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37节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37节

  其实老板也知道会这样,因为他们自己大部分人都回t去了。所以,工厂安排的订单也不算多,多了也生产不了。
  程秋华看着空荡荡的休闲区,和简书枚抱怨:“其实我也好想回家过年呢。你不想回家吗?”他出来也有三年多没回过家了。
  他家在老远老远的北方,他可不想过年时和大家一起挤春运,怕自己累死。
  简书枚敷衍道:“我也想啊。”她还说了自己准备八月底回去的。
  程秋华就说:“那我到四,五月份请假,与你们错开。半个月,应当可以在家里好好玩几天了。”
  他和张进波也不好同时请假不在。现在张进波的技术能力已经提高了不少,他不在,大半的活儿,张进波自己能搞惦。
  “可以啊。四五月份挺好的。不冷也不热。”简书枚笑道。
  “那你干嘛挑八月这么热的天气回家。”程秋华不解的问道。
  “我就喜欢这个时候不行吗。”简书枚笑道。这一年她大妹要高考,八月底九月头应当知道结果了。
  她会赶在大妹上大学前回一趟家。这是家里的大喜事,一定会办酒席的,她总要去露个面嘛。而且她也准备在这个大喜事上展现出自己最新的面貌,让大家都看看她对这个家庭的贡献有多大。
  如果没有她寄钱回家,她大妹很可能也只能和她一样初中毕业读个中专就出来打工。别看到她父母比别的农村人要有眼界一点,愿意送女儿读书,但那也是有个前提的,读书对这个家有益才行。
  比如她读书就没花什么钱,还人人都知道她成绩好的不行,这让她父母觉得脸上有光。当然了,她大妹也一样成绩好。但因为她大妹比她会讨父母欢心,父母在大妹身上的付出也更多一些。
  这一次,她要看看父母会如何区别对待两个女儿了。并且她也要在这种大喜的时候,看看父母大妹对她是个什么态度了。
  反正她会在满屋宾客的面前,给自己挣面子,让大家都看看她这些年是怎样在为这个家而付出的。
  农村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也确实让她父母脸上有光,但是这也是基于另一个女儿用自己的前程换来的。
  她要让她父母和大妹,永远记得这一点。
  说来,她心里还是有气的。这口气不出,将会永远横在她心上。
  再说了,这个家还指望着她继续出钱呢,她可不想自己的钱再白白便宜白眼狼,吸血鬼了。她也不是不出钱,但她要让大家都知道自己出了钱,也要让自己的钱出的有价值。
  她要学大妹的作风,付出一点儿,就叫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最重要的是,她要回去告诉大家,她要回来读书,读高中考大学。她要告诉大家,自己这几年在外面这么辛苦的挣钱,不止是为了养家,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挣点学费。
  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多么想读大学。她要借这个事情,考考父母。
  如果父母认可,她其实也不会去真的,上高中考大学,毕竟她现在的大专毕业证都快拿到手了。
  如果父母不同意,还以她必需养家为由,甚至要求她把手里的钱全拿出来,她就得借机与父母撕破脸,不再给家里钱了。
  快三年了,她已经能冷静面对家人了。
  好也罢,坏也罢,总归是要面对的。
  其实这一次回去,她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她得去回去办边防证。因为她想找个机会去一趟深市,去一趟国家最早开放的新型大城市,去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特有的风采。以及有了边防证,她还可以去方博洋工作的地方呀。
  现在工作的这个工厂,不是她会长久停留的地方,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她呢。
  程秋华格外喜欢与简书枚斗嘴,一听她说自己就喜欢这个时间,忍不住就反驳道:“这个时间点有什么好啊,你老家又热,而且你回去也吃不到什么好吃的吧,更带不来什么东西。”
  “哪个说这个季节没好吃的啊。我老家这个时间是瓜果最多的时候呢。我家里种有梨子树,还有西瓜香瓜,好吃的多着呢。”
  简书枚说着说着,自己都馋了起来,在这边西瓜香瓜贵的要死了,平时根本就不敢买。而且老家瓜便宜不说,味道还特别甜,比这里花大价钱买的还更好吃呢。
  “哎哟,这么多好吃的啊。你这么一说,我也馋了。”程秋华说的自己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是啊,除了瓜果之外,这个时节也是菜园子里菜最丰富的时候,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黄瓜南瓜冬瓜,空心菜小白菜韭菜样样不缺。哦,对了,还有红薯梗煎鱼最美味了。而且夏天的鳝鱼泥鳅才美味呢,炒个鳝鱼丝,炖个黄瓜泥鳅汤不知道多好吃呢。”简书枚扳起手指一样一样的说起来。
  惹得程秋华更是口水连连,“哎哟,不得了。你怎么把这些最普通的菜说的这么美味的啊。不行了,不行了,我今天一定要去小餐馆加个餐。对了,你请客。”
  简书枚把自己也说的馋了,正好也到了吃饭的时间,她很大方的说:“行,我请客,走,咱俩去大吃一顿。”
  她说的鳝鱼泥鳅,在这里她还没吃到过一次。但在老家,她吃的很多。因为这玩意儿在这个时间还是很普通的东西,农村人在小鱼塘小河里,甚至水稻田里都能捕捉到不少。还有小鱼小虾,家里也不缺。
  她爸爸是个很会弄这些的人,他自己编织的鱼网,还有竹制的鱼笼子,经常去捕鱼。如果收获到大点的鱼,会拿去卖了换钱,割点肉回家吃。
  别看他们家条件不太好,一年吃不到几回肉,但餐桌上的鱼真没少过。家里各种各样的鱼多了,油炸小鱼小虾,红烧鱼,炒鳝鱼丝,炖泥鳅汤等等,她就不知不觉学会了。每次她做这些菜,一家人都吃的很满足。
  到了小餐馆,程秋华就熟门熟路的对张姐夫说:“陈大哥,给我做个炒鳝鱼丝,再加个黄瓜炖泥鳅汤。”
  张姐夫和陈嫂子一听就笑了,“这肯定是书枚说的菜。”
  “对啊。怎么啦,你们笑什么?”程秋华问。
  张姐夫说:“这是我们老家的菜,这里没有哦。”
  程秋华愣住了,瞪大了眼睛做出一副伤心的样子说:“你骗我。”
  简书枚乐得大笑,“要是有,我自己也不能这么馋啊。”
  张姐夫也说:“可不是,我们老家才有的菜,这里吃不到哦。”
  这话说的他都馋起来了。
  “我不管,你要补偿我。”程秋华摆出一副撒泼的样子,可他高高大大的一个大男人,做出这种样子,差点儿没把张姐夫和陈嫂子笑死。
  简书枚也差点儿笑断肠子,说:“行了,我补偿你。今天我亲自下厨,搞个虎皮辣椒给你吃,怎么样?”
  其实是她自己想吃,这道菜本来张姐夫做的更好,但是张姐夫给客人炒菜炒习惯了,为了让菜的味道更好,每样调料都会放。而这道菜,她觉得吃的就是家常味,不能放那么多调料,只要多放点蒜米加点醋就行了。
  以前在老家,她经常做这道菜,极为下饭,人人都爱吃呢。但她又不好意思这样要求张姐夫,所以,她宁愿自己动手。
  “可以是可以,但光这一道菜不行,你说的那个红薯梗煎鱼,做得出来吧?”程秋华还得寸进尺了。他吃过一次简书枚做的菜,心里一直馋着呢。
  怎么说呢,张姐夫做的菜肯定味道更符合客人的口味一些,但是简书枚做的菜,却更有家的味道一些。并且一般人也吃不到简书枚做的菜呀。上次他还是蹭了管艳萍生日的光。
  那天管艳萍过生日,在小餐馆吃饭,简书枚按照她的要求亲自给她做菜了,其中就有一道虎皮辣椒,一个红烧鱼,极受大家的欢迎。
  可能大家吃的都是这个家的味道,当然了简书枚本身厨艺不差,做家常菜还是很不错的。
  简书枚笑了笑,答应了他的大半要求,说:“做个鱼也行,不过这里的红薯梗不行。你非想要吃这道菜,只能上我们老家去吃了。我给你做个豆瓣鲫鱼,行吧?”
  “可以。”这回程秋华很爽快的同意了。
  简书枚炒菜很快,再加上所有的菜都准备的整整齐齐的,也不用她还要去洗去切什么,所以不过二十多分钟的样子,一盘虎皮辣椒,一碗西红柿蛋汤,一盘豆瓣鲫鱼就上桌了。
  张姐夫嫌太简陋了,还又去炒了个蒜苗回锅肉。
  程秋华是张进波的顶头上司,并且也是他的贵人,张姐夫也知道讨好程秋华,对自己小舅子有利。
  两人吃吃笑笑,闹了好半天。程秋华原本的那点子伤感早就烟消云散了。
  然后,他还特意给方博洋打电话,告诉他,自己今天吃到了简书枚亲自下厨做的菜。他还把今天吃的菜这三道,特仔细的在方博洋面前描绘了一遍,说的天有上,地下无似的,搞的方博洋听得口水流了一地,还一个晚上都没睡着。
  他老早前就说过要尝一尝简书枚的厨艺,可惜到现在他还是没有品尝到。关键是品尝到的人可不少,还特意到面前来得瑟。
  不管他睡不睡的着,反正程秋华目地达到了,他坏笑的挂了电话,满意的哼着小曲儿回宿舍了。逗弄、打趣方博洋和简书枚,是程秋华枯燥打工生涯的最大乐趣了。
  第59章 餐馆危机
  因为工厂的生产任务安排的不多, 简书枚和管艳萍,张进波都不用加班,比较闲。三个人就趁着这个空档点凑在一起对帐。
  其实一两个月前就该对帐的, 但那时候大家都忙, 没时间。并且因为忙, 大家都没怎么顾得上小餐馆的生意。
  不对不知道,一对三个人都有些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帐面上的收益明显没什么增长。按道理来说,生意应当是越来越好的啊。
  张进波仔细回想了一下, 说:“最近我们餐馆的生意好象是差了点啊。”
  他把张姐夫叫过来问了一下,张姐夫也很肯定的说:“生意虽然是不错, 但你要讲增加,真的没增加。”
  简书枚也去问了一下陈嫂子,陈嫂子也说:“和前面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小餐馆的生意趋势并不好。生意保持着稳定还略有下降,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增量,时间再长一点, 这些客源搞不好还会再流失一部分, 然后,小餐馆的生意就会变差。
  “这是怎么回事啊?”管艳萍很不能理解。她还做着躺着就能拿钱的美梦呢。
  简书枚也陷入了思考中, 寻找问题出在哪里了。餐馆所有菜的份量没有变,口味也没有变,甚至还多了很多熟客,按理说应当是稳步上升的才对。
  而张进波就很自责了, “唉, 都怪我, 这段时间没管过小餐馆。”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管, 只是管的少了。毕竟他的正职也很忙,经常加班。程秋华把他培养出来了,大量的活都扔给他在做,他如果不忙,也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得下去。并且因为他忙,做的事情多,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程秋华还打了报告给他加薪水了,老板也同意了。
  就算是看在加薪的份上,他也该在工厂好好表现嘛。所以这段时间,他确实有疏忽了小餐馆。
  “也不可能让你整天管着小餐馆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干。你也别自责任了,我们还是想想办法怎么改进吧。”
  管艳萍倒是没怪他。都在一个工厂上班,谁还不知道谁是真忙还是假忙啊。其实说起来,三个人当中,她才是最轻松的那个。
  张进波加了薪要表现,简书枚当了组长也一样要表现,两人都忙的昏天暗地的,真没多少精力来管小餐馆了。
  管艳萍这话倒是提醒了简书枚,“我有点猜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什么地方?快说。”张进波和管艳萍都急切的叫了起来。
  “应当是大家都吃腻了,该增加几个新菜了。”
  做饮食口味最重要,不止是要旧菜保持原来的好味道,也要时不时的推出些新菜式,不然老吃那几样,山珍海味也会吃腻啊。
  “确实。我们小餐馆的菜,也就那些,基本是我们家乡的那些菜。老家的人吃还觉得亲切好吃,其他省的人,吃几次算是新鲜觉得好吃,吃的多了,人家就觉得还不如他们家乡的菜好吃了。”张进波也很赞同她的说法。
  管艳萍综合了他俩的说法,提出了个新问题,“难不成,我们还要发展其他菜啊。可是我们都不会啊,张姐夫也就会为炒这些我们家乡的菜啊。”
  甚至张姐夫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学过厨师的,他本身就是乡村流水席培养起来的,做的菜自然都是符合家乡人的口味。
  小餐馆开业初期,他可以靠自己的厨艺加份量足,待客热情等优势取胜,但时间稍长,就不太行了。餐馆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吃的菜多,还要符合大部分的人口味。
  这年头,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你单做一个地方的风味是不行的。也要考虑了一下其他人的口味。
  其实现在正是抢占地盘的时候。再过几年,川菜,湘菜,东北菜,客家菜等各大菜系,纷纷扎根于本地,争抢地盘,搞的红红火火。到那时候,大家的选择性就大了,你想吃哪个菜系就去哪个餐馆,选择多的很。
  而现在呢,没有打着这种旗号的餐馆。本地,甚至都没有高级点的专门点菜,只经营中晚餐的餐馆。
  大家都是早上卖早餐,中午晚上继续还有炒粉煮粉等,再加上些快餐小炒而已。大多数时候,来的都是三三两两吃快餐,甚至吃炒粉的客人。
  真正点一桌子菜,正经吃饭的客人,一天也没几桌。生意好的时候,也不过是多招待几桌点三五个菜的客人。而且大家也不会点很贵的菜,一般就是点一个肉菜,其他配两个小菜,就完事了。
  那种点一桌子菜,还鸡鸭鱼肉样样齐全的,有时候,几天都遇不上一桌呢。
  其实这个地方的消费能力有限,大家都是出来打工挣钱的,多半人的工资都是拿到手就直接寄了大半回家的,舍得在外面吃的人不多。
  能时不时在外面吃一顿的,要么是年轻家里没什么家庭负担的比如管艳萍,再不就是高收入的,比如程秋华这种。
  其他人都很舍不得在外面吃的,大部分出来也就点个加肉加蛋的炒粉,或者点个加肉的快餐而已。
  当然了,如程秋华这种的人也有,毕竟每家工厂都有些高收入的年轻人,他们舍得吃。一看到有新的小餐馆开业就会来吃。
  反正在这个地方也没有其他的消费,有没得玩又有没得买,想要有点上档次的消费还得去市里,跑这一趟不容易的。很多人来这里两三年了,根本就没有去市里玩过呢。所以,吃就成了大家最喜欢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