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苏大丫的提议
第1375章 苏大丫的提议
苏大山有些意外,侄女儿相求的事,只要他做得到,他是一定会做到的。
苏大丫便说道:“大伯,我请求你离开孔府,回苏家府上去,我听说二丫和义哥儿给你在外城置下苏府,里头护卫下人准备齐全,大伯去了就是享福。”
苏大山一听连忙摆手,“不成,我是绝不会去外头的,我在将军府呆着不错。”
苏大山最害怕的是见到一双儿女,他知道他们恨着他,他若住在苏府,他会坐立不安。
苏大丫一听,也知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是劝道:“既然大伯不想出将军府,那大伯就好好呆在这儿,京城里不管出了什么事儿,大伯都不得插手,一定要记住我的话。”
苏大山点头,侄女儿的话还是听的,尤其一双儿女不理他了,他上一次衣锦回乡后却如此冷落,他不知不觉已经将希望寄托在这侄女儿身上,从小到大,他没少疼她,如今也只有她还叫自己一声大伯。
苏大丫得知孔凡明安排给他的事,苏大丫却是垂下眼帘,唇角扬起,说是不打扰大伯做事,想来孔将军养伤也不想见人,她这就先回去了。
苏大山没想其他,送她出门。
苏大丫前脚刚走,后脚将军府总管事就匆匆跑过来禀报,“先前将军留意的那小管事不见了。”
苏大山很有些奇怪,将军府可是大门紧闭,没有他和将军的命令,绝不可能逃出去。
苏大山带着人手将将军府搜了个遍,还当真没有看到那小管事的踪影,苏大山有些不敢将此事告诉孔凡明,可是这是大事,也是将军叮嘱的事,他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告诉了孔凡明。
孔凡明觉得将军府上还有孔家的暗线,这人必定是孔家暗线接应出去的,不成了,他必须亲自清查府上的暗线。
于是将军府上一时间气氛很是紧张,孔凡明不再为官,却为着自己府上的下人而忙碌着。
而苏大丫从将军府出来,没有急着回时府,却是在一处普通的小客栈内住下,不过她的房中却多了一人,正是将军府上的那个小管事。
小管事四十上下,在将军府上已经有二十年,这会儿看到苏大丫,他上前行了一礼。
苏大丫拿出一个包袱放在桌案上,说道:“你的亲人都在城外等你,你带上包袱赶紧走吧。”
小管事再次行了一礼,上前拿起包袱,感觉有些沉重。
“里头有你的酬劳,以后好自为知。”
那小管事一听,心中一喜,连忙保证,“多谢夫人指点,小的一出京城,必找一处小地隐藏下来,绝不给夫人惹麻烦。”
苏大丫抬手,那小管事便退下了。
此时淮阳孔府,孔林锋躺在病床上,身边有侄子侄女相伴,孔家的老家地盘,淮阳望族孔家,子孙不少,旁支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
孔林锋挥退这些子孙,正想要清静一下,身边心腹匆匆走了进来,原来是京城里传来了消息,孔凡明辞官了。
孔林锋一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咳出了声,心腹将他扶起,孔林锋气得面色铁青,怒道:“烂泥扶不上墙,孔凡明在这个时候辞官,他到底想要做什么?是要与孔家划清界限么?他姓孔,这一辈子也别想划清界限了。”
孔林锋许是说话太多,一连咳嗽数声,他闭了闭眼睛,使自己心气平和一些,接着又说道:“准备笔墨,我且写信给他,当年亏得我还提拔他,如此不成气候。”
很快文房四宝准备好,随即也派人将信送了出去,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封信在半途被人偷梁换柱而不知。
淮阳孔府,由于孔林锋辞官告老回乡而越发在当地显望。
只是没人知道孔府如今所面临的困境,京城里当官一塌糊涂,儿子官场不成气候,而孔家的生意也是差到了极点,有不少商铺不得不关门了,盐铁生意没法做了后,其他的生意也一一受到影响。
这一切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看似是市场上的变动,实则所有的一切都是针对于他们孔家的,反而不少地方富绅在这一次的价格动荡中赚下不少银子,遂不知这些银子都是他们孔家吐出来的。
孔林锋回到淮阳郡后,他只做一件事,就是搞清这市场变动的原因,他以前是摸不着头脑的,不知这市场上价格也是能操控的,直到他的暗线查到这是人为,是一切针对他们孔家的阴谋时,他才知道此人的行商手段,堪称神来之笔。
孔林锋不得不佩服此人的运作,他竟然做不到,也想不到,而且他为凤国也深深的担忧,有这样厉害的人在,一但她要对付谁,谁都逃不过,包括皇家。
而且此人不在朝堂之上,神不知鬼不觉的却能操控着整个凤国的经济,简直是匪夷所思,自古至今唯一人。
孔林锋的生意受阻,他也不想再费心神去挽留生意上的事,他的确玩不过苏氏,他眼下要办的事比这事儿更重要,这世上的银钱流动,不是在他们孔家人手中便是在别人手中,他管不上这么多的,唯有大权在握,谁手上的钱不都是他的钱,所以与其跟她在这儿周旋,不如通过最实在的途径和手段得到她手中的财富。
孔林锋在屋里挑灯看全国舆图,正研究着一些事,心腹此时过来,上前禀报道:“苏氏的人有一批盐铁运送经过淮阳地界,主公可要下手?”
孔林锋原本已经不想与苏氏再周旋这生意上的事,如今听到她有一批盐铁敢通过淮阳地界,心思立即变得活络起来,她的胆子倒是大的,是将他当傻子么?
孔林锋立即站直了身子,放下手中的笔,说道:“下手吧,这一次你们知道怎么做,给苏氏一点教训。”
心腹得到消息后也正有此意,如今听到主公的命令,立即退下去安排了。
淮阳郡地界的一处山险道上,一队商队如游龙一般走在官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