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长公主一行人又赶了一日的路程, 在离奉京城只有大半日的路程时,刘僖姊下令停车, 所有人原地待命。
车内,刘僖姊将写好的三封信交到苏珮手中, 嘱她道:“太阳落山以前, 务必交到这三人手中。若途遇不测, 自说是奉我命行事, 旁人不敢与你为难。”
苏珮谨慎点头, 接过这三份信时扫了一眼其上的名字。
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文辅、宫廷左卫将军谭杨、中书侍郎韦世绩
苏珮领了几名护卫走后, 车队面只剩下刘僖姊和黑袍军师,另带两名护卫。刘僖姊在车中待的烦闷,下车透气时正瞧见那黑袍军师拿着一根木棒在地上比划。她心生好奇, 悄悄走都他身后,想看他专注些什么。
黑袍军师画的认真,并未发现背后有人。她便蹲下来双手捧头, 看的也认真仔细。可等她看清他画的是什么后, 便暗暗吃惊, 不可思议的从背后看着他。
地上所画虽粗陋, 但仍可瞧出,那是整个奉京城的街市布局图以及重点地标。这粗图着重将城中的几处禁军卫营标注出来,除却一处漏掉,其余竟是分毫不错。
她不过刚刚把信送出, 可他竟已经考虑到这个份儿上。怪不得他今日未向她询问为何停车不前, 原来她想到的他统统都想到了, 且想的比她长远细致。可这着实有些不合常理,他一个常年行走江湖之人,即便是睿智老练非比常人,又怎会对皇城之事如此熟悉。
“军师少标了一处,在这里。”
她忽而开口,像是一个认真听讲突然有问题的学生,带着对老师的一些质疑,将图中一处错误指出。
孟玊吃了一惊,回头瞧她,见她蹲在身后模样掬态,霎时有些欣喜心软,对着她指出的那处错误道:“殿下好记性,这里原也有一处小卫营,只不过并非像其他卫营一般用于屯兵宿卫,而是存储兵器和作禁卫们的日常休所。只是半年前曹右相扩府,便下令将这卫营拆除,如今它已经不在了。”
“军师乃江湖众人,何以知道的如此细致?”
她不再如前几日那般在心底暗自嘀咕,而是直接问出疑惑所在。知人信人,这个道理她一向是省得的,且次次拿捏的很好。
“龙骧将军未起事前就已经找到老朽,关注京城变动乃是将军的意思,我不过是办事尽心罢了。”
他回答的利索,这说辞是早就准备好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何家既早就在调查上安郡藏兵谷一事,关注朝中事情也在情理之中。即便是没有此事,地方大姓氏族又有哪一个不再京中安插心腹探听大事情况的。
刘僖姊点头不疑,理了理衣襟起身,就着他方才的话道:“自‘我’避寺不理政事,岑相在朝中多为人忌惮弹劾,这位曹右相在这中间也是没少出力,不想竟已猖狂到要拆公家地盘扩私家府邸。想来新帝登基后,朝中无亲信党羽,便只能依靠些老臣。这位曹右相从前便是左右逢源,持中立之人,而今终于有了机会出头,颇有几分要做权臣的架势。”
孟玊自听出她话中不满,想起方才苏珮离队之事,接道:“新帝平庸,政令多出中书门下,而如今的中书门下是这位右相做主,自是权大了些。然殿下也不必为了这些事迁怒,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正是大有用处。”
“那军师以为要如何利用?”她故意有此一问,想看他的思虑究竟与自己所想是否一致。
“曹右相见风使舵,为官圆滑,他既已觉得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想做个权臣,那殿下不如给他找个对手,教他明白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为臣之理。”
刘僖姊满意的勾了勾嘴角,道:“先生所言便是我心中所想,僖姊从政多年,从未遇到像先生这样心有灵犀的人。”
若说以前对这黑袍军师是敬佩,现下她倒是生出些惺惺相惜的感觉来。只可惜他们年岁相差太多,不便以友相交,所以她刻意称己为‘僖姊’,便是主动将自己放在了晚辈的位置上,而不是尊者的身份。
孟玊得她一句心有灵犀,自是全身舒畅喜悦,不由想要多表现一下,再道:“方才瞧苏女史已经带人先行入城,公主心中可有人选了?”
“先生不仅熟知江湖事,对朝堂也是了如指掌。不如先生说一说,这个钳制曹右相的人要如何选?”她这次并非有意试探,而是真心想听听对方的想法。
孟玊抓住机会侃侃而谈,道:“有两个法子可以一试。其一,我朝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台谏素来为百官忌惮,规范朝臣言行。这曹右相敢拆卫营建宅,也是在御史中丞陶德辞官回乡以后,在这之前他是万万不敢的。”
“军师的意思是让我领台谏之议,利用御史台清肃法纪之能牵制曹右相?”她蹙眉反问,此前竟未想到这一点儿。
孟玊回她:“长公主当年重设御史台是为震慑百官,行台谏,肃法纪。而今新帝庸碌以致乌台渐没,若能利用这机会将御史台重新立起来,对殿下以后临朝执政定是大有裨益。”
她神情凝肃思考,这个法子有些打‘大’了。但他说的没错,若能利用这机会将御史台重新规整,以后朝中便难现权臣阉党祸乱,这正是她从前的设想。只可惜她离开奉京时以为凭着陶德两朝元老之尊,再加上其执掌御史台,必是无人可犯的。可她终究高估了人心,低估了那些宵小的手段。陶德返乡途中惨死马贼之手,实叫她痛心不已。
“那第二个法子呢?”她抬头复问,想听听他还有没有其余的想法。
“其二,殿下在朝中寻一人,此人不可比高曹右相,亦不能低了太多。如今殿下手握重兵十万,陇右道也尽在殿下掌控当中,从前殿下在朝中经营的势力大多还在。曹右相必知自己得罪不了殿下,若是任由殿下再扶持一个‘岑相’出来,他便绝无活路。”
这个法子倒是与她相同,她轻笑回道:“此人乃是中书侍郎韦世绩。”
孟玊思索一番,觉得这个人当是最合适的,论对朝局的了解他终究还是不如她。
她继续道:“中书侍郎离中书令只差一步,韦世绩此人也算端正忠心,昔年三党相争,他独善其身不偏不倚。后来东党败落,先皇驾崩,他也未像曹右相那般对我须臾奉承,刻意讨好。虽算不得纯臣,亦是良臣。我选此人牵制曹右相,料这老家伙也不会不明白我的意思。”
“此人选甚好,殿下谋略得当,此番回归必然能肃清朝堂,重掌大权。”他躬身做礼,一番话由心而出。
她受了这礼,开口反问:“军师可知我为何停留此处,迟不入京?”
他故作趣意,道:“长公主回京,定要够排场、够面子才行。”
她微微一笑:“说的对。”顿了顿,再幽幽道:“两年前岭南道军营哗变,我借此良机诛杀阉贼冯盛。父皇以为东党败落,恭贤王叛逃,朝堂便再无势力可以与我抗衡,所以在我回京的时候,他就在城门口布兵准备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她说起这些往事已经淡然很多,那一段父女君臣的冤孽早随父皇的辞世而消,留下的只是无尽慨叹。
“但当日我没有死,是群臣跪在在城门口迎接,拼着忤逆圣意也要保下我。今日我亦是为平叛而回,不晓得他们还愿不愿意再迎我一次。既是要夺权,怎么着也得有个能镇得住的开场,军师你说呢?”
“老朽以为本该如此。御国长公主回京,百姓夹道,群臣相迎,是应有的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