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 丹药(7)
如今圣旨上来了个次女,众人皆哗然。
可皇帝便是皇帝,他说老魏国公有次女,老魏国公也说他有次女,那便是有次女,谁又敢说人家没有次女?
无数的眼睛都盯着魏国公府,觉得这门楣显赫的好事,到他家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赵樽会宠爱魏国公次女到那般程度。
登基不过三日,赵樽再次颁布了一道震惊天下的圣旨。
“皇后夏氏毓秀勋门,贞淑端懿,宜室宜家,乃女德典范,朕孜孜以求也,今社稷无忧,朕承情之所致,定于礼度之外,享夫妻百年之和,特颁旨废黜祖制,六宫不设妃嫔,惟皇后一人尔。”
废黜六宫这样的举动,往上面数了无数代都没有人这么干过。
圣旨一出,惊天动地,不仅朝野哗然,全天下都在担忧。
皇帝的家事便是臣子的头等大事,便是国事。皇帝不设妃嫔,比让臣子不准娶媳妇儿还要让他们惶恐紧张,那雪片似的奏疏,一道一道飞往了赵樽的御案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古至今说起,道理是各有各的不同。
但赵樽却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说,这宫中吃穿用度都需要银子,开销太大,不设妃嫔,就可以裁减宫人,节约用度,可以省下一大笔银两来发展军务,办学办医,还可提高官员俸禄……
也不知到底是他的虎威慑住了众臣,还是“提高俸禄”的诱惑力实在太大,除了几个咬着牛筋不认怂的老臣,天天泪流满面的“跪请”,大多数人都默认了他不合常理的举动。
毕竟从洪泰朝来,朝臣的俸禄就极低,好些无法捞到油水的官吏,甚至入不敷出。说到底,皇帝的家务事,其实不如他自己家的事重要。更何况,赵樽是什么人?相处这么些日子,他们都明白了。简单四个字——说一不二。
谁若和他做对,没好下场。
不过,圣旨被默认了,可执行却有些难度。
三不五时的,仍有女子被送入后宫。
可她们大多见不到皇帝的面儿,第二日又被送了出去,徒惹了笑话。几次三番之后,在京师民众的议论声里,便有了些异样的猜忌,有人说老魏国公夏廷赣助了今上夺位,皇帝便许了他,让他家闺女独得荣宠,尤其现在皇长子还小,若是今上再纳妃嫔再生子嗣,对皇长子的位置便会有威胁,到时候宫中又将腥风血雨,从夺储大战中走过来的赵樽,肯定不喜这样的结果。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更为荒唐的说法。
第一,皇帝有龙阳之癖,分明就不嗜女色。
第二,皇帝在南下的战事中,伤了龙根,早已不能人事。
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可不论旁人说什么,夏氏一族从洪泰二十三年抄家灭族到如今,终是爬到了大晏朝权利的巅峰。不仅夏廷赣乃朝中重臣,便是夏常也水涨船高,擢升为都察院正二品左都御史。
外面风言风语不断,但赵樽充耳不闻。他继位后,极为勤政,达到了连洪泰帝都没有的新高度。除去每日在长寿宫相陪夏初七的时间,他大多时候都在署理政务。慢慢的,臣子们发现了,新帝除了对待女色之事上比较固执以外,其余方面,也都还好。他其实也可以广纳谏言。不仅如此,他还给予了臣子们最大的福利待遇。渐渐的,流言平息了下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樽做了皇帝,对朝政的弊端那是一件又一件的变,大刀阔斧的砍。
就在废黜六宫之事不久,他又刮起了一阵旋风。
大晏朝没有中书行省,只有六部协作,政务上基本全靠皇帝一人决断,不仅皇帝累,权力平衡方面也不完善。但老臣子们完全不知他们的新皇帝究竟从哪里来的奇思妙想,竟然要设立“内阁制”。虽然那是一套极为完整的政务体系,但很明显,这样的制度会削弱皇权,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历朝历代都没有人尝试过。
臣子们快被新帝整疯了。
奉天殿上,每日上演着唇枪舌剑,仍是没有结论。
就连老国公夏廷赣都不赞成这什么“内阁制”。
如今,人人都在传夏氏外戚权势过盛,终将酿成大祸,在这样的时候,他本该恭顺着皇帝,却偏生要与皇帝作对。说白了,皇帝不忌惮他,他自己反倒忌惮上了自己。
这日退朝,夏廷赣没有离去,跟着赵樽入了御书房。
“陛下……”夏廷赣看着赵樽面无表情的脸,“老臣有话……”
赵樽坐在御案后面,看着他,不说话,只眼神示意他开口。
看着他冷漠孤傲的身姿,夏廷赣历经三朝,久历沙场,心里却有些发悚,迟疑良久,才拱了一揖,硬着头皮道,“老臣有两件事要说。第一,皇后娘娘凤体违和,无法为陛下传承宗嗣,陛下正当年纪,实在不必这般守着,老臣心里揪揪然,心有愧疚……”
赵樽拧眉,“炔儿不是朕的儿子,不能承继宗嗣?”
他冷言冷语的反问,极有力度,夏廷赣心惊肉跳,赶紧屈膝跪下。
“老臣不敢,老臣只是……”
“老岳丈!”赵樽放下手上的笔,淡淡打断他,“你不必再说了。如今诸事皆已理顺,明日朕便会遣人前往北平接宝音回京,朕有一子一女,便是大幸,何来宗嗣无望之叹?”
一句“老岳丈”,让夏廷赣伏地的头颅垂得更低了。
“老臣能体会圣心,可百姓不能体,群臣不能体,史官也不能体……陛下历尽艰辛,方才建下这不朽的伟业,怎可因为私德遭人非议?”