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帝王无情
大明宫,一处比较偏僻的宫殿中,还处于壮年的李晔则是在一个女子身上大发神威。
当然这个女子并不是前些日子送入宫中的回鹘女子,而是之前何东进献的两个新罗王室女其中一个,也就是金妍。
至于金巧,李晔没要,只选了气质较好的金妍。
虽说李晔灵魂来自后世,但还是摆不脱好色的本性,跟那些沉迷于女色的昏君不同,他倒是没有因为女色而耽误朝政,但其身边的女人却是不少。
除了早些年跟随他的妃嫔外,如今他的后宫妃嫔中多了不少其他国度的。
有沙陀的,也有回鹘的,还有奚族和南诏的,加上旁边在他旁边很听话的新罗王室女。
他后宫的妃嫔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了,非汉人占据了三分之一。
据说契丹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不错,年轻貌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见一面。
现在李晔都觉得自己跟曹贼没啥区别了。
李晔倒也没喜新厌旧,对于皇后等几个较早跟随他的妃嫔,他一直都很宠爱。
不过那些为了目的而进宫的妃嫔,李晔的态度就稍微冷淡不少,更多的像是发泄自己的欲望。
对于旁边这个新罗王室女,李晔倒是还挺满意的,不愧是有名的新罗婢。
而且对方那新罗王室的身份,更让李晔有一种征服感。
“陛下,奴婢服侍您沐浴吧。”
一番大战后,李晔也是大汗淋漓,旁边的金妍则是适时低声请示。
金妍的身份并不高,只是八十一御妻之一,而且还只是倒数第二等的御女,正七品的品级。
像仆固林的妃子和其女,因为是敌对的亲眷,所以都是最低的采女,甚至没有品级。
甚至李晔威严的金妍,根本不敢惹恼李晔。
“那就让人把水准备好吧。”李晔淡淡道,手上却是小动作不断。
不过金妍毕竟年轻,在伺候沐浴期间,却是没忍住,“陛下,如今新罗内乱,奴婢是否可以把家人接到长安?”
“你确定?你的父亲可是新罗重臣,会舍得抛弃其在新罗的地位来到长安当一个普通人?”李晔眉毛一挑,很随意地问道。
“奴婢的父亲看似重臣,可新罗羸弱,也不安全。若是陛下可以下旨帮助新罗度过难关,到时候奴婢的父亲就可以不用舟车。。。”
“闭嘴!”
金妍还没说完,李晔就大吼道,然后周围服侍的宫女纷纷跪在地上,连外面等候负责李晔安危的禁军将领也都隔墙询问。
张成在听到金妍那话就知道要坏事,一个刚刚入宫的御女,居然敢过问朝政,看到圣上脸色不太好,当即低声问道,“陛下。。。”
“今晚朕不在这里休息了。”李晔沉声道。
“奴婢遵旨!”张成行礼后便对旁边的宫女吩咐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陛下更衣。”
一群宫女当即忙碌起来,直到李晔走后,金妍还在浴桶之中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我说错什么了吗?”金妍喃喃道。
“娘娘,您不该过问朝政,新罗的事,娘娘不该提。娘娘入宫时日尚短,又来自新罗,刚刚娘娘间接提到让圣上帮助新罗,犯了这宫中的忌讳。
最起码,娘娘在没有成为九嫔之前,朝政这些不能提。”旁边一个女官低声道。
其实这个女官也不想提醒对方,奈何她被分来伺候这个新罗来的妃嫔,两人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听完女官的话,金妍在浴桶里傻傻地坐着,半天才缓过神来。
离开金妍居住的地方,张成不禁问道,“陛下,现在是回寝宫,还是去某位娘娘那里?”
李晔想了想,回自己寝宫好像也没意思,便问道,“这里距离哪位妃嫔的寝宫最近?”
张成看了看,犹豫了一会儿,“陛下,好像是孙修媛的寝宫距离此地较近。”
“她那里?”
孙修媛就是孙影儿,也就是已故丽妃孙梅的堂妹,如今已经是李晔的修媛。
“陛下,那要不要去孙修媛那里?”
“去吧!”
李晔想了想,点头道。
前一秒,李晔还在跟金妍行鱼水之欢,转眼他就提起裤子翻脸了。
后宫本就没什么秘密,李晔昨晚中途从金妍居住的寝宫离开去了孙影儿那里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传到了后宫各个妃嫔的耳中。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但不用想那个新来的新罗王室女惹恼了圣上。
一后四妃九嫔这些妃嫔自然不会太关心这事,毕竟她们每月都有一天或者两天的时间侍奉圣上,但其他妃嫔却不同。
金妍惹恼了圣上,短时间肯定没有侍奉圣上的资格,其他低阶妃嫔不就有机会了吗?
。。。。。。
“启禀陛下,倭国佐渡第一批金银已经抵达升州,一共三百斤金锭、三千斤,将通过船只运送到商州,再运到长安,预计需要一个月。”
大明宫中,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李简正向李晔汇报关于倭国银矿的事。
虽说朝廷在乾宁十三年主要被西域的事情给吸引了,但东边在倭国的事情却是没有落下。
在明州水师的扶持下,薛胡子这一年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
薛胡子的海盗规模从百余艘战船变成了超过五百艘船的大海盗,不仅占领了石见、出云、隐岐、佐渡等国,还在大规模劫掠九州以及倭国北面海岸诸国。
倭国也没想到当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海盗,如今变成这么强大。
当然,为了确保对局势的控制,大唐把明州水师扩编为三个厢,其中一个厢常驻耽罗和对马,以免薛胡子不受控制。
占领石见和佐渡后,明州水师便和锦衣卫的人在两个地方寻找金银矿开始开采,至于劳力则是以海盗劫掠的那些倭人为主,也有从新罗劫掠的新罗人。
“三千斤银锭?差不多四万八千贯?”李晔简单算了一下。
三千斤银折换成两就是四万八千两,在唐朝一两银子差不多值一贯钱。
在唐朝因为银子产量不大,并不是法定货币,流通少,不过价值倒是挺稳定。
当然,随着以后白银大量流入,白银贬值是肯定的。
不过为了更好的流通,把白银变成可以大量流通的法定货币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