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芒在背

  从金都酒楼出来,周欣开着那辆黑色尼桑轿车离去,与其他人会和,武伟在我的指挥下,开我的车载着我和师姐一路往红楼开去。
  此时已经夜里八点多钟,江海冬天的夜晚夜色迷离,一路上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将整个城市装点得美丽异常,妖艳动人。
  武伟一边开车一边说:“其实江海这地方蛮不错的,感觉这里的人都挺会享受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生活没那么大压力,不像在北京生活,每天都感到无形的压力,感觉有时候经济压力能把人压垮。我喜欢内地中小型城市,虽然机会少,但是在这里生活人的心反而踏实点。”
  我和余昔坐在后排座上,我一只手抓着余昔的手,一边回应道:“这倒是,北京城市虽然大,对年轻人呢来说机遇也多,可异乡人在北京大部分是很难扎下根来,人总有一种恐慌和忧虑,心总是悬浮在半空中。内陆的中小城市机遇确实要少些,商业和工业都不发达,没那么多就业择业机会,而且普遍薪资也不高,所以也是个两难选择。”
  武伟笑了笑说:“唐市长能体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啊,像你们就不必为经济压力烦恼,头疼的是其它问题,可能比解决生存问题更让人心烦。”
  这个话题也引起了余昔的兴趣,说道:“人生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经济问题解决了,别的问题马上就来了,反正老天爷不会便宜了任何一个人。相比较精神问题,生存的问题倒相对容易解决一点。”
  武伟说:“是啊,人总是被自身的欲望左右,战胜不了自己的欲望,就会被欲望控制。可是人只要活着,就一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要不然跟行尸走肉基本没啥两样了。”
  一路闲聊,不知不觉就到了红楼附近,越野车穿过红楼前那排鹅卵石铺排而成的路面时,武伟往车窗外看了几眼,神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我也往外看了几眼,猛然感觉到红楼四周似乎与以往不太一样了,可到底哪里不一样我又说不出来,只是隐隐的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
  车子开进红楼的院子,老爷子慢慢从大厅里走出来,站在大厅门口望着我和余昔先后从车里下来,满面堆笑地说:“小昔来啦,快进来吧。”
  余昔露齿一笑,热情地说道:“杨叔叔好,这么晚来打搅你休息,真是不好意思呀。”
  老爷子笑着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是我请你来的,怎么能说打搅我休息。快进屋吧,外面还是有点冷。”
  老爷子一边说一边看了从驾驶室出来的武伟一眼,问道:“这位是?”
  我连忙介绍道:“他叫武伟,是余昔家派到江海来的人,奉命保护余昔。武伟也是我们的朋友,我几次去北京都是他接站的。”
  老爷子马上明白了我话里的意思,点点头说:“哦,欢迎欢迎,都请进吧。”
  对余昔老爷子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爱,我都感觉以他的身份今天热情得都有点过了头,以前他那么喜欢萧梅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毫不掩饰自己的热情。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无论对谁好像都是不冷不热的,唯独每次见到余昔态度就不一样了,可见当一个人真的欣赏另外一个人时,是很难真正掩饰住的。
  进了大厅,老爷子连忙吩咐杨嫂泡茶,自己拉着余昔开始问东问西的寒暄。大厅里没看到杨洋的身影,可能在房间里自我反省,今天被老爷子和三叔训斥一番,估计会老实几天。
  我跟着杨嫂走进厨房,看着杨嫂问道:“杨嫂,杨洋今天情绪怎么样?”
  杨嫂一边泡茶一边回答说:“嗨,甭提了,人是回来了,可魂好像还没回来,今天晚饭只吃了几口就回自己房间,一个人在房间里发呆,也不说话,看得我怪心疼的。”
  这几天只要她别四处乱跑就比什么都好,让她认真反思几天,对她也是个很好的教训。我沉吟片刻说道:“杨嫂,最近这些天你要多费心了,看着杨洋,别让她乱跑,如果她非要出去,你就跟着她。江海近期治安不是太好,你也要多注意,有什么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杨嫂说:“好的,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的。其实杨洋就是小孩子脾气,这次受了教训,以后会慢慢改过来的,你有什么话好好跟她谈,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你也知道,她的脾气很倔,从小就特别叛逆,顺着她的性子还好说,一旦不顺心就容易使性子。”
  我点点头,杨嫂说得也有道理,我的脾气也是该改一改了,说话办事需要讲究方法策略,尤其对女人讲道理基本没用,还是要攻心为上。女人是一种感性动物,她们更看重的是顺不顺自己的心,而不是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嫂端着托盘走出厨房,我跟在后面准备回到大厅时,武伟走到我身边,低声说道:“唐市长,刚才进入院子前,我感觉好像红楼周围有些不对,似乎有人在暗中监视着这里的一举一动。”
  有人监视红楼?我心里一惊,怔了一下,猛然想起进门前自己那种奇怪的直觉,红楼四周的氛围似乎是与以往有些不同,让人有一种如芒在背的不安。
  我说:“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武伟说:“直觉,这是我当兵多年训练出来的,只要周围有潜在的危险我就能大概感觉到。刚才一路上都没有这种感觉,可到了红楼附近我突然觉得很不安,感觉有许多双眼睛盯着自己。”
  联想到余昔今天提供给我的信息,我猛然想到,难道蒋家真的派人暗中监视着红楼的动向?
  PS:丁公子新书《追杀丁二狗:乡野那点事》,已发文三十多万字,请读者朋友们搜索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