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工业教父> 第201章 长远眼光

第201章 长远眼光

  胡杨是很斟酌之后才用了“大胆”这个词。这应该是一个很模棱两可的描述。胡杨本以为这会一个安全的选择。
  但这还是勾起了卫厂长的兴趣,他问胡杨:“那你说说,你觉得大胆的点在哪里?”
  胡杨试图蒙混过关:“既然以前没人提过,敢第一个提出来,那就挺大胆的。”
  卫厂长一摆手:“别跟我们这打马虎眼,老罗可说了,你小子脑子活泛的很,到底那儿大胆你给我说清楚。”
  其实胡杨这也就是试一下,对完全糊弄过去也并没有包太大的希望。既然这俩领导都没有被宿醉影响,哪胡杨这就只能开始第二版本。
  胡杨装作为难的样子,踌躇了半天说道:“其实呢,我说大胆的真正原因是,长江上现在是有一座大桥的,那座桥水面之上只有二十多米,只能是理论上-通行5000吨海轮。”
  胡杨注意这俩人的表情并没有变化,他立刻就明白这个问题在他们俩的“射程之内”。
  看完资料的郑书记说道:“你说的是长江大桥。”
  既然他们都已经知道了,那胡杨也就没有什么选择了,点头说道:“对,就是那座写在课本里大桥。这个提议最大胆的地方就在于,一旦真的实施了这项政策,那未来必然有一天这座大桥就会成为长江上最矮的一座。”
  两个人相视一笑,那脸上的笑容在胡杨看来,真的是有那么一点讨厌。
  卫厂长笑着说道:“我可听说,当初给那位当面提出这个想法的人,说的第一句就是要把那座桥炸了。”
  这一句胡杨可不敢接,立刻祭出纯真的傻笑。
  但很明显这俩人真的是和罗鹏程很熟,胡杨这一招并没有奏效。刚刚看完资料的郑书记也加入了进来。
  郑书记说道:“我们就是搞海轮维修建造的。这方面还是有点发言权的。理论通航高度是24米,这是刚刚卡在5000吨海轮的水平线上。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有这么贴近理论最佳情况的现状。所以实际通航的水平应该是3500吨左右。”
  卫厂长接着说道:“这个吨位的海轮放在大约十年前还行,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了。而国际上别说3000吨,就是5000吨海轮都已经不是主流了。如果能让超过5000吨的海轮直接沿长江而上,那整个长江流域经济都会上一个台阶。所以我必须说,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建议。”
  胡杨心里虽然有那么一丢丢的舒爽,但脸上肯定是不能表现出来的。他很诚恳附和着点头。
  郑书记说道:“我是真心的佩服这个人,能这么有远见。关键是他还真的敢想。这就是咱们现在最缺少的。必须要看的更长远才行,要有未雨绸缪的想法才行。”
  卫厂长认同的点头:“唉,咱们现在啊,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差得远,差得远啊。”
  郑书记点了点刚刚看完的资料,说道:“这方面啊,咱们还得向小胡学习。这份材料写的就很有远见。辽宁地区的内河水系如果真的能达到他所设想的程度,对于辽宁地区经济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胡杨赶紧谦虚:“哪里哪里...这都是公司同志们一起搞出来,集思广益的结果。当然,大部分都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卫厂长斜眼看了胡杨一眼:“又谦虚是吧。”
  胡杨做出一副放弃抵抗的样子:“好,不谦虚。谢谢二位领导的夸奖。我们华夏科技的确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很多新的、好的想法。”
  两人哈哈一笑,正准备详细说说,一个戴着眼睛微胖男人就跑了过来。
  人刚进小食堂就喊道:“卫厂长,郑书记,你们找我啊。”
  卫厂长冲他招了招手,说道:“苗工来了,先坐,早饭吃了吗?”
  苗工点头:“吃了吃了,两位领导找我什么事,我那边...”
  卫厂长把胡杨资料递过去:“我知道你忙,你先把这个看了。”
  厂子里最大的领导亲手递过来的东西,苗工怎么可能拒绝,忙不迭的双手接过来,快速的阅读起来。
  相比两位领导,这位苗工明显看得更快,前后也就两分钟他就放下资料,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看向卫厂长:“厂长,这是谁写的?”
  卫厂长胡杨:“就是这位小胡同志。胡杨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锦州造船厂船舶实验室的苗圃工程师。这位是华夏科技胡的总经理胡杨同志。这份资料就是他带来的。”
  胡杨站起来和苗工握手:“你好,我是胡杨。”
  苗圃却握着不放,有点激动的问道:“这是你搞的?”
  胡杨点头:“是我们公司弄的。您有什么问题吗?”
  苗工说道:“搞这个内河航路,是我们单位一直想要建议省里搞的项目,但一直都没有批下来。没想到你们一个私人的公司却先动了手。”
  没等胡杨说话,苗工就继续说道:“不过资金方面没问题吗?按照你这个里面写的目标,是要很大一笔钱才能完成。另外,施工方面有合适的单位接手吗?省内几个有这方面经验的单位,设备和技术都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了。还有一个问题...”
  眼看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胡杨赶紧趁他换气的工夫打断他:“苗工,咱有问题一个一个来。先坐下来,咱慢慢说。”
  从胡杨这份不怎么详细的计划中,就可以找到这么多问题。这说明,这位苗工是一个真正懂行的人。而他这么上心的原因,胡杨也大约猜出一二。
  这个苗工并不是大连造船厂的人,而是来自锦州造船厂。按照卫厂长的说法,这次改革之后大连造船厂已经完全放弃了制造内河船舶的业务,所以苗工来这应该是为接收大连造船厂这边的相关技术。
  至于苗工兴奋的原因,也当然和这个有关。辽宁对内河船舶的需求量并不高。原因也明确,就是辽宁境内水路运输非常不发达。
  本省内没有足够的需求,而外省市场又很能挤得进去,自然效益也就不会太好。而这个时候胡杨所做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胡杨说道:“关于内河航道改造的计划执行。虽然暂时由我们公司全资垫付进行,但以后一定会借助政府的力量。这的确不是我们一家民营企业能够承担的。”
  苗工认同的点头:“没错,这本来就应该是政府行为。你们公司能开这么一个头,相信之后政府的应该也会看出其中利弊。那施工单位你们公司准备选择哪家?省内的话,据我所知只有几个单位有相应的能力和设备。”
  胡杨说道:“华夏科技已经成立自己的水利工程公司。实际上,现在的所有工程都是我们自己的工程队在施工。坦白说,我还是相信自己人施工的质量。另外我们的施工计划,也都是找国内的专家研究论证过的。”
  不光苗圃,卫厂长和郑书记听到胡杨这么说也都愣了。他们都没想到华夏科技竟然自己搞了一个工程队,而且是水利工程的工程队。
  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决定了,相比土建工程队一个水利工程队的门槛可是高出很多的。
  这不光是要有资金投入,还有要有相应的人和技术。这可不像土建的工程队,随便拉一些有力气的农民工就能把大部分的活干了。
  水利工程中除了护坡修筑这个项目,因为其中有铺网和石方相关摆放的需要,必须由大量力工手工作业之外。其他项目主要还得靠各种机械设备来进行。
  苗圃的感叹道:“真没想到小胡竟然准备搞工程,组织一个能做水利工程的工程队,这个投入不小吧。”
  胡杨打了哈哈:“...还行,还行...”
  卫厂长突然说道:“既然工程队你们自己有,那就聊聊下一个问题吧,苗工。”
  苗圃也不是一个愚钝的人,卫厂长这么生硬的岔开话题之后,他也马上明白自己前一句话,似乎是有一点不太妥当。
  眼下这个时代背景下,钱、资本等等相关的东西,其实还是很敏感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刚刚开始并存的时候,有很多模棱两可暧昧不清和不能深究的东西。
  苗圃说道:“咱们的东北的冬天内河都是会封冻的,航运实际通航时间通常只有不到半年。你要怎么解决这问题?”
  胡杨微微摇头说道:“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也是我这次来这里的原因之一,我想起设立一个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内河封冻之后航运解决方案。”
  河道都已经冻上了,那还能怎么办?
  胡杨也不知道,所以才要研究一下。
  至于能不能出成果,其实胡杨自己也没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因为这个合作本身,其实根本目的也并不是真的要弄出一个什么方案来。合作的目的其实就是合作本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