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中兴路> 第374章 再临东欧

第374章 再临东欧

  此时如果包括最后一批从河西走廊与河中以来增援过来的力量,整个泛欧洲地区的驻军兵力达到了四十万人之多。不过不论是萧轩本人还是此时负责统领欧洲地区的周大勇,都把力量和重点放在了西部的西河两岸乃至还没有彻底扫荡的南欧地带。原因很简单:也只有这些地方存在还算拥有比较靠谱组织力和纪律的民众,乃至残留下来的优质手工业与人才资源,随时都有可能死灰复燃成拥有足够威胁的力量。
  此时的东欧虽然经过文明的传播影响也已经从早期的蒙昧中摆脱出来,人均铁器产量或许不比晚明逊色多少,而质量恐怕优,但从整体上来说还远远无法和另一位面国力日新月异的彼得大帝或叶卡捷琳娜时代的俄国相提并论。即便给东欧几年的时间,也不可能诞生出足够有威胁性的力量,这同欧洲其他地方根本性的不同。
  因此,在围剿布局上,四十万大军中的三十万上下放在了西部,只有十万上下的兵力放在了东欧一带。这十万人中还有两三万左右河中一带竞选出来的当地民众组成的仆从军,核心主力只有七八万人。
  因为预定目标就是东欧一带的对手,因此也像很多地方的游牧武装一样,组成这些军队的主体不是火器手或者炮兵,而是以带马步弓手为主体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更有些类似宋时的骑兵力量。
  两三年的时间还有条件的不同无法让这些革命军第二十六到三十军的力量拥有堪比当年志愿部队精锐的作战能力,然而在拥有了还算像样的兵源选拔条件之后还是让这些人在必要的训练投资之下成为了能勉强运用一石二斗强弓,并熟练使用一石强弓的标准型精锐弓手。虽然夜战或者马上作战的能力没有志愿部队主力那样强,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东欧以骑兵为主要对象的对手却足够发挥必要的作用。
  抽出相当比例的主力用于增援西欧地区的作战之后,此时波兰、俄国境内的各地起义力量也大为削弱,堪战兵力总共也不过十万上下的样子,而且因为民间的基础条件远不如西欧,临时起义的很多队伍即便经过超过一年的准备,还是仅仅只有一些比以前更为劣质的火绳枪乃至骑兵炮。比例并不算高的铠甲和盾牌不是用披甲或简单的木盾凑合,就是从瑞典或者其他等地走私购入。
  不少军队从西欧地区返回之后带来的消息也让波立联邦乃至俄国境内的不少抵抗武装和贵族们安心了不少。按照那些同敌军大规模交锋过的将领们的看法:防御中的东方强敌步兵集团是很擅长工事与爆破作业也很难对付的对手,可他们的短板也是很明显的。除了火力与训练水平明显不如之前前来第一次远征欧洲的那些让人至今胆颤心惊的精锐之外,在指挥和作战的主动性方面也更为保守。只要拥有足够的马皮能够保持有效的机动,就能够面对那样的对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是当第一线传来的一些情报得知:那些新一批增援过来企图再次征服东欧的武装虽然拥有马匹,但在大多数时候只是牵着马走而不是骑马行军的时候,这种印象就更为确定下来。
  通过一路之上的不少袭扰侦查和试探性的交锋,东欧联军此时还发现这些人同样也犯了为了谋求后勤方便而分兵的错误,本就不多,还包括不少异己仆从的十万人集团在分兵之后每一路也不过大致三四万人的核心主力,这似乎给了东欧联军重新集结足够的兵力优势至少能在新一路的作战中可以困住敌军的期望。
  因此一向有着积极主动传统的东欧联军并没有太多顾虑,除了警备西线方向的必要力量,很快就集中了七八万规模的骑兵队伍首先在临近秋季的时候将从南面兵临南俄腹地的来犯之敌在很短时间内就彻底合围起来。
  没有太多夜战训练的大军在得知这一次前来的对手并没有携带太多的火炮和辎重之后毫不犹豫的在天色刚刚开始放亮了一些的时候就猛烈的展开了骑兵冲击,并将真正比较强力的精锐夹杂在大股的军队之中。如果守军的火力不够强就很有可能被突破。
  在进攻的时候,当很多人发现并没有太多的重型火铳指着自己,更多的不过是一些如同鞑靼人一般的弓箭之后也就有些不以为然。
  或许是北方少数民族已经衰退的太久,即便在蒙古巅峰时代更多也是依靠指挥和组织的优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训练有素的强兵,在这个时代很多文明起来的欧洲人眼中,弓箭这种兵器或许射速或灵活性还算尚可,可是杀伤力和威力却有些太低了。即便对于规格并不算大的很多普通战马,也没有让其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失去战斗力的能力。
  可是当密集的箭雨第一次开始抛射到了一百五十步之外的时候,却亲身感觉到了完全不同的杀伤效果。那些接近三两重的重箭即便是在以最大射程的方式抛射下来的时候,也能让一匹没有太多防护的马匹在被射中之后很快丧失战斗力。没有完善铁甲,只有一些简单披甲的士兵在被命中之后更是会当下就被射落下来,这是以前在同草原上的其他鞑靼人交锋的时候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只是或许是距离太远,乃至抛射这种作战方式本来就不会有太高命中率的缘故,进攻中的骑兵伤亡于抛射过来的箭雨的还并不算多。擅长骑兵作战的东欧联军在进攻中也注意到了最大限度上的以相对分散的队形减少伤亡风险。
  可是最前面的马队逼近到了七八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局面就完全不同了,那些不比中下等的强弩逊色多少的箭支以想象不到的射速和密度乃至命中率接连不断把冲在前面的精兵接连不断的打倒,似乎勉强还算像样的防护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