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下军令状
东阳市第一纺织厂的办公大楼,恢弘气派。
这是五年前,省里最后一次拨款而建。
那时候,纺织厂还是省里的龙头企业,在东阳市更是第一纳税大户。
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市里领导上任,第一个考察地点,肯定是第一纺织厂。
那时的厂子,真是风光无限。
不过,随着改革来临。
省里不再给厂里拨款,从那以后,厂里的所有用款,都要去银行贷款,自负盈亏。
顶层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分呛人。
厂里最上层的九位领导,齐聚会议桌前,都在皱眉吸着烟。
会议室四周靠墙的位置,一些年轻人坐在小板凳上,拿着钢笔和本子,记录着领导的会议内容。
今天的会是关于积压产品销售的专题会。
由于流动资金见底,厂里举步维艰,现场气氛很压抑。
“老黄,你上次不是说,江北市有些关系吗,怎么没人来订货?”
老厂长董青山今年已经五十八岁,头发大部分已经变白。
他看着主管销售的副厂长老黄,开口问道。
“唉,我战友本来是主管采购的,已经确定要订购一批。。”
“可是我战友的上级验货之后,却说咱们产品太过落后,没人愿意要,所以不订了……”
老黄郁闷的说道。
他卖了好大的面子,才求来这次机会。
可是自己的产品不过硬,这有什么办法?
“就因为产品不行,我的老脸都丢尽了!”
老黄一脸愤恨的看向了对面。
“啪!”
“黄立,你狗日的什么意思?你卖不出去货,难道是我的问题?”
主管设备的副厂长姜大海一拍桌子,指着老黄鼻子骂道。
姜大海没什么文化,一身草莽气息。
但是他酒量大,吃的开。
姐夫还是省里工业局的领导,所以牢牢占据着油水很大的位置。
厂里设备的采购,一直是他负责。
厂里每况愈下,工资都要开不出来。
可是他家不仅盖了小洋楼,还买了进口的皇冠轿车。
姜大海心黑敢贪,几乎是全厂人的共识。
不过,碍于他的权势,却没人敢出声。
见老黄将毛头指向了自己,姜大海顿时火了。
“姜大海,你嘴巴放干净点,不就是仗着有门好亲戚吗?我不怕你!”
老黄也是堂堂的副处级干部,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两人越吵越凶,直接撕破脸。
“够了!这是厂委会,你们成何体统!”
老厂长董青山虽然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可是威严还在,两人气哄哄的各自回到座位。
其他几个高层,各怀心思,都没有说话。
“行了,今天就到这,大家回去都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救厂子!”
董青山揉了揉眉心,宣布散会。
众人纷纷外外走。
这时,赵钢带着李峰,走了过来。
“黄厂您好。”
“周工您好。”
赵钢打着招呼。
他算是董青山一手提拔的老人,可以直接来找他。
李峰有自知之明,当自己是个透明人。
不过,在他看到姜大海之后,眼神却一凝。
就是这个姜大海的儿子,在追求秦晓玲,导致自己被退婚。
自己父亲发现问题的账目,也是姜大海进行设备采购的帐。
恐怕,自己父亲的车祸,还有自己从财务贬到车间,都是他的手笔吧?
对自己这种“废物”还要赶尽杀绝,姜大海真狠啊。
仿佛感受到了李峰的目光,姜大海那对三角眼瞪了过来。
不过,姜大海眼高于顶。
对于李峰这种小角色,他根本不认识。以为是走了赵钢的关系,来跑门路。
偌大的会议室里,只剩下董青山一人。
赵钢敲门之后,走了进去。
“厂长,这个年轻人叫李峰,他对于产品销售,有点想法。”
赵钢一指李峰。
“董厂长,您好。”
对于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厂长,李峰还是尊重的。
然后,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董青山喝着杯中的浓茶,眼睛越来越亮。
等李峰说完,他顿时笑着点了点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董青山这一生,跌宕起伏,曾经无比辉煌,经由他手起死回生的大型企业,就有好几个。
一次跟上面激烈的冲突,却导致他的上升势头停滞了。
这两年,随着退休临近,还有姜大海的强势,他几乎被架空了。
可是,他却不愿意让厂子,在自己的手里垮掉!
“年轻人,放手去做,成了功劳算你的,败了责任算我的。”
董青山目光灼灼。
“是!”
李峰两世为人,见过的人中龙凤也不少,向董青山这样大气的领导,他由衷的敬佩。
得到了尚方宝剑,李峰立即去了趟仓库。
国企的办事效率虽然低,但是规章制度非常正规。
仓库里,袜子和毛裤等货物,都整整齐齐的储存着,没有丝毫损坏。
李峰随意检查了几件,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老毛子们都是粗人,而且轻纺品奇缺,只要运过去,肯定不愁销路。
董青山给李峰开了个便宜行事的安保员。
这个年代,领导私人的安保员,比公文都管用。
要是换了别的年轻人,拿到厂长的安保员,肯定要飘到天上去了。
不过,李峰却选择闷声发大财,低调做人。
他没有声张,去人事科,办理了出差假。
然后又向赵钢提出了几个条件。
第一,就是弄到火车皮。
现在全国运力紧张,去老大哥的专列,每人携带的东西,不可以超过三十公斤。
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老厂长的人脉了。
第二,就是要制定正式合同,产品由自己全权代理。
第三,就是把提成份额,明确写在了合同里。
赵钢听着这三个条件,觉得第一还好理解,第二第三条完全没必要。
厂里既然发话了,还能反悔?
不过,李峰却依然坚持,不答应这些条件,他就不接这个活。
主要是,他太了解这时代的企业了。
三角债,罗圈债,甚至赖账,扯皮的事情,数不胜数。
厂委会可不是铁板一块。
到时候自己把事情办成,厂里其他领导反悔,自己拿不到应有的提成,那可哭都没处哭了。
见李峰如此坚决,赵钢只好去找老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