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874章 战略支援

第874章 战略支援

  听了这话,苏莫差点儿没吓尿了,因为他胳膊上也有个伤口,这要是因为高原气候交代在这儿,那冤不冤呀。
  正所谓理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管他以后是不是洪水滔天,苏莫可管不了那么多了,把自己的小命保住最要紧。
  于是没等医务官把事情汇报完,苏莫便迫不及待的对一旁的sb简易机场的指挥官嚷嚷道:“赶快联系后方的直升机部队,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没有义务坚守这里,我们要回去,让后方的指挥官赶快派直升机接我们,保护我们,就是保护新闻自由。”
  sb简易机场的指挥官被苏莫没来由的一番抢白弄得有些迷糊,心说这位刚才还信誓旦旦要坚守一辈子的,准备死磕到底的高级记者怎么突然就变卦了?
  但不管是何原因,这事儿他可做不了主,因为他这个指挥官从属于陆军,背后一百公里外的高原直升机中队则隶属于空军。
  陆军想要联系空军中间要经历师部、军部、军区陆军参谋部转军区空军参谋部,然后是空军联队、大队最后下发到后方的高原直升机中队。
  整个请求过程复杂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时候根本就没啥效果,往往一个简单的事情在两个兵种相互扯皮中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就算苏莫手眼通天,让两个兵种相互妥协,派来了直升机,难道就能顺利的离开sb简易机场?
  如果这么简单,他这个指挥官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伤员憋屈的死去?
  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
  sa315b“美洲驼”直升机,是可以飞到一万米的高空,也曾经在海拔七千米的高原上救过人。
  但那基本上是为了应对特殊任务而做了减重改装的机型,如此才能减轻发动机的负荷,实现理想的指标。
  更何况,sa315b“美洲驼”直升机通常的救援也并非其他直升机那般把人拉到座舱里,而是用吊篮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即可,就好比人在水里憋气一样,提上一口气拼上一把,总是有点儿作用,但持续性不强。
  这根sb简易机场的情况根本就不一样,背后的高原直升机中队虽然相距只有80公里,却在海拔3300米的平地上,在这个尺度上sa315b“美洲驼”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只能满足驾驶员加250公斤的货物的程度,到了海拔5000米,发动机功率衰减的更加厉害,最多只能满足直升机的空载起降。
  如果把油门拉满到是能多带一个人,问题是这种状态下,sa315b“美洲驼”直升机连10公里都飞不动,没办法,实在是该机型的发动机满足不了长时间的暴力输出,真要这么干了,除非直升机驾驶员对生命没了指望,准备玩儿一把天葬过过瘾。
  所以,苏莫的要求无论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理论探讨,都不具备可行性,唯一的指望只能回到屋子里跪在地毯上拜一拜神牛,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正因为如此这位sb简易机场的指挥官只能脸色古怪的看着苏莫,那意思很明显,问我没用,赶快去问神牛吧。
  苏莫看懂了这位指挥官想要表达的意思,忽然有些愤怒,脸色也变得颇为不善,想要喝骂两句,可还没张口便觉得胸口一阵的气闷,然后便觉得呼吸不畅,眼前发黑,就在他的意识完全丧失前,耳畔传来一阵惊呼,似乎听到了那些官兵们在惊讶的叫嚷:“黑鹰~~是东方某大国装备的黑鹰直升机~~~”
  “果然是黑鹰直升机~~~”在眼皮闭上前,苏莫轻声呢喃了一句,似乎终于对东方某大国的直升机型号释然了……
  ……
  s—70“黑鹰”直升机,的确出现在sb简易机场对面的高原雪山上,一共四架,分成两组分别前往神仙湾哨所临近的天文台哨所和三里营哨所,将所携带的救援物资运上去的同时,接下来一部分困在上面的驻军战士。
  等四架“黑鹰”直升机离开后不久,四架直—12直升机同样分成两组,奔赴两个哨所,待四架直—12直升机消失没多久,又有四架之前出现在神仙湾哨所的那种比直—12大上一圈的直升机运载着换防部队和物资飞抵两个哨所。
  如此在天黑前,三个受灾哨所的伤员、被困人员全部转移出去不说,还补充了大批的救援物资、高原专用帐篷、燃料、药品是食物以及至关重要的换防部队。
  由于在短时间内多批次,多架次的人员物资输送,导致三个哨所是异常忙碌,可相比三个哨所,那座在喀喇昆仑山东麓训练场内临时开辟的野战机场内,那才叫一个热火朝天。
  只见一架架直升机满载人员和物资腾空而起没多久,之前运送物资的回来的直升机便带着被螺旋桨卷起的雪沫子朝着制定区域落下。
  与此同时临时成立的地面引导小组不停的用空地电台呼喊,片刻后,一架造型怪异到丑陋的四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在空出的简易跑道上降落。
  旋即打开机头连接锁,抬起机头,液压装置缩进起落架,一棒子地面人员赶紧上前,在并不熟练的配合下,将一架折叠了螺旋桨的s—70“黑鹰”直升机缓缓拖出来。
  随后几名地勤人员冒着寒风将s—70直升机的螺旋桨展开,然后检查,加注燃料,先一步抵达这里的驾驶员迅速钻进驾驶舱,待物资装满后,立即启动升空,朝着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飞机……
  在简易机场上忙碌的官兵们到不觉得什么,反而各部门、各军兵种因为沟通和协调上的生疏还觉得不满意,努力的减少层级的制约,打破指挥体制上束缚,反倒让野战机场更像战场。
  然而位于数公里外,密切关注这一切的各国军事观察员却看的是目瞪口呆,这才多长时间,东方某大国就在地震受灾前沿开辟了稳定的空中运输通道,这也就罢了,问题是那种多机种、多批次的前沿运输能力似乎就没有尽头。
  以至于不少军事观察员都觉得自己身处的不是在东方某大国,而是美国或者前苏联,没办法,实在是这种强有力的战略支援能力套在东方某大国身上实在是有些不真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