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宠妃> 第55章

第55章

  宋承鄞当天傍晚就赶回书院去了。他在的时候顾倾城多少还会说两句话,或是询问他近期的生活情况,又或者是回答他的问题。他这一走,就又恢复成之前的样子,成日里窝在软榻上或是花园里的秋千上,拿着一本故事话本,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一看就是一天。就这么数着日子,等着宋家父子将合约送来。
  等待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宋承鄞走后大概又过了小半个月,盖了玉玺以及宋承鄞私印的合约终于送到了他手上。而且,宋承鄞的人马才走了小半天,谢家的人也来了。
  顾倾城看着手中的两份合约,无声的笑了。
  看吧,只要是她想要的东西,就没有得不到的。
  ——
  锦州,大宏县,骆驼岭。
  精打细算的吃了近一个月,张老实家的盐罐子前几天就已经见底了,刚好遇上村里的人到镇上去送货,他便托人拿上自家的盐引到盐坊司带一些回来。
  谁知等到傍晚村人回来的时候,牛车上却是空空如也,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盐坊司今日没开门。
  大晋朝对盐的管制很严,一律由官府经营贩卖,虽然价格不算高,但是由于资源稀缺,从州县上一层层分配下来,小镇上所得到的数量自然而然的十分有限,若是开放购买的话,每月放盐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番腥风血雨的争抢,有人抢到,必然就有人抢不到。
  柴米油盐又是生活最基本的东西,不可或缺。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埋下隐患。
  无奈之下,官府只得采取均分的办法,每家每户按量分配。这样一来,这个勉强算是解决了,但每家每户能分到的盐简直少得可怜,精打细算省了又省的,也只是勉强够用。而每家每户分到的盐,则是以盐引为凭证。在晋国境内,盐引可谓是等同于银钱,可作为流通货币使用。
  “耕叔,盐坊司又出什么事了吗?”想到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张老实问道。
  一般情况下,盐坊司一年四季都是开着门的,只有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会关门。而张老实住的这个小镇上的盐坊司上一次关门,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那会儿恰逢天干物燥的时节,盐坊司的仓库不知怎么的就着火了,虽然发现的及时,或很快就被扑灭了,但是盐坊司内的房屋还是烧毁了一些,因此,盐坊司才关了几天的门。
  耕叔摇摇头,“我也不知道,瞧着那屋子好好的啊,问了周围的人也说不知道。”
  张老实闻言,一脸苦哈哈的表情,闷声道,“我家的盐罐子可是前几天就见底了,这几天吃啥都是淡的,嘴里都快淡出鸟了。”
  整个骆驼岭的住户,除了那几个大地主,就没哪家敢说不缺盐的。耕叔能理解张老实的心情,他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要不然这样吧,我家的盐先匀一点儿借你,等过两天集会你买了再还我就行了。”
  张老实闻言,面上一喜,忙应下,“好勒,谢谢耕叔啊。”他家中实在是缺盐,也就顾不得客气了,而且乡下人实诚,不时兴那些虚礼。
  从耕叔家借了一点盐暂时解了燃眉之急,撑到几日之后的集会,张老实一家人带着东西,一大早就出发前往镇山去了。
  锦州境内的骆驼岭一带,每个月的十号都有一场大型的集会,附近的村民都会过来参加,带上自家认为值钱的东西,到集市上去贩卖,得来的钱就直接拿去购置需要的东西,或者跟别人淘换需要的东西。一般来说,这也是附近农家除给人做工以外,每个月收入的大头。无疑,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家中的长辈或多或少都会掏个一两文钱给他们,让他们买喜欢的东西,糖葫芦,糖人,包子……
  张老实家中有三个孩子,大的两个是男孩,一个十岁一个九岁,最小的一个是女孩儿,今年也已经有六岁多了,平日里可算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两个哥哥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时间都会紧着她。
  从骆驼岭到附近的小镇上,还有一段路,挺长的。平日里村中人乘坐牛车去到镇山,一个来回差不多都要花费小半天的时间了,期间置办东西的时候,可得抓紧一些,不然时间就得耽搁了。
  不过除了牛车走的大路以外,还有一条通往镇上的山路,说起来勉强算得上是近路了,就是路面比较崎岖,逢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那好叫好的,若是遇上雨天,那山路十分的滑,附近村子里的人家都吃过这个亏,轻则耽搁时间,运气实在不好的滑,摔断个胳膊腿儿的,也是常事。长此以往,渐渐的也就没有人在雨天走小路了。
  好在张老实一家子运气不错,最近几日气候都很好,阳光明媚,普照大地。一家子合计了一晚上,便决定走小路,省了几个车钱,用来置办生活所需品。
  一家子从清早天还不亮的时候就从村子里出发了,一路有说有笑的。
  “大哥,你说我自己做的络子会有人买吗?”小丫头一脸期待的问。
  被唤作大哥的少年一脸肯定的点头,“会的!宝丫做的络子那么漂亮,一定有人喜欢的!”
  “是吗!”小丫头闻言,咯咯笑了起来,“等我把这些东西买了,有了钱就去换更多的布料,做更多的络子!”
  在一路欢声笑语中张老实一家人踏着晨曦来到了小镇上。
  不愧是每月一次的集市,从各地赶来的人家陆陆续续的进到镇上集市处,你争我抢的寻了个好位置之后,就开始从自家的箩筐或者背篼中往外掏东西,各种东西应有尽有,但大多数还是吃的用的生活品。说到底这也只是个小镇,附近的居民多是务农为生,一年劳作到头,大多数人家也只能勉强换个温饱而已,就这都还得精打细算的,恨不得将一个钱掰成两个来花。
  张老实一家来得还算是早的,跟一群人争抢着,占到了一个好位置,位于大路的一侧,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有两个半大小子再加一个小丫头的帮帮忙,张老实很快便将东西都摆了出来。他拿出来的东西也跟普通人家的差不多,自家养的鸡鸭下的蛋,还有之前进到山里猎来的小东西。
  小丫头拿了一块灰扑扑的布料往地上一铺,小心翼翼的从布包里拿出自己的东西一一摆上。
  周围的吆喝声渐起,每月一次的集市正是开始了。
  正因为每家每户卖的东西都差不多,虽然质量上还是有着差距的,但是这种差距根本不怎么明显,有等同于无,所以这些农人买东西,卖多卖少,卖得快还是慢,全凭运气。
  一早上很快过去了。张老实家今天运气还不错,带来的东西已经卖掉了大半。两个儿子都一脸喜色,因为东西买完了,也就相当于他们可以有时间去集市上闲逛了,虽然大多数东西都只能看掏不出钱来买,但就只是单纯的看看,他们也能乐个半天。若是瞧见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回去以后还能当做谈资跟村里的小孩说起,总能引得阵阵惊叹声。
  不过相比两个哥哥的兴奋,小丫头情绪就要低落得多。她带来的一小包络子,一早上了也才零零散散的卖出去几个,如今还剩下许多。
  其实说起来这也是很正常的,她毕竟才六岁的年纪,学针线时间还很短,哪怕天赋再好,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做出来的东西都好不到哪里去。再来,她家摆摊的地方,周围大多数都是卖农产品的,家中本就没什么闲钱,谁还舍得拿钱来买一个小丫头做的装饰品。
  当然,这些乡人平日里纺的布做的针线,都是统一拿到镇上的针线铺子里去贩卖,虽然价钱有些低了,但是胜在干脆,交易时货物两讫,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摆摊吆喝。
  不过张老实家中情况有些特殊。他家媳妇前两年因为生病去了,他一个人的带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年纪也都不小了,该知道的差不多也都知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了。因为大家伙都知道,继母难做,而且这还是做三个孩子的继母,难度更大了。因为几个孩子也都大了,总会有隔阂,很难养得乖。但凡有点良知的,谁也不愿意让自家姑娘过来受这罪。而那些个黑心肝只认钱的人家,也不会将女儿嫁过来,因为张老实家中一贫如洗,一个男人再加三个孩子,一年到头也只是够个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当聘礼。
  如此一来,媳妇去了以后,张老实便自己拉扯着三个孩子,这几年也就这么过来了。
  而没有娘,小丫头的针线也就只能跟村里的妇人们学。一路学来磕磕绊绊的,每个人的手艺都学了点儿,又都学得残缺不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人会把她做的东西拿出去卖,因为店铺的老板根本不收。
  时间很快过了正午。张老实带来的东西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小丫头的络子依旧无人问津。她咬着牙蹲在小摊子前面,一脸倔强。
  张老实见状,弯下腰来摸了摸她的头,安慰道,“宝丫别哭,这次卖不完,咱们下次再来。”旁边两个儿子也加入安慰的行列,一番好说歹说的,总算把小丫头给安慰好了,到底没忍住噗嗤笑了起来,一家人便有说有笑的收拾好东西,往镇上的另一个区域走去,去置办需要的东西了。
  其余东西很快置办好了,就只剩下盐一样了。张老实便带着三个孩子,往盐坊司那边走去了。
  一路上还遇上了几个熟人,大家自然而然的结伴而行,彼此说道一下今天的收获,接过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总的来说还是好的。
  一行人很快来到盐坊司门口,却意外的发现此处竟是站了许多人,正门口处更是挤满了人。这样的情况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即便是半年前盐坊司着火烧了屋子仓库关门了几天,再开门时,也就是挤了极少数的人,勉强能把门给堵了,门口的街上可就没什么人了。可是这会儿呢,不仅门口处人满为患,便是大路上,也都挤得满满的,且人头只见增多不见减少。
  “大哥,我问一下啊,这是怎么了,怎么今天这么多人?”张老实护着几个孩子退到一个角落里,拍了拍身边的一个汉子问道。那个汉子回过头来,脸色不怎么好看,不过不是怒气,而是忧虑,“你们是刚才来的吧?”他问完,也不等张老实回答,又自顾自说起来,“我家就住在镇外不远处,到镇上也就一会儿的路程。前几日家中的盐用完了,本打算拿了盐引过来买点儿的,谁知一来却发现盐坊司关门了。”
  听到这儿,张老实才点点头,接着说道,“前几日我家中的盐也用完了,托了人给我买,回去也说盐坊司关门了。说起来这都过去好几天的时间了,又有什么也都该好了吧。”
  只见那汉子摇摇头,“我之前也这么想着,准备等第二天再来,谁知第二天也不见开门,接下来几天我每天都会过来看一下,这盐坊司还就一次也没开过问,问了周围的人,大家伙也都觉得奇怪,说最近也没见发生什么特殊的事,这莫名其妙的,盐坊司就给关门了,也没什么交代。起初的时候大家都没怎么在意,结果这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的情况,大家就觉得不对劲儿了。这些天陆续有人家的盐用完了,大老远赶来却发现这儿关着门,那心情别提有多烦躁了。”
  “今天不是每个月一次的集市嘛,许多附近的村民都从家中赶来,不仅是带来了东西准备卖掉,也都打着趁此机会置办一些东西,因为这一来一回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太长了,大家伙买东西都是估摸着买一个月的分量,用到下个月集市的时候再置办。”
  “只是盐坊司直到今日也没有开门,不仅镇上的人家等着买盐,这从各地赶来的人家也等着买,一来二去的,就聚了这么多人。”
  张老实闻言,也跟着焦虑起来,“大哥,你说这盐坊司都几天没开门了!”这是惊讶的语气,接着便转换成焦虑,“你说这可咋办呢,我家的盐老早就用完了,上次耕叔来镇上送货没能带回去,就把家中的盐匀了一点给我家,我还准备这次趁着集市的时间买了盐回去,顺便把他家的给还上,这可咋办呢!”
  柴米油盐,四样生活必需品,除柴是漫山遍野都是的以外,其余三样可都不便宜。而这三样之中,又属盐最为难得,即便是有钱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不仅张老实忧心,周围的人也都是如此想法。若是今日买不到,就代表着日后他们还得再花费老大的力气跑到镇上来买。不过大家虽然心中埋怨,却都老实本分的等着,没人敢在此处撒野。因为整个镇上买盐的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若是得罪了盐坊司的人,可就有得受的了。虽说他们不会直接扣了你的盐,却有的是办法叫你跑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也买不到盐。
  因为谁也不想日后为了买盐特意跑这老远的路,大家都想着等等看,指不定一会儿盐坊司就开门了呢,毕竟他们也是知道今天是集市日的,根据以往的情况,大多数住得远的人家都会选择在今天来买盐。
  因为大家伙心中的想法都差不多,就导致了盐坊司门前的人越聚越多,最后甚至将门前的路完全给堵死了,不仅如此,队伍还在继续壮大中,周围的店铺门前也渐渐站满了人。
  然而直从正午过后等到太阳都快落山了,盐坊司门前乌压压的围了一片人,也不见盐坊司开门。不少人认命了准备等之后再跑一趟,准备离开了,然而却发现,这会儿不是他们想不想走的事,而是能不能走。之前等着的时候没注意那么多,都想着往前挤挤,等盐坊司开门的时候好早点买了盐回家,这会儿想走了才发现,周围早就挤满了人,可谓是水泄不通了,他们想走,可还有更多的人不死心要留下来继续等。而等了这么长时间了,谁也不愿意再动一动,就怕坚守了这么长时间的位置被人给占了去。
  如此一来,想走的人走不了,也就只能陪着不想走的人干等着了。
  眼见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日落西山都已经接近山边了,却还不见盐坊司开门,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始抱怨了。一开始的时候,人群中只有星星点点的抱怨声传出,没过多久,大家似乎都被感染似的,你一言我一句的,纷纷开始抱怨起来。
  人多的力量总是可怕的,明明只是低声的抱怨,凑到一起之后,声音竟是响彻街头巷尾,传出老远。
  然而抱怨除了发泄情绪以外,也是无济于事的。盐坊司的门始终紧闭着。
  越来越多的人认命了,这些人之中,或多或少的也包括了站在最外围的人。当外围的人三三两两的离开,堵得水泄不通的街道也渐渐疏散开来。站在人群最里面的人眼见着就要能离开了,忽然,身后传来吱呀一声,是门开了的声音。只是这声音夹杂人群的抱怨声之中,自然而然的被淹没,根本无人察觉。
  等待人群疏散的时候,有人无意中回头看了一眼,看着打开的门,那人愣了一下。“我怎么记得这门刚才还是关着的啊……”他喃喃道。
  旁边隔得近的人听到了,不由得嘲笑道,“什么叫刚才还是关着的,难不成现在打开了?我看你是等昏头了,仔细瞧瞧,这不还是关着……啊呀,真的开了!”那人忽然怪叫一声,冷不防的把周围的人给吓了一跳。
  “鬼叫什么啊,吓死老子了!”
  “被鬼抓了啊!”
  “什么开不开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那人丝毫不理会周围人的埋怨与咒骂声,仿佛怕自己看错了一般,又仔细看了两眼,确定门真的是开着的,他脸上当时便露出笑容来,当即大吼一声,“门开了!盐坊司的门真的开了!”一边吼着,整个人往门边挤去,身体紧紧贴着门,好似怕被人挤开一样。
  不少人听到第一句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心想“门开了,什么门开了啊,又不是盐坊司的门开了,有必要喊这么大声吗”,然而说什么来什么,下一刻便听到盐坊司三个字。
  盐坊司的门开了!
  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像是有魔力一般,顷刻间便留住了已经如散沙一般的人群,让他们再度聚集到一起。
  “开了,真的开了!”
  “终于等到了!”
  “是啊,终于等到了,今天说什么也要把盐买了,不然以后又得跑一趟,要知道俺家离这儿要走上半天的路呢!”
  夹杂着喜悦的话语声自人群中响起,声音越来越大。
  其实就这会儿的时间,围在盐坊司门口的人已经走了相当一部分了,区别只在于走远了的以及刚准备走的。被人群这么一喊,声音传出老远,于是,不仅刚转身准备走的,便是已经走远了的,但凡是听到声音的了,也都一溜烟的往回跑。很快,盐坊司门口又被堵了个水泄不通。
  周围的商铺或多或少都受了一点影响,这些商铺的老板见此情况,或是苦笑或是暗地咒骂,但是同样的,也在心里羡慕着。其实这也是常态,像这样几天不开门也有人等着买东西,而且还不是一两个,而是多到可以把整条街给堵了的数量,并且在等的时候,还没人敢闹事。
  天底下能把生意做到这一步的,怕是也只有盐坊司了。但也正因为是盐坊司,大家伙也就只是单纯的羡慕而已,因为大家伙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天底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谁都无法模仿。因为盐是稀缺物,又是由官府垄断经营。谁想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得找到一种可以同盐一样地位的商品,其次,你还得有通天的本事,把这种东西牢牢攥在手里,任也不能染指。
  这边,从各地赶来聚在门口的人,望着前面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望眼欲穿的等着买盐。而另一边,盐坊司的人也被吓了一跳。
  众所周知,盐是稀缺物资,晋国一年的盐产量也没多少,分摊到各地就更少了。如此一来,盐坊司自然就是个清闲的地儿。全国上下,只在小镇及以上的地区设立盐坊司,村里那是没有的,甭管你是多大的村子。而在一般情况下,小镇上也就一个盐坊司,也就是南方部分繁华的小镇上设立两到三个盐坊司,再多就没有了。
  骆驼岭的小镇虽然也在南方,但是跟繁华发达根本沾不上边,理所当然的也就只有一个盐坊司。一年到头也就两个人当值,反正盐坊司夜里是不开门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从日出到日落,最晚不过戌时三刻。
  王光宗今儿个会来盐坊司,是因为忽然想起有东西落这儿了,而之前跟他一起在盐坊司当值的另一个人,前几天就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王光宗是从另一条街走过来的,老远的就听到盐坊司那个位置吵吵嚷嚷的。这一路走来,碰上了几个熟人,其中几人看他的眼神十分怪异,看得他浑身不舒服,想问个清楚吧,但是人家一句话都没说,他也就无从开口,索性加快步伐往盐坊司走。
  在快走到了的时候,终于有个人跟他说话了,“阿宗啊,凡事想开点儿,人这一辈子大大小小的坎儿,谁都要经历的。”说罢,用一种怜悯的眼神看了他好几眼,才转身走了。
  王光宗简直一头雾水,什么坎儿啊,什么经历的,这话说得,他都差点儿以为自己碰上了什么大事了呢。
  来到盐坊司的后门处,王光宗掏摸半天,才把钥匙给掏了出来,插进锁孔里把门给开了。进了盐坊司,嘈杂的声音越发的响了,听得他直皱眉。不过,就算临到这会儿,他也没多想什么。按照记忆中的位置,将落下的东西找见了,他本想离开的,但是听得外面的抱怨声,他想了想,决定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
  为了图方便,他也就没从后门绕,直接绕到前面的门市处,打开了平日里买盐的地方的大门。门乍一打开,便见得外面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可把他给吓了一跳,好半天没反应过来。
  接下来就是外面的人偶然发现门开了。
  等王光宗反应过来,瞧着外面一双双看过来的眼睛,那夹杂着期待以及愤怒的目光,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这都是干什么呢?”好半天了,王光宗才问出一句话来。
  隔得近的几个人听到他这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有你这么埋汰的人吗,大家伙放下手中的事在这儿等了这么久,除了买盐还能干啥,难不成是为了看你”。当然,想归想,却没有说出来。都等了这么久了,就为了买个盐,谁也不想在这档口出意外。
  于是,便有人道,“宗哥,你看你这是不是把门都给打开了,大家伙都等着买盐呢。”
  “对啊,快开门吧,都等了一下午了。”
  “俺家离这儿远着呢,就等着买了盐回去呢。”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接着话,声音那叫一个响,王光宗听的耳朵翁翁直响,好半天才缓了过来,之后却是露出一脸迷茫的表情,不解道,“买盐?”
  这疑问的语气,叫周围的人听了更是火大。终于有个暴脾气的人忍不住了,开口埋怨道,“我说宗哥,你就别拿大家伙寻开心了,我们这些住得近的也就算了,今天不行换明天,可是这十里八乡,住得远的人家,可就指望着一个月一次的集会顺便采买东西,不是逼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走上大半天的路就为了来买点儿盐,你赶紧把门开了,让大家伙把盐买了吧。”
  你问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干脆一次多买点儿?还是那句话,因为盐是稀缺物,全国上下每年的产量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剩余的。也就是说,每个月分配下来的盐,都是现产的,你想买多的,根本就没有。
  王光宗听得这话,心里也有些不乐意了,冲那人道,“说什么我拿大家伙寻开心,我还说你这是拿我寻开心呢,是不是瞅着我不以后不在盐坊司干了,就准备找我不痛快了?我记得我以前似乎没得罪过你吧?”
  那人也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愣了一下,问道,“你说你以后不在这儿干了,那谁来接替你啊?”
  要知道盐坊司可是公认的好职位,若不是没办法,谁也不会舍得放弃。所以也就没人问王光宗为啥以后不干了,而是关心谁来接替他。说句公道话,王光宗在盐坊司干了好几年了,对谁都和和气气的,还真就没怎么得罪过人。若是换了平常,大家伙知道这事,可能还会替他惋惜,安慰他几句,但是今天这么多人挤在外面等了这么久,眼见着又快到盐坊司关门的时间了,所以自然也就忽略了他。
  王光宗闻言,一摆手,颇有些郁闷道,“没人接替我,老姜也走了,这镇上以后可就没有盐坊司了。”
  这话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把周围的人给炸蒙了。
  什么叫“这镇上以后就没有盐坊司了”?这是众人心中一致的疑问。
  王光宗瞧出大家伙的表情,犹豫了片刻,迟疑道,“外面这些人真的都是来买盐的?”
  有人当即不耐烦道,“废话,不是来买盐的,难不成是来这儿耍的!”
  王光宗闻言,一脸古怪的表情,“你们不知道吗?”
  有人顺嘴问,“知道啥?”
  王光宗组织了一下话语,才开口道,“盐坊司门口前几天就贴了告示,清清楚楚的写了,盐坊司就此关门,以后不再买盐了。”
  因为他这一句话,外面的一下子就炸开锅了。
  “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对啊,这么大的事,怎么没人知道呢?”
  “宗哥你这不是在消遣我们吧?”
  王光宗摇头,肯定道,“真有这事,那告示还是我亲手贴的呢!”
  外面一番乱哄哄的交谈之后,在静下来的一瞬间,忽然有一个声音响起,“我前几天好像的确有看到一个类似告示的东西贴在外面,但是还没来得及看,就被镇东头二麻子给扯走了……”因为盐坊司的特殊性,谁也没觉得会有什么大事,也就没管那么多,要不是这会儿听王光宗说起,根本就没人会想起这茬。
  外面一阵诡异的安静之后,又有三三两两的声音想响起。
  “我好像也看到过。”
  “我记得当时还听二麻子嚷嚷说‘什么那个砍头的乱贴东西,这种事也是能乱说的吗’……”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记起来了,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确定过这个消息的真假之后,大家伙不但没安静下来,反而一下子炸开了锅。
  “怎么回事,盐坊司为什么要关门啊?”
  “要是盐坊司关了,以后我们去哪里买盐啊?”
  “总不能让我们去临镇上去买吧?路那么远,一来一回可就是一整天还多的时间!”
  “路远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临镇上的盐应该也不多吧,哪里有多余的供给我们这么多人!”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询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盐坊司关门了,他们以后要去哪里买盐?
  都说柴米油盐,这东西根本缺不得啊!
  原以为是个无解的难题,谁知王光宗闻言,脸上的表情更古怪了,“你们真的都看了那张告示了?”
  “看了呀。”
  “看了,不就是说盐坊司关门的事么,还有啥?”
  听到这样的话,王光宗也是无奈得紧,“你们要是真看了,就该知道,盐坊司虽然关门了,但是镇上新开了一家盐坊,大家伙以后可以到那里去买盐。”
  这话又是一记重磅炸弹。
  晋国上下,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盐向来都是官府垄断独家经营的东西,不允许私人经营,若是谁敢贩私盐,被抓了那可就重罪。
  可是他们听到了什么,隶属于朝廷的盐坊司关门了,而镇上又另开了一家盐坊!
  “真的假的啊?”
  “骗人的吧?”
  “好好的,盐坊司关什么门,反而另开了一家?朝廷怎么会干这种麻烦事?”
  王光宗听到这话,当即就乐了,“骗你们干啥,不然好好的,我为啥不在这儿干了啊???我倒是希望它是假的呢!!!!赶紧散了吧,散了吧,围这儿做什么呢,这儿又没有盐买。。。”
  他说着话,挥着手就准备关门了,旁边的人眼疾手快的一把抓住了他,问道,“嘿,宗哥你别走啊,那告示如今都没影儿了,大家伙谁也不知道新开的盐坊在哪儿,这几天也没听到啥消息,你倒是给大家说说啊!!!”
  王光宗闻言,哦了一声,道,“一下子没想起来给忘了,新开的盐坊就在镇东头,最大的那一栋楼,名字叫谢氏盐坊。得了,不跟你们多说了,我还有事呢,要买盐的快去吧。”话逸说完,他就直接溜进屋去,顺手把门给关上了。外面的人反应过来,想要拦下他,可以已经晚了,门已经关上了,任由他们把门拍的震天响也无济于事,王光宗已经从后门离开了。
  大家伙见状,也只得作罢。。。。
  安静下来仔细想想王光宗的,感觉不对啊。他说镇东头最大的那一栋楼,这没啥,问题是后面的那几个字——名字名字叫谢氏盐坊,这话问题可就大了。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大晋朝如今是宋家的天下,可是新开的这家盐坊,它竟然叫谢氏盐坊!
  也就是说,向来隶属于朝廷的盐坊司关门了,同时又新开了一家谢氏盐坊,这摆明了是前者在给后者让道呢!变向来说,也就相当于是朝廷在向谢氏妥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底下,谁有本事让朝廷低头让道啊!
  众人会意过来,不由得开口唾骂王光宗,骂这小子简直太不厚道了,说谎之前也不打个草稿,好歹编造得像一点儿啊,这话说的假的,摆明了是把大家伙儿当猴儿来耍。。。
  其实王光宗也是冤枉的,他说的每一句都是实话,包括新开的盐坊叫谢氏盐坊这一句话,但是在场的,没一个人相信他的话,因为他说的话,对大家伙儿来说,简直太过匪夷所思。
  在这个君王为天皇权至上的时代里,朝廷的腰杆子从来都是挺得最直的,因为站在背后给他们撑腰的是皇上。朝廷从来不会像任何人低头妥协,即便真要退让,那也是人家内部的事,就像是胳膊跟大腿的较量一样,输赢对朝廷来说,都是没有什么损失的。
  可是如今王光宗却告诉他们,一向高高在上从无敌手的朝廷莫名其妙的退却了,把关乎民生之本的重要物资交到了一个别人手里。是的,是完全转交,而非是分一杯羹的形式,因为王光宗还说了,盐坊司直接关门了,以后再也不卖盐了。如果把这看作是一场较量的话,摆明了是朝廷输了。
  可是,朝廷会输吗?
  在这些老百姓眼里,朝廷是无所不能,所以他们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朝廷不会输。所以,在他们看来,就是王光宗说谎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王光宗刚听到上面传来的消息,说盐坊司会关门,以后镇上的盐将由谢氏盐坊经营的时候,他的惊讶可不比这会儿在场的任何人低。
  而且这些人不知道真相,可以很自我的认为他说的一切都是假话。然而他不行。因为他接到的是朝廷颁发下来的正式文书,上面还盖了州府的印玺。
  所以,即便他心里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无法否定那是铁打的事实。盐坊司要关门了,而镇上会新开一家谢氏盐坊,接替朝廷的盐坊司,垄断这个关乎着民生之本的重要物资。
  说来荒谬可笑,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王光宗其实并不是本地人,家中也是有背景的,之所以会来到这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的盐坊司里干活,不过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发配下来的罢了。而且因为他这些年来死不认错,家中的长辈虽然觉得他受到的处罚已经够了,但是他都没有开口求饶,家中长辈没有台阶下,自然也就只能让他继续窝在这儿了。
  这次的事,对于王家的人来说,也算是个契机。盐坊司关门了,他没地方待了,把他调回去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对王家来说是好事的事,在王光宗看来,就不那么美妙了。
  虽然当初的事的确是他的不对,刚被下放到骆驼岭的时候,他心里也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愿意,心里憋了一口气,想着你们有本事就罚我一直待在这里,以后求我我都不回去了。
  然而这样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改变了。
  第一年的时候,他还憋着一口气,在盐坊司当值期间,虽然瞧着对谁都客客气气的,但是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他眼中的轻蔑。这也是很正常的,他毕竟是出生于富贵人家,自小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丫鬟小厮成群伺候着,如今要他屈尊降贵的迎来送往的,他能如表现出来的那样无所谓以及平静才有鬼了。
  换做是从前,即便是骆驼岭的县官见了他,那也得小心的伺候着。可如今呢,他身在盐坊司,每日里引来送往的,大多都是商家农民,锦衣玉食者一身铜臭,再好的绸缎也遮不住那张一张张无知的嘴脸。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在地理田间劳作的劳民们,身上的衣服少有一件是完好无损的,打了几个补丁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更甚者打了十几个二十个补丁的也是常见的。这些人拿着一块铜板也紧张得不行,左一层又一层的拿一块布包裹着,揣在最贴近身体的地方,每次接过这些钱,让王光宗觉得,仿佛能闻到一股子奇怪的味道一样。
  刚来到骆驼岭的时候,他几乎都快崩溃了,但是从小良好的教养让他时刻谨遵礼数,恪守自己的言行,所以即便再看不起这些人,他也不会表现出来。只是每当盐坊司的大门关上之后,他都会回到房内将周围的东西尽数砸个干净,以此来泄愤。
  而因为这茬,他刚来的那一年,买那些东西的人生意格外的好,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他的生意。那些人还不止一次的纳闷过,心想这王小哥的癖好真奇怪,居然喜欢收集这些东西。完了又继续感叹,盐坊司真是个好差事,不然王光宗哪里来这么多钱买东西。他们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家的孩子长大了出息了,能进盐坊司当差。
  是的,对于骆驼岭的大多数来说,进入盐坊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然而对于王光宗来说,不过是犯错之后被下方的地方而已。
  人与人之前的差距,在有比较的时候,总是显得格外的残酷。
  来到骆驼岭的第一年,王光宗可以说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几乎就要熬不住想要去求饶了。但是骨子里的自尊不允许他低头,于是就这么僵持着开始了第二年的生活。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即便是对于王光宗来说,也是如此。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他后知后觉的发现,刚来时那些对他来说无法忍受的东西,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他都快忘了,屋内的东西又多久没换过了。甚至后来他路过之前经常光顾的店铺时,还有老板或是店小二打趣他,说“王小哥儿你家里是不是堆满了放不下了,都好久没来我们店里买东西,大家伙可都指望着你养活呢。”
  后面的话明显是在打趣他。因为这些店铺在他还没来之前就开着的,据说已经开了很久了,根本不可能因为少了他一个人就活不下去。至于前面那句话,倒是让王光宗一头雾水,问过之后,他才从那些人口中得知,他自己原来还有一个手机这些破烂东西的癖好的。
  是的,在他眼里,这些在这个小镇上的人看来足够精美上档次的东西,在他眼里不过是破烂垃圾而已。
  经过此事之后,王光宗的心里渐渐趋于平静,时间日复一日的过去,他渐渐也发觉,从前他看不起的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优点是大多数人无法比拟的。
  锦绣加身的商人虽然一身铜臭,看起来无知到了极点,但是在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却比大多数人都精明,知道如何以最少的利益博取更大的利益,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怎样的取舍,以将损失降到最小。
  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成天在地理田间劳作的老农们,大多数时候能预测到天晴下雨,知道在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收获。他们大多数都知道荒山野岭中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碰。因为那是他们的先辈在饥荒灾难的年代里,用生命总结下来的经验,而后一代代的传下来的。
  在这个偏远落后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他看到了许多从前看不到的事物。他渐渐也就明白了,父亲将他下放到这个地方的用意。
  而在理解了这些之后,他原已经打算修书一封回锦州去向父亲认错,可是后来出了一些意外,改变了他的想法。
  几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憋着一股气,想着求他也不回去,到之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准备修书回家认错,再到后来因为一些意外,让他下定决心留在这个小地方。
  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或起或伏,谁也无法预料。
  盐坊司关门一事,却成了关键转折点。
  王家的人想借此为台阶召他回去,而王光宗原本暂时还不想回去,只是他留在这里的理由却没有了。
  他还记得刚接到从州府传来的文书的时候,原本以为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便扫了一眼,却没想到会看到那样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尽管他当时心中有万千疑惑,却也无处寻找答案。因为从州府上传来的文书,只是简单的对此事作了交代,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不知道,而是因为没必要。因为州府管理着一方土地,根本没必要像这样的一个小镇上的盐坊司交代一切。
  而因为此事,因为想要了解这其中发生了什么,王光宗第一次主动走出了骆驼岭,回到了州府。但却不是回家,而是去找昔日的好友。
  这一去,却发现不过几年的时间,许多人事却都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好友得知他上门来,纷纷闭门不见,更甚者,直接让下人将他赶出去。原因再简单不过,一群势力眼的小人罢了,见他被下放几年不得归来,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他被王家放弃的信号,而没有了王家的王光宗,在这些人看来,一文不值。
  虽然早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真正面对的时候,王光宗还是忍不住冷笑。这一幕幕,赤|裸|裸的宣告了他之前的人生有多失败,瞎了眼识人不清。
  好在,他也不是失败到了骨子里,总算还有那么一两个人没有将他拒之门外,而是当做上宾迎进家门。然而可笑的是,这些个待他一如旧时的人,放在从前他根本不甚在意。
  花费了两天的时间,他到底是得到了想要的消息,虽然还有些事不清楚,但总比之前一无所知的好。
  “北方。泾县。天水山庄。”他念叨着这几个词,无声的笑了。
  这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区别只是多少而已。
  宋鸿逸答应了顾倾城的条件以换取盐的提取技术,作为交换,他将栾州,锦州,并州,金州四个地方划出来,下达圣旨,这四个州县内的盐坊司即日起关门不再营业,并且由州县上发出通知,告知下属的各城镇官府,盐坊司关门不再营业之后,这些地方的盐将由谢氏盐坊独家经营。
  此消息一出,举朝上下,震惊不已。
  虽然探查三方之间的协议,但是宋鸿逸之前秘密前往天水山庄的事,以及身在泾县的二皇子宋承瑀也在同一时间去往天水山庄,这样的事,只要是有心人都能查得出来。
  只是摆在众人眼前的事实,却是叫人难以相信。
  此事又跟顾淑妃有关!
  距离泾县地龙翻身才没过多久,顾淑妃观察甚微博学多识,根据一些细小的事提前预料到地龙翻身的发生,并且顶着被千夫所指的压力,将泾县百姓拦在城外,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又镇定的指挥当地的官府,对伤员进行救治,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大陆历史上,发生地龙翻身的例子不少,但是一一细数,每一次的损失都十分惨重,让人痛惜不已,而像泾县这样的情况,古往今来,从无先例!
  因为这事,顾淑妃几个字在天下百姓心中才真正有了分量,不再只是因为美貌而引人谈论,而是被众人打心底敬重。
  泾县之事才过没多久,又传出这样的消息,如何让朝中众人不震惊。要知道,他们对于顾淑妃的认识,可要比天底下大多数人还要深刻,因为顾倾城善心的捐款,他们大多被迫“自愿”捐款以重建泾县灾区。
  而这一次的事相比泾县地龙翻身一事,所带来的影响更甚。说到底,也是跟受众有关。泾县的事再如何出人意料,真正受到恩惠的也不过只有泾县的人罢了,而盐的提取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就会囊括整个晋国。
  在震惊的同时,也让不少人羞愧不已,特别是司掌盐业这一块的。他们苦心竭力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比不上一个常年行走于深宫之中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后妃,简直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尽管这个消息如今还未曾公布出去,但是他们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了,在晋国百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顾淑妃这三个字将会被如何的称颂,与此同时,他们又会被多少人背地里唾骂。
  而关于泾县一事,王光宗即便身在骆驼岭,也是知道的,只是相比其余人,时间要晚上那么一点,但也比普通百姓快多了。然而,这件事带给他的震惊还未曾消去,又传来了更为让人惊讶的消息。
  在盐坊司当差几年,他比一般人更为了解晋国盐矿的情况,了解如今的情况十分不乐观,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总有一天会发生盐矿缺乏,百姓就连如今精打细算省着吃盐的生活都保不住的情况,这是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重大问题。
  这些年来,朝廷一直在加大力度,四处搜寻新的可食用盐矿,收获却寥寥无几。
  至于毒盐的提取技术,不是没有人研究过,但是时间长了没有进展之后,久而久之就被搁置了。
  然而顾淑妃却是再这样的情况下,冷不丁的就研究出了这项技术,听起来简直有些虚幻。
  “顾淑妃……”
  从锦州回来之后,王光宗几乎将这三个字念了千遍。
  在这两件事之前,他当然也是知道顾淑妃这个人的存在的,只是跟这晋朝的大多数百姓一样,他所知道的,也仅限于她倾国倾城的容颜以及十年盛宠不衰的传奇。
  古语有云,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不止如此,但凡是男人,对于美人,总是会多两分关注的。王光宗自然也不例外。但在此之前,他也只是偶尔在听到别人谈起的时候会幻想一下,所谓倾国倾城的没人究竟是何等模样。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因为想再多也只是一场空,相比庙里供奉的泥菩萨,好歹还能见上一见,可是身处深宫的顾淑妃,却是连见都见不上一面。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之前通过泾县地龙翻身一事,他得知了顾淑妃离开后宫去到天水山庄养病。原本就有些意动,想着如果去了泾县,也许就有机会见到这位倾城佳人的真面目了。但也只是想想而已。骆驼岭位于南方,而泾县则是在北方,这一南一北的距离,可不是几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的。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还没过几天,就又出了盐这事儿。又因为这件事的影响,临近的几个州的盐坊司都得撤掉,他也就没了继续留在这个地方的理由,同时对于那位被众人谈道的顾淑妃,又多了几分好奇。
  一番犹豫之后,王光宗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骆驼岭,离开锦州,甚至于离开南方,不远万里奔赴北方,去到天水山庄所在的泾县,去……碰碰运气。
  当然,这样的理由他是绝不可能跟家中长辈提及的,只能找了一个委婉一些的理由——求学,目的地则是临近泾县的两座天下闻名的书院,白鹿书院以及盛霖书院。
  是的,位于源县的两座书院,不仅是在北方享有盛名,便是在南方,亦是有着很高的声望。对一般学子而言,若是让他们选择,若非另一个选择是南方最有名的几座书院的话,他们宁可万里奔波去求学。
  由于王光宗此前的恶劣事迹,即便家中颇有背景,但是南方的两座书院的大门还是对他关上了,而如今他想通了想要上进了,虽然此去甚远,但是家中长辈在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之后,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而王光宗如今再回到盐坊司,是来取遗落的重要的东西,之后便要启程赶往北方了。而盐坊司门外那些自认为被他骗了的人,虽然心中不愤,却也只得作罢,没过多久便散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