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旧金山往事> 第102章 格局

第102章 格局

  来不及找行家领路,对于这次的四九城之行,陈林芝不敢抱太大期望。
  同院的老太婆脾气糟糕,陈林芝和高博学只好在门外等着,希望姓丘的贩子中午会回来吃午饭。
  可惜大半个小时过去,快十二点半了都没如愿见到人,因此他们俩先去找地方填饱肚子,准备晚上再登门拜访。
  面包车司机,当着他们的面在方向盘底下鼓捣一番,高博学见车久久不动,纳闷问道:“师傅你这是干嘛呢,车坏了你直说,别耽误时间。”
  “没坏,码表有点问题,我稍微调一下。”出租车司机笑脸相迎。
  陈林芝亲眼见他拔掉了某根线,再然后无论怎么跑,码表都不再动弹。
  略微动动脑子,陈林芝便猜到这里头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猫腻了。
  估计是晚上回公司后按里程往上面交钱,又或是司机只是司机,负责开车拿固定工资而已,所以见了甜头,偷摸着往自己口袋里捞。
  像先前说过的那样,如今绝大多数人都在吃公家饭,纯粹的计划经济时期还好,尝到金钱妙处之后,各个角落里都开始涌现出蛀虫,人总有贪欲,早年的朴素社会秩序正迅速土崩瓦解,变革带来的利弊都尤为明显。
  陈林芝不是圣人,也不想当老好人,一个“财”字,一个“色”字,他都绕不过去,反正只需要支付包车费用,索性装作毫不知情,去附近的皇城根下找饭馆。
  从故宫旁的街道穿行而过,能看见不少独门独院的小院落。
  这里的房子曾经让陈林芝觉得可望不可即,现在故地重游,准备在恰当时机出手买一套,哪怕仅仅偶尔用于度假,权当是为了满足曾经的梦想。
  怎么说呢,顺风顺水一阵子,陈林芝有些膨胀,学那些个久贫乍富的暴发户,看见漂亮姑娘就忍不住撩拨,看见好东西就想着买下。
  固然有些放纵,当中滋味却妙不可言。
  ......
  1985年的三月底,天气还有点冷。
  带着高博学下馆子,地道东北菜,分量相当足,三菜一汤两人愣是没吃完,还剩下大半盆羊杂汤。
  白菜粉条炖猪肉,小公鸡烧土豆、地三鲜,结账总共花八块五毛钱,相当于地摊上一条女式皮裤的售价。
  陈林芝发现不远处坐着几位姑娘,半数都扎着麻花辫,身上衣服颜色单调,款式更是简单,不由感慨道:
  “给衣服染点色,请个设计师帮忙倒腾一下能有多难?我看来这边做服装生意大有可为,找个外国品牌、在当地设计加工,转手一卖都是利润,比我往美国倒腾货物还赚钱。”
  “行啊,记得帮我留个好职位,去我们鹏城考察市场的港台商人非常多,你不是也在港城开分公司了么,只要带钱投资建厂,负责招商工作的那些人肯定求之不得。
  衣服这行简单,许多商贩们不就在国内厂子拿货,转头吆喝说产自曰本,或者欧洲北美之类的地方,往往价格能高一倍,其实私下里印些洋文商标而已,能多花几个钱。”
  高博学这几天跟着陈林芝蹭吃蹭喝,尝到些甜头。
  他本以为帮忙找货源期间,自己可以从中转手盘剥一道利润,随着陈林芝亲自过来,小心思落空,逐渐将发财的愿景寄托在将来,巴不得陈林芝多关注内地市场,带他混个钱途。
  为此补充句:“我说真的,等你下定决心过来投资,大大小小的琐事我来帮你跑,鹏城的外地工人源源不断,造价成本有多低你也看见了,而且我们做生意束手束脚,你们外籍商人有政策上的扶持,无论内销还是外销都合适。”
  对老外的特殊关照,陈林芝近几天亲身体验过。
  旧金山小白领每个月轻轻松松赚七八百美金,乃至是上千美金,像钱玥这样的服装厂女工,工作强度简直比九九六变态,一个月收入换算成美元,不过才三十美金左右。
  经济上的差距如此明显,人们心里没落差才奇怪。
  这也解释了旧金山唐人街的黑移民数量为什么日渐增加,某些人打着留学或是考察的旗号,一出去直接撕掉护照,宁愿打黑工刷盘子,都不愿再回来。
  还有就是像阿梁家的新邻居那样,卖掉四九城的大宅院,费尽心思跑去唐人街换了套老旧小房子。
  人往高处走,即使是陈林芝,也不得不承认这年代的处境,的确惨了点。
  他明白未来当地能够蒸蒸日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旁人可没他这种远见,导致许多国人越是眼界广、见识多,越拿国外当天堂,宁愿偷渡都要往外跑。
  思维被时代观念局限,以至于压根发现不了包括陈林芝在内的一批海外商人,已经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新兴市场,其中又以距离较近的港城、曰本、新加坡商人居多。
  从广交会上的国外参展厂家数量来看,苗头正展现出来,至于旁人想留在外面打黑工,陈林芝可管不着,他迫不及待准备看笑话,尤其是看阿梁家新邻居的笑话。
  买单从饭馆离开,陈林芝让司机等着,漫步目的开始闲逛。
  陈林芝对高博学说道:
  “公司一定会开,无非是迟早的问题,最近一直都忙,抽不出时间和精力,请你帮忙打听一下外资进驻的手续,要是没问题,到时候我保证不会忘了你。之前你去旧金山推销丝袜,回来后对比当地,有没有什么感悟?”
  “高楼大厦、满大街的汽车,基础建设简直绝了,街上美女还多,裙子短到只能包裹住臀部,跟做梦差不多。”
  高博学自以为见识过陈林芝的放荡,说起女人的话题毫不遮掩。
  何况他这已婚男人,心里本就闷着骚动,浮想联翩的同时,笑容猥琐。
  陈林芝双手插手袋,一身正装和周围行人格格不入,告诉说:
  “旧金山建造多少年,期间从没遭遇过战乱,漂亮挺正常。
  我想表达的是它完善,意味着发财的机会也少,出租车生意早有人做,码头和餐饮酒店生意也有人做,机会在上百年时间里被瓜分殆尽,普通人很难再取得成功,实现阶层上的飞跃。
  这里不一样,经济特区模式初步成功,推广到全国效仿是迟早的问题。人人都想占公家便宜,国企效率大多数很低,就跟公社和承包到户以后的差别类似,私企可以把市场潜力激发出来,一批国营单位注定会在市场竞争中被干趴下,他们舒服养老的好日子应该快过去了。
  城市破旧不可怕,工资低属于优势,作为商人,比起旧金山我无疑喜欢这里,遍地发财机遇。高老哥你要抽空多想想,将思维发散开来,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既然准备跟我一起发财,你首先要考虑清楚这点,发达国家适合生活,这边适合赚大钱。”
  难得语气认真跟高博学交谈,高博学也确实一字一句听进去了。
  他前些年凭实力考进大学,脑袋聪明,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相比,最难得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
  更早些时候,钢铁工人的儿子只学炼钢就行,农民只学种地就行,各行各业分出工种,宛如世袭制,在这样环境下有颗善于思考的头脑,显得尤为重要。
  说起来有意思,第一批个体户大多是些性格活络,又没有好工作、好门路的那群旁人眼里的失败者,直到现在依然被人瞧不起,许多后来的富豪们,俨然属于其中之一。
  陈林芝之所以专门跟高博学提到这些,正是希望他能多琢磨一下,以便往后展开合作,免得事事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一字一句提点他该做些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至于高博学开窍后会不会选择单飞,陈林芝没必要多虑,反正机会数不胜数,不存在竞争关系。
  “陈总这样的人物,都说我们的经商环境不错,那自然是看出了我以前没关注到的地方。照你这么说,人们干嘛一门心思往外面跑,留在这里做生意岂不是最好。”
  高博学隐隐约约间抓住些思绪,没空静下心来细想,认为有点道理,却觉得陈林芝似乎理想化了点。
  从当前的大环境来看,还没有全面放开民营经济的苗头,他不认为上面会不管无数工人的死活,狠下心砸掉铁饭碗。
  眼下的鹏城等地,民营和国营企业之间摩擦不断,矛盾激烈,何况人们口袋里钱少,消费力度有限。
  所以高博学依然被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觉得还是在国外做生意更有前途。
  陈林芝笑道:“你才多少岁,要有信心、有朝气一些,敢闯敢想。连我这个外国人都看好你们的市场,广交会上的外国参展商们也是,耐着性子提前经营布局,未来一片光明嘛。”
  下午无事可做。
  高博学听完笑了笑,没怎么放在心上。
  不同于陈林芝的野心,他就想抱大腿挣点钱,让别人称呼自己一句高总。
  免得跟自家老子那样,每个月领着工资,吃喝不愁,但又发不了大财。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