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91章 格局决定做法(第四更)

第191章 格局决定做法(第四更)

  直到赵曦的纳妃事宜办完了,朝堂还没定下来他的职司。
  也是服了,除了日常公务,剩下的时间,这些朝臣们就用来斗嘴了。
  还好,见识过赵曦能耐的,都没立场。相公们本来就不轻易表态,不管是文彦博还是富弼,很担心不合适了被赵曦打脸。
  至于下面这些人争吵,有没有执宰在背后撺掇,这个真没法说。
  “陛下,诸公,关于曦职司之论,还望朝廷就此作罢。曦自觉军器监与铸币局已是精力极限,故莫再为此而争论了。”
  又一次早朝,赵曦吭声了。这也是赵曦第一次在自己职司上发言。
  他们赢了,皇家妥协了。皇家本来就该是妥协的一方,这些年一直如此。应该是除了太祖太宗,后面一直是皇家妥协的。
  就如寇相公能逼着先皇亲征一样。
  赵祯是有底的,儿子给他透过底,知道儿子的一些想法。可当儿子在朝堂上说出这番话后,他还是感觉到了委屈,比自己妥协的那种感觉还强烈。
  脸色有些别扭,神情也显得沉重。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从曦儿年幼,便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不管是士林还是民间,甚至不比他因仁慈带来的声望低。
  这一次,带着南征的功劳,却换不来想做事的职司……
  可惜,没多少人在意他的脸色,别说是有点不好看,就是发怒了,也一样没人在意,相反会激起更多人的斗志。
  文彦博和富弼在听到赵曦这番话后,却是两眼精光……太子殿下妥协了?
  怎么可能?这段时间二人不曾对太子职司的事出言,就是在等着太子殿下的后手。
  虽然左思右想想不到有其他办法,可还是没轻易表态……朝堂上已经是群情激昂了,张方平连同他一起上折的人,已经被朝堂上的各式言论淹没了,没必要落井下石。
  问题是,太子殿下怎么会妥协?
  太子殿下职司的想法,绝不是张方平自个想出来的,若说是军器监和铸币,可以说的过去。可榷场、漕运和铁监,跟太子殿下所展露的能耐不相干。
  很显然,应该是太子殿下跟张方平有过沟通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太子殿下想入手的。就这么妥协了?
  狄青也疑惑。
  因南征的功劳,狄青现在也算是执宰了,枢密副使。
  张方平奏折在朝堂商议时,狄青很不自知的摇旗呐喊了。结果是,不管是否赞同张方平,所有人都针对他喷唾沫。
  也是没见识过朝堂的事,更不懂武将在朝堂的做法。
  第一次在朝堂上的发言,就被整个朝堂的文臣给群殴了。而武将,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曹家和高家的人,也悄悄的。
  狄青本来是个谨小慎微的性子,本不应该有这样的鲁莽行为,只是他跟赵曦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甚至以为这都是些出力不讨好的营生。
  确实是出力不讨好,只不过他认为的出力不讨好跟张方平认为的是两码事。
  狄青也以为太子殿下不会妥协,肯定还有其他办法……太子殿下总是天马行空的,他想不到,未必太子殿下想不到。
  可现在,太子殿下居然妥协了!
  再想想广南那些弃城而逃者,狄青不由的为这些人一直担忧……且等着吧,太子殿下会让你们知道疼的。
  对于这一点,狄青坚信!
  “陛下,臣文彦博附议太子殿下请求。广南安抚使多次上奏,提及护卫营被褥之便,盔甲之坚。”
  “如今朝廷应将此二物装备禁军。太子殿下主军器监,正值国朝装备新式盔甲之时,又护卫营火器之威,也需逐步推而广之。如此,军器监势必事务繁忙。”
  “还望陛下恩准殿下所求……”
  这算是投桃报李吗?赵曦听完文彦博所说的,不由的要这样想。
  南征回来这么久了,余靖的折子早被灰尘淹没了。但赵曦还没听到朝廷有推广的意思。
  今天应该是第一次说吧?肯定是第一次,看看各个朝臣的表现就知道。估计也就富弼算是清楚这底牌的人了。
  狄青再听到这个……他是不知道的,别看他也算是枢密副使,可人家压根没当他个人物。
  不过,那些都是小节,若禁军真的都装备了护卫营的盔甲,再配以火器……这算是狄青自入朝堂以来,听到最舒爽的朝议了。
  文彦博是个成熟的政客,还是最具备政客基本素养的人。这一手相当漂亮。
  他是北人不假,处于执宰的位置上,他不能赤膊上阵,掺和太子殿下是否主持漕运的事。
  如今太子殿下退了一步,也应该适当给些甜头。
  关键是推广盔甲,势必会增加铁矿的需求,也就是说,徐州铁监和漕运都会因此而沾光。
  同时,护卫营被褥的营生,谁都知道那是内苑的活儿。
  这样下来,都有好处,都应该没什么话说,也舍不得再反驳。
  关键是他也想早点看到太子殿下另起炉灶的收益……不对!文彦博突然有些明白了,另起炉灶,就是自己家也掺和进去的营生,才是太子殿下甩给那些人的耳光!
  希望不要太狠了。
  其实,这些都不是赵曦想的,赵曦真正的目的只有铸币。当然军器监也是目的之一,那是确保他达到目的的手段。
  至于漕运、铁监、榷场,本来就是因为军备和铸币而延伸到的。赵曦只是希望自己介入,能确保自己的对铜铁需求而已。
  既然朝堂走不通,他就走商贾的路了。
  有开始,待人看到了收益,他不担心没人动心。
  这次南征,不管是在安南,还是大理,他发现国朝的货币,在两国都是通用的。
  他问过,也知道,就是吐蕃,大夏,甚至大辽以及到遥远的高丽和扶桑,国朝的货币都能通用。
  还有什么比货币更锋利的武器?
  如今,铜有了,锰有了,就连锌也有了,再把渠道畅通了,剩下的……不让主管榷场,自己就以商贾的身份进行交易。这样总成吧?
  朝堂,就朝堂上这些人看到的,他们真当成利了。赵曦是想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利益,怎样才不算是蝇头小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