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工业教父> 第402章 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第402章 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补给舰出现了,但t8321号不是独自出现的。在方圆一海里的海域内,还有其他三艘真正的战舰。
  这三艘都是序列内的现役战舰。目测可能是一艘巡洋舰外加两艘驱逐舰。
  之所以说是目测。是因为三艘战舰虽然已经到了可以被看到的距离,但并没有清楚的表明身份。所以胡杨他们也只能通过战舰的外形进行粗略的判断。
  这三艘军舰出现的任务,推测大概率上就是为这都还没有服役的补给舰护航。
  既然他们没有表明身份,自然也就没人会多事的去追问,就全当没有看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与补给舰的对接是靠多组钢缆与滑轮组的配合完成。维京人号上赶制出来的设施,就是为了实现这个链接的。
  这次两船采用了最常用横向补给。补给舰和维京人号齐头并进,从维京人号左舷进行对接,然后进行补给工作。
  油料和补给送到维京人号上,也接走了十几件尺寸偏大的设备部件。
  从头到尾他们都只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使用了一次无线通讯。再之后两船都在使用旗语进行沟通。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被关注的可能性。
  在互相打出了再见的旗语之后,t8321就与维京人号分离。然后就在三艘军舰的护卫中,快速离开了这片海域。
  而得到了充足补给的维京人号也同样立刻开足马力,调转船头全速向另一个方向航行。同时还有一件事也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拆除刚刚用完的那套对接补给舰的设施。包括那份图纸在内,所有的痕迹都要彻底的抹除。
  虽然知道这样也只能让保密时间稍微的延长,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好好做。
  现在维京人号就不需要等待天气转好,可以直接按照之前计划进入近海海域。不好转运的大家伙都已经转走了,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有能力操作的。
  这么一来,原本无法确定的归期总算是有了盼头。
  这趟出门忙活了几十天,还真是想家了。这种感觉对于胡杨来说其实有点陌生的,主要是心里面有了个牵挂,心上人的倩影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晃悠,让他八爪挠心。
  上辈子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他是必须孤独的。除了心中的理想之外,他并没有什么必须要牵挂的人和东西。而这辈子,这些却在不断的增加。
  人是社会动物,绝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就应该是在人群中,有一些社会关系,有亲人朋友,有牵挂,有羁绊。
  胡杨上辈子那种孤独,是为了他的职业服务的。那会让他发挥出无限接近自身100%状态的能力。
  而这些被舍弃的东西是变量。会让人的状态产生波动,大多数时候是会让人无法发挥到理想状态。但也有小概率的意外,也是会让人发挥出超出100%状态的能力。
  这种影响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能让人一瞬间智商归零,也有可能会让人瞬间灵光乍现。能让壮汉瘫软在地,也能让年轻的母亲抬起汽车。
  这种影响是波动的,是极为不可测的。可能是正向的同时,但也同样可能是负面的。所以像胡杨之前的那种职业,都会选择更加稳妥且可以控制的那种模式。
  而到了这辈子,一切都变了。胡杨的这次生命中,有太多无法割舍的东西。
  这些东西会是羁绊,也会是动力。如何在这个天平上调整,就看胡杨自己如何平衡。
  转运的目标港口有两个,一个天津港,另一个就是自己家的大东港。上交的所有东西,都是转运天津港。那边接手之后怎么分,胡杨就完全不参与了。这次能亲眼见识到补给舰的真身,胡杨感觉自己的收获已经超出期待了。
  上交的设备主要是以加工设备为主,还有一小部分国内不容易搞到的材料。主要还是整体提升工业口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这些主要还是起到诱发和促进的作用。真正能产生质变的设备,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制造。
  留给自己的设备,更多的是与研发相关的设备。像小型的高精度加工机床、微观观察设备,高精度电子设备。还有碳纤维原料和芯片。
  这些还是给各个研究所准备的。从收入转化率来看,这些依然是长线投资。短期内是不会产生收入不说,反而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员。也就是说,胡杨自己在不断饲喂一头吞金巨兽。这头巨兽还在不断的吞金成长,然后胃口也变得更大。
  吞金和不是吸金,真的是压力山大。
  但这份压力是华夏科技必须要承受的。现在的投入是为了日后更大的收获。用个老套的比喻来说,就是想要把拳头打出去,就先要把手臂收回来。
  胡杨知道未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现在重点投资的都是这类需要长期积累的项目。包括特种陶瓷、特种合金、电子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积累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会开启超导、碳纤维、永磁等等尖端科技。
  其实胡杨最想要搞的是“芯片”和“稀土”这两大块。前者将是未来五十年内全世界最重要科技产品,后者则将从三十年后开始改变世界。
  胡杨为什么如此看重德国和北欧地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来那边将会出现一种影响全世界的设备,目前已经在北欧某地诞生雏形。
  这是一台恐怖的吞金怪物。光研发阶段就几乎让一个国家破产。不,确切的说是已经让那个国家破产了。已经无力在基础支撑那巨额的研发费用。
  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三个国家,在关键时刻共同注资54亿美元,才拯救了这个研究以及这个国家。
  那可是七十年代的54亿美元!
  作为参考,当年的小鹰级航母造价只有区区2.6亿美元,而企业级航母采用了核动力装置,造价也不过5亿美元出头,尼米兹级航母从1975年开始建造,价格也水涨船高,但第一艘尼米兹号只花费了6亿美元。
  54亿美元在七十年代的美国,足够制造九艘当时最先进的航母。或者是三个顶配的航母战斗编队。
  那是一个花费了天文数字巨款才喂出来的怪物。而当这个怪物诞生在世界上,它的吸金能力也是战略级的。
  它的诞生同样伴随着几千项专利的产生。这等同于为后人的追赶设置了几千个障碍。
  这种密集专利壁垒在近代科技前沿领域逐渐成为常见的情况。这让后来者的追赶难度几何级的提升。冲破壁垒很难,绕开更难。
  这个种数量级的投资,是胡杨现在还不敢想的。甚至于可能未来二十年内都没有能力想。所以这件事是要看一点运气的。因为靠正常的逻辑推演,真的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如果重要的领域,国家会忽视吗?
  当然不会,但需要面对内外两个方向的问题。
  外部的问题就是各种阻力和困难。所有人都明白这件东西重要,所以他们对于中国的封锁也会与重视程度成正比。那就不仅仅是搜集情报那么简单。还会更进一步的制造阻力,甚至主动进行破坏。这种情况不多见,但并不是没有先例。
  而内部的则是一种妥协的思想风向。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陷阱。
  能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花钱研究自己造呢?
  很多稍微有点短视的执政者,都会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轻轻松松的买买买。然后就逐渐从主动购买变成了被动的不得不买。
  因为通常这个东西都已经成为了工业体系或者民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这种东西,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这不光是经济问题,关键这将有可能变成安全问题。
  在这个领域,就算是胡杨这种带着未来记忆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仅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还知道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会被人卡脖子,而且是那种以摧毁我方支柱企业为明确目的的恶意攻击。
  如果胡杨的脑子稍微再狂热一点点,稍微再不理智一点点,就真的很有可能去把那个台设备给毁掉。
  胡杨真的有这个能力。毕竟,摧毁永远都要比建设容易得多。
  但好在胡杨守住了理智的底线,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么做了,那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了。
  不夸张的说,毁掉这台设备会让全体人类的科技进步至少停下十年。
  这个设备所制造的出的东西太重要了。为了我们使用的所有电子产品,都是以这种东西为核心的。
  不过好在还有缓冲的时间。这种情况是下个世纪的前十年将要过去的时候才开始显现。对于胡杨来说,至少还有两个十年来做准备。
  回到当下,胡杨跟随着转运的船一起直达大东港。至于天津港那边,也不需要胡杨操心什么。自然有人接手后面的事情。还是那个理由,从现在开始胡杨就和那些东西不沾边了。从一踏上土地开始,胡杨的心已经飞了,飞到心上人那里,恨不得马上就到她的身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