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工业教父> 第231章 锦江观景

第231章 锦江观景

  耿冠春很喜欢到这里看江。但他这个习惯知道的人却不多。
  昨晚刚刚一起喝酒王秘书也在,看起来精深还不错,昨晚应该是睡的还行。
  没有外人在,耿冠春就像个普通长辈一样对待胡杨。胡杨自然也没有太多拘谨,走过去和他并肩而立。
  这个锦江亭是丹东市区内的最高点,至少现在还是。
  未来丹东会像其他城市那样,也建一座广播电视塔。到那个时候。这里就会变成市区的第三高。第二会是在旁边山头新盖起来的一个叫曙光阁的观景楼。那都十几年后的事,所以现在都不重要。
  此时此刻站在锦江亭上,基本能看到丹东市区的全貌。丹东市区一面是鸭绿江一面是帽盔山、锦江山和元宝山组成的连贯山脉。
  市区只能在这个平均三四公里宽的狭长区域中发展。现在的市区面积从南到北也不过七八公里长。真的是一眼可以看到头。
  耿冠春问胡杨:“你看到什么?”
  胡杨想也没想:“好山好水好地方。”
  耿冠春说道:“山是好山,水也是好水,地方好不好还真不太好说。丹东的经济建设这些年并没有长足的进步。虽然现在情况还不错的,但你是去南方走过的人,应该明白我们的差距正在拉大。相比之下这些年的发展明显变得迟缓,不仅如此进步甚微,反而有了后退的迹象。”
  因为没有外人在,所以胡杨很直接的说道:“您的看法没错。不仅是丹东,整个东北的经济前景都不好。”
  耿冠春微微摇头:“整个东北太大,我的心里装不下。我现在只操心眼前这个丹东。”
  能当着胡杨的面说出这话,说明耿冠春至少是没有防备他。这段话乍一听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较起真来,是能做出不少文章的。
  都是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大家的敏感度是不可能低。所以这类人是不会随便说说的,都会有那么一点意思。
  而胡杨从这句话中的品出的意思,就是“我拿你当自己人”。
  既然是这样,那胡杨也说点自己人才说的话:“您是想搞重工业?”
  耿冠春点头:“搞重工业还有和对岸进行深度合作。”
  胡杨说道:“如果您是想听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都不要。”
  耿冠春似乎并不意外胡杨的看法的,只是微微侧头:“我叫你来,就是想听你的看法。”
  胡杨思索了片刻说道:“丹东是辽宁省内重工业底子最差的城市。直白的说,咱就没有重工业底子。从零开始,光是学费咱就交不起。而且一旦搞起了重工业,丹东的环境可就完了。到那时候可就是真的没有好山好水了。”
  耿冠春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考虑过。可是轻工业整体来看现在虽然稳定,但你也看到南方的情况。眼下这种局面还能好多久,谁也说不准。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可不搞重工业,不搞制造工业,要做什么?农业吗?”
  胡杨说道:“丹东没有搞大规模的农业的条件。倒是适合精工细作,做精品农业。这个方向我们华夏科技会先尝试看看。如果可行,自然会推广。但恐怕您的任期内是看不到成果了。农牧业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我的答案就还是轻工业。”
  耿冠春说道:“轻工业,真的可以吗?”
  胡杨点头说道:“当然。首先我认为您对丹东轻工业的担忧是合理的。未雨绸缪也是应该的。和重工业相反,丹东的轻工业底子非常好。纺织和半导体都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其他的像电视机厂、钢笔厂、压力容器也都很不错。”
  耿冠春摆了摆手说道:“不用背书,这些我都比你更清楚。”
  胡杨说道:“那好,我说点实在的。丹东轻工业的问题不在产品本身。第一个问题是,单位本身负担太重。毛绢厂您应该了解吧。一个单位的厂办加附属企业有几十家之多。一个厂就养活了一个镇子。”
  耿冠春说道:“当然知道,咱丹东轻纺的头把交椅,市利税大户....也是一块啃不动的死面馒头。”
  很明显耿冠春也已经意识到了毛绢厂的问题。
  胡杨说道:“要改革,要减负,甚至要重组。否则要不了几年,毛绢厂就会被自己的附属企业拖垮。再过几年毛绢厂就会从利税大户变成负担大户。毛绢厂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夸张的说,九成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相似的问题。”
  耿冠春叹了一口气:“我们又何尝看不出这些问题。但要动却是困难重重啊。”
  胡杨说道:“没有一种改革是容易的。必然会触动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也必然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否则有为什么叫改革,而不是调整。”
  耿冠春轻轻点头。
  胡杨接着说道:“其实也可以什么也不做。毛绢厂这样的单位,至少还有五六年的好日子。之后还能靠吃老本再撑个四五年,再然后就重组,拆分,然后承包等等。又可以挣扎两三年。几万在职和退休职工,再加上几万家属到时候就....”
  胡杨没有再说下去,他说得已经够多的了。关于那个破产、重组、下岗、买断的九十年代,胡杨不想说得更多。即使是像耿冠春这样有远见的领导,也很难一下就接受那个‘惨烈’的九十年代。
  对胡杨来说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把他的提醒误读成了危言耸听。有远见且会思考的领导不多。胡杨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用力过猛而造成反效果。
  关于改革,胡杨知道不能心急。领导们需要时间来确认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还需要时间下决心去做,再然后是研究如何去做,最后才是着手去做。
  胡杨从来不会低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但同时也从来不会高估他们的工作效率。如果在耿冠春的任期之内,能将改革推上日程,胡杨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耿冠春思考了片刻之后,又说道:“那和对岸深度合作呢,你又为什么反对?”
  胡杨说道:“我不反对合作。作为一个边境城市,当然要发展边境贸易。我反对的是您说的深度合作。鸭绿江那边的情况比较.....应该说是不确定性太高,所以深度合作的风险极高。总之合作可以,但深度合作不行。”
  耿冠春沉思片刻说道:“我听说,你们公司在对面有一个合作项目。”
  胡杨毫不避讳承认:“对,是有一个项目。”
  耿冠春尖锐的问道:“那你们的项目算不算深度合作?”
  胡杨说道:“当然不算,一个投资只有几万块的项目怎么可能算深度合作。”
  耿冠春追问:“怎么才算?”
  胡杨说道:“要花很多钱和时间的项目就算。比如联合建工业园区,或者修一座新的跨江大桥,甚至一个开发区之类的。”
  耿冠春又思索片刻才说道:“虽然是边境,但咱们守着的是一个不怎么富裕的邻国,你认为这个边境贸易要怎么搞?”
  胡杨说道:“其实没什么难的。就是对岸缺什么我们给弄什么就行。他们的确不富裕,但还是有一些资源的。我们可以接受以物易物,他们的木材和煤炭都可以,另外还有海产品也可以进行贸易。将来也可以发展一下近海的联合养殖。”
  耿冠春又陷入了思考中。这次的时间比之前都长。
  思考过后,耿冠春说道:“照你这个思路,丹东的轻工业虽然在辽宁算好的,但面对边贸需求,还需要扩大品类和规模才行。这就是你说的方向?”
  胡杨说道:“是的。放弃重工业,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精品农牧业。就是我给您的建议。”
  耿冠春轻轻点头:“还是年轻人敢想啊。今天我的收获很多,要谢谢你啊。”
  胡杨也不客气:“谢,总要有点实在的谢吧。”
  耿冠春笑着说道:“昨晚上你那些实在的要求,王秘书已经跟我转述了。我在这里跟你交个底。只要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我肯定会给你们全力的支持。”
  胡杨赶紧说道:“那我也表个态。我们华夏科技一直坚持的,就是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
  耿冠春说道:“你不在国内这段时间,如果有什么事就让他们找王秘书。”
  胡杨点头:“好嘞。”
  耿冠春主动伸出手:“那我就祝你一路顺风,大事能成。”
  胡杨伸出手跟他握在一起:“那我就借您吉言。”
  辞别耿冠春之后,胡杨按原路离开了锦江山公园。此时时间也还不到七点,街面上行人依然不多。
  回想刚刚的对话,胡杨又品城出了几分其他的味道。这位看似推心置腹的耿冠春,也是有些自己的打算。今天那些话既是询问,其实何尝不是另一种表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