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待君携> 第66节

第66节

  那小太监没答,只是悄悄地从袖子里抽出封信,塞给他。
  李侍郎愣了下。等要问,那小太监已经跑走了。他站在原地,四周皆无人,手里又捧着文书,不好就看信,于是只匆匆看了信封,是他叔父李廷的家信。李清晏的父亲是安国公李尉,李尉年轻时便带着边军护卫西南,后来因为受了伤,便被先皇调回京熙养,在户部领了尚书职。李氏一族祖上是马上功勋,但传了几代,武人渐渐凋零。李尉一倒,李氏一门竟没有再能征善战之人。于是先皇临时委任李侍郎的叔父,也是李尉的表弟李廷接掌了李家的兵权。
  于是百年国公府,头一遭出现了国公爵和兵权不在一人手中的局面。当时朝廷上下都在猜测,国公府怕是要分。可事情并未如他们所想。李廷接任兵权时,不过是个小小的虎威将军。他还需要仗着国公府的势力。所以上任以来,凡事都要给兄长李尉报备,征询意见后方再去办。所以他就这样稳扎稳打地,在西南这一片地方镇守了十几年。
  李清晏一边走,一边垂目看手中的信封。叔父和父亲平日通信,都不经过他手,不知为何这次直接寄给了自己。如今陛下不在宫中,献王又上窜下跳地煽动人心,在这乱世里,叔父突然把信直接寄给他,这让他有些不好的预感。
  回到朝房,大臣们都滞留着没走。已经多日不升朝了,各衙门口里只按部就班地办差,倒是御前的这几位,时不时过来瞧瞧,好像守在这儿,就能把陛下守回来似的。
  李清晏一进来,几个阁老先围了过来。
  “李大人……”“李大人,您可回来了……”
  李兆林不过是从四品,几位阁老品阶高他几级,这样殷勤相迎,他可受不起。
  李侍郎忙退了一步,撩官衣,屈膝跪下,“下职李清晏。”
  几个阁老知道陛下对侍君的规矩严,忙纷纷应礼。全了礼,都急急伸手,“大人请起吧。”
  李清晏这才起身。
  “李大人,如今后宫情形如何?”一个阁老开门见山地问。如果陛下不在,还有太后可以垂帘,可是听说太后也病了?福寿宫也封了,说是时疫会传染,一下子切断了众阁臣请见太后的路子。
  “下职只是在外后宫,不奉诏,也进不得内后宫的。”李清晏为难道。
  陈阁老微微捻须,“虽然内外有别,但大人毕竟是身临其中。”其余几个人都纷纷点头。
  李兆林被围着,这才明白,为何方才户部的上官非要派他把文书送到朝房来,还叮嘱文书重要,不可假手他人。原来是这几位老大人做的怪。他深觉以自己的道行,完全脱不出重围,于是想了想,试探到,“顾相今日怎么没到?”
  顾相家也有侍君,问他去吧。
  几个阁老围着他不肯散,“顾相病了,再说,顾侧君随驾早出城了,问他也说不出什么。这不就急病了?”
  “大人这几日可曾见到过太后?”
  李清晏摇摇头。
  “献王现在宫内?”一个阁老问,“他说身体不适,白日里办完公就歇在原太子宫中,是否夜里也未离宫?”
  “……”李兆林沉默了下,点点头。
  众人哗然。虽说女主临朝,后宫是侍君,但毕竟有先皇嫔妃还在,怎能这样混着住?
  李清晏倒不觉得有多诧异,他很想告诉阁老,太子喜欢年轻的男孩子,不会动那些老嫔妃和宫女的。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知道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大臣们唏嘘愤恨了一阵,有御史提出要上本参献王。众清流们皆响应,大家撸袖子,已经挥毫写了本,许多人跟在后面签名字。
  李清晏站在一边,冷眼看着。现在陛下都不知所踪,所谓弹劾,又做给谁看呢?他记挂着怀里的信,退出朝房。
  外面天蓝地阔,正午的阳光晃得人眼睛发痛。他回目看了看还在嘈杂的朝房,有种风雨欲来的不安。
  李清晏再不耽搁,找了处僻静的耳房,急展开那封信来看。一目十行地看完,他脸色更加不好起来。
  西南三十万大军,已经启程。叔父李廷带军北上来勤王了。李清晏是户部的侍郎,自然知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他精通术数,只在这一瞬,便算出三十万大军一路北上,需要准备多少钱粮。而这些数目,纵使朝廷拔下去,也要几个月时间。叔父一挥手间,便能起兵北上,可见筹谋的时日应该不短了。
  李清晏觉得头痛难忍。
  他是陛下侍君,也是读书人,当年靠着自己的本事进入了殿试。他至今仍记得殿试那天的画面。在辉煌宝座的下面,有一个金漆圈椅。本是空着的。后来,不知何时,坐了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女子。那女子着轻盔软甲,一身征尘未洗,仿佛是刚从外面驰马回来。
  陛下的话替他们解了疑,“这是嘉和公主,朕的爱女。日前替朕到西南去巡防的。今日特地赶回来,说要见识见识瑶池琼林宴的。”
  他随众人一起跪下见礼。那女子亲自从上位走下来,每走一步,清脆的甲片声都在大殿中回荡。她足下穿着硬底的鹿皮靴,腕上还套着马刺,想来确实是赶来的太匆忙,还未及除下。他垂着头,看见那挂着银色马刺的,小巧的鹿皮靴就停在眼前。公主离他如此之近,他似乎闻得到塞外青草的香气。
  “诸位请起。今日本殿也只是过来瞧瞧,咱们华国最有才气的公子们,将来就是陛下的得力能臣。”声音很有朝气,听着就让人心头振奋。
  他好奇地抬起目光,正对上嘉和公主亮晶晶,笑眯眯的眼神,红扑扑的脸儿上,未施脂粉,有着天然的美丽,高挑身形,修身长衣,负着手,英气勃勃。原先以为她是对着众人说话,四目相对,才发现那双含笑的眼睛一直停在自己身上。
  李清晏忙垂下目光,想躲过这个特别的女子笑吟吟的眼神。
  ……
  李清晏捏着那页信纸,陷入长长的回忆。
  他到底没能躲过那个女子,那个明朗朗、笑吟吟的人。琼林宴后,便在陛下面前要求取李国公家幼子李清晏为侍君,同时还要求取宋家的嫡子宋承孝。他的同窗好友,同在金殿殿试的人。
  陛下允。
  名动京城的两大才子,同时入公主府为侍君,一时轰动京城内外。大婚那日……
  李兆林长长吸了口气。那日,他车马进了公主府里。叩见了公主,正君正病着。此后……此后和未成婚之前也没什么两样。与他在李府时相比,倒更逍遥自在了。正君喜静,不用人请安,公主常年在外,从不召幸。除了每日上值,闲时与承孝还有一些好友喝酒玩乐……
  一年以后,公主渐渐交给他一些具体的事情。他办得很不错,公主赞过他妥帖。公主即位后,他和承孝都得到了可是宿在宫外的许可,只是身边多了些暗卫。他知道,那是陛下的苦心。有暗卫替他们挡风挡雨,他们在外面才好安生。
  李清晏有时候也回想入府这几年的过往。竟发觉,唯独金殿那次,才是公主离他最近的那次。此后府中几年,他与属臣无异,只不过担了个侍君的名头而已。他有时总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时她笑吟吟,挑着眉笑的样子,一副胜券在握,舍我其谁的气势。后来,他才得知,为了赶上那次殿试,公主千里驰回,驿站备的良马,跑垮了好几匹。进了城,连衣服都未及换,就直接上了金殿。
  李清晏黯然笑了笑,总以为她那回那么拼命地赶回来,是为了榜下捉婿,即使她同时纳了承孝,他也没有什么不高兴。毕竟她闪亮亮的目光,一直盯在自己身上。可后来在家宴上听了父亲的话,他才明白过来,她要他,不过也是为了利益。这几年官场历练,他也更加成熟。他充分摆正了心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就像宋兄那样,只在公事上出众,陛下总有一天会再用那亮晶晶的目光,正视自己。
  -
  京郊一座行营。
  安国公李尉坐在帐中,今天借打猎之名,出了城,就在近郊扎了营。
  “大人,小少爷来了。”一个亲兵报。
  李尉点点头,“好。”李尉回目看了看身后的大屏,“清晏到了。”
  “好。”屏后有人应,正是正午赶来的赵熙。
  李尉应,“是。”他转身坐好,心中却无比紧张。李廷率兵进京的消息,陛下已经探知,他做为公主一党,怎能支持赵珍去?赵珍也不可能倾心信任他们李家呀。心里只恨那个李廷才大志疏,这下那三十万兵来的正好,全数都归陛下了。
  两人正在商议,清晏就到了。陛下立刻起了疑,她自己隐到屏后,看他父子相见。李尉看着儿子进来,一颗心绷得紧紧的。
  进了帐,李清晏行家礼,“父亲安好。”
  “吾儿起来吧。”李尉抬手。
  李清晏一个上午思绪纷乱,再见父亲时,就有些不自然。李尉打量自己儿子,知儿莫若父,瞧清晏这样子,便是心里有事。李尉缓缓启发,“吾儿来见父亲,可有什么话要对父亲说?”心里却急躁地呐喊,儿子,别说错话呀。
  李清晏一怔,下意识伸手摸了摸怀中那封信,“父亲,叔父有家信。”
  李尉盯着他的动作,直到看到他将信拿出来,脸上才有一刻放松。他松了口气似地,“呈上来。”
  李清晏双手呈上,递过一半,又缩回来。叔父在信中说,他准备在京郊搜寻陛下,然后软禁起来。等崔是和太子拼个鱼死网破之际,他再祭出陛下这枚棋子……李清晏如果自己不是陛下侍君,叔父也不会肖想着让自己做皇父吧。陛下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被他们禁起来做生孩子的工具?
  “愣着做什么?快拿过来。”李尉手停在半空,瞪眼看他。
  李清晏绷紧唇,脸色发白,“父亲,……”这信递上去,他叔父就完了。
  “做什么?”李尉怒,起身要夺信。
  李清晏明白过来,父亲是知道叔父起兵勤王的消息了,就是在这堵着他这信呢。父亲一直以兵权旁落而不快,这次事,正是除去叔父的好机会。可他们都是李氏一门,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呀。不知父亲为何疯狂到这个地步,连自己的手足也要砍。他再不迟疑,他快速扫了眼父亲案角下碳盆。父亲有旧伤,受不得寒,常年点头炭盆,是习惯。他一咬牙,把信直塞到火炭里。
  “咦?”李尉没想到一直温吞吞的儿子会做这样决绝的事,赶紧从案后绕出来夺。
  李清晏绕过来,用后背挡住他,不让他抢。
  两人就在案角你争我夺,眼瞅着那信就烧掉了大半,只剩一角。
  李尉喘息得像拉风箱,一掌把儿子扇倒在地。李清晏嘴角全裂开了,拼了命地抢到炭盆前,将最后一角信也塞到火里去。急切间,连手指头都捅到火盆里去了,疼得直吸气。
  信,化成灰飞。
  ---------
  屏后忽有声音。
  两人一同转头去看。
  一身骑装的赵熙走出来。
  李清晏惊得目瞪口呆。
  李尉跪下身去,“陛下,逆子性子优柔寡断,实在地无心坏您大计的。请您念在逆子一片孝心回护他二叔的份上,饶了他吧。”
  赵熙负着手走出来,眸光扫了眼炭盆,还有跌坐在一边呆愣愣的她的侍君,唇角微微抿了抿。
  “清晏……”李尉低喝。
  李清晏这才醒过神,撑起来跪伏,全身都打着颤。
  赵熙亲手扶李尉起身,“借国公宝帐一用。”
  李尉一怔,忧虑地看了看儿子,“是。”抱拳退出。
  赵熙负手看着他出去了。西南驻军数十万,李廷的兵权是她心中另一个忌惮。她思索良久,决定利用好李尉与李廷貌合神离的嫌隙。今天从别院赶来见李尉时,她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李尉决定支持赵珍,那她就是自投罗网了。不过她有九成把握,李尉会支持她。他自己的儿子,是她的侍君,李尉应该很清楚,他李家与她,是绑在一条船上的人。何况李廷狼子野心,若容他得势,恐怕李尉的国公也做不长远。
  如今一试,果然一击得中。这个李尉,也真是挺狠,舍得下族弟去。她只是惋惜李清晏。清晏不会叛君,可他的性子确实也是难堪大任。
  大帐里安静无声。赵熙回头看看,李清晏正失魂落魄地跪在炭盆前,扶在膝上的手指烫得通红。面如白纸,目光中有泪晶莹。看来他也是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独自心惊。
  赵熙走回来。似是感受到了她的靠近,李清晏微微缩紧肩。
  赵熙弯腰挑起他下巴,眼看着一滴泪已经从面颊滚落。
  “清晏,你将信付之一炬,可知为了保你二叔,却舍弃了对朕的责任?”赵熙捏着他下巴晃了晃。
  李清晏脸色全白了。
  “看着朕。”
  李清晏抬起目光,立刻被赵熙沉沉的眸光摄住。
  “野心,人人都有。李廷手里有你李侍君,林傲天手里有林泽,太子手里有假皇嗣,保不齐别的国公手里还有些什么。到时,数支力量齐聚京城,华国定然大乱……仅崔是一个北营,能拒得了吗?即使能拒,我华国兵士自相残杀,国力衰弱,早在一边虎视耽耽的燕祁能放任这样一个好机会流走吗?”
  李清晏仰头看着她,久久凝滞,“来勤王的,心里都有希图,陛下为何只揪住李廷呢?”江北的林傲天,还有其他国公,哪一路不能找出反叛的证据?
  赵熙眸色变深,“清晏,李廷才大志疏,他筹谋的事,九成实现不了。赵珍也知他这个毛病,所以他那三十万人赵珍才会视为囊中之物,朕以此三十万人,诱赵珍出手。哼,赵珍不动,就没有破绽,他一动,朕这盘棋,满盘皆活……”
  李廷绝望地闭上眼睛。
  赵熙放开他,也没再说话。
  李清晏自出仕,整天在户部与术算打交道的人,对权利倾辄,知道的太少。他只是不愿意看他父亲手足相残,不忍看到李家分崩离析。可是他那么聪明,却也透过此事,明白了,陛下断不会容这些大家族再日益壮大,拆散,迁居,分而治之,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赵熙也凝眉,她下的这盘大棋,动起来,才发现,连她身边最近的人都不能倾心信任。之前是她将一腔心思都花在夺位上,忽略了经营身边的人。如今才感觉这样孤独和不安吧。
  “清晏。”她看着李清晏,“城内现在正乱,你就不要回城了,即刻去北营。无君令不得出营。”
  “是。”李清晏明白赵熙话里的意思。父亲半在西南大营坐镇,她把他藏在北营,一半是保护,一半是为质。西南的隐患,就在陛下巧妙的牵制和安排中,得到解决了。
  正思虑,却见赵忠从帐外进来,递给赵熙一个小盒。
  赵熙挥手让人退下,亲自拧开盖子。清香扑鼻的膏。
  手上一温。他垂目看,赵熙正用指尖挑着药膏,给他指头上涂抹。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