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认知突围:如何提升“底层算法”?
现在是一个连傻瓜都会努力的时代。没有思考、没有总结的努力是不会带来回报的,反而会让你越来越累。只有少数人才愿意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达到自己的目标。
时间观:学会把你的一份时间卖5次
1
把你的一份时间卖5次,我在之前出版的书《从零开始做内容》中提到过,在这里之所以要重申,是因为对我而言,这个底层逻辑真的很重要,而我的那本书也帮助很多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同时,我发现,其实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偏差。针对偏差,我想就一些关键问题做一些补充。
把一份时间卖5次,简单来说,你需要搭建自己的飞轮系统,有了飞轮系统才能产生飞轮效应。
因此,首先要有个主业叫启动轮。
之前有一个机构找我合作,开设一门培训课,前期需要有几节引流[7]课。对方找到我说,你按照我们之前写好的文稿录制一遍,之后可以把这个视频放5次、10次甚至100次。这样我们让你录制一次,你花一份时间,就能卖很多次。这看似符合我把一份时间卖5次的逻辑了,其实不然。
我说,既然我们要做,为什么不直接给大家上课?
所以,我这些引流课都是现场录制的,甚至找了同行业的朋友一起给大家做分享。通过这个方式,我把本来特别枯燥、尴尬,甚至可能都起不到引流作用的内容变成了很有氛围的分享,甚至还有好几位学员找我做个案咨询。
这就是我想说的把一份时间卖5次的关键点,你要打造好自己的启动轮。
2
我和很多学员聊过,聊完以后,我非常鼓励大家把聊天、复盘的内容,或者我让他们深入思考的内容写下来,以后做分享。
把内容写下来,你可能第一次就能卖出去,很多人可能因为内容开始欣赏你。
写下来以后,还可以再做一次分享。因为别人看你的文字,有时候无法和你产生共鸣。你可以建一个微信群,或邀请朋友参加一次线下聚会,然后再分享一次。
你向别人分享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信息增量。一开始你获得的内容是1,然后你结合别人提供的信息再去与其他人聊,这时候你获得的内容是2,内容在不断扩充,你对这件事的理解在不断加深。
写作和分享本来就可以把一件事变成很多份,这样你最少能卖出去5次。
你分享完以后,把分享的内容录音,可以再送给身边的朋友,这又是一次“出售”。
3
每一次参与一件事情之前,如果你发现做这件事不能让你卖5次,那你就可以考虑用更高效的方法来做,或者安排别人来做。
相反,如果你发现这件事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可以实现一份时间卖5次,那么这件事可能就值得你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把这件事做好,可能会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启动轮。
大部分人只会以眼前的回报来评估价值,比如可以带来多少薪水,或者觉得老板只给这么多钱,我就干这些活就足够了,但其实这样可能会让你失去训练机会。
做一件事时,要跳出公司KPI(关键绩效指标)的束缚,将它放到自己的人生里来看。如果一件事可以带给你高价值,哪怕多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做,从长远来看,也绝对是节约时间的选择。
尽早全力以赴,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启动轮,你的时间价值会远远超过同龄人。并且因为你的启动轮更有意义,你也能更早地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思维落地:打造你的启动轮
打造你的启动轮,你需要了解自己手头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以及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关注哪些方面。
1.从你的工作和接触的人里做评估,你现在在做的事情,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好?行业里的专家们是如何做出自己的代表作品的?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做出类似的东西?比如,你是一个短视频编辑,那么你是否可以先尝试做出点赞量超过50万的短视频。
2.你需要多留意自己的思考角度。比如,看一部电影,有的人希望自己可以向朋友介绍这部电影,他可能适合做电影解说员;有的人喜欢看电影画面,他会留意布景、灯光、镜头衔接方式,他可能适合做剪辑师;还有的人对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设定等感兴趣,他可能适合做编剧;等等。你的思考角度会反映出你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从这些地方入手,更容易打造出你的启动轮。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启动轮,就需要全力以赴地把它打造好,因为它会是撬动你时间价值的有力杠杆。
成长观:时间+复利=原子弹爆发式的成长爆发力
1
有天晚上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条推送,是关于新榜大会的一个讲述者,他现在担任一个拥有600万粉丝的公众号的主编。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两年多的时间内,他涨了很多粉丝,关键是因为坚持。
在这个年代,我看1分钟的视频都想用两倍速看。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仍然愿意花5分钟以上的时间,阅读2000字以上的文字信息。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除了微信公众号,如今还有哪个平台能聚集这么一群难能可贵的人?所以,我坚信微信公众号的商业价值。
我看完推送之后,发了好一会儿呆,不是因为推送的内容有多好,而是因为我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
那天晚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脱离公众号的圈子太久了,刚刚看到这篇文章,内容很棒,但脱离文章中涉及的内容而言,我最深的一个感悟就是,相信时间的复利。做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然后才会爆发……”
很遗憾,我运营微信公众号,只坚持到了第二个“坚持”的阶段。
2
2018年10月,有一个朋友给我投资,让我运营微信公众号。我兼职创业,找了几个实习生帮我。当时,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叫《国庆朋友圈鄙视指南》。通过各种推送和转发,160个粉丝,第一篇文章阅读量就达到“10万+”,甚至还出了几篇阅读量“30万+”的文章。当时意气风发,感觉一切都在手中。
后来,增长量的提升渐渐进入瓶颈期,再加上有很多其他事情,我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有一次,我和在新榜大会演讲的那个老哥聊天。我说,你们这个微信公众号做得还可以啊。他说,一般吧。我问他累不累。他说,累啊。我说,我也累。后来我们又聊了很多,无非就是大家都一样焦虑。
刚发完工资那天,有一个给人感觉不可能会离职的成员,也是我特别信任的成员——可乐,大晚上忽然跟我说他想回去考研,想去追逐一下自己的梦想,想停下来等一等。我跟他聊了一个小时。第二天,我又去公司跟他聊了很久。最后,他还是决定要离职。当然,后来他也没去考研,他说当时是因为压力太大才离职。
又一天下午,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离职,我们在创业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解散了。
解散前的那天是圣诞节,我给每个人都买了一本书,给每个人的书上都写了一句话。送给小冰的是一本网易云歌词组成的书,给他写的话是: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
送给真实性格和现实反差特别大的八姐的是《涉过忘川》。我没看过这本书,但当时看到封面上的话,便一下就想起她来,那句话是:时间有巨大的贯通伤,文字在伤口里逃亡,前面是母亲的哭声,后面是忘川水涨。
我把《偷影子的人》送给了一个很内向的设计师大哥,并写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可以和别人的影子说话的人。
其实那天我自己也拿了一本书——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书上有一句话,我把它送给自己:假如你立志写小说,就请细心环顾四周,吕白,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是个小说家。
3
后来,我还在为未来奔波,一次又一次跳槽,一次又一次更换不同的赛道。当我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些小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那个新榜大会的演讲者已经是拥有600万粉丝的公众号主编了。
我才感觉到,人生的复利效应真的很大,时间造成的差距是极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弥补的。就比如写公众号文章,可能这个主编一开始没有我们做得好,也没有我们那么努力,但他比我们多写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就让我们和他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之前我总以为自己是聪明的,在某个新行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踩中红利,获得溢价,再拿着溢价去更新的行业里,让溢价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其实我只看到了一时的增长,却忘记了在行业里的积累所产生的复利。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是“复利”。
与时间做朋友,不要再错过了。
思维落地:管理好你的时间账户
坚持是最简单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当你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之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是不可或缺的。现在,请你:
1.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想想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最能保持专注,并且没有压力。这样的事情甚至可以包括打游戏、购物等。
2.把这件事作为原点,来打造你的人生坐标。想象一下,如果你坚持做这件事10年、20年、30年,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或者在这件事上,你佩服的人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
大家往往高估了3天努力的成果,却低估了3年努力的爆发力。所以,希望你花时间写下自己想要花时间去做,并且会产生复利价值的事情。
事物观:用最小成本解决一件事
1
实不相瞒,我最努力的时候,是我赚钱最少的时候。
上大三时,我自己创业办的公司倒闭,我负债来到北京,蜗居在青年旅舍的上铺,带着写作的梦想来到行业内一家知名的微信公众号公司实习。
当时,我每天6点半起床,在车上时也不闲着,看当天发生的热点新闻,以每天3篇文章的速度写作,中午就趴在桌子上简单地午睡一下。晚上同事相约吃火锅,相约泡澡,相约吃小龙虾,我都拒绝了。我选择在公司加班,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半。我退出Word(文字处理应用程序)文档界面,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
初入公司的那一个月,我交了54篇稿子,比第二名多交了42篇稿子。那个月,我的日均睡眠时间为4小时。按照正常的逻辑,我那个月的绩效考核应该排第一,应该领2万元的“标题王”奖金和5万元的“发文最多”奖金。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那个月的确拿了“第一”,除了一篇文章的两个标题被选中,我的文章和标题录用率为倒数第一。此外,我还收到了HR[8]的一封邮件,那封邮件说,如果我下个月还是这样,就只能退出团队,因为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那是我最努力的日子,也是我最失败的日子。
2
那个月,月度会议后,我被主管留下来了。
她打印了我写的文章,厚厚一沓,旁边是其他三个实习生写的文章,三个人的加起来都没有我的厚。主管问我:“小白,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吗?”
我点点头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审稿的同事不喜欢我的文章风格,我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了,也很努力,但是她每次都把我的稿子退回来,让我重改。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那你是怎么重改的呢?”
“读一下她觉得我写得不好的地方,改一下表述。后来觉得她可能是不喜欢我文章的话题,我便看看当天的热点,再重新写一篇。”
“你写一篇文章要花多久?她让你改又要花多久?”
“写一篇大概需要3小时,改稿大概需要15分钟。”
“好的,我知道了。你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状元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你花了多久写这篇文章?”
“3~4个小时吧,我找到了他话里最核心的东西。”
“当时我们没有选你的文章,而是选了小熊的。你知道他写了多久吗?”
“小熊上个月好像就写了6篇文章吧,能写多久?两天?三天?”
“他写了一星期。你可以看看,这些是他当时打印的关于这个话题的其他公众号文章,其中他觉得有用的便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他当时标记的微博、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获赞最高的语句。看到一些特别好的回答,他还会去找回答者私聊。”
“他的文章第一个版本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看完之后提出标题有几个词可能需要换一下。他便去百度搜索了这几个词的搜索热度,以及这几个词的具体含义,一般在什么场合用。然后又去我们的粉丝群让大家为这几个标题投票,最后才确定了标题。虽然他写这篇文章花了一星期时间,但是,他花的每一分钟都是为了让这篇文章有更多的阅读量,都是为了进步而努力。”
“你看看你这几篇文章,说实话,我觉得你的开头、结尾甚至里面的句子都只是换了一下主语和词语搭配。你自己有把这些文章给不同的人看吗?我感觉你这54篇文章只是在复制粘贴,稍微改动几个字就完成了,没有本质的区别。你看上去很努力,每天很早来,很晚走,但是你真的花心思在怎样提升文章的阅读量上了吗?你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吗?你现在和目标的差距有多大?怎么达成这个目标?”
我被一连串的问题问倒了。我摇摇头,盯着桌上的纸张,没有说话。
“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主管看了我一眼,把打印的文章给我,示意我出去。
我低着头,走出办公室,耳边回响着那句话: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
3
第二个月,我搬出了青年旅舍,借钱租了一个离公司很近,有独立卫生间的一居室。
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7点回家看书“充电”,或者和公司的朋友一起出去聊天,记录下自己觉得有趣和值得思考的话。
前半个月我都没有写文章,我去新榜网站、知乎把阅读量排在前100位的文章打印出来,用红笔标注出写得精彩的句子,用蓝笔拆解文章的结构,用黑笔总结文章能火是结合了哪几个点,再用一个专门的文档记录自己总结的规律。比如,热点文章的内容都是地域、人群、情感相结合,微博和知乎的热点中获赞较多的评论可以直接改写成文中的金句。
半个月后,我开始写一篇自己关注了很久的话题的文章,我拟了5个标题,发到了有260多人的微信群里,请群里的人投票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标题。我写了一整天的文章,并且边写边参考自己总结的规律,从开头如何精练地引入热点,到中间讲故事如何将人物、地域、事件几个元素结合好,再到结尾如何呼应开头,通过有规则的句式和押韵让金句更容易被记住。
我发给负责审稿的同事之后,除了几个地方的表述改了一下,当天晚上,这篇结合了地域、人群、怀旧元素的名为《曾帮我打架的兄弟,现在和我不再联系》的文章就被发出去了。文章发布半小时后,阅读量破万;3小时后,阅读量破10万。最后阅读量累计达到300多万。
旁边的同事笑着对我说:“深藏不露啊,小白!没想到你轻轻松松过了半个月,一鸣惊人啊!”
我看着手机上的阅读量数据,笑着回了一句:“其实我比上个月努力多了。”
我看似没有之前努力,其实我将每一分力气都用在了目标的实现上。
我虽然半个月只写了一篇文章,但是这一篇文章达到了之前50篇文章都没有达到的效果。
我看似做了很多与写文章无关的事情,保证良好的休息,多体验生活,看别人的文章总结规律,其实正是这些让我最终获得了回报。
现在是一个连傻瓜都会努力的时代。没有思考、没有总结的努力是不会带来回报的,反而会让你越来越累。
只有少数人才愿意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做事的底层逻辑,学会关注事物的本质,用最小成本去解决一件事。
思维落地:关注不变的东西
请你思考现在手头的工作,有哪些规律是不变的,是可以解决80%的问题,而只占用你20%的时间?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策略:
1.要学会求助。如果你刚刚接触业务线,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想要发现本质,最好去找公司里的高手。如果没有,就去找行业里的专家。
2.不断试错。敢于试错,发现一个你觉得可以用的方法后,请立刻用起来。很多时候,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道理,只需要一个行动。
当你真正用这个思考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一切阻碍都会变成挑战,激发出你无穷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