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周王侯> 第九六零章 罪己

第九六零章 罪己

  清晨,上朝的钟声回荡在殿宇之间,崇政殿上,百官云集,人头簇拥。这是半个多月时间以来的第一次早朝,文武百官全部到齐,但凡有资格上朝的都列席其中,因为他们都知道,今天是个大日子。对于新法和严正肃方敦孺等一干变法派的弹劾今日是无论如何也要有个结果的。
  昨晚皇上召见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消息吕中天等人已然知晓。只是不知谈话的具体内容。但皇上既然召见严方两人,必然是要为他们开罪的。但吕中天吴春来等人也做好了准备,这段时间,他们又搜集了不少证据,今日倘若皇上继续偏袒严方两人,众人要火力全开,坚决抵制,决不能再容此事再拖延下去了。
  正因如此,朝会尚未开始,大殿之中便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吕中天、杨俊、吴春来等人面容严肃的负手而立,他们身后的众大臣也是面色冷峻。而变法派这一方,严正肃和方敦孺也是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双方没有任何的眼神和言语的交流,就像是两拨蓄势待发的猛兽,随时准备开始相互撕咬。
  “皇上驾到!”内侍高亢的嗓音响起,群臣即刻整衣肃立,目光投向后殿帘幕进口处。
  几名殿前司侍卫率先涌入,两名小内侍掀起了帘幕,之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郭冲的身影出现在群臣面前。
  让众人惊讶的不是其他,而是今日皇上的穿着。往日皇上上朝只穿常服。郭冲又是个随意的人,有时候只穿一件丝袍挽着发髻便上殿议事。但今日,郭冲身上穿着的是金色滚边九龙龙袍,头上戴着的是冠冕。这是极为隆重的打扮,这身袍服只有在祭祀天地祖宗,或者是重大节庆之日的我大早朝上穿过。今日非节非庆,又非祭天祭祖之日,郭冲穿的这么隆重,怎不教人惊讶。
  郭冲的脸上颜色依旧不好,白里透着一丝淡淡的青色,身子似乎还很虚脱,走路时脚步有些发飘。内侍钱德禄搀扶着他的手臂,但郭冲在进入大殿之后便甩开了他的手,快步走向了高高的宝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跪伏于地,齐声叫道。
  郭冲上了宝座的几层台阶,来到龙案之后站定,微微的有些气喘。嗓子里和胸口里涌上来一股想要咳嗽的感觉,但他强自忍住了这种感觉。定了定神,扫视了殿下黑压压跪伏于地的众臣,久久的没有开口让他们‘免礼平身’。
  群臣跪在地上,久久没有等到皇上的免礼声,心里一个个泛着嘀咕。本来这朝拜之礼很是短暂,大周朝君臣之礼并不繁琐。当今 皇上更是不太讲究这些,有时候刚刚跪下皇上便立刻让平身了。所以大臣们都没有为此做什么准备。
  要知道,跪在坚硬的地上的感觉其实是很痛苦的,每个朝臣其实都有自己的办法,大多数人都会在衣服里边的膝盖上绑上棉垫子以缓解痛苦。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先皇注重礼节,有时候跪拜之礼便要行盏茶时间,所以棉垫子便必不可少了。但郭冲不讲究礼节,所以本朝官员大多将棉垫子束之高阁。可是今天,皇上不让平身,众人只能跪着。老迈的膝盖和坚硬的地面石头之间的亲密接触的时间越长,便越是痛苦不堪。
  郭冲坐在宝座上动也不动,似乎忘了让众臣平身这件事。一旁的钱德禄忙凑近他身旁低声提醒道:“皇上,该让大臣们起来了。”
  郭冲充耳不闻,只静静的看着下边跪着的众臣。他可不是忘了,他是故意如此的。他要让这些人知道,谁才是皇上,谁才是他们的主人。加上今日郭冲要做一件让自己很不开心的事情,所以,在此之前,他要让这些人得到一些小小的惩罚,罚他们都跪在这里遭罪。正是这些人逼着自己这里做的,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报复。虽然这有些幼稚,但郭冲今天就要任性一回,小气一回。
  百官们的膝盖有些承受不住了,疼痛让他们身上开始冒汗,开始不自在的扭动身子。就在他们觉得无法忍受的时候,终于听到了如仙音一般的郭冲低沉的嗓音。
  “都起来吧,免礼平身。”
  众人如蒙大赦,长舒一口气,纷纷爬起身来,口中不禁发出呻吟之声。不少年纪大的老臣甚至都爬不起来了,得靠着身边人的搀扶才勉强起身。就跪了这么一会儿,老骨头都快散架了。
  吕中天是被吴春来扶起来的,本来他是当今宰相,有无需跪拜的权力。堂上甚至还有专门为他准备的一张凳子供他坐下。但因为之前弹劾严正肃和方敦孺的事情违背郭冲的心意,他觉得应该表现的谦恭一些,平息一些郭冲的怨气,所以他也跪拜了下去。熟料到差点倒在堂上。傻子才不明白皇上是故意的,吕中天当然也明白皇上是故意为之。他皱着眉心里愤愤的想:皇上此举也太幼稚了些,你心里不高兴也不必用这样的招数惩罚我们。即便你如此,老夫这一次也绝不容你和稀泥。今日老夫本来想少说几句的,但老夫改主意了。稍后老夫要亲自上阵。
  “众爱卿,朕身子抱恙几日,未能早朝。朕知道你们都很捉急,朝中有很多大事要办。可是没办法,朕也急啊。所以朕今日身子爽利了些,便即刻召开朝会商议国事。诸位爱卿,有何奏议便开始吧。”郭冲缓缓开口道。
  吕中天使了个眼色,吴春来小步出列,躬身道:“臣有奏,关于众官弹劾严正肃方敦孺之事,以及新法暂停之事,未知可有定夺。朝野上下,大周四方臣民早已舆论如沸,要求朝廷追根求源,追究相关人等责任。各地官员近来上奏弹劾请愿之书数百件,均已转交中书呈送御览,未知皇上可曾见到。臣等知皇上身子欠安,理当休养,不该烦扰皇上。然此事干系我大周社稷稳定,干系朝局稳定,故而不得不叨扰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郭冲皱眉道:“你上来就要说这件事么?真的这么急?朕其实想知道辽人关于此次叛乱的解释。吴春来,你所辖北房负责和辽人交涉之事,怎不先禀报此事?”
  吴春来忙道:“启禀皇上,同辽人交涉之事自然要奏禀皇上,但事有轻重缓急,臣是想押后启奏。”
  郭冲喝道:“胡说,辽人意图攻我大周,资助教匪作乱之事,在你看来竟然不是紧急之事?你可真是昏了头了。在你看来,什么才是紧急之事?同样的追究责任,辽人的责任便轻,我大周臣子的责任便是重?这是什么道理?”
  吴春来惊觉失言,忙道:“皇上息怒,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出使辽国使者刚回,所禀之事尚未理清。臣的意思是待详细问过再禀报皇上,免得有所遗漏。皇上保重龙体,万莫动怒。”
  郭冲冷哼一声道:“轻重缓急都分不清,你这个副相也不知怎么当的。”
  吴春来汗出如雨,踌躇不敢答话。
  一旁吕中天看着眼前情形紧皱眉头,他既恼火吴春来说话不过脑子,虽然此刻扳倒严方二人和新法之事确实是第一位的,但也不必如此露骨,连国家大事都不管不顾了。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这是皇上故意找茬。实际上出使辽国的使者今晨才回京,再快也无法在早朝上禀报经过。皇上问及此事,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皇上,辽人必须为此次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付出代价。但和辽人打交道需要的是耐心和时间。而朝廷内部的事情不尽快解决,不尽快的安抚民心,会人心不稳,心意浮动。老臣认为,皇上还是尽快就新法和严方二人之罪给出明示。这件事也该解决了。”吕中天开口道。
  杨俊闻言也出列道:“吕相所言甚是,内不稳,外难安。上次早朝,臣提出的建议得到众臣附议,皇上说容后决断。现在过去半个月了,当事之人毫无表态,众人心中都很愤怒。严方二人毫无知错之意,对此事无动于衷,这是不能接受的。此事再要拖延,便是伤了天下臣民之心了。皇上速作决断,平息此事之后再议论对辽人施压乃至惩罚之事。”
  郭冲呆呆的坐在那里,殿下大臣们也默默的看着他。今日朝会才刚刚开始,两府首脑甚至没有任何的掩饰和铺垫便全部跳了出来施压了。事情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今日郭冲再不表态,怕是也过不去了。
  郭冲皱眉看了一眼站在角落里的严正肃和方敦孺,两人面无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出来辩驳的表示。更是没有任何出来道歉服软的表示。郭冲长叹一声,知道昨天的那些话终究是白说了。这两人脾气太倔太硬,想要他们服软是不可能的。
  “朕……给你们一个说法便是。朕当然会给你们说法。你们要追责……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又确实是因新法而起,自然不能不追究责任。”郭冲缓缓开口道。
  所有人听到郭冲的话的第一反应便是:皇上亲口承认了叛乱的主因是新法所致,那么言外之意便是,严正肃和方敦孺要负主要责任了。这样的结果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众人其实心里想的最好的结果便是前几日杨俊所提出的折中之计。让严方两人出面道歉,并且大幅度削弱条例司的职权,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毕竟还是要给皇上面子的,要求太多太高,反而会适得其反。皇上是不会同意严惩严方两人的。但此刻听皇上的口气,这是要彻底的追究严方两人的责任了么?
  郭冲站起身来,缓缓的从袖子里取出一份诏书来,扫视下方百多双直愣愣的眼神,终于咬牙展开来,沉声诵读。
  “朕自即位以来,宵旰沥胆,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祖宗基业交于朕手,朕知责任之重大,万民之所期。故而时时告诫自己,当勤勉辛劳,不得有片刻疏忽之心。然即位六年余,朕虽穷尽心力,却所获甚微。大周国力日衰,国库空虚,民生日益维艰,抱怨之声四起。朕本抱重振大周之心,故而积极推行变革之法,希消弭百年积弊,重塑气象,中兴大周,达富国强兵之望。然新法之行虽有所得,亦有弊端。以至于有夺民之议,百姓怨言困苦之声有之。更有甚者,贼寇乘机作乱,酿成祸端。京东京北之乱,百姓死伤流离,不知其数。每念及此,朕心痛如割,心焦如焚,心急如沸也……”
  众臣一个个惊愕的聆听着郭冲诵读的话,听到他口中说出的每一句都如雷灌顶,在他们的脑海中轰然炸裂。皇上居然说出这些话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皇上这是怎么了?这不是自曝家丑,自承无能,自损颜面么?皇上宣读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他不要面子了?朝廷的体统颜面何在?
  郭冲的声音依旧在继续:“……自大周立国以来,未尝有治下内陆叛乱之事。同历代先皇之英明贤德相比,朕实愧不堪言。朕继位六年,国力每况愈下,并有如此叛乱之事发生,朕有何面目对天下人?今群臣百官乃至天下百姓要求追究责任,朕觉得并不为过。当今之局,确实需要有人出来负责。教匪之乱虽非完全是新法之责,但新法之弊显现,亦是原因之一。新法有弊,非臣子之过,过在朕身上。是朕力推新法,是朕决意变革,所有新法的条款都是朕同意才颁布推行的。朕虽平庸,但却不至于推卸责任。此诏乃朕罪己之诏。朕在此昭告天下,今日局面,皆朕之过。朕一力承责,自省反思,绝不推诿。”
  罪己诏……!
  所有人的脑子里都嗡嗡作响,皇上下的是罪己诏啊,这可怎么得了。
  “皇上!”群臣高呼着跪了下去,有的人开始涕泪横流。皇上下罪己诏,虽然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他自己身上。但他是皇上啊,皇上颜面尽失,皇上承认做错了事,皇上向天下人谢罪,自己这些人的脸上有光么?他们都是辅佐皇上治理天下的臣子啊,皇上的错便是他们的错,便是他们做的不到位,这是个简单之极的逻辑。皇上如此作践自己,他们的心里能好受么?
  吕中天和杨俊等人也是惊愕万分。他们也万万没想到皇上会这么做。罪己诏的发布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罪己诏是天子最不得已时才会下达的诏书,一般朝廷出了重大变故,政策发生重大的差池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不得已之下才会下达罪己诏。郭冲既爱面子而且性子又强硬,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这么做。仅仅是因为青教之乱便这么做?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吕中天迅速的思索着皇上此举的用意,他很快便意识到,皇上这么做的目的正是要保护严正肃和方敦孺,保护变法。他将所有的罪过揽在自己身上,正是要消弭所有针对严正肃方敦孺和新法的攻击。如果皇上承认这一切是他的过错,再纠缠下去便是不忠之行,便是对皇上的落井下石了,对皇上发动攻击了。
  吕中天惊叹于郭冲的作法之高明,这一手虽然自伤八百,但也彻底封住了所有人的嘴,让所有的攻讦都消弭的干干净净。
  惊愕之余,吕中天看向杨俊,发现杨俊也正惊愕的看着自己。两人目光对视的一瞬间,均明白对方已经明白皇上此举的用意了。
  谁也想不到,郭冲对新法的支持力度这么大,决心这么大。竟然宁愿下罪己诏,也不肯让方敦孺和严正肃受委屈。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当然,这并非仅仅是对方敦孺和严正肃的支持,这是郭冲对于大周中兴的决心。他是将宝压在了变法上,所以才肯这么做。新法确实给他带来了希望,他不愿意看着这希望消失。身为大周君主,他愿意赌上这么一把。
  方敦孺和严正肃也正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此时此刻,他们才明白昨夜觐见郭冲之时,郭冲躺在床上自言自语说的话。郭冲本想劝说他们听从他的建议,对条例司进行适当的权力结构的调整。希望能够做出些让步能解决目前的危机,平息众臣的愤怒。可是自己两人没有同意,态度极其坚决。皇上应该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召见自己二人是想做最后的努力。当这努力无法奏效时,他便打定主意要以下罪己诏的方式来揽责。
  谁说皇上的心是动摇的?皇上此举正是基于对自己两人的极度信任,正是出于对于新法的期待和中兴大周的渴望。他宁愿不顾自己帝王的声誉而下罪己诏,宁愿在青史留下污名,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跪在地上的严正肃和方敦孺热泪盈眶。
  “然变法之事,虽有微瑕,却不宜骤废。严方二人需即刻修正新法条例之弊,加以完善,不得懈怠。朝中众臣均有监督之责。朕拟设立投诉司,专门接受对于新法的意见和建议,并转交条例司以作修正参考。严方二人需认真对待上下意见,不得无视自专。朕之过,朕自需受罚,即日起朕移居西华殿居住,给奉减半,食用清减,每日自省,反思己过。朕近日身子抱恙,精力大不如前,朕决定即日起准许众臣上奏议立太子之事,太子既定,可为监国,为朕分忧。钦此!”
  郭冲将诏书缓缓放下,轻轻的吁了口气。这道诏书的颁布对于他自己而言也是一个挑战。他终于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向天下人承认自己并非千古一帝,承认自己能力有所不逮。这是以前他绝对不会做的。但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他不能将一个烂摊子交给继位者,他必须要有所作为。
  议立太子的事情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提出此事既能转移朝臣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到了该议论此事的时候了。郭冲自知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虽然还没到油尽灯干的时候,但也需要落实此事了。而且在此诏中提出,更是有惩罚自己之意,犹言自己因为有过错而需要退位给太子作为惩罚。这也更加能获得天下人的认同和同情,对自己的声望的影响也能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