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游戏竞技>三国之模拟城市> 第453章 血色洛阳之兵临城下

第453章 血色洛阳之兵临城下

  天下黄巾军逐鹿洛阳。在黄巾历史上绝对称得上是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大多数黄巾将士都象过年一样喜悦,好象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参加一场难得的聚会。
  洛阳的城墙,城内的五千部队都被无视了,或者说在他们眼中,守军只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黄巾军知道,洛阳城内有许多重建物资,其中不泛自己缺乏的衣物和粮食,只要攻破城池,便能吃上一段时间饱饭,添几件御寒的衣裳。
  黄巾军有理由自信,尽管绝大多数黄巾军都需要留下大量的老弱妇孺,以及保护这些老弱妇孺的部队,没有人希望自己出兵的时候被人端了老巢。只是派出的“小股部队”,总数已经达到了十四万之多,且全部是各支黄巾军中的精锐部队!
  十四万精锐之师,对付孤城中的五千人,还会有悬念吗?
  ——黄巾军里的非战斗人员实在太多了,许多人都是拖家带口,与其将他们称之为一支部队。还不如看作是一支具有强烈暴力倾向的难民。
  与黄巾将士的喜悦截然相反,自从发现黄巾军大举来犯之后,洛阳城一片愁云惨淡。赵云带领的飞翼营表现得倒还比较镇定,火云城和枫叶城的部队就有点丢人了,当他们在城墙上看到漫山遍野的敌军时,许多人脸色发白,腿都软了,洛阳的平民更是忧心忡忡,一片慌乱。
  最早发现黄巾军踪迹的是凤翔的武师,由于某城主临走前的吩咐,刘星让手下的百余名初级武师,在洛阳城内外拉开了一张稀疏的大网,最外围的巡逻队甚至距离洛阳十里之外。尽管人手严重不足,但黄巾军来得实在太多了,只要不是闭着眼睛巡逻便不难发现。
  晌午,城东、城南的武师几乎同时发现了黄巾军的踪迹!接下来是城北,北方也发现了大量的黄巾军正向洛阳运动!
  城西倒还相对平静,往西走,便是董卓的地盘,早在讨伐董卓战役还未结束之前,司隶为数不多的黄巾军便已被朝廷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到目前为止,雍、凉、司隶境内还没有成规模的黄巾部队存在。
  正是因为这些武师及时发现了敌人来犯,为洛阳争取到了一点时间。卢植闻讯后,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反应,命令飞翼营和所有武师出发,由远及近对洛阳城郊的树林纵火,四千盟军,则忙着向城墙搬运箭矢。
  洛阳城外黑烟滚滚,火光冲天。
  纵火的举动,一来可以延缓黄巾军的行军速度,二来便是当战斗打响之前。让黄巾军不得不跑到更远的地方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要想进攻洛阳这样的雄城,没有攻城器械几乎不可能做到,十多米高的城墙,绝不是搭人梯便能跨越的!即使洛阳的军力不足,且除了守军和箭塔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防御性武器,但要想踏上城墙、攻破城门,至少需要准备相当数量的云梯和攻城木。
  当然,以此次来犯黄巾军的浩浩荡荡,焚烧树林的举措,依然无法阻止他们在较短时间造出简易的攻城器械来(黄巾军大多还没有掌握更高级的攻城器械制作方法),却能为守军赢来一点宝贵的时间!
  现在的洛阳,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在黄巾军接近城池之前,还有机会拖延他们的脚步,等到兵临城下的时候,要保持城池不被攻陷,只能以战士们的鲜血换取!
  卢植,不愧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大将,并没有因为实力悬殊而慌乱,最关键的时刻,没有丝毫犹豫地作出了最正确的反应。
  *****
  洛阳城东,十里外,十多位黄巾将军看着熊熊燃起的大火一筹莫展,尽管有路可以通行,但大火带来的浓烟使得大部队不得不分批前进。
  “梵烧树林,卢植老儿又来这一套,攻破洛阳后,我要剥了他的皮!”一位黄巾将军愤愤地骂道,这是一位来自冀州的黄巾军,当初卢植带兵与张角作战时,他便在张角帐下效力。对卢植多少有一点认识,他的一些兄弟便在与卢植的战斗中丧生。
  “卢植当初能坐到骠骑将军的位置上,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不过青州距离洛阳不远千里,凤翔城机动性最强的骑兵部队也在这里,他想拖时间,恐怕也等不到援兵赶到吧!”张燕冷冷一笑,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负隅顽抗都只能是笑话!
  尽管张燕曾接受朝廷的册封,但作为黄巾首领聚会的召集人,黑山军的领袖,没有人置疑他是否有资格参加这次夺权之战。事实上张燕还是黄巾东路军的临时总指挥,东路军合计七万人,是三路大军中最强大的一支,主要成员便是黑山军。
  “东、南、北都有火头浓烟,现在我们怎么办?”一名黄巾将领问道。
  “传令下去,张白骑、刘石、平汉、雷公部由平原地带进军洛阳五里处扎营,建立东路军前军营地;其余各部就地扎寨,赶制云梯、冲城木。洛阳城外的山林不多,估计顶多一晚上大火便将熄灭,再派人知会各部,明天卯时,一同进军城下。”
  “是!”
  张白骑、刘石、平汉、雷公都是黑山军的将领,所将两万部队都是黑山军中能征善战之士,洛阳城内只有五千部队,张燕派出两万部队建立前军营地,可见其用兵之稳妥。
  东路军的行动,也引来了南路、北路军的效仿,纷纷派出部队冒着浓烟前进,在洛阳城外五里建立起前军营地。
  南路军大多来自荆州、扬州、豫州,合计五万余人,临时总指挥便是何仪,何仪其人,于汝南、颖川一带聚众数万,在一些黄巾军中的大势力、大佬级人物纷纷败亡之后,何仪逐渐成为河南黄巾军中的佼佼者。
  但“佼佼者”不等于“领头羊”,与东路军大多出自黑山军不同,何仪自己带来的嫡系部队只有一万。指挥起来不象东路军那么方便。某些黄巾将领认为,能率先进入前军营地,进攻的时候更有机会拔得头筹,为了谁有资格“率先出战”的问题争得头破血流,一番吵闹之后才最终定了下来。南路军的前军营地也只有一万人马。
  北路军只有两万余人,人数最少,大多来自并州。由于地缘因素,并州的许多黄巾军都加入了黑山军,但也不是所有的黄巾将领都甘于受张燕统辖,仍有一些小股势力各自为战,这些黄巾军由于实力有限,武器装备差,战斗力相对低下,是三路军中最弱的一支。
  尽管实力都不怎么样,但这些黄巾势力谁都不服谁,貌似大家谁也不比谁强许多,要想让他们选出一位临时总指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嚷嚷了半天都没有一个结果。由于并州黄巾与黑山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在张燕的调解之下,由黑山军中的杨凤担任北路军总指挥。
  北路军兵力太少,只派出了八千人的部队提前进兵,建立前军营地。
  洛阳,已经兵临城下!
  ********
  “子龙,你怎么看。”卢植面容古井不波,没人知道他心头的想法。
  “现在东、南、北三面都出现了大量的黄巾军部队,粗略估计,人数至少在十万以上。敌众我寡,一旦打起来,以洛阳的守军实力,怕是很难撑过一天,即使死守。也肯定支持不了多久。”赵云淡淡说道。
  现在传回来的关于黄巾军人数的情报并不准确,武师们只是看到了黄巾军的部分人马,赵云和卢植估计的十万人,其实只相当于来犯黄巾军人数的七成。
  “如果我们决定现在撤退,唯一的机会就是西门,但如果我们一退,重建洛阳的任务也就失败了,并且黄巾军必然不会放弃追杀。即使部队能保存下来,平民也很难跑掉。”卢植一声长叹。
  赵云眼睛都没眨一下,依然淡定从容,“先生所言甚是。子龙受兄长重托,没有四哥的命令,哪怕战至最后一人,飞翼营绝不会弃城而去!先生帮助凤翔重建洛阳,没有必要在此无谓牺牲,此次四哥回凤翔之前,曾反复叮嘱我等必须确保先生之安全。三哥会安排高手护送先生从西门离开,绕道回转凤翔城。”
  卢植一声长笑,“子龙难道忘了,我卢植既已接受了洛阳太守之职,你不能有负兄弟之托,我也同样如此。卢某戎马半生,刀头添血的日子也不少,还没有养成临阵脱逃的习惯,让我独自逃亡的话休要再提!不要忘了,我不仅是洛阳太守,还定居在凤翔,早已是凤翔的一分子。”
  “先生。。。”子龙不由得一阵感动,卢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早已抱定了以身殉城的主意,如此情怀胸襟令人侧目。赵云还待再劝,已被卢植挥手打断。
  “不要再说了。我们身负重建洛阳古都的使命,自然不能让这座城市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被人摧毁,那些黄巾军全都是乱党!”卢植声音渐渐高亢了起来,这位汉室忠臣,对黄巾军着实没有好感,他无法坐视洛阳再被黄巾军蹂躏一番,绝不允许!
  “既然太守大人心意已决,子龙愿与大人同生共死!但此事关系到洛阳过万军民的性命,如果没有援军及时赶到,我们几乎没有守住城市的可能,还是让我四哥决定是战是撤,如何?”赵云缓慢而坚定地道,对卢植的称呼也由“先生”变更为“太守大人”,赵云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向卢植表明,自己将听从太守的命令。
  卢植沉默半晌,“好吧,五分钟之前,那位异人已经将洛阳的情形通知了阿牛,就让他作最终的抉择吧。在阿牛的决定作出之前,我们继续加强战备。”
  “好!”
  卢植口中的那位异人,当然便是金戈铁马,卢植一接到黄巾军大举来犯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便让金戈铁马火速传讯。阿牛接到金戈铁马的消息时,刚刚抵达凤翔的西城门。
  “什么?黄巾军大部队出现在洛阳城外?”
  “是的,人数很多,据卢植讲至少在十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有可能增加!除了西方之外,其余三个方向都出现了大量的敌人,情形十分危急,卢植正在全力备战。如果要打,我们护龙山庄在洛阳的五千兄弟跟着干,不过别指望我们能发挥多大作用,除了大量的生活玩家之外,能帮上忙的恐怕只有三千多人。”金戈铁马也十分紧张,讨伐董卓战役护龙山庄没有参加,这还是他头一回见到如此多的部队,热血沸腾!
  “谢了,等我消息!”
  阿牛立即挂断了通信手镯,催动墨风在凤翔城内疾驰,“速去找庞先生来!还有,让我大哥、孙良、蒋钦、周泰、高顺、徐牛、鲁汉都到城主办公室,快!”
  看着原本在城门值勤的士兵们飞快地奔跑之后,某城主想了想,接通了金城五鼠中无悔的通信手镯,“十万火急,帮我告诉陈宫,洛阳正面临大量黄巾军围困,龙飞的部队紧急集结,等候进一步的命令,包括武师部队!5799137。”
  最后那串数字,便是暗语密码,没有这些密码,陈宫理都不会理金城五鼠的要求。
  无悔楞了两秒钟才回过神来,“要打仗了?”正想多问几句的时候,某城主只是“嗯”了一声,匆匆结束了通讯。(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