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盘算
第444章 盘算
于群闻言,眸子闪了闪,于百万的眼神也亮了起来,这衣家还真是有钱,这孤儿寡母的哪来那么多的银子,听说她的大女儿嫁了个好人家,但具体是哪一家还真没有人知道。
按理说这个是不对的,家里的大女儿嫁的好,那还不到处宣扬了,为何还遮遮掩掩,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言过其实,另一个有可能她这个大女婿不是普通人,不能宣扬。
第二种的可能性很大,主要的原因是衣家,都吃不饭的人家日子突然好了起来,不是大女婿家接济的会是什么?她这个女婿到底是谁,他要弄出来,一旦他在京城是不小的官,自己也想弄个官当当,反正他家里有的是银子。
于百万更是个老狐狸,开始的时候想兴师问罪,现在也觉出来衣家能在半年发家,跟她的那个在京城的女婿绝对有关系,所以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亲家母,银子于家不缺,现在就缺新娘子,这样吧!媳妇肯定是有些害怕成亲,对小儿了解也不深,你也看到了,阿群模样不错,为人又正直,你将媳妇长姐的地址给我们说一说,我们自己去找,都是一家人,把话说开了就好,媳妇看见阿群肯定会喜欢的。”
于群真的长的人模狗样,还带有书生气的儒雅,看惯了农村人的糙汉子,衣婶对这个女婿还是满意的,想想于家在十里八乡的名气很大,于老爷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儿子也很优秀,她就搞不懂衣欢这个丫头跑什么?
但是她不能把容王说出来,女婿那么大的官,不能让小事烦劳到。
“亲家公,欢儿肯定过两天就会回来,不要去打搅她长姐跟长姐夫了,我给亲家公赔罪好不好?”衣婶不想说,筱雨找了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衣欢去就添麻烦了,一旦事情多了,容王迁怒筱雨就遭了,她不能给筱雨找事。
越来越可疑了,于百万的心里有些小激动,但是脸上却沉了下来,“亲家母,这件事是媳妇做的不对,我们家已经成为十里八乡的笑柄了,老夫没有兴师问罪已经是不容易了,不过是还念着媳妇是一时糊涂,我们还是一家人,但是亲家母是不把我们当一家人了。”
“亲家公,看您说的。”衣婶赶紧反驳,“怎么会不是一家人呢?你们宽宏大量我很感激,只是我的大女儿跟女婿身份实在的特殊,就怕……”
衣婶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听到了敲门的声音,于群跟于百万的眸子再次闪了闪,于家的一起来的下人已经开了门,却愣在了当场。
筱雨怕于家去衣婶家兴师问罪,于是派了王府的侍卫过去保护,他们快马加鞭赶到了衣婶家。
“军爷。”于家哪怕是大户人家平时也没跟他们打过交道,这些人一看就不是简单的衙役,都是训练有素的护卫。
衣婶家的情况都是知道的,特别是领队的小头目也跟着泠枫当时过来保护筱雨的,叫桑圃,一看这些都是不速之客,所以也不答话,进了屋。
衣婶家虽然有了改善,但院子依旧不大,一群人进来之后,整个院子狭小起来,衣婶已经推门出来。
看见衣婶出来,桑圃躬身施礼,“属下见过夫人,王妃怕夫人有危险,特派属下过来照应,夫人可有麻烦?”
于群跟于百万似乎是呆住了,王妃?天呀!哪个王爷?
不管是哪个王爷,他们真的发达了!
这件事只要他们大度不计较,再次把衣欢娶进家门,于群就跟王爷成了连襟,要个知县这样的小官那还不是王爷一句话,天呀!他们于家真要发达了。
身份都被眼前的军爷给透露了,不过筱雨既然敢把身份道出,还派人来,这说明在家的地位不低,衣浩说长姐在家说的算,王爷就听长姐的,她还不信,以为孩子是在安慰自己,看来是真的了。
“军爷不用多礼,赶紧进屋喝点水。”衣婶说不出的感动,还是闺女好,怕于家找事,派人来保护自己,但她是多虑了,于家不是不讲理的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不过是过来问了一句,就凭这样的教养衣欢嫁进去就会享福,可惜这个丫头真是不让人省心。
“这些?”桑圃环顾四周,将目光冷冷地放在于百万跟于群父子的身上。
“军爷,别误会,我们是衣家的亲家,媳妇跟我们闹了点误会,敢问您是那位王爷的麾下,我们好去接她回来成亲。”
衣欢的事情,桑圃听说了一点,似乎是逃婚,看着他们一派祥和,不似打架,他也放下了心,只觉得王妃有些小题大做了。
也许这其中有什么误会,桑圃也被于家父子的外表迷惑了,还算客气道,“我们都是容王爷的麾下,如果是误会赶紧说清楚吧!既然两家和和气气,属下们就告退了。”
于百万跟于群差点没一屁股坐地上,容王呀!太吓人了!
衣婶不让他们走,上次来给报信的人连口水都没喝,这次不能让他们离开,“这位军爷,今天中午吃点饭再走吧!都是家常便饭,你们不能连口水不喝,连口饭不吃不是!”
他们赶了整整一夜,怕衣婶出事马不停蹄,的确是又困又饿。
几个护卫都一脸的期待,桑圃点头,“那就打搅夫人了。”
“不打搅,不打搅,应该的,一家人。”衣婶脸上笑意盈盈,然后冲于群跟于百万道,“亲家公,贤婿,你们也留下吃点,我这就去准备。”
衣婶的话把于群跟于百万的思绪拉了回来,两个人真的是惊喜交加,容王的权利更大,他能派人来衣家就说明很看重这个丈母娘,很好,好的很。
就是让两个人走两个人也要赖着,于百万笑道,“有劳亲家母了。”
这件事是衣欢的错,现在于家既往不咎,还是好事,还是一家人,衣婶脸上的笑意更浓,“都坐,家里地方小,都自己找凳子去,我出去买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