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席卷天下> 第446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

第446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

  交战历来需要足够的空间,参战的部队越多需要的空间就越广,要不然部队无法铺开全挤在一起,消耗的不但是时间还是物资。
  汉军在不断地调动,有效地掩护虎贲军的到来。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的骑兵,他们对加入什么战场比其它兵种有更多的讲究,像是着装轻便的轻骑还能在多坡地和丘陵区表现一下,具装重骑兵出于负重和列装耗费的关系根本不会去多坡地和丘陵区。
  棘津的黄河北岸比起南岸来说地形变得相对复杂了一些,濮阳郡大部分是平坦的地形,古来骑兵(战车兵)在濮阳郡的大规模交战次数非常多,但凡是读了一些史书的人都知道濮阳郡适合骑兵作战。大概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石碣赵军才会将濮阳郡定位为决战场所,可他们发觉要被合围后也是抓住机会后撤。
  棘津的黄河北岸是汲郡辖境,汲郡划分为六个县,除开北部的林虑县这个范围最大的县之外,像是修武县、获嘉县、共县、朝歌和汲县这个首府都是位处偏南在黄河沿线区域,充分表现出华夏历来建城必是依水而建的习性。
  汲郡南部地形平坦,为了形成军事防御目的,一些关卡似得军事重镇也就需要存在,例如位处汲县西南部的铜关,位处汲县西部的凡城,位处汲县东北部的枋头。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拱卫一郡首府之地,不至于让敌军利用平坦的地形来个长驱直入攻克一郡首府,致使首府失陷之后整个郡出现骨牌效应,也即是首府完蛋后最高长官被杀或被俘,失去最高长官后各地各自为战。
  汉军针对汲郡的征讨有几个步骤,先是桓温所部从汲郡西南部的荥阳郡北上,他们并没有耗费多大的力气就攻克了铜关。
  桓温所部能够轻易拿下铜关有历史原因。铜关不管是在东汉末年、西晋还是匈奴前赵时期都一直被重视,到了石碣统治中原之后,得说羯族人治国上面根本没有建树,生产力没有恢复半点不谈,一些重要关隘也根本没有顾及,导致的是铜关压根就没有修缮。
  其实不止是显得不出名的铜关,就拿进入关中秦地必经之地的几个关隘来说,不管是作为门户的潼关还是峣关,又或是备用关隘蓝田关,明明它们都拥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可是石碣赵国还真就没有想过要维持和修缮。
  真正的情况是,石碣统治下的中原,早先时期除开襄国周边有几个拱卫城池,后面在邺城大肆建设宫阙后又将几个城池列为屏障,要不然石碣统治阶层也仅是重视边境的几个要地,其余地方基本是被忽视。
  桓温所部拿下铜关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迅速攻取了汲县这个首府之地,连带周边的获嘉城和共城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取。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依然是与石碣的统治思维有关,石碣带着十足的胡人特色,非但不重视城池还有意致使各处城池荒废,真的有要将中原变成一个牧场的架势。
  后面桓温所部进军到了朝歌才被挡下。朝歌位于棘津北部,那个时候石虎是亲率大军在濮阳郡的白马,出于对退路的重视才会选择在朝歌屯兵驻防。这个举动也真的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桓温所部被挡在朝歌,才有了后面石虎先撤军到枋头,最后更是安然退却回到邺城。
  第二批由西南部北上的是谢安所部,他们是从河内郡杀进了汲郡,先是攻克修武,又重夺因为桓温所部受困而被石碣赵军光复的获嘉、共县和汲县,更进一步将凡城也是拿下,全面地清除掉朝歌西部的石碣赵军,为救援被困的桓温所部打下基础。
  谢安所部稳固后路,他们是扑向了棘津西北部的百里之外,变成从北而南地一种攻击路线。会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棘津、枋头和朝歌的石碣赵军数量太过庞大,尤其是棘津和朝歌一线几乎是挤满了石碣赵军,他们要是直接从西部驰援被围的桓温所部必然也是要陷进去,不如从北而南拉开足够的空间,牵扯石碣赵军北上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迂回路线可供选择。
  事实也证明了谢安选择的驰援方向正确性,他们由北朝南攻击的方向给石碣赵军造成极度的威胁,李匡那边在锁阳城取得优势,又是徐正率军进入阳平郡,三个方向的汉军直接迫使石虎放弃待在前线龟缩回了邺城。
  目前汉军的布置情况分为几个部分,谢安所部是处于西北部,李匡所部从阳平郡的繁阳做出进逼魏郡内黄,冉闵则是率主力处于棘津区域。
  石宣所率的石碣赵军,主力部分驻扎在枋头,杂牌依然是将桓温所部围在朝歌。又有曹伏率领一部分石碣赵军充当外围,这一批石碣赵军身处的位置在朝歌北面百里开外,可见是针对地处战场北部的谢安所部。
  汉军近期的动向分为三步走,首先是策应石碣赵国境内逃民的部队南撤,随后是最北面的谢安先率军做出向棘津靠近的机动。前面这两步都是在拉动和牵着石碣赵军做出相应变动,第三步就是在将石碣赵军拉伸,使石碣赵军被迫做出调动,各支军队变得松散,为新组成的北伐兵团创造交战环境。
  以冉闵为主的北伐兵团将会由五万禁卫军和八万野战部队组成,也就是后面只会有这些部队向北进攻,其余部队不管是不是还在战场或是周边,除开北伐兵团之外的部队就会进入到就地戍卫或是后撤平叛的阶段。
  石碣赵国对汉军的动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石虎有什么考虑暂时不清楚,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石宣想的绝对简单。
  “被围的汉军必须消灭!”看着相貌稚嫩的石宣却是满脸狰狞:“他们近期发射的箭矢越来越少,可见军需将要消耗完,派出更多的杂兵强攻,以人命换箭矢,争取早一日消耗光他们的箭矢,为总攻奠定基础。”
  石宣口中的杂兵是杂胡和晋人,实际上位处朝歌周边的大部分石碣赵军也是由杂胡和晋人组成。
  石虎挑起种族仇杀,石碣赵国境内各族胡人屠杀晋人的同时,亦是接到命令抓捕晋人到前线,出现在桓温面前的就成了以晋人为主力的杂牌被驱使着强迫进攻。
  石宣的判断是来自张群等石碣的高层官员。这一批石碣的官员会出现这样的判断是根据常理,从汉军的调动情况,加上各地的种族仇杀,不能说他们太蠢太笨,是碰上了一个根本不能用常理来猜度和判断的国家。
  朝歌的石碣赵军想要抓住机会消灭桓温所部,冉闵十分配合地继续为即将开始的攻击拉伸足够空间,被围的桓温则是真的急了。
  “怎么会呢!?”桓温说的是箭矢情况,他已经从石碣赵军的刻意宣扬中得知外围汉军在后撤的事情,将信将疑的同时本部的箭矢供应出现了状况,不知道是刘彦做出的调整,首次有些惊慌失措:“不可能啊!”
  条攸这个长史却是极为肯定地给出答案:“战地的箭矢生产已经停顿。按照储备量和消耗情况来看,三日后就会见底。”
  “不应该啊!”桓温真的感到难以置信,他脸色异常难看地沉默了良久,问道:“粮秣?”
  “粮秣充足。”条攸的长史身份管的事情挺多,其中就包括军队后勤。他用着猜测的语气问:“外围援军后撤应该是真的,箭矢供应出现问题,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大事?”
  因为是被围困的现状,桓温和条攸其实是不知道各地爆发种族仇杀的事情。信息量决定一个人的思考方向,桓温在怀疑自己成了弃子,条攸其实也是有类似的忧虑。
  条攸的恐慌情绪比桓温还高,他的想法比桓温更加直接,他们这边的士卒超过七层是整编自原来的冉氏秦国,不管是亲疏有别,还是出于削弱冉氏秦国的影响,种种的现实之下,汉国中枢放弃他们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两人是位处中军位置的大帐商谈,离得远远还能听到喊杀之声,比较诡异的是喊杀用的都是汉语。
  “吾不相信王上会放弃我们!”桓温抛开了惊慌与失措,像是要说服自己一般地道:“汉军从未有过被成建制消灭的事例,我们不会是第一个!”
  条攸蹙眉默然不语,要真如他猜测,他们成为弃子的可能性无限大,毕竟比起日后国家的平稳,一支部队被成建制消灭又算得上什么。
  桓温心烦之下不想再多谈,是游走在各条战线鼓舞士气,向将士亲口明言石碣赵军传播的消息为假,众将士应当众志成城。
  被围汉军因为箭矢突然间断掉供应,必需控制箭矢消耗之下,又有石宣发狂驱使强攻,之前汉军还能将战线保持在营区之外,没想到仅是一天过后第一道营区已经成为战场。
  战局的新变动极大刺激到了石宣的热情,他无视掉仅是一天就产生的两万伤亡,更加疯狂地驱使麾下的杂兵从四面发动攻坚。
  桓温要破除石碣赵军传播的谣言,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实际上谣言真的影响到了麾下将士的士气,尤其是第一道营区变成战场之后,底气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下降。
  到了战局发生新变动的第二天,张群又有了新的心理攻势,向被围的桓温所部传播,说是冉闵因为发动叛乱被斩杀,汉国中枢因为他们大都是出身冉氏秦国的原因已经放弃救援,有意让他们被消灭在这里。
  一方面传播似是而非因为被困难以证实的谣言,另一方面张群也向石宣发出劝降的建议,按照他的原话就是:“被困的汉军真的投降就是赚到了,不投降也能更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
  石宣对张群的信任度很高,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建议。
  出身冉氏秦国的人基本对冉闵会有一定的认知,由石碣赵军传播的谣言一到,条攸还真的是被吓惨了。
  根据条攸对冉闵的理解,深深知道冉闵还真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他知道的冉闵是以为雄心勃勃的英豪,冉氏秦国的自行瓦解不过是冉闵迫不得已之下的一个蛰伏措施,而这个也是原冉氏秦国高层不公开的秘密,差别是到了后面了解汉国的真正实力后他们内部又自行分化。
  【不是没有可能呐!】条攸是极度的焦虑,想道:【我不说,不代表其他人不说,一旦有谁向王上坦白,永曾真有可能不管不顾地叛乱,那么王上将援军撤离,要借石碣之手歼灭这股大分布是原冉氏秦军的部队,不是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人真的不能胡思乱想,尤其是身为高层更不能轻易慌张和失去信心,桓温在极力地支撑,问题是对那些由冉氏秦国整编过来的将士对条攸有更多天然上的亲近,条攸有了异状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将士的想法。
  人心一乱,挺一挺就能挨过去的艰难就会变得难以为续,直接导致的是他们的第一道营区仅是一天就陷落,整体局势更是直转急下。
  桓温想要破局,独自冷静一下总算想起有一些俘虏,亲自审问才得知天下大势。
  “石虎挑动各族仇杀,各地胡人暴起不断。”桓温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冷静下来的心思却又乱了。他几乎是铁青着脸对条攸说:“这就能解释清楚了。援军真的在后撤,他们要撤回国内平叛。”
  “我们的真的被放弃了?!”条攸刹那间就是变得脸色灰白,颤音道:“那么永曾叛乱的事……”
  “那个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桓温脸色铁青,表情看着却是无比的坚毅:“不管局势怎么样,吾哪怕是战至一兵一卒,乃至于是战死疆场,亦是绝不投降!”
  条攸之前又不是没有在石碣效过力,其实已经对石宣的劝降有所动摇,一看桓温尽管绝望却表现出抵抗到底的坚定意志,刹那间不由呆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