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汉贵女> 汉贵女 第316节

汉贵女 第316节

  但具体到主父偃身上却不是好事, 只因为这件事和他很有些干系。
  当初主父偃去到齐国做国相就是为了抓齐王的小辫子,他是知道齐王和自己的亲姐姐不清不楚的,所以这件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
  齐王知道此事,当然是慌了神…有一说一,汉代老刘家的血脉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特别喜欢乱来!在刘氏宗族内常见乱.伦之事。这甚至和唐代的乱来不同,唐代是常见抢儿媳妇、抢小妈这种,汉代就是真的亲兄弟姐妹、亲父女姑侄这种。
  这种事情多了,总有一些人的绯闻传的比较开。没有人知道的时候怎么都行,可一旦传到上头去了就糟糕了!毕竟大家是讲礼法的,知道了这种禽兽之事不加以处理,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哪还有脸让天下人守礼?
  在这件事上最近的例子就是几年前的燕王,燕王是和自己的女儿乱.伦。经告发之后燕王心中惶恐,就自杀了,而在他自杀之后,燕国除国,化为了郡县。
  而且巧了,当时告发燕王的人就是主父偃!主父偃当初列国游学的时候在燕国呆过不短的时间,所以对一些事情很是清楚,告发起来一告一个准!
  如今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齐王人年轻,没怎么经过事儿,心里承受能力不行,害怕之下就选择了自杀。
  事情发展到现在,就麻烦了!其实真要说的话,主父偃这次对齐王做的,和上次对燕王做的,差别并不很大…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所以很多事情也不再能以原本的标准看待。
  主父偃上次告发燕王,只是告发,大汉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人在告发,若是他告发是错的,那天下多少人都得是错的?而这次对齐王,他没有直接告发,而是跑到了齐国去做国相,这事情就微妙了。
  身为国相,诸侯王因为可以说是被你逼死了…虽然说,这个罪状是他本身应得的,并不存在诬告,但事情哪能分的那么清楚呢?
  更何况,主父偃身上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当初他告发燕王的时候在众人眼中还只是一个小人物,也没什么仇怨。这样一来,他就算告发了燕王,在诸侯王们眼里也没什么,他们又不是燕王的爹,难道会真心替燕王难过?别开玩笑了!
  然而,现在他对齐王做出了类似的事情,而今日的他早就和昨日不同了!他现在是两千石的大官,还提出了‘推恩令’这等核.弹级别的大杀器,再加上平时有意无意的得罪…说实话,诸侯王们恨他恨的不行。
  过去,抓不到他的短也就算了,这会儿抓到他的短怎么可能轻轻放过——大家都没胆子、没底气和天子硬刚,但对着主父偃发泄发泄怒气也是好的。这也从侧面给不少人做出了警告…得罪诸侯王之前得掂量掂量自己!
  因为这样的原因,最近诸侯王们都在联名造声势,纷纷出声。特别是以赵王为代表,这些人总结起来也就一个意思:请杀主父偃!
  这当然不是因为大家和齐王感情多好,见他死了,一个个心里都不忍心,要替他报仇。实际上齐王和大家关系远着呢!他甚至不是汉文帝这一脉!大家平日里也见不到面,感情上就是个陌生人。
  之所以这个时候这么团结,显得这么有家族情谊,只不过是痛恨主父偃,顺便想要借主父偃这件事警告一些人,让他们别把诸侯王当软柿子捏了!正经说来,诸侯王的屁股大多不干净,真让这些人告发成了习惯,那还得了!?
  总之,主父偃必须死!这就是现在刘氏诸侯王的共识…说实话,平常再没有见他们这么团结过。
  大家都说主父偃得对齐王的死负责,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算刘彻欣赏主父偃,也只能让廷尉干预此事了。
  廷尉是做什么的,大家都清楚,主父偃立刻被下了大狱。
  像主父偃这种人物,大家都是做好准备要么不搞,一旦搞起来就是彻底搞死,绝不会让他有一丁点儿死灰复燃的机会。所以主父偃入狱,当初他入狱的原因,逼死齐王和受贿,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随着廷尉调查深入,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什么罪状都出来了…一转眼,主父偃就从一个前途光明的两千石高官,成了十恶不赦的人物。看看他做的那些事,真可以说是罪大恶极了!
  到了这个时候,杀主父偃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了,但刘彻还是犹豫。
  一方面他对主父偃的欣赏是真的欣赏,主父偃这个人小毛病确实不少,但好用也是真的好用。另一方面,刘彻也很清楚,主父偃之所以落到如今人人喊打的地步,并不是他真的这么十恶不赦…这明摆着是有人要搞他啊!
  犹豫之下,刘彻咨询了公孙弘,现在公孙弘也是他身边数一数二信任的智囊了。如今刘彻也差不多空出了御史大夫的位置,这正是为了公孙弘空出来的。
  公孙弘听完刘彻的话,并没有说自己的想法,只是摆明事实道:“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
  刘彻沉默良久。
  陈嫣在上林苑见到刘彻的时候就见他心不在焉,未等陈嫣说什么,刘彻自己就将一切主动说了出来——看来他是憋的久了,又没有其他人可以说这件事,只能和陈嫣说了。
  其实天底下愿意听刘彻说话的不要太多,只是这件事不能和朝臣说,事情牵涉到太多的朝廷官员了,说多了反而麻烦。也不能和后宫嫔妃说,她们根本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说了也白说。
  至于另外的心腹、亲族之类,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一时之间,他竟没有一个说话的人…这个时候的刘彻不得不承认,所谓‘寡人’真的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了。
  陈嫣听刘彻说完了全部,冷笑了一声:“好一个‘无以谢天下’,这才是杀人诛心不见血呢!”
  刘彻听陈嫣说话这么不客气,心里原本的郁闷也减轻了不少,勉强带出了些笑意,揶揄道:“你这话该让左内史来听…做人学生,就这样不恭敬?”
  陈嫣却不在乎,只是道:“当年老师教我读书确有其事,只是一事归一事。不能因他当年坐过我老师,其他就不管了。”
  而且陈嫣有一句心里话没说,公孙弘和她之间也不像师生。
  “怎么?阿嫣觉得左内史此言差矣?”刘彻瞥了一眼陈嫣。
  “并无什么错处…就是因为太对了,这才让人无话可说呢!”陈嫣有一说一,就他这个‘老师’,聪明是真聪明,总能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做恰到好处的事。有些时候,大家知道他肯定不如表面上看起来完美,但大家依旧不会讨厌他。
  这就是现实了,大家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样的话,可大家还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哪怕这是假的也无所谓。
  公孙弘情商高,就是会做人!
  而且就算有人攻击他虚伪,比如以他的俸禄,日子应该过的非常富足才对,他那副贫困样子,实在是有些‘过分’了,这就是在演戏啊!他也能有话说——他承认自己有故意装穷,以求名声,但他也强调,这样做本身就有利于做榜样…这话确实没错。
  他真的是个公关方面的人才了。
  “阿嫣倒是说的清楚…对啊,就是太挑不出错了…阿嫣觉得,朕是不是不该如此重用左内史?”刘彻似乎是忽然冒出的这个念头,毕竟他之前对外表现都是非常信任、高看公孙弘的。
  这下陈嫣就真的奇怪了:“陛下怎说这样的话?陛下当初为何要用左内史,为何要用主父偃?而不满朝皆用汲黯?看重的本就不是他们的德行,而是才能,所谓‘德不足称,唯才是举’,陛下与阿嫣不是说过多次了么?如今在意起这些…”
  陈嫣又道:“陛下前些日子提起左内史的时候还道能力出众,少见的能够弹压各方的人物…若是不错,未来就是丞相之流了…怎么,如今这话不作数了?”
  陈嫣并不是替公孙弘说话,她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公孙弘或许品行不如汲黯,实干不如张汤,甚至在出风头上还不如主父偃,但他这个人非常会和人打交道!如果让他统领百官,弹压住众人,让刘彻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一定能做到的。
  当初刘彻这样一说,陈嫣就知道他有心让公孙弘做丞相了…不是现在,也会是将来。
  “反正下面的人就没有几个老实的,如此还不如选个有用的,这不是陛下曾经的意思?”陈嫣歪歪头看着刘彻。
  刘彻确实说过类似的话,现在被陈嫣用这话来将军,忍不住笑着摇头。笑了好一会儿才道:“不说左内史了,说说主父偃…”
  说到这里,刘彻顿了一下,才接着往下道:“主父偃该如何处置?阿嫣可有想法——一定得说,别拿这不该你说来敷衍朕!”
  陈嫣叹了一口气,这其实就是刘彻的性格了。他其实是一个有些极端的人,对一个人有好感的时候,真是什么都想着对方,没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可若是好感没有了,那可真是吃饭喝水是错,呼吸空气也是错!
  现在就是刘彻喜欢她的时候,所以她是真的说什么都可以…陈嫣并不怀疑刘彻这句话是在骗她!她只是担心有一天刘彻对她没有什么好感了,想起过去现在发生的事,会忍不住拉清单。
  不过她也没有犹豫太久,很快便道:“此事陛下扪心自问就是了,若是还打算用主父偃,那就留。若是不打算用他,顺应群情又如何呢?如今诸侯都不喜欢他,陛下若顺了诸侯的意,推恩令之事也好谈一些。”
  反正她已经作死不知道多少次了,就算将来会被拉清单,也实在不差这一次了!
  主父偃这件事其实已经是明摆着的了,不是陈嫣没有同情心,而是他和陈嫣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如今被人搞得下了廷尉大狱,听起来很惨很倒霉,但现实就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从根本上来说,他死的也不冤了!
  就拿最开始的两条罪状,一条逼死齐王,一条受贿来说,逼死齐王先不说,受贿却是实实在在的。他这个人大概是少时受穷的狠了,发迹又晚,对钱财的态度非常直白。
  大家都喜欢钱财,但大家都会装出一个相对体面的姿态。主父偃就不同了,贪污受贿的时候他可以说是吃相难看!什么钱都敢收什么钱都要收,这一点上他是出了名的!恰烂钱恰的多了,弄出的事情也多。
  而贪污受贿只不过是其中一样罪状而已!其他人争先举报他的错处,有些确实是墙倒众人推,但不少罪状是确有其事的。
  虽然,主父偃之后替代他的官员也不见得比他好,但单就主父偃的罪状来看,他就算死了也没什么问题…他也不是陈嫣的什么人,陈嫣并没有一定要偏袒他的理由。
  不过主父偃这件事的症结并不在于他犯了多少错,那些错处都是确实存在的,同时,也不是必死的理由。真要说起来,朝堂上的官员们,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如同汲黯那样的官员还是太少了。
  主父偃的问题在于,诸侯们想要他死!刘彻不是不能救他,而是为了救他,就对诸侯的集体意见视而不见,这个代价值不值得…天子对于诸侯们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但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管诸侯们的意见。这种忽视诸侯集体意志的事情,每做一次,就是消耗一次中央与诸侯的感情与忠诚。
  而且陈嫣提到推恩令也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不同于七国之乱时的‘诛晁错’,那就是一个借口而已,哪怕当时真的把晁错杀了,造饭的诸侯王也不可能就此收手。现在诸侯王们其实已经差不多接受‘推恩令’了,这个时候想要杀主父偃,更多像是无可奈何之后的一种发泄。
  他们已经够郁闷了,又不能抱怨刘彻这个皇帝,就只能找主父偃这个出主意的人的麻烦了。
  若是刘彻连这也不满足,在这些诸侯看来,难免觉得委屈。这就像是一场谈判,对方大方向上已经答应了,小细节处还不肯让一下,未免会让人觉得太过于咄咄逼人。
  “只是觉得此事有些意难平罢了…”半晌,刘彻叹了口气,说出了实话,“…也曾君臣相得过,主父偃此人有一说一,朕真心欣赏。如今竟弄成这样,到底让人扼腕叹息。”
  陈嫣以一个近乎纯粹旁观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更进一步了解了刘彻这个人。
  刘彻这个人其实很矛盾,他既有情有义,又刻薄寡恩…他对主父偃欣赏又喜欢,陈嫣这是相信的。主父偃的才能没有作假,至于主父偃那遭人恨的性格,他又不会把自己那狗脾气发在刘彻身上!所以在刘彻看来,主父偃就是一个有一说一的性情中人。
  这一点和刘彻很像…他难免多一些喜欢。
  但是这种程度的欣赏和喜欢并不算什么,事情发展到了现在,刘彻说不在意也就不在意了。之前那一点儿纠结,分在主父偃身上的也很少,或许更多的是在思考朝堂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主父偃一事引起了他关于这些的思考。
  是的,事情到了这里,其实刘彻已经做出决定了…他没有明说,陈嫣也不用明问,反正陈嫣知道,刘彻也知道陈嫣知道了。
  刘彻调整心情调整地很快,邀请陈嫣去骑马,带着马跑了一圈之后道:“还未问阿嫣你呢,怎么今日来上林苑了?”
  “这两日本是住在姐姐那儿的,今日听婢女说陛下来上林苑,想起一事需与陛下商议,这才赶来了。”陈娇住的永华殿就在上林苑旁边,从那边过来真是十分方便了。
  刘彻点了点头,勒住了缰绳,示意陈嫣接着往下说。
  于是陈嫣缓缓说起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自从白纸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之后,很多学术大佬都派了徒子徒孙来长安打听情况。之前陈嫣府中文化沙龙办了一场又一场,就是为了接待这些人。
  后来这些人大概是把陈嫣的文化沙龙当成是刷声望的地方了,本来不打算拜访陈嫣的也会想办法过来。就好像不来陈嫣的文化沙龙,就要凭空低别人一头一样。
  这些人接待的多了,陈嫣就萌生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emmm…其实也不能说是新的想法,真要说的话,这个想法在很久以前就有过。只不过总是停留在‘想想’的阶段,并没有真正想过付诸实现。所以,关于具体规划什么的,也是从来没有的。
  “陛下,阿嫣觉得组织诸子百家编纂一套书籍,然后以白纸录下,这是一件可做之事。”是的,就是编丛书!陈嫣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永乐大帝》和《四库全书》。
  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大量书籍的‘合辑’,可以说是某个时代文化成果得到总结。
  而如果在此时编纂一套带有总结性质的丛书,还有另一个意义!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起,再到七国战乱,当时战争烈度很大,很多经典和史书就是在那个时候丢失或残缺的。而等到秦始皇焚书,打击更是巨大——雪上加霜的是后来项羽的一把火,将焚书时留在宫中的存本也烧了,这下大量的先贤学问是真的断绝了!
  现在石渠阁那么多残简,其实就是当初火烧秦宫之后的遗留。
  总之,现在这段时间,文化界其实是很纷乱的。过去的很多学问断的断、残的残,仅有的一些传承也处于零零散散的阶段。可以说,各个掌握一些传承的学术大佬就是占着山头当大王,舒服是舒服了,但对于文化的传承其实是不利的。
  通过这次的整理、总结、集体做注,既可以拯救一大批濒危文化,又可以去粗存精,对现有的一些东西做一次提炼。单纯从这件事本身来说,肯定是有利无害的。顺便,这还能宣传一番白纸呢…这次选中的书写材料就是白纸。
  而且陈嫣还为这次丛书的编写,拿出了一个本来打算晚些拿出的杀手锏。
  第328章 葛覃(8)
  刘彻听陈嫣说组织人手整理、总结、给经典做注, 是很有兴趣的。
  和后世有钱有势的人热衷于公益、文化产业一样, 这些看起来并不赚钱, 甚至是负担的产业其实可以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好处!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不求回报, 但绝大多数是看中了其中的收益才选择入伙的。
  在当今这个时代政府在文化上面花钱, 这绝对是看的到收益,并且非常有必要的。
  这涉及到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宗教是一种落后的存在, 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显然就有失偏颇了。事实上, 在人们探索能力还很弱的古代,正是依靠宗教才建立起了最初的国家秩序。
  在华夏,封建社会并没有受到‘神权’的多大影响,‘皇权’一直凌驾于一切之上!但并不能因此说,华夏的社会稳定就是自己自发如此的了。事实上, 神权依旧在发挥作用, 皇权则更加强势…而思想文化本身也是社会□□的一个方面。
  一个封建朝代, 思想文化大兴, 本来就是繁荣盛世的象征!而标志性的事件往往就是修史、编书之类。
  如果可以的话,当权者都是很愿意组织这种事的。只要能够顺利完成,这些参与这项工作的读书人不免要说皇帝的好话…总不能在这一代皇帝之下完成了这样重要的工作,回头就骂老板兼赞助人吧?
  而这些人往往也是古代社会里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他们的评价不仅可以在当时发挥作用,还可以留在历史上, 在长久的未来依旧发挥作用。
  另外, 就算不说这些人, 只说文化工作本身。如果成果做出来了, 肯定是要宣传的,史书上也是要记一笔的…这些都是发着金光的功绩啊!说来有些不公平,或许拼死拼活和敌国打仗、在国内搞各种民生建设,也比不上搞思想文化工作有存在感呢!
  别以为皇帝就没有‘绩效’压力了,实际上是有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