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第四十八章什么叫威望

第四十八章什么叫威望

  就在袁绍和公孙瓒心怀鬼胎忙着相互算计的时候,又有一支大军出现在了广阔的冀州平原之上!
  刘和是在八月初二这天进入高邑城的,当日鲜于银随他入城之后只是稍作停留,便继续向北疾行,直奔幽州蓟县而去。
  蓟县位于广阳郡的中部,其具体位置大概是在后世的北京东南部,如今则是幽州牧刘虞的治所。
  鲜于银善于伪装和隐匿行踪,从高邑前往蓟县不过七百多里路程,而且还有一半是在刘虞控制的地盘之内,所以他赶路的速度很快,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向蓟县行进。
  鲜于银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公子写给主公的书信亲手交到刘虞的手中,因为这件事情不仅关系着公子的安危,还关系着幽州许多人的未来!
  八月七日这天,幽州牧刘虞帐前幕僚和麾下将领齐聚府中,似在商议什么事情。
  东曹掾魏攸首先开口说道:“据可靠消息,公孙瓒已经率领两万骑兵南下冀州,三千白马义从也随他而行,按照行军速度进行推算,如今估计已经进入冀州境内。”
  治中从事齐周一脸忧虑地说道:“公孙瓒自从被朝廷奉为奋武将军以来,愈发的嚣张跋扈,如今只是伸手问主公要钱要粮,却从不听从调遣和吩咐,若是任其膨胀下去,只怕今后反遭其噬啊!”
  齐周说完这话,还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站在对面的功曹从事公孙纪。
  若说这公孙纪,倒也跟公孙瓒没什么血缘上的关系,就像辽东的公孙度家族跟辽西的公孙瓒家族没有半点关系一样。
  公孙是个复姓,源于上古时期,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与轩辕这样的至尊姓氏媲美。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都喜欢称公。按照周时礼制,国之君主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在即位前则称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为公孙。后来,这些公孙们的后代便不少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尽管跟公孙瓒不熟,可被齐周这么盯着猛看,从事公孙纪还是觉得心里有些发毛,于是急忙说道:“听说公孙瓒这次率兵南下冀州是受袁公所邀,打算在冀州会盟之后,西进长安讨伐董贼,迎少帝还都洛阳。”
  别驾赵该似乎对公孙纪这话不怎么相信,嗤笑着说道:“公孙从事,你觉得公孙瓒打得这面旗号可以令人信服么?”
  骑都尉鲜于辅也跟着大声说道:“公孙从事难道眼不可见么?公孙瓒那厮此次率兵南下,分明就是冲着冀州韩馥去的,说什么挥师西进讨伐董贼,就连三岁孩童都蒙骗不过!”
  看到赵该、齐周等人有些针对公孙纪,主簿从事程绪急忙站出来说道:“公孙从事勤勉任事,与那公孙瓒并无关系,诸位莫要因为言语伤了和气。”
  高坐主位的刘虞,看着自己的幕僚们言语之中夹枪带棒地争来争去,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而是一脸温和地说道:“尔等皆是吾之臂膀,当和睦相处,齐心任事。弼诚都尉与前往长安的明辉都尉皆为鲜于复姓,你二人不也没有什么血缘族亲么?”
  刘虞口中的“弼诚”,是鲜于辅的表字,而“明辉”则是出使长安尚未归来的鲜于银的表字。
  鲜于辅和鲜于银二人分别是刘虞帐前骑兵都尉和步兵都尉,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二人是同族甚至是兄弟关系,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关系。
  刘和舀鲜于辅与鲜于银两人的情况来为公孙纪开脱,道理是不错的,可他却不知道这个公孙纪正是后来让他送命的罪魁祸首!
  公孙纪与公孙瓒虽非同族,可公孙瓒很早以前便因为彼此同姓而开始收买公孙纪,并将这个家伙发展成为潜伏在刘虞身边的“金牌卧底”。后来刘虞集结大军突袭公孙瓒时,公孙纪便向公孙瓒告密,结果帮助公孙瓒成功逃脱了刘虞的围攻,然后反过来打败了刘虞,实现了一次咸鱼翻身。
  刘虞为人别的都好,就是有时太过妇人之仁,有时候还犯识人不明的毛病,这也正是他最终败亡的致命弱点。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世上又有几人真的知人善任呢?
  众人见刘虞开口维护公孙纪,都非常自觉地闭上了嘴,似乎对于刘虞很是尊重,对他的话也是比较听从。
  刘虞叹息着说道:“唉,汉室日渐势微,可恨吾有心讨贼,却无力扭转各州间诸侯混战的纷乱局面!如今坐困幽州,眼看着万里河山陷入战乱之中,生灵涂炭,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我却无能为力,胸中真是犹如刀绞,惭愧至极啊!”
  鲜于辅上前一步,大声说道:“主公不必自责!您终日为社稷黎民忧虑操劳,吾等皆看在眼中,只要您坚定信念,吾等誓死追随左右,助您匡扶社稷,光复汉室!”
  刘虞露出一个慰藉的笑容,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抹无奈,然后缓缓说道:“公孙瓒如今兵强马壮,渤海袁绍更是觊觎冀州由来已久,如今这两个野心勃勃之辈会聚冀州,只怕以韩馥那等懦弱庸碌之辈,守不住冀州啊……”
  鲜于辅有些气愤地说道:“韩馥这厮也不是什么好人!年初他和袁绍派人来劝主公登基称帝,分明就没安什么好心,后来被主公一顿痛骂,他们又劝主公领吏部尚书之事,还是打着见不得人的主意。若我说,他们三拨人马在冀州打得越热闹越好,我们只管埋头整顿兵马,等到他们伤了元气之后,主公便挥兵南下将其全都收拾干净了!”
  刘虞见自己麾下这位骑兵都尉永远都是一副直肠子的脾气,不由得苦笑摇头,说道:“刚刚才说弼诚与明辉两人不是一家,可你们这直率的脾气倒是相似的很,我记得那年……”
  刘虞还要往下说时,忽然门外有个声音高呼道:“启禀主公,卑职为南门校尉,方才在南门上看见鲜于都尉他、他回来了,可、可又晕倒了!”
  闻听此言,一向淡定的刘虞竟然激动地站起身来,直奔厅门而来。
  “快请医者速来府中!来人呀,给鲜于都尉喂一些清水……”
  一阵忙乱之后,已经被人放置在卧榻之上的鲜于银缓缓睁开了眼睛。
  “明辉,你可是醒了。”
  此刻,映入鲜于银眼帘的是一张年近五十的睿智长者的脸,他眼中的关切让鲜于银觉得非常熨帖舒适。在刘虞的身后,还有熟悉的鲜于辅、赵该、齐周等人的面庞。对了,还有公孙纪!
  虽然非常疲惫和虚弱,可鲜于银似乎想起了什么,一咕噜从榻上爬了起来,便要下地向刘虞见礼。
  刘虞双手摁在鲜于银的肩膀上,温和说道:“明辉不必多礼,便靠在榻上叙话吧。”
  “主公,这是大公子写给您的亲笔书信,如今他已抵达高邑,等着你去解围呢!”
  说罢,鲜于银急忙从怀中贴身的夹袋中摸出一封厚厚的信笺,双手捧着递向了刘虞。
  终于听到了长子的音讯,而且还得知这个儿子如今竟然是向北而来,刘虞心底最深处有个柔软的地方忽然被触碰了一下。
  “原来是吾儿的来信啊……”刘虞打开了信笺,然后一字一句地开始看刘和写给他的书信。
  “父亲大人在上,不肖子于高邑拜上……”
  刘虞静静地看完儿子的来信,然后面不改色地说道:“明辉暂且歇息,其余人随吾到前厅议事!”
  “今闻天子特使被困高邑,袁绍和公孙瓒又逼迫甚急,吾欲起兵三万,亲自挥师南下迎接。随吾同往之人有骑兵都尉鲜于辅、东曹掾魏攸、主簿从事程绪。吾走之后,州中大小事务悉数交予别驾赵该负责,步兵都尉鲜于银、治中从事齐周和功曹从事公孙纪从旁协助!”
  十分少见的,这次刘虞根本没有询问众人的意见,便果断地做出了立即出兵的决定。
  鲜于辅听了这个命令之后非常兴奋,上前说道:“启禀主公,临行之前,吾想举荐一人!此人名曰阎柔,善于骑射,通晓兵法,如今在乌桓部落很有威望,可为臂助。”
  “好,便由鲜于都尉负责招揽此人。”
  定下出兵事宜,刘虞麾下众人便紧急忙碌起来,有人去筹备粮草,有人收拢各郡兵卒,有人则去乌桓、南匈奴等部落征调战马。
  五日之后,也就是八月十二日,五万兵马齐聚蓟县南门之外,一时间枪戟如林、人潮似海,十分的壮观。
  刘虞原本只欲征调三万兵马,没想到鲜于辅招来的这个名叫阎柔的家伙是个厉害角色,竟然从鲜卑人那里借来了一万五千骑兵,又从乌桓部落借来了五千骑兵,于是便将刘虞的兵马增加到了五万之巨。
  刘虞因为一向在幽州北方推行宽厚仁和的民族政策,所以在当地各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各族听说他要起兵南下,便鼎力相助,纷纷将自己部落的战马资助给刘虞,展示了足够的诚意。
  如此一来,刘虞临时征调的这五万部队,居然是人人跨下有马的骑兵,比之已经南下的公孙瓒而言,其声势更加的骇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