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工业教父> 第28章 可能还有救

第28章 可能还有救

  说起工业以及现代化建设,钢铁是绕不开的话题。八十年代,我国本身的铁矿石探明的储量很少,而且大多品级不高。杂质多,产量低,开采的性价比很低。
  所以每年我国都要进口大量铁矿石。主要以澳大利亚和巴西为主。由于国内的需求增加,每年都会加大进口总量。
  八十年代全国性的基础建设热潮才刚刚开始。铁矿石需求会在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井喷式的增长。而到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规模达到6.19亿吨。
  虽然我国有如此巨量进口需求,却并没有获得定价资格。说的直白点,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几家巨型矿业企业甚至联合起来一起涨价,从中国赚取了大量的利润。甚至到了后期,还出现了一年翻一倍的闹剧。
  国家花了大笔外汇,才把这些宝贝矿石弄回来。那自然是肯定要进行计划内调拨的。
  但这些优质矿石基本上都被国字头的大钢企瓜分。地方钢企则需要很大比例的使用国产铁矿石。
  矿石质量不好,技术和设备又落后,生产出的钢材质量当然不能好。而产品不好的,那就只能靠计划内调拨。
  而计划内调拨都是先紧着自己家亲生的来。都局限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胡杨问:“那河南还有其他生产旋耕刀片的企业吗?”
  林副厂长说道:“还有两家,但情况和我们差不多。都是用小钢厂出的钢。”
  胡杨心中一动,又问道:“那你们省物资局不用你们的刀片,用谁的?”
  林副厂长说道:“从日本进口的,好像是叫川崎。每片4块。保证能使用1000亩。而我们的刀片收购价是3块,最多只能到500亩。”
  胡杨把这个话题暂时搁下,又去车里拿了几瓶北冰洋。几人本不好意思再喝,但几番推辞之后还是盛情难却。
  胡杨自己也拿了一瓶,好似不经意的说道:“我看你们厂应该还有些底子,还能给你们配车出差。”
  林副厂长又叹了一口气:“哪还能有这好事儿。这辆东风是抵货款的,我们这趟出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接这两车,还有被退回来的刀片。去外省找其他销路才是顺便。”
  胡杨又继续追问道:“听您这意思,还有其他变故?”
  晓峰说道:“我们那位厂长要把刀片贱卖,然后转产洗衣机或者电风扇。”
  胡杨问道:“还是那个主张上旋耕刀片的厂长?”
  三个人都是无奈的点了点头。
  说起来,他们这个新厂长也算是有知识的新一代。大学毕业在基层锻炼了两年之后,分配到他们农机厂。老厂长退二线后,就正是接手。上任第一件事,就弄了这个旋耕刀片。
  可惜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急功近利的毛病。新产品上马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而遇到一点问题便立刻全盘否定,连一点补救的努力都不去做。
  再好的项目,再厚实的家底,又能经得起这样的几次折腾。大约十年后的大规模中小国企倒闭潮,究其原因都几乎都与管理脱不开关系。
  胡杨问道:“贱卖是多贱?”
  技术员赵亮说道:“我听说,最多几毛钱。反正放在仓库里也废铁,几毛钱也是赚的。”
  林副厂长不知道是今天第几次叹气:“三万片刀片,原本应该能挣两三万,结果就只能卖几千块。厂里上上下下都还指着这钱发奖金,报销医药费呢。”
  胡杨说道:“这电风扇还还好说,洗衣的话很多配件要靠指标划拨,你们厂长有这个能力?”
  晓峰说道:“我们鲁厂长上面有点关系,但这事他也没太大把握。所以两手抓,如果洗衣机不行,那就上电风扇。总之这些旋耕刀片是肯定不继续生产了。”
  胡杨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才又说道:“按说我一个外人,有些话不该说。但一想到这些东西会被当废铁卖了,我真是有些心疼。”
  林副厂长说道:“小胡你虽然年纪小但有见识。你有什么事就直说,这里就咱们几个人。”
  胡杨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我先说好啊,我这就事论事。”
  看到几人点头,胡杨才又说道:“你们厂的刀片质量不如的日本的,但也能做到500亩。那三块卖不上,一块钱总可以吧。我一块钱500亩,四块钱就是2000亩。这么简单的算数,我不相信你们就没人想过。我更不相信,你们的厂长和联系好按废铁价收购你们厂刀片的人也都没想到。”
  他们当然都想过,但也都是自己想一想,不会和其他任何人交流这种想法。这层窗户纸被胡杨捅破之后,三个人都没有出声,可以视作一种默认。
  这是预料中的反应,所以胡杨也就点到为止,这个火候是刚刚好的。
  沉默只持续了片刻,胡杨拿起两只刀片碰了一下。声音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胡杨的手上。
  胡杨平淡的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补救的办法。”
  林副厂长猛地抬起头:“还有什么办法?”
  胡杨却看向技术员,问道:“赵技术员听说堆焊吗?”
  赵亮想了一下才回答道:“去进修的时候听老师提到过,但只知道大概的意思。”
  胡杨心说还好,有个明白的,要不然要完全解释清楚,还要费上一番功夫。
  “这堆焊,就是用电焊或气焊法把金属熔化,堆在工具或机器零件上的焊接法。通常用来修复磨损和崩裂部分。”
  赵亮眼睛一亮,略显激动的说道:“你的意思是,旋耕刀片的刃口上堆焊一层耐磨损的金属?”
  胡杨微微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不过除了刃口,力学支撑点也需要加固。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堆焊的形状、厚度、角度都要进过测算和设计。”
  赵亮皱着眉头说道:“但这个东西没人搞过啊。厂里的焊工能做这个的,估计最多也就两三个。这个生产效率也是一个大问题。”
  胡杨摆手说道:“人工只能用来做实验。量产肯定是要上自动设备。不然你那几万只刀片要做到什么时候。”
  赵亮眉头皱的更深:“这种设备根本没听说过啊。”
  胡杨说道:“我以前看外国杂志的时候,看到一种叫高频感应堆焊的技术。可以高效的在工件的表面覆盖一层合金焊层,以提高工件的耐磨姓能,延长耐磨工件的使用寿命。如果能实现这种技术,应该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
  赵亮说道:“高频感应.....我们厂里有一台高频感应淬火炉,是不是?”
  胡杨点点头:“高频感应的部分有很多相似的部分,可以以这台高频感应淬火炉作为基础改造。”
  林副厂长虽然分管销售,但毕竟在厂子里待了大半辈子。技术上也不是完全一窍不通。听胡杨和赵亮说了这么久,他已经大致听出了框架。
  按照胡杨的说法,有办法能改善旋耕刀片的强度。但按赵亮的说法,这种技术他们现在不具备。但胡杨又说了,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林勇集首先想到肯定不是技术细节,而是成本。从这一点上看,常年接触销售的他,在思维模式上更适应市场经济。
  成本不仅包括实实在在的钱,还有时间以及政治影响。最后一条暂时可以先不考虑,毕竟他这趟出来就已经算是得罪了那位厂长。
  林勇集开口问道:“小胡同志,你能帮我们估计一下,研发这个技术需要多少钱吗?”
  胡杨就知道他一定会问,早有准备:“你们厂的旋耕刀片是要增加强度。所以堆焊需要的是高铬铸铁粉末。这个价格你们应该比我清楚。只不过其中铬的比重和助熔剂的比重需要实验。然后就是设备改造费用,还有工人的工时费。我的估计是,一千块的预算应该足够了。”
  一千块在这个年头里,不算是一笔小钱。但作为研发经费来说,胡杨真的觉得这已经非常便宜了。
  要说整个工业系统中,哪个领域是最烧钱的。那毫无疑问就是材料领域。
  举一个例子。造一艘航母,大概需要几十亿美元。而开发航母甲板用的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特种钢材,投入同样以十亿美元作为单位的。
  同样例子还有太多。航天科技,耐腐蚀材料,超导材料等等等等....
  但可惜大多数人根本理解不了这一层。而看林勇集他们几个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也在这大多数之中。
  胡杨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这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是大环境的问题。暂时还不是他一个人就有能力改变的。
  胡杨给他们留下了他在北京冶金局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约定如果以后需要高频感应堆焊的资料,可以到这里来找胡杨。
  互留联系方式之后,胡杨离开了底层货仓。他们三个都没有离开,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舍得买上面客舱的票。三个人就准备卡车里对付一宿,顺便也可以看着车上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