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问道青城山(一)
高仁厚和郭琪都是出自黄头军,而郭琪之前是军使,属于黄头军中掌握军权的存在,不然也不会策动数千黄头军叛乱。高仁厚在黄头军期间,地位并不如郭琪。
曾经郭琪还担任过高仁厚的上级,只是后来因为调动,这才结束上下级关系。
两人之前的关系还算行,不过在郭琪叛乱之后,高仁厚便投靠了陈敬瑄,黄头军被瓦解,其中就有高仁厚的功劳。需要用人的陈敬瑄,自然对善于打仗的高仁厚委以重任,这次平叛,能指挥上万军队,可见陈敬瑄即便是对其有些忌惮,但还是把军队交给其指挥。
而现在,高仁厚率领大军前来平叛,郭琪自然很生气。雅州地处大唐与南诏的交界处,属于比较贫瘠之地,而高仁厚率领的大军明显是要对付他的。
所以摆在郭琪面前就三条路,要么跟朝廷大军决一死战,拼一把;要么投降;要么投靠南诏。
投降朝廷,肯定不可能;投靠南诏,那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所以郭琪选择了与高仁厚决一死战,双方的兵力差不多,而且他是以逸待劳,未尝没有机会。
郭琪的速度很快,很快就率领上万军队抵达百丈,建立大营,准备在这雅州大门,跟高仁厚一较高下。
忙着平定邛州各地叛乱的高仁厚也得知了郭琪率军北上的消息,提起郭琪,他表情也很复杂。作为自己曾经的上司,他对郭琪也很敬重,不过对方居然选择了造反这条路,注定两人只能是敌人。而且他这次出征,陈敬瑄交待过他,让他务必诛杀郭琪。
其实陈敬瑄不说,他也会这么做。郭琪是陈敬瑄、田令孜的心腹大患,同时也是皇帝憎恨的人,若是能诛杀郭琪,他高仁厚也能进入皇帝的视线。投靠陈敬瑄,那只是权宜之计,若是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用得着屈居于陈敬瑄在这个蠢货之下?
他心里其实一直看不上陈敬瑄,准确说,黄头军不少将领都是这样。要不是陈敬瑄运气好,有个权宦的弟弟,能当上西川节度使?
除了郭琪率军而来,高仁厚的烦心事还不少。虽然天策军在大邑县就停下了,没有继续往邛州驻地的临邛县而来,但却派了岳昌旭这个邛州防御使率军而来,美其名曰支援高仁厚。
而且邛州七县,岳昌旭的军队占据了大邑、安仁、火井三县,而且军队一下扩充到4000人。虽然不如他指挥的万余军队,但平叛结束后,这上万大军就要班师回朝,能留下的不会太多,到时候如何压制岳昌旭,将会是他很头疼的问题。
对于邛州的事,李晔并不想直接去参与,他相信以高仁厚和岳昌旭的军队,能够平定郭琪的叛乱。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天策军已经出够风头了,后面的事就让高仁厚去完成,免得天策军引起一些人的忌惮。
。。。。。。
由于后面的战事跟天策军没多大关系,李晔又开始他的自污之路。让李洪和刘麒二人率领天策军留守蜀州州城和大邑县,他则是带着赵雄和数百亲兵,前往青城山。
后世都江堰市不是有句宣传语叫‘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吗?正好有空,李晔也想去见识见识唐代的都江堰和青城山。后世这两个地方都属于都江堰市,但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的都江堰城区现在是导江县,属于彭州管辖;青城山所在的地方是青城县的辖地,属于蜀州,分界线大致就是岷江。
之所以李晔来青城山,主要也是因为这里距离蜀州并不远,不到90里地,他一行人都是骑马,90里地也就半天的路程。所以即便是邛州那边出现什么紧急情况,蜀州州城这边也能很快把消息传递给他,这也是他敢在前线战事未平的情况下来青城山游玩。
他故意做出一种把打仗视作儿戏的样子,给朝廷众臣看,也是给李儇看,但实际上他也有分寸。这样既游玩了,还能打消李儇的戒备心,同时也不会耽误前线的战斗,何乐而不为?
“殿下,是不是通知一声青城县令,让他来迎接殿下?”在距离青城县不远的时候,一旁的张威连忙请示道。
“通知一下吧,正好我们也不知道青城山怎么走,让他给我们带路吧!”既然要装,那就得装像点。
虽然他前世来过几次青城山,不过现在的路跟当时的路还是有不少不同,作为青城县县令,肯定熟悉青城山的道路。
其实在他们现在停步的这里,就能看见远处那郁郁葱葱的青城山,只不过这时的青城山少了很多后世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难怪有很多人愿意在这里养老。可惜‘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虽好,但想要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大唐的他,肯定不能在这个地方久待,不然心中的斗志也会被这舒适的环境给磨灭。
没看见在蜀地建立的三个蜀国,最后都无疾而终吗?短短数十年便亡国,而且国土也大多局限于蜀地。
当李晔派出的亲兵来到青城县衙的时候,青城县令也有些惊讶,虽然他得知寿王就在蜀州,但没想到对方放下前线的战事要来青城山游玩。在确认身份后,青城县令连忙带着一众官员、衙役前往城外迎接李晔,虽然不解对方为什么这个时候来青城,但既然对方提出让他带路,他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好好伺候着这位亲王。
“施县令,这青城山你熟悉吗?”看着眼前这应该有四十多岁的老县令,李晔的态度放的挺低,客气地问道。
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五十多岁的样子,所以这个县令的年龄也不算小了。
“回禀殿下,下官虽然不是青城县人,但也在这青城县从一主簿到县令,也有将近二十年,对于这青城山也算是极为熟悉。”施姓县令连忙回答道。
李晔知道,古代为官,县令、刺史什么的一地主官,都会回避原籍。这眼前这县令即便不是这青城县人,也是西川人,这口音,李晔都能听出来,当然也不排除对方是学会了这边的方言。
“那你知道这青城山有哪些道观?特别是会炼丹的道观!”李晔好奇道。
“炼丹的道观?”施县令一愣,不禁抬头看了一眼李晔,然后又很快低下头,也很疑惑李晔这么年轻,难道也要追求那长生不老之术?不过既然对方询问这个,他还是如实回答道,“回禀殿下,青城山大大小小的道观也有十几个,能炼丹的也就两三个而已,像上清宫、丈人观都会炼丹。前不久上清宫的道士炼丹还出过事,什么东西炸了,导致几个道士惨死。”
“真的?”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李晔有些激动,“你说的是上清宫?能否带本王去看看?”
“这个自然可以。”施县令连忙点头,不过看到李晔一行人都骑着马,迟疑道,“殿下,丈人观倒是在山脚下,可上清宫高地面数百丈,骑马可能不太方便。”
“无妨,本王徒步而去。”
很快,李晔便让副典军与大部分亲兵留在山脚看着马,他则是让赵雄带着百余亲兵上山。至于青城县令建议给他找一个轿子,他也拒绝了,这青城山最高不过四百余丈,走会儿就上去了,坐什么轿子。
不过见李晔如此热衷于寻找炼丹的道观,裴荣不禁有些担忧,但想到李晔的秉性,他又不敢直接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