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快报
找了个时间林重阳带着冯顺去找荆老板,不问清楚他心里就梗着一根刺儿。
清华书斋位于棋盘街最好的书市位置,装潢得文雅精致,哪怕是在书市一条街,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如说他家门口竖着两支雕刻精美的石笔,门楣做成翻开的书卷模样,上书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清华。
更不用说书斋里面挂着的钧瓷挂屏、名人字画以及那质量上乘的轻纱屏风,每一样都透着品味和故事,哪怕是大才子进来也不敢轻视,但是它又低调内涵,哪怕是文盲进来也只是受到熏陶,而不会有压迫感。
凡是进书斋来的,都可以坐在那里看书、抄书,书斋免费提供香茶、小点心。
除了一些珍贵书籍不能随意借阅以外,其他的书籍可以随意抄录,并不需要收费,但是能来这繁华胜地的,又有几个是真贫?
反正清华书斋处处做到极致,每一个细节都份外留意,自然也就成为书市生意最好的一家。
林重阳一眼就喜欢上这里,有一种这不正是自己梦想中的书铺吗?
除了日常开在这里,每月的朔望日,书斋也会打发伙计和掌柜去城隍庙开市,灯市开市的时候也要去东华门外摆摊,那两处市场是和棋盘街并列的繁华,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这日书斋人并不多,荆老板就悠闲地喝着茶,自己哼着小曲,直到林解元上门。
林解元上门他自然高兴得很,殷勤地邀请入内室,亲自奉茶,却又不敢平起平坐,而是坐于下首陪着。
林重阳可不是来客套喝茶的,而是开门见山,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措手不及,“荆老板送的衣服到底是哪里来的?”
荆老板一怔立刻笑道:“林解元说这个呢,那是小人有一朋友去西北得了一车好货,送小人半车,后来就请工匠纺线制衣,总共也没几套,因与林解元实在是投缘,所以斗胆送两件给您。”
会试一考完,荆老板就感觉林解元又不一样了,自然不敢再如来京的路上那样随意,过几天解元就是中式举人,再等殿试以后就是板上钉钉的进士,那可就是官老爷了。
商民可不敢在他面前放肆,所以他更加小心谨慎。
林重阳就知道他不会随便说的,就笑道:“荆老板,若是有人问我是不是哪里偷……”
“哎呀,林解元,可不敢乱说。绝对不是偷的,真的是……”
“荆老板,你还跟我打马虎眼呢。”林重阳不笑了,左手屈指轻轻地敲着桌沿,眼神则盯着荆老板。
不知道为什么,荆老板居然有点害怕,自己又没犯法,怎么还怕上了……一定是因为路上吓着了,林解元可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他敢杀人!
老板都说了,林公子是她见过最特别的人,只能当朋友,不可以做敌人。
自己没搞砸吧。
林重阳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他在犹豫呢,索性道:“荆老板是认识锦衣卫?”
哎呀。
荆老板咳咳起来。
林重阳缓缓起身,“你说要是锦衣卫怀疑我偷东西……”
荆老板吓了一跳,忙摆手,“绝对不会,林解元请放心,不会的。这衣服的材料本就是宫里赏的。”
林重阳不说话,只看着他,等他说后面的。
一个书店老板当然不会得宫里赏赐。
荆老板一咬牙,索性说实话,“其实小人并不是真的老板。”
林重阳依然不说话,亦不主动问。
荆老板只好自己招供一样继续,“我们老板姓沈。”然后就闭紧了嘴巴。
林重阳想了想,姓沈,那自然不是沈之仪,他还没这个本领,沈老爷子?
倒是有可能。
他老人家也来京了,可是他让祁大凤先去拜访,根本没人,老人家不知道又躲到哪里吃喝玩乐去了。
一把年纪,简直了。
那就是沈君澜?
他是锦衣卫,开个书店也没什么吧,可衣服绝对不是他送的,他一个大老爷们,送自己衣服干吗,再说了,他要是受沈老爷子所托送自己衣服,光明正大送就是,也不用送完了还用那眼神看自己吧。
所以沈君澜排除,那就是沈老爷子了。
林重阳点点头,“老爷子身体好吧。”
荆老板看了他一眼,立刻点头,笑道:“好得很。”
林重阳又问:“老爷子现在在哪里?考完试了,我也该去给他老人家磕头。”
荆老板摇头,“小人就是一个书店老板,哪里管得到那么多啊。”
林重阳想想也是,他道:“既然是老爷子送的,那我也不客气,你说你也是,早跟我说实话不就好了。”他的神情就放松下来。
荆老板却也纳闷,就是送衣服而已,自己送有什么不对,干嘛非要说实话?不过林解元不板着脸让他舒服多了,刚才有点透不过气来。
他自不知道林解元和沈千户撞衫的事儿,虽然书生们都穿一样的,大家基本都是统一服装天天撞衫,可穿件特别的还跟人撞衫,那可不是什么好滋味。
跟荆老板说开林重阳就去挑些书,他想起自己整理的一些作文类要,心念一动,对荆老板道:“荆老板,我有一些零散文章,指点人作文考试的,一直都想找人雕出板子来。”
荆老板双眼一亮,欢喜道:“可以啊,小人愿意代劳。不只是雕刻板子,还可以印书啊,现在咱们准备着,等考试成绩一出来,绝对很多人抢着买。”
市面上所有关于考试作文的书,只要是写得言之有物的,都很抢手,御赐神童出的,那又不一样,大家都想看看神童是如何考中的,肯定也想复制神童的路子。
所以绝对好卖。
林重阳看他那神情怎么好像早就在等自己说这事儿一样?
难不成老爷子跟他打招呼了?
除了这个,林重阳还想把之前整理的初级算术、科学、自然的书分类刻印出来,只有一份手稿不安全,还是刻成雕版安全一些。
这些以后要做林家堡和无用社的教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科举出世,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普及教育。
其实按照沈老爷子的说法,前朝的时候,数学、科学等学科也是有的,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毕竟很多书籍被删减或者销毁,于前朝的事儿大家知道的已经越来越少。
就不说前朝,只说汉唐宋这些朝代,其实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也有不小的成绩,只是后来在明朝中后期停滞不前,清朝的中后期就更加闭塞,才会导致出现那样畸形的文化特质。
林重阳现在整理的这些书籍,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现代的理念,只是为了让知识更加浅显、易懂、易学,以及更加实用,只有简单实用百姓们才会想学想用,才有普及的生命力。
这就是他的推广策略。
至于印刷。
这时候虽有活字印刷,可书店里售卖的书多半还是雕版,活字印刷并没有那么普及。不仅仅是技术要求高配插图不易,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排版繁琐,成本昂贵,印刷数量不到便亏本。
一般书铺印书,常年流通的有固定雕版更方便,其他有些书要重复印刷,数量不多,那自然还是保存了雕版更合适。
活字印刷,在这时候没有大量普及的土壤。
跟荆老板聊了一下,他敏锐地抓到荆老板的一句话,问道:“荆老板,你们的书有些是活字印刷的?”
荆老板点点头,“对啊,会试结束,程文墨卷,这些天下学子都要买的,活字印刷成本更低,有赚头。”
林重阳非常感兴趣,“能否去看看你们的印刷间?”随即又觉得有点唐突,“我只是好奇。”
荆老板却一直在等着他开口似的,热情道:“林解元不必解释,小人省的。请跟我来。”
书铺基本都是前铺后作坊的方式,每家的后院都高墙遮蔽,不允许外人随意窥探,尤其是存放雕版、胶泥、药泥的地方,更是有专人看守。
后面作坊分为好几个区域,有负责雕版的,有负责活字的,活字排版是几个五十岁的男人,读过书,能识字,但是从事文字事业又不能糊口,所以就被请来排版。
这就比雕版多了很多工钱。
林重阳还寻思他们是胶泥活字还是木雕活字,结果过去一看,顿时呆住了,荆老板的居然是金属活字,确切地说是铅制的。
他拿起一盒铅字观察了一下,惊讶道:“荆老板,这是浇铸出来的,不是雕工雕出来的。”
荆老板笑道:“林解元好眼力,的确是的,有些是浇铸的,有些是冲刻的。”
他解释一下,比如将字按照一定的要求雕在坚硬的金属顶端,然后用重物敲击,就会在另一块铅块上留下字样。只是这样更加麻烦,很快就被他们淘汰,然后选择浇铸方式,当然也要雕刻出模板来才能重复使用。
这样的问题在于制造模板需要时间很久,只要有了模板,浇铸铅字的过程就方便很多,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他们已经制造出绝大部分汉字模板,如今也拥有五十多万枚铅铸字。
铅铸字好保存,而且排版的时候也容易一些。
他领着林重阳去看已经排好的一版,正是本科会试的一些信息,庚戌科会试,主考官等信息都已经排版完毕,只等着结果出来,然后再去花钱抄录中榜前二十名的文章,就可以紧急排版印刷。
“有这个,每一次乡试、会试,我们总能第一个出书,大赚一笔,维持着我们清华书斋的口碑。”说起这个来,荆老板可是非常自豪的。
林重阳钦佩道:“你们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非常厉害。”
在他知道的历史上,中国的活字印刷其实一直都没有很大的市场,还是后来活字技术传入欧洲,欧洲人发明铅字中文,借此垄断中国近代的印刷业。
荆老板叹了口气,“小人也就是王婆卖瓜,跟林解元卖弄一下,其实这活字印刷,到现在还是亏钱呢。当初我们老板顶着很大的压力做这个,没有钱就四处筹措,说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做,否则小人早就放弃了。”
亏钱?
林重阳想想倒也是,现在雕版印刷占主流,市面上的书百分之八十都是雕版印刷的,活字的确亏钱。
他突然想到一个路子,荆老板他们的铅字印刷可以印报纸啊!
报纸时效性非常强,看完之后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底板不必保存,那么雕版可以淘汰,这样看来最适合活字印刷。
他心下一动,对荆老板笑道:“现在朝廷的邸报,都是雕版印刷的吧。”
邸报是朝廷的中央官报、朝报,由礼部直接控制,刊登一些朝廷命令以及需要公开传达的事件,主要是朝廷官员内部流通,普通人没资格看,而且邸报的发行内容也非常严格,天灾人祸这种乱子,是对皇帝威严的损害,不许见报,军事、朝廷机要,也严禁刊登。
但是民间可以刊登一些八卦消息,比如这几日会试,等出成绩就是大新闻。
林重阳不过是起了个头,荆老板比他还能想,已经想到要如何跟老板汇报,比如到时候就会有报童高喊:
“卖报、卖报,会试结果大揭秘!”
“会元郎是谁?先睹为快!”
顺便还可以卖卖小道八卦“地下赌庄下注惊人……”“新科进士们未婚配一览表!”“新科会试高、俊、才大排名!”
他还可以在报纸上刊登自己书铺的畅销书籍,哎呀,到时候请大才子们给自己题词……“啪”想到高兴处,荆老板一拍手,“林解元,还请给我们报纸赐个名字?”
林重阳脱口道:“京城快报。”
这种报纸不就是图快么,而且地处京城,先占下,免得到时候被人抢了先。
这东西一出来,只要有利可图,小报就会雨后春笋一样钻出来。
当然,雕版、印刷、纸张、油墨等成本也会制约他们,很快就会淘汰大批追风者,大浪淘沙,留下几家有背景和实力的称霸京城快报业。
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先流传。
有了报纸,可以从总体量上来刺激普通大众的识字欲望,也算是普及文化、扫盲。
当然,这个要跟朝廷申请好,别到时候出问题。
荆老板表示这个没问题,他来搞定!
背后有人就是好办事啊。
荆老板笑眯眯道:“反正咱们活字是现成的,版面也已经排好,不如印刷一版京城快报试试?”
林重阳被他这个随意又带着一点狡黠的态度吓了一跳,“荆老板,出报纸能那么随意?”
荆老板认真道:“林解元出的主意,小的也思考了很久,怎么会是随意呢,这可是殚精竭虑想出来的呢,能和林解元想到一块去,这是小人的荣幸啊。”
林重阳想劝他三思的时候,荆老板已经行动起来,喊掌柜们来议事。
他还给林重阳吃定心丸好拉林重阳入伙,有大才子加盟以后报纸内容就不愁了,“林解元放心,小人知道轻重,违法犯禁的事儿,咱们是一点都不干的。”
林重阳想想人家背后有人,当然比自己更注意,自己在这里瞎担心,倒是有些小心眼,他表示愿意参与第一期报纸发行,还给他们提出很多建议,顺便把之前在无用社推广的阿拉伯数字也推出去,用来标记小报的版面等数字。
荆老板则聘请他为最高级顾问,有薪酬的。
第一期荆老板就以介绍会试考官以及种子选手为主题,因为内容都是现成的,大部分精力花在排版上。
有人直接找来会试的相关文件,指点着排版师傅排版,这一关要求很严,必须校对清楚一字不错,等发现错误再要修正重排,还是很麻烦的。
时间差不多了,荆老板设宴,邀请林重阳留下吃顿便饭,顺便商量一下他那些手稿的事情。
一顿饭宾主尽欢,林重阳发现荆老板绝对不是普通的商人,谈古论今也颇有见地。
“荆老板中了童生之后,没想过继续进学吗?”
荆老板叹了口气,脸上伤痛之色一闪而过,端起酒盏一饮而尽,“说出来贻笑大方,如今做个逍遥老板,认识了林解元诸位公子,也是极好的。”
知道是伤心事,林重阳自然不会再问,“荆老板把报纸办起来,多少年后,流传千古的就是荆老板啦。”
就算状元郎都不喜欢,更何况过江之鲫一样的读书人。
荆老板就笑,“岂敢岂敢。”
林重阳也不多说,作为第一家民办报纸,只要办起来,就必然会在世上留下点什么,更何况他有信心可以办很久呢。
荆老板看起来不温不火,可做事却干脆利索,二十一早报纸就印刷出来。
二十这天与上个月的二十没有不同,初五、初十、二十这三天是灯市开张的日子,整个东城甚至是全北京城的闲人都要涌去灯市。
灯市位于东华门外,绵延二里长,店铺林立、商贩拥挤,甚至还有很多海外洋人,逛街的人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别说骑马坐车的不敢来,走路的想转个身都有点困难。
这附近酒楼、青楼更是数不胜数,除了西市城隍庙那里,就是东市这里娱乐场所最多。
就在灯市的入口和中间,有四五个打扮光鲜的俊俏少年,他们一人挎着一个大布兜,头上戴着一顶印满字的大纸帽子,夸张而又吸引人的视线。
“新鲜出炉的会试大分析,主考杨阁老、副主考……”
没人理会,众人忙着逛街。
那少年觉得不对劲,说杨阁老普通人没感觉,他眼珠子一转就换了句话,“花有花魁,文有文魁,今年会试文魁花落谁家?十三岁的御赐神童,俊美年轻,文采斐然,还没有定亲啊!”
“大才子赛东坡,青楼留名,考场也留名啦,快来看!”
“两大才子青楼争花魁大打出手啦!”
“谁是最有实力夺冠的新科进士郎!”
这么一喊,好些个识字的书生们都围过去,他们不是才读书的就是读书没有成绩只好从事别业的,越是这样的对科举考试越是好奇,心有不甘。
“给我来一份,来一份!”
“二十文钱一份,您拿好嘞!”
不识字的人不买,京城识字的也没几个穷人,二十文钱在荆老板看来已经是割肉价了。
“给我来一份,给我来一份!”
不只是读书人,连附近酒楼、青楼甚至是说书的、店铺掌柜们都让人来买。
会试毕竟是高等文化人的游戏,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能够靠近的,对他们来说神秘又高贵,仿佛是高不可攀一样。
因为贡院有高墙围护,闲杂人等都不能随意靠近,更别说进去一观,现在居然有人把会试这样高大上的事情给刊登出来,那自然要买来看看,沾沾喜气。
买到的人也顾不得逛街了,跑到边上就开始翻看。
此报纸是折叠样式,第一页有一本书封面大,正中偏上四个隶书大字:京城快报。
下面是小字绍庆十八年庚戌年二月二十第1期,前后还有一朵小梅花。
时间下面有两条黑线分隔开,然后就是几块区域,最中间醒目的位置是会试一览表,边上围着一圈其他的版块,分别是几位实力“选手”的一些介绍以及八卦,每一块区域都标着第x页,x是阿拉伯数字,并没有解释这个怎么念是什么,但是看报的人自动按照顺序念做壹贰叁……
第一期报纸算是六页十二面,而无师自通的阅报人居然就可以根据顺序将1、2……12这样的数字给读出来,自然而然的,都没有什么疑惑,读完了才好奇这是什么。
“可能是京城快报为了省纸墨的特殊计数方式,你看这样写简单多了,这些奸商,最会省钱了,起码多赚个铜板。”
大家笑起来,开始津津有味地讨论京城快报的内容。
很快京城有头脸地位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的桌上就都摆了一份京城快报。
而清华书斋的活字印刷坊里,更是忙得如火如荼。
荆老板的嘴角扬上去就没下来过,穿花蝴蝶一样忙碌着,
“两千份快售罄,继续加印!”
“再加印一千份,快马去西城送,大酒楼、茶楼、书铺,重点关照!”
……
“东城加印五百份!”
……
“正阳门加印!”
初期的京城快报并不是一天一期的,先看看行情,七日一版,如有重大情况可以加版。
京城快报上有一些小版块可以让人投稿,写一些学习、考试、生活的乐事,只要被采用,就可以给一定报酬。
当然任何内容都不能损害至高无上皇帝以及朝廷的威严——至少初期必须这样。
无用社内部文思敏捷的、性格幽默的、缺钱的,自然就行动起来,排不上队打马吊的就开始写文章,这些人写文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洋洋洒洒,要多少有多少。
陆延则指挥着将无用社的事迹写出来,强调无用社是一个纯搞学问的书生社团,愿意接纳志同道合者加入。林重阳是看出来了,陆延特会动脑子,既能投稿赚钱,还顺便打了广告,不需要付广告费。
要知道荆老板也精明得很,现在已经和好多书斋、糕饼店、金银铺等合作,收取可观的广告费呢。
因为京城快报的事情,等待成绩的日子突然变得没有那么煎熬了,似乎一眨眼就到了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