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国师书天
悟色道:“以书天的法力,恐怕还无法杀死杜十五……”小石人道:“书天的法力和你差不多,你都能杀死杜十五,书天为何不可以。”悟色笑道:“小石人,你忘了一点,书天是妖,我是……”小石人不屑地说:“苗悟色,你别以为你高人一等,其实你也是妖。”悟色叹道:“好吧,我不和你争论。”
小石人冷冷地说道:“苗悟色,我只是想提醒你一句,有时候太过自信,反而会做错事。”悟色笑道:“比如说……”小石人道:“比如说这次,说不定你以为对的事情,结果反而是帮了书天。”悟色道:“小石人,你不必担心,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要在这里设下保护法术,如此便没有妖魔可以找到他们。”小石人自言自语地说:“固执的人,到他发现自己固执的时候,已经铸下了大错。”
君子国的大旱,只持续了三天,就已让所有的庄稼枯死,所有人面临缺水的困境。国王和众大臣没日没夜地商议,始终商讨不出解决的办法,最后一位大臣出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那就是请术士求雨。国王向来不相信这些,但君子国大难临头,任何法子都得试一试,于是便在全国张贴了寻术士求雨的告示。短短半天时间之内,就有数十人揭榜来到王宫,结果那些人全都是骗子,为的是能到王宫吃一顿饱饭。
王后不忍看国王如此憔悴下去,便对国王说道:“陛下,也许你忘记了一个人,那个被你称为‘大士’的人。他那么与众不同,兴许有求雨的本事呢!”
听王后这么一说,国王才想起了杜十五,派人到杜巷中去请时,杜十五早已离开了王城,而杜十五的爹娘和蒲海,都被息然关进了密室。那些士兵回去向国王禀报说杜十五携带家眷逃匿,气得国王恨不得将杜十五剁成肉泥,又在全国下发了通缉杜十五一家的告示。
这天早晨,国王起了个大早,忧心忡忡地坐在花园中,花园中的花木早已枯死,王宫中的后花园,从来没有这么难看过。王后急步来到后花园,远远就说道:“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国王道:“王后,朕的心已经够烦了,现在除了求雨的事,别的都不是好消息。”王后来到国王面前,笑道:“陛下,就是关于求雨的消息,刚才守卫来报,有一位道姑来到王宫外,说她可以求雨。”
国王苦笑道:“一定又是来骗吃骗喝的……”王后道:“陛下,这位道姑懂法术,她还懂变身之术呢!”国王愣道:“变身之术?”王后笑道:“起初我也不相信,所以便亲自去看了看,那位道姑可以变成任何你想到的东西,真的是非常神奇,她说她懂求雨之术,我想是真的。”国王道:“好,朕就去看看,如果又是江湖骗子,朕一定砍了她的头。”
那位道姑,自然是书天所变,其模样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挽起了青丝,穿上了道袍,手中多了一把拂尘。书天站在宫门外,久久不见国王出来,心中懊恼不已,不断催促守卫,守卫也只是摇头说不知道。小宝贝变成一个小道童跟在书天身边,见状说道:“道长,王后亲自去请,相信国王很快就会出来。”书天笑道:“小宝贝,你说我的计划能成功吗?”小宝贝道:“只要苗老板不出来捣乱,就一定能成功。”书天叹道:“是啊,只要苗悟色不出现,一切都会很顺利。”
国王带着大队守卫来到宫门外,书天看到国王并不行礼。国王远远打量着书天,只觉眼前这个道姑生得极为美丽,就连被他视为天仙的王后也有所不及。王后道:“陛下,这位就是书天道长,她身边的则是小宝贝道长。”国王道:“王后,她们见了朕,为何不行礼?”王后小声说道:“陛下,事关君子国的存亡,你何必还计较这些,但凡是绝世高人,肯定都有怪脾气,姑且忍忍吧!”
国王心知王后说得对,走过去问道:“书天道长,你真的会求雨吗?”书天道:“贫道的本事大着呢,求雨只是举手之劳。”国王冷笑道:“好一个举手之劳,那你现在召来一朵雨云让朕瞧瞧。”书天笑道:“有何不可?”说着一挥右手,天空中顿时聚集了一大片黑云,黑压压得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书天笑道:“国王陛下,这样可以了吗?”
国王见状大吃一惊,伸手指着天空中的雨云说道:“快……快让那云降雨……”书天一挥手收了天空中的黑云,笑道:“陛下,求雨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但在君子国就变成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你可知道原因?”国王道:“什么原因?”
书天道:“因为在君子国有妖孽。”国王愣道:“妖孽?”书天道:“君子国诞生了妖孽,所以上天才会惩罚君子国,让君子国大旱三十年,三十年过后,君子国会变成什么样,陛下你应该可以想象吧!”国王道:“道长,你所说的妖孽在哪里?”书天道:“这个妖孽,陛下你早已见过。”国王更加不解,疑道:“朕见过?”书天道:“没错,他的名字叫杜十五。”国王愣道:“是他?”书天道:“此妖孽不死,君子国的大旱将会永远延续下去。”
国王恨声道:“道长,不用你说,杜十五这个混小子,朕也会将他碎尸万段。”书天道:“陛下能够深明大义,那贫道就放心了。”国王道:“道长,杜十五这小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就连他的家人,也消失了,现在君子国有难,不知道长能不能先求丁点的雨水,以解决君子国的燃眉之急!”书天笑道:“这个简单,一点雨水,贫道还是可以求来。”国王喜道:“好,朕这就下旨,封道长为君子国的国师,以道长高深的法术,定可以保君子国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