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建设盛唐> 第四九十节 石见银山

第四九十节 石见银山

  倭人被唐人的武力震慑,被唐茶酒丝绸和牛肉干征服。
  因此第二天的高峰会议上全盘接收了唐人的要求。
  石见国成为唐国的藩属,不过不易帜,表面上还是倭人的政权。
  唐人不干涉土井岗的施政,但在内政与外交上接受唐人的指导,在军事上可以保留军队,并且唐人还会派出军人去训练他们,打仗的时候,听从唐人指挥。
  平时土井岗只要不反唐,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唐人保持对他应有的尊重。
  一昧强压,只会引起反弹,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这点韦晞早就清楚。
  “我们现在保证你们的政权稳定,而你们保障大唐的利益,等到合适时候,你们就可以成为大唐的官员,你们和你们的子孙,成为大唐子民!”荆东灵郑重许诺道。
  与会的倭人倍感振奋!
  成为大唐的子民,彻底改变人生和子孙们的人生之路。
  “你们可以组织人员为大唐打工,我们将按照市价的百分之一百三十给你们付报酬;加多一成给那些民众,百分之二十是你们的收获。出动军队给我们打拼,我们同样付给报酬。”荆东灵不为已甚地道。
  “好,好!”土井岗知道了许多:唐人不动摇他的政权;唐人有一条光明出路给他们;唐人讲究公平交易,不会强买强卖。他大为高兴,盘算着如何从唐人那里赚钱。
  而荆东灵也是脸上带笑,因为韦晞的倭国攻略是“远攻近交”,攻打远方倭人,让他们陷于混乱,交好近邻倭人,让他们出力,一来打来犯的倭人,二来矿山中的矿工,肯定是倭人,高贵的唐人主要用来打仗和技术工。
  ……
  看着倭人送上的地图,虽然画得不知所云,但经过首席带路党吉备真宗的翻译,荆东灵找到了迩摩的大森町。
  “确实有个大森町啊!”荆东灵倒抽了一口凉气道。
  因为韦大将军的描述中,就是那个大森町,为他们的目的地!
  韦晞说得很直白,真要是在那里找到了银矿山,这可是神鬼莫测之机,因为无论是韦晞还是作出预言的玄清道长,谁都没来过那里!
  说是玄清道长找到的,但许多人暗地里认为是韦晞的本事,因为玄清道长是有修为的,不应理红尘之事。
  神人?大妖?韦晞。
  好在是我们的大妖,荆东灵充满信心地带领二千人马走起了旱路。
  他并不白费工夫,一路走,一路造地图,观察地形,细心地注明险要位置,预备设立关卡。
  浜田城到大森町的道路不好走,丘陵地带,绿树如海,荆东灵自开拨起,给予土井岗的第一条指令就是让他集中人手准备当建筑工,再有集中人手,准备春耕,以便为唐人提供足够食物。
  没有发生什么战事,一路的倭人尽皆迎风而降,唐军威武之师到达迩摩的大森町,没有发生过任何战斗。
  大森町是座不大的小镇,被茂盛的山林包围,景色极好。
  唐军二千人已经把小镇挤得满满当当的,往外走,都无立足之处,尽是树。
  于是砍树扎营,随行的工部官员、矿山工头急不可待地遍山遍地进行勘探。
  而唐军则十分忙碌,参谋人员得尽快形成沙盘,部队控制周边,指挥倭人修建海港,军营扩建,工作紧张。
  唐人让倭人知道了什么叫做效率,仅仅十天,新建的海港悄然成型,山间出现了一座堡垒!
  倭人看着唐人倒出了一包包灰泥,拿水和石子混和搅拌,很快就形成了一条坚固的路或者墙,有如魔法仙术般,让倭人看得入了迷!
  所有的人都在拼命的干活,而荆东灵则是紧张,毕竟大将军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理,要是成功,那他就是大唐的大功臣,万一有失,他则难见大将军。
  患得患失中,好消息让他的心神稍定。
  “我们带来的狗叫得很厉害,就在这山打转,应该有银子!”工部官员如是说。
  为了更快的找到银山,投入生产,除了资深的矿山工头之外,还专门带上了两条探矿狗,带着它们漂洋过海,为了保证宝贝的作用,负责喂养它们的狗奴真是操碎了心。
  它们幸运地活了下来,踏足陆地,为唐军效劳。
  狗儿的鼻子确实灵动,唐军抵达的七天,找到了第一条矿脉!
  它们就在这片山林里骚动得厉害,唐军拿出斧头和锯子砍伐树木,用锄头和铲子开挖,不久后,找到了第一批银矿石!
  银光闪闪的一堆矿石摆在荆东灵的面前,他忍不住大笑起来!
  消息很快传遍全军和海上舰队,所有的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这一趟没有白来!
  他们大干快上:修建海港、军营、堡垒、修路、引水等等,又过了一个月,等到防御体系建立起来后,立即开始了矿山建设之中。
  上场先是动用了三千倭人矿工,接着是五千、一万地使用他们建井和进行冶炼。
  日夜不停,灯火通明,呈三班倒的开工。
  这批倭人矿工处于唐军的直接管理之下,给他们的待遇稍高于普通倭人,实行军管。
  他们一片片地砍树以作为燃料,但同时按照韦晞的指令,这边砍,那边种,做到绿色环保。
  一切按照韦大将军的指示,务必做到最高效率:从大唐出兵,往大唐送银,而粮食、燃料、人工依靠倭国的供给。
  因此树木必须种回去,以便循环利用。
  再有对外攻势,在土井岗的配合下,文攻武吓,将周边的石见国邑知郡、安浓郡统统纳入唐军挥制之下。
  整编倭军,修建工事,于是一条环石见银山的防御地带初步建立起来。
  ……
  一满盘的银锭端在了将军们的面前,大家拿起来看,真是满心欢喜。
  上面刻石见矿山字样,每个银砖有一百两!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年生产量为二十万两的能力,还在节节提高中!”工部官员介绍道。(注:石见银山稳定时期的的年平均产量为38吨白银,亦即是760000两银子/年)
  “太好了!等到把银子运回洛阳,天皇与天后不知道会多高兴哪!”荆东灵由衷地道。(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