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可笑

  这孩子平日里很少跟人交流,就算很想亲近宁诗婧,话也始终不多,站出来指责的时候也干巴巴的,小腿肚子微微发颤,显然紧张到了极致。
  然而就是这样,他还是把自己单薄瘦弱的身形挡在了她的面前。
  宁诗婧的心中涌上一股温热,略有些感动,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敏哲,你身子不好,别动怒。”
  陈敏哲咬了咬嘴唇,站在原地没有动。
  心底里却多少有些黯然。
  他这幅身体,实在是个废人,就算是真的有什么想做的事情都做不到。
  裴玉卿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失礼,脸上露出几分愧疚,忙行礼道:“还请娘娘见谅,学生方才不是有意……实在是……”
  他顿了顿,还是直白地道:“学生观娘娘对学生不假辞色,态度冷淡,似乎对学生颇有不满。一时好奇失了神,还请娘娘见谅。”
  宁诗婧:……
  说得好大家说话都带着几十个弯儿,互相猜来猜去揣摩心思,怎么这位裴大公子突然不走寻常路?
  这话叫人怎么接?
  她总不能也直白的跟他说,对,我就是不喜欢你吧?
  有点头疼的揉了揉眉心,宁诗婧斟酌了下,还是道:“哀家并没有不满。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裴玉卿怔了怔,道:“娘娘还在介意之前的事情?学生……学生承认对钟大人抱有偏见。实不相瞒,这些日子报纸上关于钟大人的事情学生也看了很多,明白钟大人并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学生从前,确实是一叶障目,过于刻薄了。”他的态度很坦荡,承认错误也非常认真,道:“只是,这并不代表钟大人都是对的。很多事情,学生依旧无法苟同。”
  “无法苟同?”听到这话,宁诗婧莫名的心头火起,忍不住冷笑了一下,问他:“这天底下哪怕是吃甜还是吃咸都有千万种争论,人的意见总有相左,是谁要裴公子一定要跟谁‘苟同’了吗?”
  她加重了咬字,言语中带出了几分轻蔑,道:“哀家从不觉得,为了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实践是错,即使在过程中犯错也是为了下次能做的更好。”
  “反倒是自己什么都不肯做,却又躲在背后嘴炮,对着别人不同的见解指指点点,还要刚正不阿的说什么苟同不苟同,实在是可笑得很。”
  钟玉珩又不是圣人,凭什么要求他不犯错?
  就算他犯错,他也始终是在努力做对民有利的事情。
  他也是第一次治理江山,凭什么就不允许他有一点点的错误?
  空有满腹想法却丝毫不作为,看到一路披荆斩棘往前走的人偶尔走了弯路却笑得最大声。
  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强烈的优越感?
  裴玉卿梗了梗,面如冠玉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羞耻的红,沉声道:“学生上次回家,而又曾跟祖父和父亲谈过……”
  他也是年轻人,心中怎么可能会没有抱负和热血。
  只是裴相父子十分固执,根本容不得他去替钟玉珩说话,更是对自己的想法固执己见,他每次才刚开了个头就被打断。
  “祖父和父亲有自己的坚持,他们是长辈,学生只能尊敬他们的想法……”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声不屑的冷笑打断。
  宁诗婧的瞳孔中仿佛灼烧着烈焰,夺目灿烂的样子实在是有些耀眼,似乎天地间只有她浑身上下散发着蒙蒙的光亮。
  她的嘴角带着冰冷的讥诮,声音冷淡的问他:“裴公子怎么不说跟裴相和裴侍郎意见相左,无法苟同了?”
  她实在是气恼极了,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分明自己更不堪一些,却能轻易地用不屑的目光去看钟玉珩,能够居高临下的指指点点,仿佛自己就高他一等。
  难道就因为他是宦官出身,执掌朝政名不正言不顺,这些人就能这样肆意的点评他的所有作为?
  他们除了家族的蒙阴和出身之外,还有什么比钟玉珩更高贵?
  裴玉卿这样的谦谦公子,在提起他的时候仍旧忍不住下意识的怠慢,她无法想象那些固执的自以为忠良的大臣们,在面对钟玉珩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
  他这些年执掌朝政,为国为民办事的时候,阻力来自于那些国家肱骨,日日夜夜勤政爱民,却被人指着鼻子骂他的残缺和无法选择的出身,他到底是什么滋味?
  在朝臣们都不愿意配合,他自己为了百姓殚精竭虑的夜里,他到底在想什么,又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没有真的像他们唾骂的那样,变成一个肆意妄为的暴戾奸佞?
  只要想想,宁诗婧就觉得心疼的厉害,怒火冲的她太阳穴一鼓一鼓,心口更是像被什么啃噬,难受的厉害。
  因此她也就没注意到,一直将目光落在她身上的陈敏哲,看着她维护钟玉珩的样子,眸底满是发现什么的震惊和说不出的复杂。
  在她看到之前,陈敏哲快速的挪开眼,垂下头,将所有的情绪都遮挡起来,静默的站在原地不言不语。
  裴玉卿也同样没有说话,面对她的指责和质问,在羞愧之余,竟然无可辩驳,苦涩的笑了笑。
  是啊,他这种居高临下的鄙夷和嫌弃,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然而这还不够,这位太后娘娘仿佛还嫌弃他被扎得不够痛,认识不够深刻,又冷淡的看着他道:“裴公子以为,哀家说不作为的人,难道只有裴相和裴侍郎吗?”
  裴玉卿一愣。
  就听她嗤笑道:“裴公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宿京之中有名的才子。如今到哀家面前却还只能学生自称,一无官职在身,二无著书立传。哀家也想问问裴公子,到底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才到现在一无所成。还是也要跟着韬光养晦,等着将来合适时机再一展抱负?”
  她话里的嘲讽之意,简直快要溢出来。
  裴玉卿下意识地道:“是家父和祖父劝诫,现在并非是入朝的最好时机……学生现在还年轻,不如先缓上一缓,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