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重生之一品皇家媳> 第二百四十五章 蒸骨验亲

第二百四十五章 蒸骨验亲

  云菀沁见太子面容上浮上一丝若有似无的笑,似是明白他要做什么,登时连规矩都顾不得,刷的站起来。琴钗和听弦连忙将她往下一拽,低声:“王妃……”
  “各位王爷都是大宣正统的皇子,自然能够进殿行孝,”太子目色一移,正落在夏侯世廷身上。
  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是说秦王不是正统皇子?
  臣子们没料来这么个转折,顿时错愕。
  燕王醒悟过来,忿然:“太子不要在父皇灵前胡说!”
  景王亦是打圆场,嘀咕着:“太子,什么罪名都能乱捏,这话可不能乱说。”
  太子扫视群臣:“诸位王爷和卿家可知后宫萃茗殿的赫连贵嫔是如何殁了的。”
  宫院之内,更是纷纭议论起来。
  “听闻是忤逆皇上,自尽御前……”
  “难道有什么内情么?”
  云菀沁冷汗渗出,宁熙帝忌惮蒙奴人,怕逼反了三爷,才压下这事儿,太子却管不得那么多,三爷的亲兵若真是投了蒙奴人,太子恐怕还巴不得,正好借这罪名一举拿下,再没什么客气好讲。
  “内情?”太子袖子一飘,遥指那名臣子,轻笑一声:“问得好,孤告诉你们,赫连贵嫔当年是带孕来蒙奴,腹中孽种便是你们口口声声称呼的秦王,你们当赫连贵嫔为什么会自尽?便是因为这个才畏罪自裁。”
  在场的所有王爷和臣子,包括乾德宫的侍从惊诧不已,再也顾不得殡宫肃穆,窸窣起来。
  全场目光聚焦中间那一袭素白孝服的男子身上。
  云菀沁蜷了粉拳,太子今日是下定决心要当了宫人和臣子的面宣出这事,若压不下去,只怕三爷……
  庭内,男子长身玉立,波澜不惊,挑起薄唇:“父皇刚崩,朝政不稳,太子生怕有人觊觎,引发动乱,本王与几位王爷也就顺了太子的意思不进宫吊唁,好让太子宽心,却不想太子仍不放心,继续穷追猛打,别的罪名就罢了,竟用这种伤皇室名声的罪名来栽赃,实在是凉了做兄弟的心。”
  当众掀他的身世,太子也没想过他会承认,瞥一眼身边的姚福寿:“姚公公是父皇身边最亲近的,还不当着大家的面说一说,赫连贵嫔是不是因为带孕来大宣,与赫连允说话时无意被发现,父皇大怒,贵嫔才畏罪自尽?事关皇室血脉,又在父皇灵前,姚公公切勿有半点欺瞒!”
  姚福寿冷汗直冒,皇上本想将这事儿压下去,谁想到这太子半点情面不讲,皇上一死他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宣扬出来,只得道:“是,不过皇上也只是怀疑,并没有确……”
  “行了!”太子手一抬,打断他的话,说到这里就够了,“诸位卿家听清楚了吗?”
  连姚福寿都发了话,一众臣子更是惊哗连连,原来这秦王——竟还是北边带来的孽胎,是蒙奴人?
  这事儿可大条了!
  “非我皇族中人,哪有入殿拜祭扶灵的道理?”太子声音一高,“宗人府令在不在场?”
  群臣中,宗人府令忙抖索着起身,出列抱手:“下官在。”
  “皇族子弟中,有人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照律法,那赝皇子该当何罪?”
  “赝皇子理当被诛杀,阖府下狱。”宗人令吞吞吐吐。
  燕王不好去跟太子动粗,为泄怒气,上前一把拎住那宗人令的衣领子,指桑骂槐地呸道:“放你娘的狗屁!没凭没证,就光凭几句狗屁话,就说秦王不是父皇的儿子!堂堂大宣皇子,岂容你们这样被冤枉!”
  几个黄门官立刻上前,架起燕王:“燕王御前谩骂,该当何罪!”
  乔威和一块儿进乾德宫的几个燕王近卫一见主子被动粗,不依了,撸起袖管,上前保护,一声怒吼,将那两个瘦巴巴的黄门官一拎,甩了出去。
  太子眼色一厉:“燕王的人好生狂啊!”正要喝叱禁卫进来借机将燕王发落下狱,却见夏侯世廷已提前开口:“乔威,明知道你家主子近日为皇上伤心过度,心神不稳,也不看牢些,还不将你家主子扶到外面歇着!”
  太子见他以燕王失心疯为由,冷笑一声,却也不再多说,由着乔威护着燕王出了乾德宫。
  不过燕王这一闹,臣子们的心意却也动摇起来,燕王说得没错啊,皇上和贵嫔都没了,死无对证,光凭姚福寿和太子的话,也做不得准啊。虽说太子这会儿监国,权限最大,可毕竟是关乎皇族血脉的事,也不能由着他乱冤枉。
  云菀沁心思一转,下定决心,拉了一拉身侧的琴钗和听弦,低声道:“琴钗,听弦,你们可能帮我个忙?你们与我结交不长,这事可能会担着风险,我不会强求你们,可一旦成功,我也会倾尽全力,好生报答你们。”
  两人对视一眼,并没考虑多久:“谨听王妃吩咐。”
  云菀沁舒一口气,心中飞快整理了一下,先凑近听弦的耳边,吩咐了一番。
  听弦听完,起了身,隔着人群,弯着腰身从后面踱过去,慢慢走到乾德宫门口,找到秦王身边的施侍卫,将王妃的话耳语转述了一通。
  施遥安听完,略是吃惊,遥遥望了一眼宫人堆儿里的娘娘,并未犹豫,匆匆走到三爷身边。
  云菀沁见听弦顺利过去与施遥安转述完,又拉住琴钗的手,悄声道:“琴钗,你在宫里时间久,认识的人更多些,进出也比听弦方便,就劳烦你去一趟正阳门,今儿文武百官、皇室宗亲以及内书馆的宫外子弟都会在门口送先帝出殡,你想办法在人群里帮我找个人。”说着,凑到她耳下,吐出个名字,又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琴钗听得一惊,来不及多问,飞快离开。
  与此同时,殡宫前,臣子们仍是私下议论不休,场面颇是僵持。
  蒋妤父兄蒋平和蒋鸿济父子今儿也受邀进宫,与太子一块儿为大行皇帝扶棺送灵,自打皇后那事后,太子暗中推了几把,蒋平连升两级,蒋鸿济也被提拔进了太子管的詹士府。此刻,父子两人见太子递来的眼神,开口道:“既然姚公公都已经证明贵嫔是因为丑事曝光才自尽,那就表明秦王的确身世可疑,既然如此,就该削爵降罪。”
  夏侯世廷刚刚从施遥安口里得了云菀沁的口信,脸色一动,听见蒋氏父子的话,扫了一眼过去。
  眼光漠然,却让蒋氏父子不寒而栗,刷的不约而同垂下背。
  夏侯世廷道:“就算是如姚公公所说的,父皇也不过是怀疑而已,太子利用父皇的怀疑,便能给本王制造个罪名,”说着,长背轻轻一转,若有似无瞄了大皇子、二皇子等人一眼,“今日是本王,明天又是谁。”
  几名皇子刚才虽一直没做声,却一个个都悬得慌,先不管秦王到底是不是父皇的骨肉,光看太子这意思,明显就是想要将秦王拉下马,弄得身败名裂啊,既然有秦王的份儿,他们以后还逃得过?
  一听秦王的话,正中几人心头隐忧,拱手齐齐道:“太子,秦王所言极是!父皇也不过是怀疑而已,不可冤枉了秦王啊。”
  太子见几个王爷为夏侯世廷帮腔助阵起来,再不多说,语气毫无转圜余地:“冒任皇子的事,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混肴了大宣皇室血脉,谁来担这个责任?父皇来不及处罚秦王就龙驭殡天,可孤需要担负起责任!”
  “太子说来道去,不过只凭一张嘴,何必耽误出灵时辰?”夏侯世廷道,“不如当众验亲,也好还本王的清白,给在场的各位释疑。”
  臣子们万般惊讶,倒不是惊讶秦王提出这个法子,而是——
  “若先帝爷尚在,还能滴血认亲,”姚福寿脱口而出,“可如今……先帝爷已驾崩了,又如何验?”
  人都死了,遗体都在宫里停灵了一个月,只怕连皮肉都腐了,尸骨都裸了出来,哪里还有血?
  却听养心殿宫人的堆儿里,冒出纤细女声:“倒也不是不可以验。”
  众人循声望过去,只见一名宫装女子跪在人群里,一身缟素,俏丽柔净,虽素脸垂得低低,却有许多人看出是谁,竟是在前些日子为先帝爷侍疾,还没放出宫的秦王妃。
  有宫人嘘一声,示意她跪下:“不得造次——”
  “既然有法子,大可一说。”太子眼皮一动,语气宽和,尽显大公无私,“免得你们以为孤故意打压秦王。”
  云菀沁再不迟疑,单独出列几步,弯身道:“活人验亲,可滴血,死者,则可以蒸骨。”
  众人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其中一个有些见识的老臣会意,最先一惊:“蒸骨?这,这是大逆不道,决对不可行!”
  “那是什么法子?”有人追问。
  那老臣犹自未从震撼中平定:“取死者尸骨,将活人的血滴在骨头上,再将两者放进器皿,用火蒸烧,取出来后,若有父子亲缘,活人血与那骨头会融合在一起,反之,骨头则光滑雪白,毫无杂色,保持原来的样子。”
  臣子们喧哗起来,那就难怪这同僚大惊失色了,难道将先帝爷的尸体取出来去蒸?
  不用他亲自阻止,光靠当场的臣子就行了。望一眼群情激奋的臣子,太子立于阶上,脸色松缓。
  “自然不会损伤先帝遗体,”云菀沁不易察觉瞟一眼殿内,又顺便扫一眼太子,曾经跟他共同抵抗皇后,曾几何时,又想过会跟他走到对立的局面,真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呵,声音却更是轻柔,“这个季节,气候转暖,再加上停灵已一个月,死者遗体该已经腐化露骨,先帝爷驾崩前,身子亏空,骨质十分松脆,如今只怕已是骨骼脱散,只需取一小截骨出来即可。”
  “大逆不道!简直是大逆不道!”几个保守老臣禁不起秦王妃将先帝爷的遗体当成食材一般描述,心脏突突跳,都快发病了,“就算是取其中一截龙骨,也不行!”
  “诬陷秦王,却又不让秦王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不是要在先帝面前将秦王活活逼死吗?”云菀沁不徐不疾,掷地有声。
  几个老臣虽是犹豫了一下,却仍是不依不挠,就是不准。
  正这时,乾德宫大门口传来声音:“太后驾到!”
  太子目中光泽一闪,只见贾太后左右伴着马氏和莫贵人,从大门跨进,迎上去:“皇祖母前些日子因伤感父皇,犯了头疾,一直在慈宁宫歇着,怎么过来了,今儿大事有孙儿操持,皇祖母切勿操心。”
  臣子和宫人们纷纷跪下行礼。
  云菀沁与妙儿对上目光,知道是她去慈宁宫将太后请来,松了一截子气儿。
  贾太后来之前就听到莫贵人说了个大概,看见当下的场面,更是心中有了打算,看了一眼秦王,又望向云菀沁,叹了口气:“你为秦王的清白,提出蒸天子骨验亲,在皇室里头往前数一百年,也算是第一人了,若秦王确实是大宣皇子,就罢了,若然不是,你可知道你下场如何?”
  云菀沁还未出声,却见一具长影已落在身侧,降下一片阴翳。夏侯世廷跪在她身畔:“若不是,儿臣愿罪加三等,替云氏抵罚。”
  贾太后沉吟,凝住两人,良久之后,才一声令下:“朱顺,传哀家口谕,开棺取骨。”
  “是,太后。”朱顺上前。
  “不可啊——太后——”几名老臣死死拦住,“怎么能为了验亲取天子尸骨,这是大不敬啊!”
  “大不敬?”贾太后目色一凌,尽显凤威,“哀家就算担着这大不敬的罪名,也不愿意百年后,让夏侯家的祖宗说哀家眼睁睁看着正统皇子被人诬成野种,连个声都不出!若秦王真是先帝的亲骨肉,被你们发落下狱,扣上野种帽子,今日就是六月飞雪,人间最大的冤屈,你们当先帝爷还会吝惜这一截儿没用的骨头么!?你们怕被人指脊梁骨?怕被人说不敬先帝遗骨?没事,这罪名,哀家一个人来抗!”
  老臣被太后唾面直斥,身子半软,再说不出一个字。
  云菀沁鼻头发酸,趴下身磕头:“多谢太后。”
  贾太后走过去,将她扶起来:“不要急着谢哀家,哀家只是不愿意见着自己的亲孙子被人说成野种,可若秦王真的不是帝嗣,哀家也保不得你们。”
  虽这样说着,贾太后的手心却柔软发热,又暗中捏了一捏,明显是鼓励。云菀沁汲了眼泪,点点头。
  贾太后一声凤谕,再没人敢阻挡,几个拼死拦阻的老臣都被各自的随从拖搀下去,其他稍微精明一些的还敢有什么话说。
  殡宫内,宫人准备好了器皿和一小摞柴炭,幸亏天子梓宫是去了陵寝才密封,若是真的彻底封了棺,就算太后来了也没用了。
  开棺后,朱顺和姚福寿取出一小截碎骨,只有成年人半根拇指那么长,白森森的。
  殿外,夏侯世廷在廊下一边伫立,静待着进殿刺血。施遥安疾步悄悄走过来,在他手心塞了什么,轻声道:“是娘娘叫紫光阁一个医女送来的。”
  他脸色不动,嗯了一声,手心一蜷,摸着那物的形状,是个袖珍小针管,收到袖袋内。
  “请秦王进殿。”里头传来姚福寿的声音。
  云菀沁见琴钗完成任务回来,再见他进去,虽知道已经有了准备,一颗心却仍是扑通乱跳,捏着一把汗。
  在场的所有臣子和宫人们也都屏息,听着里面的信儿。
  一炷香的功夫,过得就像年夜一般漫长。
  好容易,殿内传来动静,众人扬颈看去,先是朱顺戴着手套,捧着那烧红了的器皿出来,再是秦王走出来。
  朱顺停在贾太后和太子面前,打开瓦罐器皿,接过宫人递来的一双长筷,小心翼翼地将骨头夹了出来。
  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盯住朱顺的动作,只见他手腕一抬,筷子中间正是浸了秦王血的天子御骨。
  虽只一小块,却清清楚楚,本来应该白森森的人骨此刻通身血红,莹润透亮,仿似名贵的鸡血玉!
  众人轻微哗然。
  “王妃,没事了。”琴钗一喜,险些叫出声。
  “我就说了,秦王怎么可能不是皇上的亲骨肉?也不知道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传言!”听弦啐了一声。
  琴钗听了,笑意一收,想着云菀沁刚才交代自己的事儿,望了她一眼,刚刚她交代自己去正阳门在为先帝送灵的群臣中找到内书馆学子,避人耳目地将云家少爷偷偷拉到一边。照着云菀沁的吩咐,琴钗撸起云少爷的袖子,将针管刺进去,收集了一小管血,然后回来后交给施侍卫。
  云菀沁香汗湿透了轻纱里衫,这辈子都没这么提心吊胆过,此刻总算落下一颗心,只暗中拍拍琴钗的手,示意不要多说什么。  眼下,绝对错不起,一定要百分之一百的保障,只能用弟弟的血代替。
  琴钗点头,这事儿就算烂在肚子里自然也不会说。
  那边,贾太后望了一眼太子,面朝前方:“诸位爱卿亲眼看到了?再不会对大宣皇子的身世有什么猜测了吧?”
  “秦王确实是我大宣正统皇子,臣等再不会多心!”几个臣子带头道。其他人看见铁打的证据,也附议起来。
  “那这事儿就到此为止,若今后再有什么假皇子、质疑皇子身份的流言蜚语,坏了皇家名誉,哀家定不饶!”贾太后铿锵发话,说是训斥臣子和宫人,同时也瞥了一眼太子。
  “是,太后。”众人匍匐在毯,唯唯诺诺得地应道。
  太子眼色一眯,并没说话。
  朱顺看了一眼太后神色,道:“出殡时辰不可误了,请太子扶灵出宫吧,”又望一眼几名皇子,“几位皇子今儿见着先帝最后一面了,也先回府吧。”
  几个皇子点头应下,正要离开,却见夏侯世廷掀袍跪下。
  “秦王还有什么事?”贾太后凤目一疑。
  “内子云氏被召进宫作为近侍医女为先帝侍疾,本来早该出宫,因太子诏谕,迟迟不能返,今日理应出宫。”夏侯世廷道。
  云菀沁一怔,这才明白他今日来,不仅仅只是来吊唁送行,也是来讨了自己出宫。
  贾太后眉间一攒,道:“紫光阁的几名近侍医女本是临时召集,说是待北人一走,就解散医女,拖了这么久,着实也不应该。”说罢,望向太子,“那么,就请太子安排放行吧。”
  太子凝住太后:“这事儿,儿臣只怕安排不得。”
  夏侯世廷眉宇顿浮肃冷,话音显然再没刚才的稳,染了霜意:“本王不明白太子的话。”
  “紫光阁的医女解散不了,秦王妃云氏,自然也不能出宫。”太子道。
  贾太后这下听不明白了:“什么意思?你说清楚。”先帝爷都驾崩了,还要那些医女做什么?还不解散到原来的岗位去干什么。
  太子眉一扬,看了一眼云菀沁。
  云菀沁忽的不对劲,那一双本是天生含笑带嗔的眉眼,此刻竟是掺杂着可惜与遗憾,只听他语气黯然,字句传来:
  “父皇遗诏,紫光阁内六名近侍医女,陪葬献陵,一个不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