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逆宋> 五三二 劝受

五三二 劝受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等到彻底冷却下来,已是五天后的事。
  待李继隆率军进城,整个光州城已成为一片焦炭,一点生机也没有。
  海边更是壮观,密密麻麻堆满扶桑兵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
  海浪汹涌,尸体随着海浪起伏,倒有一丝壮观的感觉。
  后来海边伏尸的消息传回中原,数十年间渔民都不敢到此打渔。
  百姓听说鱼来自高句丽,一律不要。
  刘光义虽不赞成李继隆的做派,但已成了既定事实,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准备班师。
  朝堂上的文官听说李继隆如此残忍嗜杀,纷纷上书弹劾。
  柴宗训内心里是赞同李继隆做法的,为了杀光扶桑人,死一点高句丽人算得了什么。
  不过面子上嘛,还是得顾着点。
  于是柴宗训下旨严厉斥责李继隆,此次援救高句丽虽屡立战功,但残杀百姓,功过相抵,仍为辽东经略副使。
  转了一圈废这么大力气,什么现状都没改变,赵普岂能答应?
  于是他先设法在朝中散步流言,此次战争本该避免。
  就因为李继隆想立战功,想升官,所以放任扶桑入侵高句丽。
  甚至暗中勾结扶桑人,放其从辽东过境入侵契丹。
  虽然因此朝廷收归契丹,但李继隆包藏祸心,罪大恶极,不诛其九族不足以平民愤。
  这个时候柴宗训才想起,当时高句丽曾派过兵部职方司郎中崔成焕前来求援。
  但这个人进入辽东之后就人间蒸发,其中必有蹊跷。
  不过这种清算的事情,柴宗训还来不及处理,因为王昭已带着人来到汴梁。
  周师的去而复返,让王昭知道,若无周师庇护,高句丽亡国不过是片刻的事情。
  于是他写了封奏折,强烈要求柴宗训收归高句丽。
  朝中众臣听说此事,纷纷赞成,翰林院甚至已经在给柴宗训歌功颂德了。
  毕竟强如秦皇汉武唐宗,都未曾拿下高句丽,而皇上功过三皇,得兼五帝,泽被苍生,所以高句丽才诚心来投。
  但柴宗训实在不想要:“高句丽之国,地寡民穷,要来作甚?”
  “皇上,”大学士吕端说到:“《汉书》有云,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均为汉土。”
  “高句丽本为汉土,不过为蛮夷所占,如今王氏蛮夷诚心来投,吾皇何不受纳,以王道教化之?”
  要是受纳,将来高句丽不是可以名正言顺的说孔子是他们的,端午是他们的,中秋也是他们的?
  不行不行,万不能让这些卑劣者得逞。
  柴宗训只能想办法推脱:“吕卿所言甚有道理,只是高句丽国土已遭扶桑损毁,若要修复,将虚耗许多钱粮。”
  “倘有这笔钱,朕不如将灵渠拓宽,再在百越修上一条驰道,令百越百姓先富起来再说。”
  这话似乎有些道理,可想而知的是高句丽目前千疮百孔,国内有很多地方还很穷,哪有多余的钱去养高句丽。
  吕端本是话不多的人,既然皇上不要,他也不再争辩。
  但慕容德丰却有些不解:“皇上,为何契丹肯纳,却不愿纳高句丽?”
  怎么比,高句丽比契丹还是要强一点的。
  虽然契丹有私人关系,但皇上一向不将私人感情带入国事。
  此时王昭又跪倒殿外大呼:“皇上若不肯受纳高句丽,臣只有率高句丽臣民一死以明志。”
  柴宗训有话说不出,无法辩解,怒到:“嘿,竟然威胁朕,爱死不死,朕不吃这一套。”
  还是慕容德丰劝了一句:“皇上既执意不肯受纳高句丽,何不如蒲甘故事,立王昭为帝,派员前往扶持,助其重新立国。”
  怎么可能派员去帮这种有劣根性的民族。
  柴宗训皱眉到:“慕容兄,你曾亲眼所见朕之王师在高句丽境内受尽屈辱,似此等刁民,要来何用。”
  原来是为这个,慕容德丰开解到:“皇上,高句丽久居边陲海外,百姓不识王道,刁蛮一些也属正常。”
  “臣敢作保,若义务教育普及高句丽,其民必遵王化,必守民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