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中医扬名>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交流会(中)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交流会(中)

  “呵呵,我就是王志。”王志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这一会的功夫他也四处望了几眼,看到不少以前熟知的名字。
  有伤寒派的代表姜渊古老先生,姜老先生其实是司马峰的师兄,是建国初期伤寒派代表人姜韩柏老先生的儿子。
  姜韩柏老先生为人正直,授徒不分亲疏只看资质和天赋,由于司马峰的医学天分要比姜渊古姜老抢强出不少,虽然入门较晚,年龄最小,但是最后还是的了姜老先生的传承。
  不过姜韩柏老先生看人资质很准却是忽落了为人的品姓,最后导致司马峰成了伤寒派的笑柄,当初司马峰改变国籍去往曰本的时候姜渊古当众宣布将司马峰逐出伤寒派。
  虽然说当时其实伤寒派的代表人是司马峰,姜渊古根本没有资格,但是司马峰的行为已经惹起了当时杏林界许多人的公愤,再加上姜渊古身为姜韩柏的儿子这一重身份,众人都是默认了。
  除了姜渊古,还有温病学派的温凉生,滋阴学派的齐传义,易水派的陈颜朗等人。这些人都是当代杏林界仅存的一些中医名流大家,是各个学派现代的当家人。
  “不错,年纪轻轻的就能为国争光,实乃我华夏之福,杏林之幸。”中年人说道。
  王志刚才只顾看着远处的几人,此时闻言也看了一眼中年人前面的名字,看过之后却是吃了一惊,这人名叫李岩,李岩的名字倒是不足为奇,真正让王志震撼的却是他名字前面的两个字“华派”。
  “华派”,别人乍一看也许看不出什么,只会以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流派,或者说是新兴学派,其实不然。
  敢在这种地方写上“华派”二字的只有一个医学传承,那就是华佗一脉的后人。
  众人都以为当年华佗被曹艹害死,晚年的医学典籍被烧,传承就此断送,其实不然,原来的历史王志不知道,但是他所经历的历史或多或少和他记忆中的有些偏差,或许是因为他这个外来人的存在,让历史有了些许改变吧。
  当年华佗遇险,王志用了李代桃僵之计用一个死囚犯换了华佗,华佗并未身死,之后不过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而已。
  他的晚年医学典籍其实很多都是和王志一起研究出来的,或者说受王志的一些启发创立出来的,即便是入狱之前王志早已经抄录了一份以供自己研究。
  出狱之后,华佗将他的毕生医学全数传给了他的弟子李当之。
  华佗行医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等人最为出色。
  王志当初救出华佗之时两人躲避在长安,李当之就是长安人,之后一直侍奉华佗,算是的了华佗最后的传承,因此李当之一脉在后世一直称为华派,供奉的是神医华佗。
  华佗死后,李当之虽然没有华佗出名,但是也名声赫赫,和吴普等人都是当世的名医。
  李当之死后,王志也曾多次帮助过华派的后人,不仅是华派,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派也多次得到她的帮助。
  只不过王志在明朝末年重回都市,对于满清时期和民国以及建国初期的事情就不知晓了,回到都市后他也没有听说过华派的名气,以为早已经在战乱中断了传承,没曾想今个竟然遇到了。
  对于这些故人之后,王志一直都很照顾,因此当初在听说了司马峰的事情之后才会如此痛心,甚至最后替张仲景清理了门户。
  “你是华派的,华佗一脉之后?”王志看着李岩眼神复杂,要是真论起来这个李岩可切切实实的算是他的晚辈,而且不知道晚了多少辈了。
  “哈哈,你也听说过华派,不简单。”李岩听到王志那么问不怒反喜,笑呵呵的说道。
  “华佗一脉我一直很是仰慕,有时间我会上门请教。”王志说道,他这话说的可是真话,不过请教是假,考教才是真,他的目的主要是看看现在的华派究竟还有多少底子。
  “好,我到时候静候王医生大驾。”李岩的姓子倒是很直接,没有其他中医大夫的迂腐,要是别人听到王志的话八成以为是挑衅了,即便是立马开骂也必然会动怒,李岩却是笑呵呵的说道。
  “有意思的家伙。”王志看了李岩一眼,心中笑道,原本这一段时间他的心态已经慢慢的转变过来的,可是见到这李岩却是不自然的把自己想成了几百岁的老人。
  “看来有时间各个流派都要去转一转了。”王志心中打定了注意,在场的除了明末之后衍生出来的流派,以前的流派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些关系,到时候去看一看,要是底子还在倒是不妨帮上他们一帮,这样一来总比他自己一个人努力要好的多。
  只是不知道江源华那个老家伙是那个流派之后,说不准还是我的晚辈呢。王志想着不由的玩心大起,却是琢磨起江源华的来历来了,今早被江源华打击了一番,王大医生可是没有忘记啊。
  不过等到王志看向江源华的位子时却是有些失望了,江源华的前面和他一样都是江南二字,不仅是江源华现场没有流派的人也不少,这粗略的一看也有十数人之多。
  看到这么多人都没有流派,王志随即就释然了,当初的战乱和当年的动乱很多流派和典籍丢失的丢失销毁的销毁,这些人八成都是学术杂乱之辈。
  其实王志猜的还真不错,这些没有流派的确实是学术杂乱,跟随好几位中医老大夫都学习过,有的也是医术大家,有的却是民间隐藏的高人,最后自身医术虽然不错,但是却没有被任何人收为徒弟,到了最后其实也算是自学成才的那种。
  古代学术流派大都是师徒结合型的,师承教育是学术流派形成的关键因素。师承师法,从拜师开始,就决定了弟子的学习内容、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师傅的便向往往会影响这徒弟。
  老师的言传身教,其主张和风格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继承,逐渐形成了在某一学科领域基本观点一致、风格相近、研究方法相似的学派。
  中医的流派形成其实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的繁荣,学术流派是中医理论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动力、传播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不过随着教育文化的普及,这种医学流派还在走着老路子,慢慢的脱离了时代,造成了后继乏力,下辈无人的尴尬局面,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的走向。
  建国后,国家大力兴办中医药高等院校,统一教材、统一学术观点、统一教育模式,“规范化”使中医教育嬗变为单一的院校培养模式,传统的师承方式则转入“地下”。
  一些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也对现在的中医传承表示了怀疑和质疑,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和医学院校大都是根据西医的方式照搬过来的,根本就不适合中医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其实已经不符合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了。
  中医教育并非单一的院校教育所能涵盖的。比如学习京剧,无论是否经过院校教育,均需拜师一板一眼地学习唱腔,进而才能形成流派。这也是王志决定后期拜访一下各个流派,看一看各个流派的现状的原因。
  其实现在王志的中医学院带领学生出去义诊,现教现学就是流派的传承方式,要是有了这些流派的帮助,全国的流派团结起来,中医的发扬和壮大并不是空谈,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只是王志的一厢情愿,在建国十几年前并不是没有人抱有如此想法,但是各个中医流派虽然都是中医的范畴,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歧义和不同的见解,想要统一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不过别人完不成,就不代表王志完不成,他可是有着先天姓的优势的,他自身就是各种流派的总汇,跟随各个时期医术大家钻研医术多年,他的学识可并不是拘泥于一种流派的,算是博众家之长,真要下功夫,这最后中医流派之间的大团结并不是不能实现。
  想到此处,王志只觉得豁然之间打开了一扇大门,在扬名中医的道路上他一直走上了一种误区,他一个人的力量岂能和众多的流派抗衡。
  “众位杏林界的同仁,我身为江东省的本地人,勉强算是半个地主,先对大家表示欢迎。”等待众人都落座了,周易乾再一次说道。
  “周老客气了。”众人纷纷表态,周易乾的名气极大,在场的人都很给面子。
  “我再次说明一下,康恩熙先生前来华夏是和大家交流医术的,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不同的看法都可以提出来,和康先生辩论或者当场切磋,但是切忌恶语中伤,让人笑话我们华夏不懂待客之道。”周易乾说道,说完话看到众人都点头同意,这才满意的笑了笑,宣布这次的交流会开始。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