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收割国内全部奖项
江书影看过剧本,对这部电视剧非常有信心。
这个话题,也是目前国内电视剧行业没有深挖的,非常有爆点。
为了做好这部电视剧,江书影甚至主动做出了一些牺牲。
比如女主角。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做《三十而已》,讲述了三个三十岁女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三个角色,所处阶层不同,个人情况不同,从三个方面几乎是无差别覆盖了当前女性所能面临的各种状况。
这其中,真正的女主角,是有争议的。
剧本里,奢侈品店销售“王漫妮”的戏份更重。
但从主线上来看,家庭贵妇“顾家”的戏份却更加完整。
看一部戏,一个角色是不是主角,有很多种看法。
地球时期,《三十而已》的各种官宣、剧照,包括演员的咖位、名气,都是“王漫妮”这个角色是女主。但实际上,这个角色的可塑性十分有限,而且有一段剧情注定会受大众诟病。
甚至于,后期这个角色会有一些脱离生活,不管是和财务自由的海王在一起还是最后放弃所有去留学,都并不能引起大众共鸣与认可。
所以,这部剧在戏份、和观众的认可度中,“顾家”才是真正的女主角。
甚至,普通白领“钟晓芹”的戏份因为贴近生活,加上有高朝有反转,其实也比“王漫妮”要出彩一些。
不考虑演员的话,三个角色的位次大概是顾家、钟晓芹、王漫妮。
当然,地球时期,因为江书影影响力毕竟在,其他两个人人气比她差太远,所以成了顾家、王漫妮、钟晓芹。
由此就可以看出,顾家这个角色的出彩性,居然超越了咖位的压制。
江书影出道这么多年了,跟许远一起合作过好几次,也因此拿过视后,在电视剧方面早早跨入超一线。这样的人,不会选剧本吗?
显然不是。
但为了吸引丫丫参与这个项目,江书影这个制片主动把“顾家”这个角色让了出来。
丫丫和地球上出演这个角色的“童谣”的咖位可不同。
在这里,丫丫本身也是不逊色于江书影的咖。何况丫丫可没有童谣那种无人能洗的黑历史,也没有地球时期的婚姻问题,前途更好。
若非如此,丫丫今天不一定会过来的。
“总的来说,我很看好你们这部剧。”许远开口道,“这部剧我打算去冲击明年的电视奖项。当然,秦浩那部《隐秘的角落》也是一样。”
“真能冲击奖项吗?现在疯行的情况……”江书影倒不是不相信许远,实在是许远描绘的过于乐观了。
现在大家都在围猎许远,许远到处凑破烂阵容拍电影、拍电视剧不说,居然还想要凭借这些作品拿奖,这真的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了。
但凡换个人,江书影说不定都要开嘲讽了。
“当然能冲。”许远皱眉算了一下,“三部电影,今年的金鸡和百花上肯定要拿走一半的奖项。你们这两部电视剧明年应该也能做到这个水平。”
“我之后还会组几部网剧,用来收割流量,捧一些新人出来。”
“原本呢,圈子里都是朋友,我不好老是连庄。以至于手握偌大一个疯行,有那么多优质的资源和艺人,拍摄作品的时候却要犹豫再三。”
“大多数时候,我都尽量保持电影、电视剧、综艺、晚会交叉的工作模式。也不敢让柠萌她们大规模连续拍摄。不然奖项、曝光、流量都被疯行卷走了,圈内其他朋友怎么办?”
“大家都要养家糊口,都不容易,一人红一两年是最好的。”
“但是现在嘛……”许远笑了,“我准备控制一下疯行之外的奖项数量了。”
狂!
好狂!
这是毛晓瞳对许远的唯一印象。
单从许远温和的笑容里,你永远感受不到这一点。
这就是大佬的魄力吗?
也是毛晓瞳年纪小,全然不知道,现在的大佬许,当年出道的时候也是人狠话不多,一拳撂倒好几个的狠角色。
许远说的其他几部网剧,主要是《摆渡人》和《相爱穿梭千年2》。
前者是用来捧一些疯行的新人,后者则是用来便宜魏达勋以及疯行接收的在宝岛那边发展不顺从而转到内地的艺人雪芙。
不得不说,魏达勋也是一个狠角色。
明明现在许远这边情况这么糟糕,他有榭娜提携,完全用不着赶这种时候来冒头。
但魏达勋知道,现在的娱乐圈不好混,靠已有的关系,他能保持二线的热度,但很难真正的出人头地。熟悉他的人知道,他虽然是谐星出道,平日里大都担任小老弟和搞笑的角色。
但骨子里,魏达勋是一个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他不会接受自己永远只是一个丑角。
所以他必须赌。
赌许远一定会站起来。
赌许远在全娱乐圈的围殴下,可以突围,可以成为种花娱乐圈之王。
赌赢了,他未来超一线都可期。
赌输了,滚回开本当一个常驻小小主持也就认命了。
……
许远在准备,其他各家也没有停歇。
舒家影视一口气立了三个项目,两部电影,一部电视剧。
企鹅上了两部网剧。
爱艺投资了两部电视剧,自己也正在拍一部网剧。
阿里麻麻影业也投资了三部电影,两部电视剧,两部网剧。步子扯的最大,因为财大气粗。
整个内地娱乐圈,一瞬间仿佛爆炸了一般。
每天前二十的热搜都极具含金量。
什么“榭娜微信登不上去”、“邓朝修了眉毛打不开手机”、“孙红雷长的像牛头梗”之类的,想都别想占据这种黄金地段。
哪怕热搜前五十,几乎都是大风大浪。要不就是这个组开机了,要不就是那个组官宣了,颇有一种百废待兴的感觉。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某些特殊年份掀起的建楼狂潮。
最后血本无归的,数不胜数。
娱乐圈中不少有远见的人都不用想,就能猜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不知道这个行业又会如何。起码,现在叫嚣着搞事情的那些企业,有一大半都会被市场淘汰。
顶流之所以是顶流,不是因为他们被叫做顶流,所以很牛逼。
而是因为他们很牛笔,然后才被叫做顶流。
关于这一点,现在的圈子中显然有不少人都搞错了。
管他几斤几两,都喜欢先打出顶流的牌子。
结果,还真的有公司吃这一套,花天价到处挖顶流。挖空了大半个疯行,疯行的长线发展固然受损,但短期内也收回了一笔培养金和违约金。
这些人,在疯行确实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但在其他公司能够创造多少,就很玄妙了。
你之珍宝,我之垃圾,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