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江山争雄> 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

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

  长安皇城内。
  御书房内雕梁玉壁,琳琅满目,罗昭云端坐在镶嵌金龙的桌椅间,桌上摆放着青铜爵、玉玺,一炉檀香等,背后矗立放着一道屏风,在屏风面上有虞世南亲笔写的真迹小篆,诗文则是罗昭云的满江红,笔势苍劲非凡。
  在红漆木的落地书架格上,摆满了典装书籍,密密麻麻,有许多重要折子和律法、宗卷等,宝剑和盔甲在挂着一旁架格角落,极具古典韵味。
  曾经他还是现代人,只在白日梦中,做梦自己有一天变成了古代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夜夜笙歌,潇洒一生,其实真穿越回到古代,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且不说他步步杀机,靠自己一点点打拼到这个半壁江山,就是如今,他身为大华皇帝,每天要面对着积累成堆的奏折和批文,还要绞尽脑汁处理好朝中文武百官任命、以及新政实施事宜,要做荒无耻的昏君容易,若想成为明君,甚至流芳千古,那谈何容易?
  古道是,千古风流事,总被雨打风吹去!人与历史轨迹比起来,便如长河里地一粒尘沙,显得渺小又局限。
  在他身旁站着两个精挑细选出的年轻貌美的婢女,均在十六七的年纪,明眸清齿,娇艳欲滴,身材有致,端庄秀丽,殷勤侍候着。
  而这些折子是经过宣政院、翰林院、枢密院、督察御史们分类把关,逐一筛选呈递上来的,相比起来都是些军纪内政大事。
  罗昭云仔细翻阅之后,心中对当前关中局势和庙堂朝政了然于胸,各地开展的新政如火如荼,分田入户,鼓励农耕和兴商,废除偏远山区仍执行的原始旧制,分郡县乡村层层管理,统计地区人口,编籍入户,成为首批大华汉人。
  目前大华新律,已经在关中地区和河西之地,全部试推行,获得广大百姓的拥护,当然也有个别封地庄主,山区内宗族奴隶主的怨恨,因为利益受到很大压制,想搞破坏,却被郡守绳之以法。
  在田亩耕种方面,开垦良田,大兴水利灌溉,引进中原、西域的一些农作物择选而种,春耕已经全部正常进行,没有战乱影响,今年的秋天就能大丰收了,到时上百万军民在关中地区自给自足,甚至为国库屯梁不是没有可能。
  在军事响应方面,各乡镇征兵服役,统一送往郡区军营进行操练,兵马不断扩大,四面驻军也已经修好防御工事,在要塞处筑建关卡城墙烽火台等,依山傍势,把关中、河西、高原塞北都加入防御,防止土蕃、西域、突厥、铁勒部流寇的滋扰。
  在科教方面,当各地张贴创办学堂和施行科举的选拔人才后,引起百姓和读书者的拥护,草根阶层也有机会参加科举,学习知识,然后或取士做官,或成为专业人才,进入政府组织不同的部门任职,如科学院、工程院、工商院、翰林院等,在科研、制造、商业、文学等不同方面,选拔专业人才,虽然不是政治官员,但也同样有爵位,拿朝廷俸禄。
  要知道在魏晋之前,中古、上古时期,地方都是读私塾、学诗经,任用人才时,多是自荐和根据忠孝德行推荐,没有统一的标准,到来隋代,才实现科举制,但是流于表面,并没有多少人才是真正通过科举上来的,还是大门阀掌控仕途之路。大华这次通过文工农理医五大学科传教授课和科举选能,使关中的百姓得到一次思想教育的洗礼。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种树林不过十年之间,但是育人,培养一批有科技文化思想的综合人才,就太难了,没有二三十年未必能见大成效,急也急不得,只好先启动已成名的贤能士等,继续任用大批关陇名士、门阀优秀子弟。
  这些日子,罗昭云亲自参与撰写工农兵商科等教材书在学院能理解的人少之又少,通常一个理论就把所有人弄糊涂了,一时间还很难接受,比如地球是圆的,围绕太阳转,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等自然科学,学子们都难以想象出来,太抽象了,觉得没有依据,违反古代大哲人的想法。看来要想消化这些科普知识,只能从娃娃抓起,就开始灌输这些新理论,但如此一来,岂非二十年后新型人才方能见到皮毛,眼前争天下的关键时期估计是来不及了。
  “启禀陛下,左仆射高士廉、右仆射褚亮、宣政院长孙无忌、礼部尚书温彦博,侍郎虞仁孝,联袂抵达宫外,求见陛下。”
  “宣,带他们觐见朕!”
  “是,陛下。”外面侍卫长前去引领。
  不一会,五人一起抵达御书房外,然后进放一起向陛下行礼。
  “好了,免礼吧,今日你们几位大臣一齐入宫面圣,是不是有什么事了?”
  左仆射高士廉道禀告:“是关于首届科举取士,各郡士子已经来到京城,准备就绪,两天后就是科举殿试日子,考卷一主两副,各科试卷都准备好,请陛下定夺。”
  罗昭云接过一批试卷,还要考试大纲方案,一边说道:“这是我大华立国之后,第一届科学考试,非常重要!命题是否按着朕提前吩咐的,已经分为文综、理综和武综,通过科举笔试面试为朝廷选拔人才,这一届仅限关中大华户籍的士子会考,户部要仔细核查考生籍贯,以免有外地的探子和奸细混入,如果举办妥当,第二届再扩大考生范围,给少数部落民族的留一点名额参与。”
  “回陛下,都是按照陛下吩咐,没有纰漏!“吏部侍郎虞仁孝负责具体的工作细节,最为清楚,所以拱手回答。
  罗昭云仔细看完这些考试大纲明细,还要试卷之后,微微点头,基本是他的一些观点,融合古代目前的形势、知识、文化背景出题,既不太超前,也不死板,比纯靠诗词歌赋和汉赋文章实用多了。
  “不错,基本附和,既然要殿试了,那明日朕就前往长安书院去巡访一下,表示朕对学院,对科举的重视,给士子们打打气,顺便为首届科考造势!”
  “陛下英明!”五位大臣施礼,对陛下如此重视教育和人才选拔,都表示高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