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城姬三国> 第444章 隔锅饭香

第444章 隔锅饭香

  楚国的第一次科举,影响力无疑十分巨大,但是距离自然而然的发动“咸使知闻”还要差一些,白图也没有刻意推动。
  按照虞姬的预计,如果能够一统天下,或是令科举更加深入人心,应该就能够直接用“咸使知闻”来公布结果。
  虽说没什么用,但是……有牌面!
  即使是现在,科举结果发布之后,也有无数人涌出金陵,向各地扩散消息,官面上也有信号塔开始向外传递消息。
  过几天宋忠就会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刑科夺得榜首,不知道届时会不会很“惊喜”。
  不过对于潘濬的榜首,白图很信得过,和宋忠不同,潘濬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虽然算不上亮眼,但也可谓功成名就。
  原本历史上,宋忠在刘琮投降曹操时,负责送降表,中途被关羽活捉,刘备虽然碍于其名声没有加害、将其释放,但却斥责其无耻,并且因为宋忠之子日后牵扯进了魏讽反曹丕的谋反案被株连,宋忠在魏吴两国也都名声不佳……
  而潘濬在历史上出仕吴国后,不仅有文功武勋,并且在孙权宠信权奸吕壹的时候,屡次直言力谏孙权、斥责吕壹,见孙权无动于衷后,甚至设宴百官,准备亲自在家中诛杀吕壹。
  故而后人对其多有赞誉!
  逻辑清晰、推理能力强,还为人刚正,或许他在原本历史上,只能算是中流的军功无法彰显,但是放在刑部的位置上,白图很放心。
  刑科的第二、第三,分别是贺齐、陈矫,也都是刚正不阿的性子,并且都是楚国“土著”,贺齐出身会稽郡,早年曾任郡吏,诛杀了另一名依仗山越附从,平日为祸乡里的县吏,并且带人平定了事后出现的山越为乱;
  陈矫则是徐州广陵人,如今同样在楚国范围内,不过在历史上是出仕魏国,出任重要的魏郡太守时,发现因为正值乱世,魏郡普遍存在有案不审,全都关起来了事的做法,于是整顿刑讼,理清了魏郡羁押了不止多久的大小案件……
  刑科的前三名,白图很满意,但真正令白图惊喜的,是军科的第二郭淮,以及户科的第二步骘!
  倒不是这两人比法正、诸葛瑾更加亮眼,而是因为这两人是各科前三中,唯二非楚国出身的士子。
  郭淮是并州太原人,太原郭氏已经够得上世家的级别,这次郭淮是只身南渡,不过之后将迁一部分族人来楚国定居——相当于甘氏和甘宁的情况。
  步骘是徐州下邳人,历史上步氏在徐州曹、刘、吕布大战的那几年,迁徙到了江东,只是如今在“白兔效应”下,徐州除了被曹操祸害过一次,之后一直在刘备的统御下,还算安定、步氏也没有南迁。
  不过步骘这次也参加了科举,而且正准备举族南过淮河、迁入淮南!
  毕竟下邳距离淮南也只是一水之隔,原本步氏在淮南也有不少产业,在寿春还已经开了几家工坊,迁起来也不是很心疼。
  相比之下,其他士子要么是楚国人,要么是法正、诸葛瑾这种已经在碗里的,白图自然更重视锅里的,毕竟家花没有野花香……恩,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不对,是妻不如妾、妾不如……总之这意味着楚国之外的人才,也正在被吸引到楚国。
  郭淮和步骘,算是白图从刘备和高干那“抢”过来的!
  这种情况,在一甲还有一例,而且也是名门出身,那就是凉州北地人傅干——他爹就是当初力主保全凉州的傅燮。
  傅干已经年近三十,算是科举士子中,年纪比较大的。
  这年纪、这出身,自然早就出仕。
  原本历史上是仕于曹操,在袁尚要与马腾联合时,出使西凉、力劝马腾与曹操联手击袁;而在“白兔效应”下,傅干是在汉帝脱离许都后,投奔了朝廷!
  当年傅燮为了保全凉州,在朝议上呵斥崔烈,并且一贯与宦官关系不睦,大宦官赵忠以封侯利诱,也不能令傅燮改变心意,最后被踢出了朝堂,到凉州上任汉阳太守。
  十五年前,王国、韩遂叛乱,因为猪队友凉州刺史耿鄙不听劝阻、贪功冒进身死,担任军司马的马腾带头投敌从叛,傅燮孤守冀县。
  当时叛军中有数千匈奴骑兵,因为感怀傅燮仁德,在城外跪地求其出城投降,承诺会送他安全回北地,年仅十三岁的傅干,也劝说父亲,痛陈刘宏昏庸、宦官当道,不如先返乡招募乡勇,留待日后有德之人出世……
  然而傅燮却坚称,连商纣王都有伯夷为其守节,刘宏还没有商纣王昏庸,他又是汉阳的太守,既然到了这步,那就只能死在这儿殉城。
  同时傅燮倒也没有愚忠到将儿子也压上,只是说自己不能不死,却没有否定傅干,反而告诉他主簿杨会就是傅家的程婴——也就是抱着赵氏孤儿逃走的那位。
  最终杨会也的确带着傅干逃离了冀县,一方面是杨会有自己的人脉,另一方面……以傅燮的威望,许多叛军、匈奴都不愿意难为他的后人。
  不过就在这一年中,傅干在朝廷中很不开心。
  他能够理解,现在汉室必须团结所有辅汉势力,然而理解归理解,他对于马腾封雍侯、韩遂封翟侯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而且傅干不是一个纯粹到无我的人,既然耿耿于怀,他就会有意无意的在朝中说他们的小话,回想起来,傅干也觉得做的不是很光明磊落。
  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令傅干在朝中也被董承挤兑——毕竟为了抗衡刘备,董承一直是和马腾、韩遂交好,并且极力向刘协保证,马、韩才是大忠臣……
  傅干感觉自己继续留在朝中,不仅不顺心、甚至可能会因为心理失衡,而做些更不光明磊落的事情,于是在得知楚国科举的消息之后挂印离去。
  以“傅燮之子”的名头,傅干刚刚来到金陵,就有不少官员愿意主动为其举荐,在傅干表示想要参加科举之后,更是许多人都愿意帮忙,最后是吕布亲自做了他的举荐人,令他免了已经来不及的县试。
  七科前三,一共十六人,全部位列一甲,除此之外,还有五人以平均分够高的优势,也名列一甲,二十一人中,楚国之外的人才,占了三例,而且这还没算之前就已经举家迁来扬州的人才。
  无疑也体现了楚国欢迎中原、巴蜀、雍凉、北方的人才,也积极入楚的决心,也令不少之前就动了心思的人才、家族,打消了疑虑、下定了决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