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铁血雄主> 第425章: 济世之论

第425章: 济世之论

  各道封赏令传下去之后,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而当各地官员将钱财和抚恤之物送到阵亡兵士家中时,那些兵士的妻儿父母都感激万分。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当兵只是为了有口饭吃,偶尔能领些俸禄就很不错了。
  汉军兵士不但领双倍俸禄,死后还能得到抚恤,这些都是汉王的大恩呀!
  各个兵团在招募兵士时,百姓的热情非常高。再加上学子们的宣传,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无上光荣,就连其他州的青年,也来到汉王领地参军。
  刘琮议完将士的封赏和将领的调派之后,本想带着妻子儿女出去游玩,可听说管宁来到了洛阳书院,于是马上过去。
  “不知王爷到来,草民有失远迎,望王爷恕罪!”管宁看见刘琮,拱手行礼。
  “幼安公乃当世大儒,能来洛阳书院,本王当扫榻相迎,今日才来,实在有所怠慢!”刘琮也向管宁拱了拱手。
  刘琮仔细打量管宁,只见他大约三四十岁,头发胡须有些花白,一身儒士长袍,一尘不染,双目炯炯有神。刘琮在看管宁的同时,管宁也在看刘琮。
  片刻之后,两人来到管宁的住处,分宾主落坐。
  刘琮发现管宁的案桌上放着好几本新书,《诗经》、《尚书》、《左传》、《史记》以及刘琮与曹操的诗集。
  “听闻幼安公在辽东时,曾为学子讲解《诗经》、《尚书》,这些都是我大汉的经典,然时间长了之后,理解和认识都会发生偏差,误传先贤之义,还望幼安公能为书院学子解惑啊!”
  “王爷印制新书,乃千古之盛事,所有学子的幸事,能为学子讲学,乃是草民平生之愿。”对于讲学,管宁是不会拒绝的。
  管宁与庞德公、司马徽等人一样,非常博学,客套之后,两人开始探讨百家经典。
  通过探讨,管宁对刘琮的认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琮对百家学说,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有很深的见解。
  也就是说,刘琮对百家经典,不止是学习,而是有很深的研究了。
  管宁曾自诩自己精通百家,对儒家经典更是见解独到。可是今天,他发现,和刘琮相比,自己有时就是一个学子。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刘琮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说得无比透彻。
  看着刘琮二十多岁,显得还有些稚嫩的面容,管宁觉得这太不相称了。有这样见解的人,应该是曾经的郑玄、马融等,也应该是年过半百呀!
  “汉王乃是天命所归之人,非寻常之理能解释的。”管宁最后在心中认定了这个结论。
  “幼安公,你对医家之学也有研究?”刘琮看到管宁的案桌上竟然有一本张机的《伤寒杂病论》,惊奇的问道。
  东汉并非像西汉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尤其到了乱世,人们对兵家和墨家的学说更是推崇。可是医家例外,士子们对学医者都很不屑。
  “不瞒王爷,我以前也对医家不屑,认为那只是小道,并非大理。然王爷的医馆,改变了我原有的认知。”管宁一边说,一边向刘琮行了一礼。
  “幼安公去过医馆?”
  “王爷的医馆,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上古神农氏尝百草,开创医家先河,无数圣贤努力,方有我大汉盛世。今王爷创办医馆,解除百姓疾苦,堪比上古圣贤。草民代百姓谢王爷之大恩!”管宁说完,向刘琮行了一大礼。
  “幼安公快快请起,本王不敢当!”刘琮急忙伸手,扶起管宁。
  “王爷挡得起,自黄巾之乱,朝纲凌迟,诸侯并起。跨州并郡,搜刮钱粮,招兵买马,争霸天下。而王爷之医馆,耗费许多钱粮,为百姓治病,为学子传授医道,却分文不取。若是王爷用此钱财,不知可招募多少兵马,如果那样,恐怕这天下已经让王爷一统了!”
  “幼安公说的没错,然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本王手持三尺青锋,率有志之士,争霸天下,乃是不忍社稷沦丧,庶民倒悬。而若是为了争霸天下,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本王不为也!”
  “王爷高义!”管宁再次对刘琮无比钦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此乱世,我皇室之过也,平定乱世,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我之责任也,纵然前路再艰险,纵然是粉身碎骨,我亦不会退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管宁默默念着刘琮说的这两句,“王爷天命所归,所说皆至理真言也!有王爷在,真乃天不亡我大汉,草民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草民曾与张机和华佗谈论过,二人皆说,他们所医者,只是百姓的小病小伤,而王爷所医者,却是这大汉天下的病与伤啊!听王爷一席话,果真如此!”
  “其实我与元放和仲景所做之事,意义相同,医者父母心,而治理天下,也要有父母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并无两样。比如仲景这本《伤寒杂病论》,后世之医者只要见到此书,便可将顽疾伤寒治愈,从而救治很多人,这难道能说是小道吗?还有元放的《麻沸散》,用缝合的方法治伤,也将开创医家独特之法,既是救人,也是济世呀!”刘琮又看了看管宁,“将领平定乱世,剿杀叛逆,是济世,先生教化学子,传往圣之绝学,是济世。就连百姓种田,商贾经营,也都是济世,这便是先贤所说的民以食为天!”
  “草民受教了!”管宁语气非常诚恳。
  两人谈论了足足两个时辰,直到红日偏西,刘琮才离开。
  与管宁的探讨,刘琮心情非常好,大贤果然是大贤,自己的一些思想,尤其是关于济世的思想,若是其他人,可能很难接受,但是管宁,很快便接受了。
  刚回来府中,史阿来报,工部尚书王璨已经在书房等了好一会儿了。
  王璨来,必然有新的东西制作出来,于是刘琮又匆匆去了书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