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第一庄> 第719节 独木桥

第719节 独木桥

  刘政会是大唐皇家学院的副院长。
  他这个副院长其实才是真正管事的,大唐皇帝李二院长,可他知道皇家学院有几间教室吗?李元兴也是院长,可李元兴知道正门是什么颜色吗,皇家学院门前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吗?
  不!李元兴是知道那副对联的,可是他未必知道就挂在皇家学院的正门前。
  天池那里李元兴最后一次去,还是在洛阳水灾之前,那些是茶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皇家学院的正门还没有修好呢。
  为了表示自己对皇家学院的重视,李元兴也没有让刘政会再详细的汇报,答应了大考当天自己亲自到场,以示重视。
  八月初一,男儿节。
  天不亮李元兴就出门,这原本是一个庆祝的节日,可长安城之中却看不到半点庆祝的感觉。街上行人无数,无数是步行的,还是坐着马车的,都急急的赶路。
  李元兴叫来近卫话询问。
  “殿下,这八月初一虽然是男儿节,但却是大考的日子。不仅仅是皇家学院大考,可以说天下都在大考。五岁的娃娃想进一个好蒙学,自然早早就去排队。虽说是不考试,但总要有个聪明的,木纳的。”
  听近卫这么一说,李元兴想到了后世上学的感觉。
  近卫又小声汇报着:“关中颜氏学堂、柳氏学堂。长安春晓园蒙学、畅春园蒙学。是长安城选出的四大幼童蒙学,可教室数量有限,自然是早早排队,接受先生的面试!”
  幼升小!李元兴差一点就把这个词给念出来了。
  正如某一位智者说过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永远不会避免的。
  另一位近卫也说道:“十岁娃娃,书读的好的。自然要到长安城各名学堂去了,拥有着长安最出色算师,十之六的宏文馆学堂、拥有长安八大名笔的名学馆、拥有法家、儒家、纵横家名师的博学馆。却是学文的娃娃必争之地。十中选一,这才是真正的比试!”
  “殿下。其实玄刀馆、飞羽馆、伏虎馆,孙吴兵堂、诸葛智馆也是十岁娃娃的比拼之地,竞争压力不比那三个文馆差!”
  果真是竞争,上个学真难。
  秋香也在一旁说道:“秦王庄丹红院、秦王庄良工院、耀州神兵馆、兵部长缨院、户部小财神院、礼部史学馆等,十五岁学子争的也极是激烈。”
  从窗户看着外面急行的长安百姓,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
  大唐现在缺少人才,有竞争就有进步。争吧。
  出了长安城,直奔天池。这一路上更是有着连绵不绝的马车,这些马车远远的见到秦王车架全部停在路边让行,秦王殿下亲自赴大唐皇家学院对于学子们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证明朝廷的重视,秦王府的重视。
  刘政会就在正门前迎接着。
  相互见礼之后,李元兴却看着那对联有些发呆。
  发呆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是自己抄来的对联,而是对联写的是国事家事天下事。这个将国事写在前面。在大唐这种世家占有极大权势的时代,相当的不容易了。
  坐在正堂上,刘政会以及大唐皇家学院主要的官员分座两旁。
  刘政会冲着一位官员点了点头后,这位官员站了出来:“殿下,这次为大唐取材根据礼部、户部、吏部。以及天英阁,谏院的意见。各州必录名额占十之三,这是礼部在各州上报学子情况之后,作出的判断!”
  “详细说说!”
  李元兴还没有理解,这个十之三是什么意思。
  “殿下,以州为例。河北道、江南道、剑南道三道,各州学子优秀者极多,如果仅凭成绩取材,怕是陇右、河南道、河东道、入选的人数十不存一。而山南道、岭南道、东岭却是许多州一个也录不上。”
  李元兴听懂了,这是在平衡各州的学子入选。
  刘政会接口说道:“大唐各道以县为例,一县至州,选材二十人。大唐全境,现有三百六十个州,辽东道还没有计算在内,他们暂时列在外,因为辽东道州县的界线,人口,户籍等,还没有划分完毕上报六部!”
  “所以三百六十个州,一千五百五十七个县。初选人数为三万多人,每州再将这些人考核,减去约四成。再挑选出极优秀三人,魁元一人。其中魁元免试,可直接入学。但在分院之时,却要接受六院各院长的再次考核,如不过,只能另选别院。这三百六十人,所有花销都有户部支付。”
  李元兴听明白了,这就是特优生,免学费,发生活费的。
  “优秀者三人,在学院考试,再争三百个全免,以及三百个免学费的名额!”
  这个提议真的不错,给优秀的寒门学子一个机会。
  虽然每年加起来才九百六十人,可对于古代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了。
  “殿下,来长安考试的大约有二万人左右,大唐皇家学院的录取率礼部订下为六成,也就是说,每州三成入学之外,另外还有相同的名额,天下大争。以分数论名次,以名次决定入选。”
  李元兴点了点头:“不算残酷,至少有六成可以入学嘛!”
  李元兴心说,这比后世大学本科升学率只低一点点,当然,后世的大学数量多,大唐只有长安才有顶级学院。
  刘政会看到李元兴的表情,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殿下错了。”
  “本王错在何处?”
  刘政会示意旁边一人起来讲话。
  “殿下,某是礼部学政。有一组数据报于殿下!”说罢,这位官员翻开本子:“长安县,十八岁学子入考者八百六十三人,选二十人进入复试。长安城内,依四个县的标准,选八十人进入复试,参考者达到了三千一百人。”
  李元兴当真吓了一跳,这接近了八十分之一的机率,来参加皇家学院的考试,然后再砍掉一部分,百分之一的入选率。
  “殿下,长安令四次上书,礼部特批,京兆各县酌情增加,整个京兆平均下来都没有增加到三倍。再说杭州一城,各县加起来的参考者过万人,而杭州那边送来长安的学子,也不过一百八十人。”
  “殿下,皇家学院是大唐最优秀的学院,自然是难进一些。臣下听闻圣上已经批准了私学设立,各道建两所官学,四所私学。这些学子亦可分流!”
  “要快建呀。”李元兴感慨的说了一句。
  想到后世,顶级学院的与总考生的比例达到了一千比一,甚至几千比一。
  现在看来,不用几年,大唐皇家学院的入学比例也能增加到一百比这样的程度。
  “殿下,不过山南道就没有这么紧张了,有些县甚至都不够二十人参加考试,自然全部都来了。所以这才有了增加各州保三成的规则。”
  “本王有个意见,那个州今天应考的学子质量高,明年可以考虑提高一些。那个州太差,就减一些名额,不要减至零就好了。”
  “是!”众官员齐声应到。
  刘政会看看自己的怀表,向李元兴施了一礼:“殿下,还有一刻钟就到了开考的时间了。”
  “开始吧!”
  李元兴不知道大唐其他州县的考试方式是什么样的。大唐皇家学院的考试方法却与后世的考虑有几分象。一间教室之中,搬空一半的桌椅,但考试的内容却是有所不同,因为这里来的人,自然也在六院有选择的。
  除了第一门考试《汉语》之外。其余的考试都是一个考场之中考两门,学子交差的坐开。
  考试的时间到了。
  四人抬一只铁箱子,两人持刀卫跟在旁边。每个考场就是一只箱子,两个持刀卫,一个是秦王府的近卫,一个是皇宫近卫。锁子两把钥匙,一人一把。在有考场考官在场的情况下,两人才用钥匙打开箱子。
  考官不接触卷子,四个抬箱的,两个持刀卫,是考卷的护送者,也是考场的监考。
  他们不管考生,只按规矩监督考试的纪律。
  这个时候,考卷才可以公开出来。给予皇家学院的上层官员有一个看卷的机会。
  李元兴拿着考卷,只看了一眼就头疼了。后世的时候,他不怕考试,也不在乎考试,看到卷也不会头疼。可是在大唐,李元兴只看了一眼就头疼了。
  实在是太难了,难度大到给李元兴几百本书,李元兴都未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汉语》考卷。其中生僻字李元兴二十个之中只认识一个,那文学解析,李元兴甚至都不知道那句话的出处是那里,只能凭语感估计是春秋时代的。而且肯定不是儒家的,或许是法家,或许是纵横家。
  “这一句,是《五德论》中的,应该属于阴阳家。”有学政在点评着:“这一句,有些简单了……”李元兴没听到后面的点评是什么,只听到似乎认为这题出的太简单了。李元兴都有些不好意思听下去了。
  终于,有一句李元兴还算能懂。
  学而实习之……
  接下来刘政会一句话把李元兴打击的想找块布把脸包上:“这一句好,看似简单。可却依此句作文三百字,当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光会死背书之类,欲哭无泪,此题就见真才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