式公文,那就大不相同。谁要是赖账,朝廷那里,也逃脱不得。”
  言罢,孙伏伽又道,“再者,任你甚么契约,只要是做成了纸的,都得缴税,朝廷也是有心做好的。”
  有这个心思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淮扬豪商背后,往往都是能够伸手进入盐铁行业的巨头。再掰开来细看,一般都是河南、山东的豪门,就算是江淮本地的巨头,也多是豪门分支,差一点的,也能跟魏征攀上关系。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巨头们的自留地,压根就没打算跟弱鸡们一个槽里吃食。
  但要说朝中大佬没这个想法,那也未必。
  钦定征税司衙门就很想咬一口下来,不管你“期货”怎么玩,哪怕一万贯一亿贯,你只要缴税,就是好朋友。
  钱谷一时半会儿没办法下嘴,不是因为他没能力,而是没有好的机会。
  这光景盯上这些业务的大佬,扬子江南北,关洛东西,不知道有多少。
  朝中巨头的想法就很简单,既然你淮扬的老朋友不合作,那就釜底抽薪。
  挟“武汉”自重嘛,你淮扬不搞“正规”,那武汉法律健全,又有官方背书,我们朝中的老朋友又点头支持,不但点头支持,还准备高屋建瓴,直接就把这一块的法律完善起来,打消地方“寒门”“小户”的疑虑,那人都是长了两只脚的,不去扬子县,可以去江夏县嘛。
  只从正规、健全、放心的角度来看,整个淮扬最终就会沦为巨头们自己互相玩的地步。
  哪怕朝中大佬可能非常不情愿把交易市场放在武汉,但相较扔在淮扬一个大子都收起来哆哆嗦嗦,还不如扔在武汉。
  至少张操之吃相不难看出,有肉一起吃,有汤一起喝不是?
  孙伏伽跟三人闲聊了一阵,一直没有开口的秦怀道,行礼之后说道:“若如此,怕是朝廷有意用‘武汉’来逼迫淮扬‘大户’就范。而且也有可能是声东击西,看似要放在武汉,说不定,就是在苏州。”
  老少爷们儿一听,都是一愣,然后连连点头:“不错,言之有理。”
  苏州有什么?有长孙无忌啊。
  这老阴逼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把帝国最肥美的一块肉叼在了嘴里。而且这时候他再杀淮扬一刀,淮扬谁敢放屁?
  到时候,长孙无忌别的不敢说,手中掌握的现金流,简直是恐怖到爆炸。
  长孙无忌跟张德碰头之后,公开放的话,就是兴修水利、鼓励教育。什么意思?那就是把即将成立的江东行省或者江南行省,进一步把水陆交通搞好。同时还要多多培养新式人才,绝非是传统的经典弟子。
  苏州本地历经数年经营,在张德和钱谷的影响下,本就有着超出这个时代需要的交通物流水平。如果长孙无忌进一步开发,多出来的不仅仅是高产良田,还有更加发达的水路运输网。
  从上海镇出发,就能更加轻松地进入环太湖地区。
  而这一切,又需要大量的受教育人才支撑,可以说老阴逼琢磨的,绝非是眼门前的鸡零狗碎,想得很远又很现实。
  “若如此,怕是这新式行当,会在苏州?”
  上官庭芝略带疑虑地说道。
  对这个皇亲国戚还算了解的蒋王李元祥拿起茶杯,也没有喝,只是持在手中好一会儿,然后道:“长孙无忌鲜有尽力出手的时候,并非不能,而是收益少了,于长孙无忌而言,做不如不做。这‘期货’也好,‘票证’也罢,对他而言,都是大吉大利,自是愿意出手把持。”
  “先生怎么看?”
  秦怀道很是尊敬地看着孙伏伽。
  “你们如此一说,老夫倒是想起来,有几个后进晚辈,倒是跟老夫说起过,这推动武汉律政英才入京一事,乃是吏部牵头……”
  做过吏部尚书的人很多,但在吏部一直有影响力的吏部尚书,只有长孙无忌。
  所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