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回到古代做皇商> 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35节

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35节

  没一会儿王村的人基本上都聚到祠堂前,还有两位外人……衙役。王涣之见到族长之后,拱手行了文人的大礼,“今日唤众亲来,某只为一件事……分宗。”
  “啥!”王涣之的话落,四周就跟炸了锅似的。
  村长脸色也不好,他想到王涣之不会忍,想到王涣之会闹,却没想到王涣之直接来了个狠的。
  “不行!我不同意。”族中的一位族老开了口,他心里虚,可是此事定不能从了王涣之的意。不能直接说王涣之一枝公出去,他们的利益将受多大的损失,只能咬着牙说,分宗要从哪里分,王村上下都是骨头连着筋的亲人,绝对不能出两个祖宗。
  王涣之连一眼都没赏给跳着出来反对的人,他只是看着村长。村长头疼,他清楚分宗的事成与不成都是两面得罪人,在心里叹了口气,自从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出,村长就知道分宗的事,早晚有一天会被王涣之再一次提起。当年王涣之刚刚为官,便提出一次分宗,被他拒绝了,他清楚王涣之为何要分宗,都说是王涣之父母过世后,村里对他十分照顾,可那些个让王涣之念恩的人谁敢真正的拍拍胸口说句良心话,便是他都不敢。当时拒绝,便是为了全村的利益,且有把握王涣之为了名声不会闹得过份,可现下却与当时不同。村长在脑中快速的衡量利与弊,至于族老们在一边直念着不能同意的话,全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王涣之不及,若今日村长不同意,他也有办法说得他同意。
  祠堂前的村民都在望着村长等待着他开口,有人偷偷的在算他们和六叔(六爷)有没有出五服,若是分宗成功,他们会在哪一边,离王涣之的一枝最近亲戚,便是王涣之祖父的兄弟一脉,便是在王修晋养蟹时,往稻田里养鱼的那个侄子往上数四代人,其中还有偷蟹中的一户,这些人小心的往一起聚,即便是希望能够与王涣之属同宗。
  村长沉默了许久,“容我仔细想想,分宗是大事,不是我一人说同意便可以,我知你的心情,但你要清楚,便是此事大家都同意,从哪里数几代分都是需要仔细说说的事。”
  望着村长许久,王涣之才点了点头,他已明白村长同意分宗的事了,拱手向村长行礼,然后带着一阵风的走了。
  “什么?你说父亲要分宗?”王修晋听着长兄说出来的话,一脸的惊讶。在古时,分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少有明事理的老人早早的给子孙公平的分家,而一族分宗,那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以前村里的人对父亲也没特别的照顾。”王修柏回想着小时候的日子,“那会儿我还小,村里人对父亲去京城科举,可没有谁说好听的话,还有人说父亲若是高中,便会抛弃娘和我。好在那时我长得壮,没有小孩子敢欺负我。”
  王修晋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就大哥标准的文弱书生的身材,还长得壮,谁信啊!
  “别不信,我小小的时候就跟娘去种地,那时候爹就不当家,我就没见过爹去过地里干过活。”王修柏见弟弟一脸不信,十分的恼火。
  “哥,这事能成吗?”
  “难。”分了宗对他们只有好处,可也只能想想。
  第101章
  王家兄弟两对分宗的事都不报什么希望, 此事的难度不亚于一个比猴子还瘦的人跟个壮汉掰手腕。王修晋不相信能成,不过经了此事村里的一些人大约能端正态度。王修柏也不信, 他的想法和弟弟差不多,不过比弟弟想得更多的事, 在事情没解决之前, 他是不准备回村了, 以免回村被人恭敬的请去掰扯分宗的事。临回衙门前, 王修柏提醒弟弟,王修晋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他怎么没到这点, 可就算想到了又如何,总不能跟着大哥去衙门。想了想最近自己要忙的事, 王修晋觉得即便是有人寻来, 也不见得能见到他,今天三爷爷是例外,他少有时间在铺子里一呆数日。
  村里的人被王涣之提出分宗的事弄得懵,和王涣之的祖父是同枝的几大家子聚在一起, 七嘴八舌的商讨着分宗的利弊, 在他们看来如果分宗,他们肯定能分到王涣之那一脉。王涣之一辈往上数, 其父是家中最小的,上面数只有一位哥哥,其他的姐姐都嫁出了王村, 就这么一位哥哥去得一早,留下一女,也早就嫁了出去,若分宗就不太可能从这里分出。再往上数便是其祖父,祖父兄弟四人,总不能单独把祖父分出去。再往上,几大家子的人互相看了看,“谁还记得族谱?祖爷爷那辈兄弟几人,若是唯一的儿子就再好不过了。”
  “我记得好像小时候听谁念过祖爷爷是过继的。”话一落,屋里的老老少少将视线全都移到同一人身上,见那人年纪比六叔还长些,立刻询问此话可当真。若真是过继的,他们这一大家子分宗出去,不是不可行。
  “分宗好,早看一些人不顺眼,既然他们觉得身份比咱们高,咱们就分,咱们捐钱建祠堂。”
  “对,自己建,我出钱。”有人提出来,立刻就有跟风,这两年他们赚了不少,出些建祠堂的钱还是有的。
  “对,不能尽想着占便宜,祠堂里供着的也是咱们的祖辈,钱,我也出。”
  “对对对,若是咱们跟着分宗出去,却让六爷爷家出钱建祠堂,咱们跟那帮子人有啥区别。”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仿佛分宗的事就能应了他们所想。一个个畅想着分宗以后,他们在村中的地位。不过也不是人人都往好了想,有一位便沉默着,看着大家各个兴致不错的样子,摇了摇头,他们想得再好又如何。
  坐在祠堂中,村长望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还有摆在上面的族谱,长叹了口气。跟着村长进来的几位族老一个个脸色都不好,在位能论得上王涣之五服之内的亲戚只有村长,他们心里已有预感王涣之所提之事,只怕是不能左右。
  “当年老六在接妻儿进京时,便提过分宗之事。”村长缓缓的开了口,“我想大家也知道老六为何会提,当年大家都做过什么事,心里都清楚,什么对老六有多少恩。”
  几位族老脸涨红的难看,“便是没有恩,也不能分宗,传出去让外人如何看王村。”
  “怕丢不起脸,就别干那欺人的事。”村长可没给几人好脸,“怎么不想想添丁为何不与各家签契,还不是村里人办了让人不痛快的事,人家为何要平白无故的帮人,一些人不记恩,反而觉得是应该的,脸呢?长没长?别只长岁数不长脑子,拿着岁数摆谱,欺欺自家的小辈便可以了,舔的是什么脸去一个出了五服的小辈面前摆高姿态,人家敬三分是懂礼,不敬哄出去,在城中也不会有人说是小辈的不对,且,这是为了没理非要搅出三分理的事。别说老三进城,你们不清楚,没有你们指手划脚,以老三的脾气能连家人也不说的进了城,我且看着老三的后人知了情况后,你们要怎么说。现在闹分宗,我倒要问问各位拿什么脸说不?我听着跟着添丁走得近的那位可是皇亲,今儿能一怒之下命身边的人将老三扔到衙门口并命免了族老的头衔,明儿会不会直接寻知府,让他下令给咱们分宗,真若是到了那时,可不只是各位脸面的问题。”
  几位族老的脸色由红变紫,再由紫变黑,由黑变青,由青转白,被吓到了。自觉放不下族老头衔的几人默认了分宗的事,至于怎么分,哪宗为主哪宗为次,争了又争,村长见达成了目的心里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村长便去了王涣之的家,把昨儿晚上商讨出来分宗的事和王涣之说道说道。
  “从太曾祖分宗?”王涣之冷笑,在他看来分宗就是把祖父一脉从族里分出就可以了,居然直追太曾祖,村长是来逗笑的吧!“若我未记错,曾祖便是过继给太曾祖家,是哪位族老算计到太曾祖一脉。”
  “……”村长挺无语,让他怎么说,那几位族老以族谱推算了一晚上,才推出最满意的结论。因为那几位中有三人同出这一脉。
  “依我之意,便是接祖父之后人的灵位出祠,我寻他地另建。”王涣之丝毫不退让。村长叹了口气,得,这事还得再继续。
  族老们得知王涣之的意思后,各个觉得王涣之太过份,一个个脸气得不行,未得划到王涣这太曾祖一脉里的幸灾乐祸,村长头疼无比,几人在祠堂里又是吵又是争,最后村长仍是一句话让几人闭了嘴,“既然大家不同意只能请知府做主分宗。”
  “既然王涣之说他曾祖是过继的,那便将其曾祖一脉全都分出去,别沾着咱们的祠堂。”说完几位族老甩着袖子一个个离开了祠堂,至于主次之分,由他们在,王涣之就是再有能耐,也成不了王村的主脉。
  村长再一次去了王涣之那,王涣之虽对这一次的结果仍不满,却也知进退。“容我几日,我寻修晋将祠堂修好,折吉日请灵牌。”
  “成,不差这几日,我去通知村里其他的人。”村长舒了口气,至于主次之事,村长比那几位族老看得开,他清楚现在占着主家又有何用,当真能保住?
  王涣之恭敬的送走村长,忙让家中的仆人赶车,他要进城。
  王修柏和王修晋兄弟俩没想到分宗之事真成了,听完父亲的话后,一个个瞪大眼睛,俩人都以为这事免不得要闹腾几天,哪想速度这么快。“祠堂自然要另修,父亲可有中意之地,可问了这些年咱捐的供田当如何处置?”
  “咱村里有个山青水秀之地,祠堂便修在那里,那里也清静,别让一大群人没事去叨扰祖宗。”王涣之早就有中意的地方,若不是当年村长拦着,说不定早就把祠堂建起来了。
  上辈子王修晋见过不少的祠堂,这会儿心中已经有了谱。在父亲与大哥谈分宗之后的事时,王修晋便拿着笔在纸上画着草图。没一会儿里外三进的院子便出现在纸上,按着王修晋的意思,头一个院子是给留守祠堂的人,第二个院子是主祠,第二个院的两侧,一侧供未出嫁或是被休回的王家女的地方,另一侧则给王家仆人过世后留个供奉之地。最后一个院子供对王家有恩之人。
  王修晋给父亲解说之后,难得的得到了父亲的夸赞。王涣之夺完小儿子,便跟着大儿子去衙门,走前问小儿子要了买地的银子,就大儿子那么点月俸,别说是买地,若不是衙门里有住的地方,他连在城中租个小屋都不够。
  拿着地契心满意足的回村,王涣之脸上挂着笑容,便是遇到了村里人,也没收了笑意。到了家门口便见不少人,王涣之从车上跳下,这些人纷纷上前叫人,然后直抒来意,“咱们分出来后,定要建个新祠堂,这些是咱们出的钱,还请六叔收下,钱或许不够,但也是咱们的心意,六叔万不能拒绝。”王涣之不但没拒绝还招了几人进院子,祠堂的事,他得跟他们说道说道。
  待王涣之讲完要如何建祠堂,及祠堂以后的安排之后,众人没一个提出反对的,纷纷表示赞同,同时心中也明白他们拿出来的钱绝对不够用。有些人想再捐些钱,却被王涣之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些人能拿着钱过来,便是知趣的人。“建祠堂时还需要各位多出些力。”
  过来的几位立刻起身应下,然后纷纷告辞,心里松快不少。互相看了一眼后,心里都十分满意此行。
  王修晋的速度非常快,直接把图纸给了赵四,并付了钱。赵四立刻分出一些人去了王村,看着祠堂的图纸,小心的收好,日后谁知还会不会再有这样活计,到时可供个参考。
  京城将军府,李菻善看了看父亲,又恭敬的给列祖列宗行大拜礼,不知父亲为何突然叫他祠堂来。李俊良望着祠堂的牌位,心中不由得长叹。“前些日子你提起之事,为父仔细的想过,也派人查证一番。为父以为你应当知情,便决定告之于你。”
  李菻善立刻想到了是什么事,眼睛瞪大,等待下文。
  “你二婶确实是想为其兄报复李家。”李俊良说完之后,心情十分复杂。其实出事之后,父亲便劝过二弟放弃婚事,二弟却执意要迎其进门。
  李菻善视线低垂,手握成拳,心内涌起阵阵悲意。父亲怕是要说不让他记恨二叔的话,李菻善强压下心中愤怒,静等着父亲的下文。
  “此事为父已告知你祖父,如何处置,为父说得不算。”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虽说你还未及冠,却已上了战场,为父便当你是大人看待,可好。”李俊良觉得父亲会严惩老二,却也不会将出逐出家门,他希望儿子能暂且放下心中的愤怒。
  李菻善僵直着身子不动,没有开口。
  “菻善,仇恨会使人迷失了双眼,让人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李俊良没得到儿子的反应便知其心底是不好受的,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菻善,整件事情伤害到你的,不是你二叔,而是为父。若为父能够早日幡然醒悟,便不会这么多的事情发生。为父这么说,并非是为维护你二叔。”
  李菻善没有言语,他清楚父亲所言没错,可心底的委屈无处宣泄。
  再一次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李俊良叹了口气,“对你,对你母亲,我亏欠的太多。为父不求你原谅,但求你莫要怪罪于他人。”
  李菻善依旧没有回应,只是转身离开祠堂,一路奔出家门,冲进军营,寻人对打,以求发泄心中的悲苦。李俊良担忧儿子的安危,寻人跟着,得知儿子去了军营,才放下担忧的心。想到儿子提过不能将女儿养歪,李俊良便去看看女儿。进了女儿的房间,就见女儿安稳的睡在摇篮中,小嘴微张,小脸上却是没啥表情,不由得想到长子小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吧!
  李菻善在军中发泄之后,仍不想回家,不想面对家中的任何人,他清楚祖父为了替他出气,肯定会重责二叔。可就像父亲所讲,真正有错的并非二叔,若是父亲当时对他多重视几分,便不会有今日之事,二婶就是再想挑拨母亲,只要父亲不同意,母亲便什么都做不成。
  将自己摔在地上,望着天上的云,不知何时起了风,风吹过后,原本的晴空成了乌黑。李菻善却不想动,仍是呆呆的望着天。雨丝飘下,李菻善只是微微闭上眼,耳边响着雨落地的声音。
  雨越下越大,一把伞及时的将李菻善罩住,“小少爷,入了秋的雨越发的凉,你身上的伤虽好了,可也得防着寒入体,若不然以后就落下了病根。”小厮拿着寻来,便急得不行,可是小少爷仍是不动,“小少爷不顾及家人,总得想想王公子,日后王公子进门,小少爷的身子却是不好,谁来护着他?”
  李菻善的眼睛立刻瞪大,一个转身站了起来,小厮忙把伞往前送送。
  “回府。”
  作者有话要说:  李菻善:媳妇,我命苦啊……
  王修晋:边去,比你命苦的人多得很,真要比苦,去深山之中的村落里看看,有多少穷苦的孩子,你那点破事算啥。
  李菻善:媳妇,你,你,你怎么不安慰我
  王修晋:乖,不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李菻善:媳妇,好有才华
  第102章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特别快, 王修晋接到京城李菻善来信,看完信中的内容后, 觉得自己特别的乌鸦嘴,随便说说的话居然也能成真, 李菻善的心情肯定很不好。给李菻善写完回信, 着人立刻送走。一来一去再收到回信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的事, 王修晋开始忙着第二季稻的收成。王村里的人看着王修晋带着人在地里收稻子, 一个个眼睛瞪得贼大,居然真的收上稻了,看着还不少。至于稻子是不是蟹米,没有人在意, 头一季可以用来种蟹稻,第二季稻除了自留一年的粮外, 便是比蟹米便宜, 却是一笔收益。村里的人各个想着问问王修晋如何种两季,便是见不到王修晋,向他们家的仆人套套也成。
  有些人觉得这样的事,都是一个村的, 王修晋不会隐瞒, 却忘记了,王修晋连明年收粮的契都没跟他们签, 又怎么可能会把如何种两季稻的事平白告诉他们。
  赵四对种地不太懂,却也头一次听说稻子能够种上两季,若不是亲眼见到, 且种的人是王修晋,若是换成他人,就算是亲眼见到收稻,他也会怀疑对方是不是骗人的,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赵四立刻给京城送了一封信,将这么神奇的事告知父皇,里面还附了一封,王修晋提供的从第一季育种到第二季收成的全部记录,当然里面也重点标注了天气的因素。说白了两季稻也就能在南方试种,在北方是行不通的。
  京城,天子拆开儿子给他的信,看完之后一脸的严肃,立刻把信内附上的第二封打开,脸上的表情依旧严肃,可眼里已经眯了起来,带着笑意。“宣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来得很快,行了大礼后,便从太监手里接过皇上让他看的信,然后整个差点没跳起来。老尚书皱着眉,他倒不是因为多种地能装满粮仓兴奋的,而是……“皇上,稻种两季有违天合,此人当诛。”
  “……”天子的好心因尚书的一句话而消失跆尽,“依朕看当诛者不是别人,而是你。百姓尚且寻找多产粮的法子,你堂堂的户部尚书,不知为天下粮仓多储粮,其心当诛。”随着天子话落,镇纸的玉石随着一起飞向户部尚书。这位户部尚书也不知是不是本能的反应太快,忘记了上面坐着的人是谁,居然身子向后退了一步,待退完之后似乎才反应不对,又往前,可他的动作已经把天子惹怒,直接命人将其叉下去。
  户部尚书被关进刑部大牢中,掌柜刑部的大人望着被关尚书乐,“尚书大人,咱这牢里不舒服,您且受些委屈。”说话带着浓浓的酸气,往年只要问户部要银子不是没钱,就是没钱,他们忍了,可只要进入户部的官员,没多久便能从青葱变成白菜,是不是也有点太过了。
  刑部的人办事效率相当的快,这边户部的人刚听到风,正在想着如何在明天早朝的时候将尚书从牢里救出来,刑部的人已经把户部尚书家走了一个遍,抬出了二十多个大箱子,还去户部尚书的书记转了一圈,也不知哪个手勤快,也不知摸到了哪里,居然发现了一个暗门,进出之后,倒没发现财帛之物,可拿出来的账簿和书信让刑部的人冷汗直流,不敢有一丝耽搁的直接进了宫。
  若是旁人,进宫哪有那么容易,可这位在刑部当差的人却是皇上的皇叔的孙子,递上腰牌进宫面圣还是能得几分通融。没一会儿一位小太监跑了过来迎这位大人进宫,一边走一边向大人暗示皇上的心情似乎不怎么好,等会儿且注意了。大人应声,随手给了个荷包,小太监倒没拒绝,小心的收好。
  “皇叔,这是在刘大人家中暗室里收出来的东西。”进了御书房,行了大礼之后,便把从户部尚书家里收出来的东西送上。一边的太监将账簿和数封书信呈到御案上。天子先翻了翻账簿,又随手拿了一封信,打开扫了一眼,然后就听“碰”的一声,拳头重重的砸在御案上。
  天子如何也没想到,他只是招来户部尚书问问两季稻推广的事,没想到会引出这么大的乱子。贪财不说,居然还通敌,把朕的银子拿去送给蛮子。天子越想越气,越想越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京城的风云变幻远在梧县是感受不到的,王修晋拒绝了村里所有人的询问,回复的话统一,此事已经禀报朝廷。村民们得知答案后便没有再多言,只是心中不甘仍在。分宗出去的族人却一点儿都不在意,他们正忙赶工,抓紧时间赶在年前把祠堂盖好,新一年的头一天,他们希望在新祠堂祭拜祖先。
  若说帮忙,他们干的活计还真没多少,不过一个个仍是干劲十足。看着高大的房子一点点有了模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的祠堂比村中的好太多,比起他们住家都好。在建祠堂的时候,大家也在想守祠堂的人选,必须忠厚老实的人家才行。
  祠堂建得非常快,除了赵四拉出来的队伍都已成手之外,过来帮忙的村民也是手脚麻利,刚也腊月,祠堂便修建完。王涣之为祠堂提写了匾额……王氏族祠。祖宗的灵位牌还未迁进祠堂,匾额由黑布包着悬在门上。
  村里的人远远的看着祠堂,说不羡慕是假的,有些人暗后悔,有些人则气那些能够一同分出宗的人,还有说酸话的,只是话出口,便被众人数落。什么叫只是个供牌位的地方,建那么好有什么用。“放你个狗屁,里面供的是祖宗,你说那话就不怕晚上被你家老人拿罚吗?”
  这事传到分出宗的村民听到,恨不得立刻和另一边划清界限。王修晋听到后挺庆幸的,早些分宗挺好。请人算好了日子,在腊月十二这天请祖宗的灵位牌。
  早晨,所有分出宗的男丁,不论老少都身着重孝,到老祠堂先磕头,接着由王涣之将曾祖的牌位抱起,之后是王修柏上前,然后是王修晋,接着便是另一家子的人上前……王涣之抱着牌位向祖宗再次行礼,便往出走,一个接一个,王涣之走到祠堂的门口,便响起炮杖声,一路未断,直至将牌位请到新祠堂外。抬手扯下之前遮挡的黑布,王涣之念念有词的说了一番话,然后大步走进祠堂。
  新的王氏族人在列祖列宗面前磕头,为祖宗上香,在铜盆里添上上好的祭祀有品,又磕了头。王涣之净手后,开始写新的族谱。与旧族谱不同,新族谱中添了女丁的名字,除此之外,王涣之列出的十数条族规,条条严厉,却没有人反对。待王涣之写好族谱供在供桌上,香炉中的高香飘出莲花状,十分的惹眼。
  分完正式完成,王涣之并未立刻开了学堂的门,而是重新规划,族人与外人必须要有所区分,虽说他们家不差米粮,但也不能给一些人造成分不分宗没啥太大区别的错觉。
  王修晋并不知父亲的打算,他正在给赵四准备回京的东西,因为分宗的事,赵四一直拖着,没有在入了腊月就启程回京,现下安排完城中工坊的事,他便不能再拖着不回京,且赵四一直没等到父皇的回信,心中总是挂念。
  送走了赵四,便迎来了打京城来的送亲队伍,带队的是春大人的长子。春公子早年便中了进士,却未入朝为官。王修晋帮着大哥将送亲的队伍安排在城中住下,又要帮着长姐准备年节送礼的东西,又要跟着忙婚礼的事。没几天人就瘦了一圈,直扫晕了过去。
  王修晋这一晕,可把家里的人吓得不行,王修柏的公事推了从医馆请了大夫直奔回家,王琇芸小心的照顾弟弟,王夫人只能干着急,至于王老爷也是一脸的焦急守在门口。
  大夫喝了口茶顺了气,才过去给王修晋诊脉,没一会儿便松了手,抬眼便见一家子焦急的视线,“过劳成族,思虑过重,我施针后便能醒,需多休息几日。”大夫打开随身带的包,从里面拿出一根长针,给王修晋施针。待针取出,王修晋也跟着睁开了眼睛,眨了眨,怎么屋里这么多人。
  见王修晋醒了,大家才松了口气,王琇芸的眼泪哗哗的往下落,王夫人也拿着手绢擦眼睛,王涣之吐了口气,负手而去。王修柏着管家送大夫回医馆,才转身进了弟弟的院子。之前因为弟弟能干,让他忽略了弟弟了年纪,懊恼的狠狠的拍了下额头。
  “弟,从今儿起就好好在家休息,旁的事就不要管了。”王修伯轻拍了拍弟弟的手,“只等着大哥成亲之日喝喜酒便是。”
  第103章
  让一位每天都忙碌的人突然闲下来, 哪能受得了。第一天睡了香喷喷的一觉后,王修晋便觉得缓过劲, 便呆不住了。不是要帮长姐弄送年礼的单子,被长姐伸手拍掉要去拿列完的单子的爪子, 然后哄出了院子。王修晋无奈, 便想着去管家那看看, 大哥把成亲的事交给了管家, 他不能做累活,帮着把把关也没啥,哪想刚见到管家,就被管家恭敬的送出门。王修晋站在院子里望了望天, 感觉自己成了多余的似的,抬手拍了下额头, 拍散脑中所想, 抬步去见母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